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25)6-0008-5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資源是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的重要力量和顯著優勢。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高考是落實國家人才強國戰略、選拔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制度。
教育部近十年來,不斷完善高考命題內容,創新考查形式,豐富評價手段,強化保障措施,實現了高考由考試評價工具到全面育人載體的轉變。國內學者也不斷對高考物理試題進行研究,但多數研究或局限于單一年份試卷的分析,或專注于某一特定類型題目,鮮有連續性、整體性的解讀。
本研究采用文獻計量法,對2001年以來高考物理試題的研究文獻進行統計分析,梳理高考物理試題研究的熱點演進,以期為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踐提供啟示和參考。
1 研究數據、方法與工具
1.1 研究數據來源
在中國知網(https://www.cnki.net/)選取對象進行如下操作:(1)使用中國知網的“高級檢索”功能,設置“高考物理\"主題,限定時間2001-01-01至2024-12-31,檢索出6753篇文獻;(2)添加“試題\"主題,檢索出2627篇文獻;(3)文獻類型:學術期刊文獻495篇,特色期刊文獻1884篇,學位論文235篇,會議8篇,報紙4篇,學術輯刊1篇,共2627篇文獻。
1.2 研究方法與工具
借助文獻計量學方法,以CiteSpace可視化軟件作為基本工具,輸入上述文獻,并限定樣本數據;“詞匯來源\"選擇主題、摘要、關鍵詞和附加關鍵詞;節點的類型選擇關鍵詞,篩選方式 g- index中的k 值為12;選擇Pathfinder和Pruningslicednetworks進行關鍵詞共現;選用對數似然算法(LLR)進行聚類等。
2 數據分布及統計分析
2.1 發文量分布
不同時期發文量的變化是衡量研究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我國高考物理試題研究的發文量分布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發文量呈現上升趨勢。據知網測算,2025年相關研究文獻發文量預計將達到167篇,研究熱度持續升溫。根據年度發文量,大致將我國高考物理試題研究分為三個階段。

2.1.1 早期側重知識考查階段(2001—2005年)
該階段共發文181篇,年均36篇。從主題分布看,主要研究試題考查的知識點,如電場、力和運動等。另外,研究實驗題的文獻82篇,占 45.30% ,分析學生對實驗原理以及實驗過程等知識的掌握情況。該階段研究反映出在試題評估體系中,“知識為基\"為核心關注點。從研究目標看,主要是通過分析試題,編制模擬題,改進備考策略,指導教師教學,提高學生成績等。
2.1.2 中期突出實驗能力階段(2006—2016年)
該階段年發文量呈波動性上升,共發文1158篇,年均105篇。從對象選取看,江蘇、廣東兩地備受關注,積極探索新模式,并在內容上融入時代、地區特色,重點考查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實驗能力。從題型看,實驗題始終是熱點1,側重考查學生分析物理過程、建構物理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命題理念看,試題關注知識和能力間的聯系,體現出“知識為基,能力為重\"的特點。從素材來源看,部分來源于教材,更多為物理知識與實際問題的有機融合。從研究目標看,該階段強調教師在教學時需引導學生重視教材,聯系生活實際,并提倡教師挖掘教材,幫助學生掌握解題的策略性知識。
2.1.3 近期聚焦素養導向階段(2017—2024年)
該階段共發文1288篇,年均161篇。從主題看,“核心素養”研究增多,“情境化試題”多次與之共現,體現出多數研究者認可知識與能力需在真實問題情境中運用才能夠使核心素養真正落地2。從題型看,實驗題依然是熱點,實驗題體現出基于教材,融人新情境、開發新問題、拓展新思路的導向,更注重考查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與關鍵能力。從研究目標看,嘗試對高考和評價提出改革建議,探索教學與核心素養的內在關聯,旨在促進師生共同發展[3]
2.2 核心作者分布
利用普賴斯定律的計算公式
可以有效識別出核心作者,為評價研究影響力提供參考。其中, Nmax 表示發文最多作者的發文量;M 是成為核心作者所需最低發文量。經計算統計得出 Nmax=22,M≥4 篇為核心作者,共56位,總發文385篇,占統計樣本總量的 14.66% 。核心作者的地域分布,北京最多,其次是江蘇、廣東,然后是山東、福建,均集中在東部地區。
2.3 合作情況
研究作者以獨立研究、雙方或三方合作研究為主,尚未形成大規模的、穩定的合作群。相關作者大部分來自教研單位或中學單位,且集中在北京、廣州等經濟發達地區。合作的機構基本屬于同一單位或同一區域,呈現出“散居廣闊,結社小眾”的特點。
3 高被引文獻關鍵詞分析
選取排名前100的高被引文獻,梳理文章關鍵詞,篇均被引數27.43次,篇均下載數1144.55次。核心作者7人,占核心作者總人數的 12.50% 。在作者單位方面,共有19篇文章由中學獨立或與機構聯合投稿,其余文章的作者單位則均為教研單位或高校。高被引文獻時間跨度為2006年至2023年,集中在中期和近期兩個階段,聚焦兩個主題。
3.1 試題情境化的研究
在試題情境化方面,主要研究內容包括試題情境的取材來源、試題情境的創設質量和試題情境的評價功能。研究方法上,內容分析法、統計分析法居多。例如,教育部考試中心基于2020年高考物理全國卷,分析了試題情境的取材來源。尹慶豐統計了2009至2018年江蘇高考物理中情境化試題數,從情境創設質量維度出發,評估2018年江蘇高考物理卷并提出教學建議。宋亞杰統計分析了2008至2017年江蘇高考物理試卷情境化試題,從取材來源、創設質量和評價功能出發,提出物理試題的情境質量是決定試題難度的重要因素。
3.2 試題能力結構的研究
在試題能力結構的研究中,學者們主要探討試題所涉及的知識點、知識點之間的關聯程度以及試題的內在復雜性。研究方法上,SOLO理論成為主要研究方法。例如,山麗娟對2008至2010年全國Ⅱ卷、北京卷和上海卷高考物理試題進行文本分析,得出試卷試題的能力結構分布和變化趨勢。在研究對象與樣本的選擇上,樊卓琳聚焦到高考物理試卷對科學思維能力的考查,董友軍則以2021年廣東高考物理實驗題為例,分析試題并提出教學策略優化建議。
4 研究熱點的演進
4.1 關鍵詞詞頻統計
研究高頻關鍵詞如表1所示。

“實驗試題\"在三階段研究頻次均列入前10位,可見“實驗試題\"始終是研究焦點之一。依據關鍵詞頻次,研究熱點呈現如下變化趨勢。
4.1.1 早期側重知識考查階段
研究者更關注從高考物理試題的分析報告中總結試題所考查的知識點內容,如“實驗試題”“勻強磁場”\"電流表”“帶電粒子\"等,對解題技巧進行初步探索,進而指導教師和學生調整策略復習備考。該階段“模型建構\"\"創造性思維\"等鮮有人提及。
4.1.2 中期突出實驗能力階段
仍有部分研究者就高考物理試題所考查的知識點進行探討。除此之外,研究者開始聚焦“全國卷”“新課標卷”“江蘇高考\"之間命題理念的差異,強調“情境化試題\"的編制,有關“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開始增多。
4.1.3 近期聚焦素養導向階段
該階段高頻出現“科學思維”“新高考”等關鍵詞,研究重心轉向探討高考物理試題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考查;探索新高考改革對命題、解題、答題提出的新要求;體現出“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的綜合考查模式。
4.2 關鍵詞聚類、突現圖分析
借助高考物理試題研究關鍵詞聚類圖譜歸納核心研究主題,關鍵詞聚類圖譜中共包括9個聚類,分別是#0高考、#1高考物理、#2試題分析、#3物理實驗、#4新高考、#5科學思維、#6核心素養、#7特點、#8創新能力。CiteSpace計算得出聚類模塊值 Q=0.4145 ,平均輪廓值 S=0.7534 ,表明該聚類結構顯著,并且聚類結果可信。
利用關鍵詞隨時間的突現圖呈現該領域研究熱點的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

圖2中,細長條表示該關鍵詞研究持續時間,粗短條表示該時間段內該關鍵詞相關研究較多且集中。研究熱點的變化體現了我國近二十年高考物理試題研究的階段變化,從早期側重知識考查研究“命題特點”中期突出“實驗能力”,到近期聚焦素養導向,“物理觀念”“科學思維”“核心素養\"等相關研究熱度上升。
5 研究結論與研究展望
5.1 研究結論
本研究運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近二十年高考物理試題研究相關文獻進行分析,梳理和呈現其核心主題以及研究熱點脈絡,主要得到以下結論。
5.1.1 研究熱度持續攀升
高考物理試題的研究熱度持續升高,年度發文量波動上升,預計仍將保持這一上升趨勢
5.1.2 研究歷程的階段性特征
從側重知識考查、突出實驗能力,再到聚焦素養導向,高考物理試題研究的發展歷程呈現出明顯的三個階段,各階段的研究特點和重點有所不同,反映了研究的逐步深化與拓展,并且這種階段特征與基礎教育物理學科的新課程改革趨勢一致。
5.1.3 研究貢獻主體與合作模式
在發文機構方面,早期以中學和教研單位為主要貢獻者,近期,高校也積極參與這一領域研究,發表了相當數量的文章。從整體看,發文機構展現出穩定而明顯的地域特征,且集中于發達地區,鮮見跨區域的合作模式。就作者合作發文模式而言,獨立發表或雙人合作成為常態,而大規模、穩定的合作網絡尚未形成。
5.1.4 高被引文獻分析
根據高被引文獻分析,試題情境化研究側重試題情境的取材來源、試題情境的創設質量和試題情境的評價功能;研究方法多用內容分析法和統計分析法,情境質量是決定試題難度的重要因素。試題能力結構研究,主要以探討試題所涉及的知識點之間的關聯程度為主,SOLO理論成為主要研究方法;得出試題的能力結構分布和變化趨勢,聚焦對科學思維能力、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
5.1.5 研究熱點演進
“實驗試題研究\"始終是研究焦點之一。早期側重物理知識考查,探索解題技巧,過渡到中期探討命題理念的差異,強調“情境化試題”的編制,逐步發展到分析近期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考查及對新高考理念的落實等方面。研究熱點的演進呈現出由簡至繁的趨勢。早期的研究主題相對單一,隨著時間的推進,研究內容更為豐富,視角更加多元,方法也更為多樣。同時,學者們開始重視構建和完善高考物理試題研究的整體框架與頂層設計。
5.2 研究建議
5.2.1 拓寬研究領域與方法
現有研究主題相對集中,研究方法單一,且階段性明顯。未來應積極探索更多相關領域的深入研究,充分體現時代特征和社會熱點,進一步拓寬研究思路,構建較為穩定的基于核心問題和關鍵問題的研究領域和框架,豐富研究方法,以推動研究的多元化發展。
5.2.2 加強交流與合作
現有研究作者群相對單一,合作存在局限,可以進一步開闊思路,加強高校、科研機構、教研機構、中學等橫向合作,拓寬跨校、跨區域乃至跨國研究合作,聚合研究優勢,提升研究成果水平和質量。
5.2.3 提升研究成果的實踐價值
相關研究成果也有待進一步提升針對性、科學性、時效性和操作性,提升和促進成果轉化,為政策制定、指導教學實施、試題命題、教師專業發展、師范生課程方案制定、基礎教育創新人才培養等更多相關實踐提供有益參考。
參考文獻:
[1]劉雨欣,荊鵬.高考物理實驗研究的變遷脈絡、熱點分析與未來展望[J].中學物理,2024,42(7):2-8.
[2]茍小毅,石紅.重視情境載體 落實核心素養—2021年高考物理情境類試題分析及啟示[J].物理教學,2022,44(6):58-61,50.
[3]胡生青.基于高考評價體系的高中物理試題情境化策略[J].物理教師,2021,42(5):80-81,83.
(欄目編輯 趙保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