
郵票誕生之后,人們就可以給遠方的親朋好友寄信啦。但你知道郵件是如何被送到收件人手上的嗎?龍奇奇在天津郵政博物館中找到了答案。
“傳郵萬里、信達天下”,要想把郵件送向千家萬戶,郵路的規劃很重要。那第一條郵路是什么時候誕生的呢?

第一條郵路是津京騎差郵路,即從天津到北京的郵路。津京騎差郵路于1878 年3 月26日正式開通,每天從天津到北京、從北京到天津各運送郵件一次,沿途在楊村(在今天津市武清區)、河西務(在今天津市武清區)、張家灣(在今北京市通州區)設立中繼站,由信差騎馬運送。
后來,天津又開辟了三條騎差郵路,分別是天津—山海關—牛莊線、天津—齊河—煙臺線和天津—齊河—鎮江線。其中,天津至鎮江的郵路是早期郵路中最長的一條,全長1000 千米。
隨著郵路的陸續開辟,1914—1918 年,世界上最長的一條旱班郵路出現了,由天津郵局管轄,自東向西經過張家口、庫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迪化(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等地,全長10125 華里(5062.5千米),史稱“萬里郵路”。

這條郵路成為當時我國東部地區通往西北地區的一條“大動脈”,同時也是通往歐洲的一條“ 絲綢之路”, 對于促進我國西部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起到了歷史性的作用。在這么長的郵路上,郵件是怎么被運送的呢?下面我們讓曾經在萬里郵路上工作過的馬車給我們講講吧。
當年,我經常穿越荒涼的大漠和茫茫的草原,途經的多是無人區和荒山野嶺。我經過的郵路常年風沙彌漫,還有野獸出沒,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當然,根據季節變化,我會和兄弟們輪流出來工作,夏季時主要是牛車兄弟工作,其他季節則由我、騾子和駱駝兄弟進行輪班制。其中,我的駱駝兄弟最多,80 至100 名成員組成運郵長隊,在信差的牽引下魚貫排列,負重前行,也算是郵路上一道特殊而壯觀的風景吧。

如今,郵路遍布全國、全世界,汽車、飛機等更快、更便捷的交通工具代替了我,而我新的使命就是給你們講述發生在萬里郵路上的故事。
現在,寄送郵件最快的方式要數飛機了。我國是什么時候開辟航空郵路的呢?
1920 年5 月7 日上午,一架由英國飛行員駕駛的小型載客飛機從北京飛抵天津,飛機上除了乘客,還有9 封信件。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用飛機運送郵件。這次嘗試如同一顆種子,讓“空運”郵件慢慢在中國的大地上生根發芽。
從古老的騎差郵路到現代的航空郵路,每一封信件、每一個包裹,都通過這些“路”傳送到千家萬戶。
了解完郵路的故事,龍奇奇下定決心,下次自己寄送郵件,一定去追蹤看看,自己的快遞是通過哪條“路”到達目的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