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業領域,人工智能的應用正在帶來革命性變化,人工智能賦能推動制造業科技水平和競爭實力不斷邁上新高度。今年以來,我國人工智能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各地積極探索人工智能與各行業深度融合,為產業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
從政策賦能到生態構建
自2017年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以來,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逐步積累了堅實的技術與政策基礎。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深入實施“人工智能 + ”行動,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各行業深度融合。政策重點聚焦于加速技術研發和推動產業化應用,通過創新驅動,助力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 +' ”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這是“人工智能 + ”第二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與去年側重于技術研發和產業集群建設不同,今年的提法更側重于技術的落地應用,并特別提出“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結合”,將人工智能的應用重點指向了制造業。
制造業是我國的立國之本、強國之基。中國的制造業擁有全球最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從原材料獲取到終端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產業鏈覆蓋范圍廣泛,產業集群效應明顯。這為人工智能在制造業中的深度應用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基礎條件。近年來,我國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顯著提升,截至2024年底,已培育421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建設超4000家5G工廠。重點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已達到 80.1% 、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 62.9% 。
2024年5月10日,湖北武漢,“蘿卜快跑”自動駕駛出租車在無安全員、實際城市道路情況下進行載客運輸。攝影 韓丹
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鏈上企業超4700家,這些企業共同構建了從芯片研發到算法設計,再到應用場景落地的全產業鏈體系。產業鏈的逐步完善,不僅加速了技術成果的市場轉化,也提升了中國在全球智能制造領域的競爭力。
“我國制造業具有門類齊全、規模龐大、場景豐富、數據潛能巨大等優勢,加快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應用探索,有助于為產業注入新的創新動能,催生各類新模式新業態?!敝袊畔⑼ㄐ叛芯吭涸洪L余曉暉表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2024年年末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提出,2025年工信部將實施“人工智能 + 制造”行動,加強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研發布局和重點場景應用。
人工智能對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為新型工業化注入新動能。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智變”促“質變”
生產效率提高 50% ,交付時間縮短 33% ,一次驗收合格率提高 8% ,制造成本降低 58% …位于廣東廣州的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黑科技”是亮點,“智造”是關鍵。這里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燈塔工廠”。車間內,機械臂空中翻飛,流水線一刻不停?!啊疅羲S’代表了這個行業的最領先的技術水平。我們工廠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數據和行業領先的機器人技術?!睆V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第一智造中心總裝車間品質技術組組長孫濤表示。
富士康的“黑燈工廠”是全球工業自動化的典范,全面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生產過程中從人工決策向AI自主響應的轉變。在這種生產模式下,工廠可以全天候運轉,智能系統根據實時數據調整生產節奏,無需人工干預。這種模式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還保證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智能互聯車間主管楊爽表示,智能化中控系統通過AI算法,可以幫助公司更快地檢測和確認產品質量,系統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可以對異常作出自主決策,確保產品品質的全方位控制。
“這些都是智能制造如何改變工廠的例子?!卑臀鳌墩搲冯s志網站報道稱,近年來,“燈塔工廠”、無人化工廠和智能工廠在中國大量涌現?!盁羲S”概念誕生于2018年,由世界經濟論壇組織提出,代表著全球制造業領域智能制造和數字化的領先水平,被稱為“世界最先進的工廠”。“燈塔工廠”通過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手段,運用先進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全面自動化、精確化,被業界認為代表全球制造業領域智能制造和數字化的領先水平。截至2025年1月,全球共有“燈塔工廠”189座,中國以79座占據 42% 。
輸入顏色偏好、家電型號和想要刻在家電上的個性化標簽在“海爾AI工廠”顯示屏上,最快30秒就能完成家電的個性化定制。點擊“立即下單”,工單直達云端智能中樞并實時下發。此時,生產線負荷自動平衡,零部件調度自動優化,將冰箱顏色、洗碗機容量等需求轉化為精密的生產代碼,確保理想中的定制家電完美下線。隨后,身高1.75米的人形智能機器人通過具身智能算法,將經過AI視覺檢測后的產品溫柔傳送。5G、AI、云計算等技術與智能AGV機器人的交互融合,讓其擁有了自動規劃最優路徑、實時避障的能力。從生產線到裝車區,全程無人化運輸。從下單到生產,再到檢測、配送,這一切都在海爾AI智造工廠里高效完成。這個行業首條人形智能機器人生產線正在重新定義“中國智造”。
如今,中國制造業正由高速增長階段逐步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已成為推動企業降本增效、提升產品質量和實現精細管理的重要手段。各地區、各企業在政策扶持和市場激勵下,正不斷通過技術改造與模式創新,提升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力。
智造未來
當無人駕駛物流車在比亞迪廠區畫出首條24小時運轉軌跡時,清華大學李志剛教授卻保持著清醒:“每公里智能路網改造需投入45萬元,這對中小企業仍是沉重負擔?!边@種技術普惠難題,在浙江宇視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周迪的調研中得到印證:約 63% 的制造企業受困于改造投人與收益的周期錯配。
值得關注的是,國產技術的突破正在打開新局面:螞蟻集團成功使用包括阿里巴巴和華為在內的國產芯片,結合混合專家(MoE)機器學習方法,訓練人工智能模型,成本降低約 20% 。星火大模型的推理成本降低 60% ,訓練周期縮短 40% 。近年來,在一系列國家頂層戰略規劃的高度重視下,人工智能產業飛速發展,并成長為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之一。截至2024年12月,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接近6000億元,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數超過4700家,覆蓋芯片、算力、數據、平臺、應用等各相關環節,產業鏈條日益完善。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新的算法、模型和應用場景不斷涌現。2024年以來,工信部出臺了多項政策,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也在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的重點任務中,要求完善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戰略性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
2024年年底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提出,“實施‘人工智能 + 制造’行動,加強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研發布局及重點場景應用”成為2025年重點任務,這充分預示了中國制造業與AI融合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賽迪顧問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25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增速領跑全球。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在未來10年內將呈現顯著增長,并在全球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當前,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地正加快布局AI研發和應用,形成了以技術創新、產業協同和市場推廣為一體的多元化發展格局。
科技向善,AI為民?!爱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技創新催生大量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周迪表示,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
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起點上,未來中國智造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但同時也面臨技術突破、數據安全、成本控制以及人才培養等多重挑戰。隨著AI算法、模型和專用芯片的不斷迭代升級,人工智能將在生產、物流、服務、能源管理等各個環節發揮更大作用。國家政策的持續支持和各地區產業生態的不斷完善,將推動智能技術在更多領域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