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后,上海產業工人們紛紛告別棚戶區和“滾地龍”,搬進了新家園展開新生活,也由此形成了上海獨有的工人新村文化。作為計劃經濟時期上海城市住房建設的主體,工人新村承載了幾代市民的集體記憶。老一輩的人回憶,能夠分到工人新村的房子,在當時是非常光榮的事。
隨著歲月流逝和城市發展,工人新村逐漸老去。對工人新村的舊改和原拆原建,是國家對工人群體關懷與重視的延續。整個過程中,曾經被仰望的沒有被遺忘,工人新村過往的歲月榮光也被繼承,新老新村居民仍能找得到根,帶著城市鄉愁繼續新生活。(應琛)
新民周刊2025年29期
1《師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10期
5《工業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蓮》2024年9期
7《世界博覽》2024年21期
8《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4年6期
9《現代食品》2024年4期
10《衛生職業教育》2024年10期
關于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