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合未來制造業發展方向,代表全球智能制造和數智化轉型最高水平的“燈塔工廠”,急需大批高素質產業新人才。面對制造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跟不上“燈塔工廠”人才需求、教學內容與“燈塔工廠”技術師崗位要求脫節、人才培養途徑與“燈塔工廠”融合不深等問題,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科研院、湖南三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協同開展“燈塔工廠”產業新工人人才培養,實現校企一體、產教共生,有效緩解了人才供需矛盾。
打造“燈塔工廠”產業新工人能力培養模型。規模化應用工業4.0技術的“燈塔工廠”呈現互聯網、集成、大數據三大技術特征,考慮職業教育規律,構建了“燈塔工廠”產業新工人能力模型。一是融入四種工匠精神的十項專業基礎能力。“燈塔工廠”少人化的生產線需要具備多種操作技能交叉融合的多能工,要求其在“燈塔工廠”環境下,突破專才教育局限,具備敬業、專注、精益、創新四種工匠精神,并融入解決復雜多變環境下現場問題的十項專業基礎技能。二是具備六種數字思維的數字技能。產業新工人既要具備“燈塔工廠”數據采集、挖掘、分析、決策的軟硬件平臺技術,又要建立數據價值、數據挖掘、數據分析、數據清洗、數據決策等數字思維,善于在一線發現問題、洞察規律、挖掘價值,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三是具備六個創新素養的互聯應用能力。產業新工人須將通用的六維創新素養融入業務中,通過創新靈活的生產組織模式,實現“燈塔工廠”的生產計劃排產智能、資源管理智能、設備互聯智能、質量控制智能、生產協同智能、決策支持智能等六維智能。
構建“三平臺三階段三教師”的人才培養模式。圍繞“燈塔工廠”產業新工人能力模型,三一重工協同三一職院、研究院構建了“模擬‘燈塔工廠’一真實‘燈塔工廠’一未來‘燈塔工廠”三平臺,確保“燈塔工廠”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構建“訓練一歷練一磨煉”技術師三階段能力螺旋遞進體系,確保教學內容同步崗位技術升級;建設“雙師一工程師一科研大師”三教師隊伍,確保教師能力與時俱進;基于此,培養了一批具有專業基礎、數字技能、互聯應用能力的創新型“燈塔工廠”產業新工人。

制定產教共生的資源“九對接”機制。遵循“燈塔工廠”助力學校專業數字化改造,研究院服務“燈塔工廠”技術升級,學校提供“燈塔工廠”人力支撐的價值耦合規律,建立資源“九對接”機制:即專業群對接產業鏈、課程體系對接技術鏈、教學項目對接生產項目、教學進程對接生產計劃、雙創教育對接研發創新、校園文化對接企業文化、師資隊伍對接人力資源、實訓設備對接生產設備以及就業體系對接職業通道。企院校三主體深入業務場景,共享數字生態,確保產教融合持久、高效。
“燈塔工廠”產業新工人人才培養的協同開展,有效供給了三一重工“燈塔工廠”建設過程中人才需求,提升了產業工人的整體素質以及帶動校企院深度融合,產出教改成果190項,為職業教育校企協同育人提供了借鑒經驗。
(單位: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三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作者:胡江學、向亞群、鄧秋香、馬櫻子、楊小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