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C9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7-5406(2025)03-00113-014
一、引言
臉的數字化控制是指在平臺的支持下數字技術對臉進行量化表征、顏值調整、評估、檢測、鑒別和合成,并使之融人社會經濟生活的行為。2018年五四青年節之前,一款名為《我的前世青年照》的P圖游戲H5上線,僅僅28小時,參與人數便過億。①數字化的臉融入了平臺之中,不僅成為數字世界的游戲,還不斷賦能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與短視頻行業發展報告(2022-2023)》指出,超過9500萬個直播賬號活躍在以抖音、快手、陌陌等為代表的直播平臺上,它們創造了超過1900億元的市場營收。美顏促使直播成為新經濟業態。從臉的發展史看,臉的數字化控制是社會發展的新現象,這一新現象帶來了臉的歷史大變局。機器與美麗的問題如同機器與思考的問題一樣有吸引力。數智時代的人們正在面對數字技術控制臉這一新風險與壓力,學術界開始研究這種大變局背后的原因、方式并探索其社會影響。
哲學層面文獻關注美顏與女性的關系,揭示了數字美顏時代女性的技術化身體具有主體間的社交共享屬性,凝結著編織身份象征和社會關系的意圖,承載著女性對身體的隔閡和質疑。②文學層面的文獻在關注數字美顏和數字濾鏡時,大多停留在社會個體感知范式、自我表征、窺視欲、自戀等個體情感方面③,揭示的是數字美顏關于身體的新型美學主張及其影響和塑造社會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④。社會治理層面的文獻批判性地指出,無論是“濾鏡”還是“美顏”都可視為一種扭曲的資本主義文化意識形態行動;將臉的數字化控制視為算法審美觀規訓或美學實踐。在數字技術領域,人臉工程學對人臉的識別、表情識別和人臉合成等問題界定得非常清晰。人臉的識別是指分析待識別的人臉圖像,從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與數據庫中已知的人臉信息進行比較,從而得出決策或認知信息的一種技術;表情識別是利用計算機對人臉的表情信息進行特征提取,利用人類所具有的情感信息方面的先驗知識讓計算機進行聯想、思考并推理人的情緒。人臉的合成則可以分為基于模型的人臉合成與基于圖像庫的人臉合成。③總體而言,現有研究相對分散,缺乏系統思考為什么數字化能實現對臉的控制、如何控制以及數字化對臉的控制所帶來的社會沖擊。
人類之所以成為極其愛惜臉面的動物乃是因為人臉具有情感性、反饋性和可識別性,更加重要的是臉還具有合法的裸露權。在日常生活之中,臉是人們相互凝視和交換信息的重要場域,是社會交往不可或缺的界面。雖然人類進化了漫長的歷史,但至今無法自由地調整、改變和控制臉色。世事皆難,面色更不易偽裝,故而,《論語·為政》有言:“子夏問孝,子曰:‘色難’。”從歷史視野看,無論是農業社會還是工業社會,人們對臉的應用是多樣化的,但對臉的控制卻是非常有限的。無論是繪畫技術、雕塑技術、攝影技術或影視技術都只能呈現臉、特寫臉但無法控制臉。要深人理解數字技術對臉的控制這一新的“技術一社會”現象則需要系統性地揭示四方面的問題。一是人臉控制為什么是跨時代難題?二是數字化為什么能夠實現對臉的控制?三是數字技術控制臉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四是臉的數字化控制帶來了哪些沖擊甚至危機?
二、作為跨時代難題的人臉控制
之所以說人臉的控制是一個跨時代難題,在于認識人臉和控制人臉都具有復雜性。臉的重要性在于頭是身體的真正的關鍵之處,身體的其他部分僅僅只擔任“觸須”的職責,從而使人類具有生命,而生命自身是存在于腦中的;臉的復雜性在于臉如同“深淵”①。“深淵”是對臉的復雜性形象且恰當的描述。利希滕爾滕格在《草稿本》中指出,世界上最值得玩味的表面乃是人的臉。②利希滕爾滕格的觀點有幾個重要的核心詞匯,主要包括表面、玩味、值得。如果深入考察其觀點中的核心詞,就能更好地理解人臉控制這一跨時代難題;如果仔細“玩味”其觀點后所蘊含的深厚意象,則有利于深入理解人臉控制的復雜性。
(一)人臉:難以捉摸的表面
在社會知識系統中,表面是一個復雜的概念。透過社會發展史、社會技術史、社會治理史、社會個體交往以及生活實踐經驗史,可以體悟到,利希滕爾滕格的判斷深奧且意味深長。在大多數民族語言中,表面與表示外部、外觀等外在特征有深刻聯系,從起源看,表面一詞可追溯到拉丁語、希臘語和阿拉伯語。在拉丁語中,表面意為上方,特別用來指液體或固體表層。在希臘語中,表面意為面孔或外觀。在阿拉伯語中,表面意為顯示或顯然的。表面也是我們熟悉的數學概念,求解面積是初等數學中的基礎問題,以此我們得以鍛煉思維并深入理解自然物或人造物構成的確定性、寬廣性與無限性。在組織生活中,如果一些人對工作、方針政策執行不到位,也被批評為表面化或形式主義。總體而言,要理解表面的含義最好是將其置于上下文語境及邏輯關系之中。
如果將我們的視野置于自然界則可以發現其中很多值得欣賞的表面。大海是大自然中最值得欣賞、變化莫測且充滿死亡誘惑的表面。在這個表面之下,隱藏著一個豐富且有風險的世界即“海底世界”。“海底世界”是踐行弱肉強食食物鏈法則的自然秩序世界,但這無損于大海的生態繁榮,或許這個世界就是海底世界中的“理想社會”。所有的“人造物”大體都有方形或者圓形構成的表面。我們天天需要使用的床、衣柜、餐柜、凳子、桌子,乃至于所有建筑物的墻面、窗戶、門框、地板、路面、操場跑道等,大都如此。這些“人造物”的表面大多是方形、圓形或者方圓結合的。方圓是人類所建構的“人造物”的基本特征,也是社會關系、社會事態、社會發展的最基本特征。作為表面的臉與自然同源,也有方圓的特征。
根據我們的經驗:臉不只是一個表面而是一個情感生動、有立體感的界面。與身體的其他部分相比,臉的獨有特征是一種自己顯現的、令我眩目的充溢現象。①從臉的整體看,眼睛、耳朵、鼻子、嘴、眉毛、額頭等元素構成了一張整體的可裸露的臉。每個人臉上的器官都是立體的,每個人的眼睛、嘴巴和鼻子等器官都千姿百態。此外,臉的五官的排列組合也具有多樣性,就算雙胞胎或多胞胎也難有一張雷同的臉。自然數是人們認識世界的可無限擴張的符號。當我們統計差異性很強的臉時,雖然不同形態下的臉憑借無限的自然數而得到無限擴張,但是將現實世界的人臉視為表面實質上是思維的簡單化。這種簡單化的思維輕易抹平了全球70多億人臉的豐富性和差異性,然而,將臉界定為表面于科學研究而言則更方便。通過“表面”這個概念,我們可以形成對臉的統一認識,有利于推進臉的數字化進程。當然,臉不只是一個表面,每個人的臉都可以視為無法捉摸的“深淵”,“數字臉”既是復雜的數字面具,更是“數字深淵”和“美麗陷阱”,依然難以捉摸。
(二)人臉:值得玩味的表面
在茫茫人海中,形態豐富的人臉確實值得玩味,人臉后面的“海底世界”更值得分析和應用。在利希滕爾滕格的觀點中,“值得”是指價值判斷。從經濟層面分析,“值得”指價格和價值相當。從社會價值來分析,“值得”是指這樣去做、去行動、去為之奮斗、去建構等,是對一種好的結果的判斷②。在個體層面,作為價值判斷的“值得”可以用來肯定、表揚或稱頌某類特性。在漢語中,“玩味”是一個復合詞,包含“玩”和“味”。其中,“玩”具有特定含義,包括研討、反復體會、玩耍與消遣、觀享和玩享以及應付等③;“味”作為名詞原指物質所具有的能使舌頭得到某種味覺的特性,也指意味、趣味、情趣等④。基于身體體驗的“味”可以引申為理解、感受事物等。從詞意看,“玩味”可理解為品味、品鑒,主要是采用視聽、味覺等器官去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是從多角度、多層面去探究、感受事物的意義,去感受對象的意涵。在態度層面,值得“玩味”的臉是一個中性判斷。如果我們視“玩味”行為具有非嚴肅性、趣味性與豐富性,那么,“玩味”作為行為模式也體現了輕松與愉悅的生活性。從行為屬性上看,具有“玩味”的臉既包含好奇探究的心態,又有欣賞和品鑒的意趣,這種意趣不只是感性的滿足,更體現為一種發自內心的高雅的思索、探究和表達。
利希滕爾滕格將臉視為“值得”玩味的表面,表明了人臉內涵、社會價值和美學價值的豐富性,這是臉融入社會經濟活動的基礎。在數字文化中,“玩”越發表現出一些俗意或者邪意,所暗示的是欺世的態度或玩世不恭的松懈,或者說是死寂之前的喧囂放肆。從現實生活可以感知,臉的玩味或值得玩味的臉暗含著多方面的含義,或指對人臉輕松探究之后的情感外溢,或指一種非主流情感。值得玩味的臉會讓人百感交集,但我們很難控制它。數字化實現了對臉的控制后所提出的新問題是:“數字臉”在生理、美學、社會和經濟意義上更值得玩味嗎?是臉的值得玩味讓數字化控制臉成為了可能?這些都是值得探索的問題。
(三)人臉:既遮蔽又展現的“面具”
古希臘語中,“pros-opon”一詞既表示臉,也表示面具①,其深意今天依然令人回味與醒悟。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社會交往中的臉組成了一個無窮集的函數,構成了臉的歷史狀態和存在狀態。于所有人而言,作為臉的擁有者,我們究其一生都在錘煉自己那張日益變得衰老的臉。在我們短暫而有限的人生中,一些老成者對臉色的控制收放自如,另一些人究其一生對臉的控制都一無所成。簡單而言,前者被稱為老成,后者被稱為率真。老成的臉其實就是面具,但細想起來,純粹率真的臉也是一種毫無掩飾且脆弱的面具。1935 年日本學者和辻哲郎發表的《面與假面》指出了在書信、口信、電話、背影乃至于思念等非面對面交往場景中人臉的重要性,揭示了面具的“遮蓋”表演給觀眾帶來的巨大的美的享受。②有學者進一步指出,這種“遮蔽效應”的產生除了因為選擇與排棄乃是與生俱來之天然屬性外,還與審美取向、價值判斷的偏離與漂移相關。③這就提出了一個新問題,為什么人們既想極力解開臉的表情密碼,又喜歡欣賞被“遮蓋”的臉?
人是自然界中最復雜的存在,由人類構成的社會及其社會發展和社會生活也必然是復雜性的。社會個體要適應復雜的社會就需要使用兩種類型的臉一—展現的臉與遮蓋的臉。這兩種類型的臉存在很大距離,但在社會交往中這個“距離”被人臉復雜的、多樣化的表情所填滿。有研究者基于臉的展現性與遮蔽性提出了“門”與“墻”的理論。該理論認為,社會交往中的人臉扮演了雙重角色——人臉如同一扇門,向我們展現了他人的部分心理活動;人臉又如一道墻,向我們遮蔽了他人另外一部分心理活動。人類所有的社會交往活動都有賴于人臉的這種微妙平衡機制。④臉的“展現”是社會交往的必然,臉的“遮蔽”則讓臉成為“社會面具”或“人格面具”。臉既遮蔽又展現的神秘性對于臉的控制而言就體現為復雜性。臉的這一復雜性特征讓“深淵”一樣的臉難以被控制。
總之,臉是每個人所擁有的、神秘的、非常值得玩味的表面,但臉一直是變幻的面具,它可以被看見但很難被看懂。阿甘本指出:凡是在某種東西達到暴露的水平又試圖控制自身免于被暴露的地方就有臉的存在。①基于人的社會性,所有的臉必然體現出社會性并將其復雜性融人到社會的復雜性流動之中。在這個意義上,“臉的歷史最終被證明是一部社會史,它被強加在臉上,并通過后者得以反映”。②在技術意義上,無論是農業社會還是工業社會,無論是人臉畫像、雕塑、照片、視頻還是印刷在人民幣上的頭像都是利用視覺原理來達到復雜的目的。對于這一問題,政治學很少涉及。雖然所有臉的媒介或者載體都呈現了臉的美麗、威嚴、尊敬、神秘或神圣,但所有的形式都無法從根本觸動臉這個實體,都沒有實現對臉的“解密”,更沒有實現對臉的控制。所以,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所有技術對人臉的控制都是局部的甚至于說是失敗的。
三、數字化為何能實現對臉的控制
任何時代的技術都與創新聯系在一起,所有創新都會對社會發展產生強大影響并改變、改造甚至于控制人的行為模式。進入數智時代后,如何擁有和利用高顏值的臉,既是社會個體數字化生存的問題,也是數字平臺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只有這樣,數字化生存才能順利實現,數字資本才能持續發展。概而言之,人的愛美本能及其趨利性是數字化能順利實現對臉的控制的內因,而數字資本對社會個體數字化生存的壓迫是其外因。結合這兩方面的因素,我們大體能理解數字化為何實現了對臉的控制。
其一,美的稀缺與愛美本能。無論是在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所有生物都表現出同樣的特征,即崇拜美和力量。在社會交往中,臉作為人體中裸露的關鍵部分,是展現美的關鍵場域;美麗的臉能激發對視的快樂,能吸引旁觀者的注意力,可以推動異性相互吸引,有利于人類自私基因的遺傳。自然科學證明,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對美貌本能的推崇,社會個體一旦具有對稱、膚色均勻的臉,就有更強大的生命力和繁衍能力。③然而,人作為自然之造物即自然孕育的生命體,并不能滿足天然擁有一張高顏值的臉的幸運,眾多的人都只有普通的臉,而美麗且自然的臉只是稀罕物,所以,化妝品、頭飾、華麗時尚的服裝成為成功人士的必需品。天然裸露的臉是重要交往媒介,也是促進社會個體交往,提升個體吸引力的重要形式和力量。列維納斯指出:“欲望才是尺度。那由欲望度量的過度者,正是面容。”④在漫長的社會交往過程中,人類積累了對美的諸多認識,這些認識已成為人類價值觀的組成部分。在數字化生存中,高顏值的臉是吸引注意力和獲得流量的關鍵要素。數字化之所以能實現對臉的控制是因為它們利用了人類本能,其重要緣由是人性,是人性對美的渴望為數字技術對臉的控制提供了機會。步人數智時代后,數字技術不可避免要形成解密臉的強大力量。
其二,“一鍵生成”與個性化定制。通過化妝、整容等技術可以實現對人臉美麗缺陷的物理性彌補,一些有條件的個體能夠美化自己的臉,提升顏值,但化妝與整容都是需要時間、技術和成本的,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負擔起這些成本。在數智時代,通過數字平臺中的美顏類APP,人們很容易找到多姿多彩的服飾和聊天背景,找到各式各樣的臉型、發型、鼻子、眼睛、嘴巴、耳朵…在這個時候,“臉”就被抽取為像素流所組構的“數字零件”。數字化技術以“一鍵換臉”方式低成本地對臉進行美化,包括任意增刪、置換、移植和拼貼等。人類通過美顏類軟件獲得的數字化美麗有三個特征,即低成本、一鍵生成和個性化定制。數字化之所以能實現對臉的控制就在于低成本獲得美麗的便捷性,既契合了人們的愛美本能又滿足了個體的差異性。
其三,人的趨利本性與“美貌溢價”。在社會生活中,美貌是影響收益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高顏值人群的自信心更強,更易獲取較好的社會資本。高顏值對收入的提升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驗證了“美貌溢價”的存在。①然而,社會對美的標準與個體顏值的差距是很多人面臨的生活煩惱,特別是于女性而言,在生活與工作中如何提升顏值是與幸福密切相關的。數字化生活也是人的生活,數字化生存中用戶對美的追求是臉的數字化控制的內在驅動力。在數字平臺中的生活如同現實世界的生活一樣,注意力是重要的生產力形式。在數字化生產中,注意力的獲得除了與人設、內容、語言等要素相關外,高顏值的臉是獲得注意力的核心因素。在各類直播、秀場、視頻平臺中注意力是俘獲粉絲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引起用戶注意才能讓用戶停足觀看,才能獲得流量和粉絲,才能擴大生產空間和生產價值。
美顏APP這些類似整容的“人工美”之所以被社會大眾特別是數字化生存者接受,是因為它們可以低成本地提升顏值,可以賦能社會個體實現審美偏好,可以提升個體自信,可以更好地守護他們在數字世界的尊嚴,最為關鍵的是它迎合人的趨利本性。在數字化生存環境中,一旦美顏軟件可以對自然人的臉進行美化,社會個體數字臉的顏值及其相應的形象就得以提升。如果將這張美麗的臉發到朋友圈中接受朋友的點贊,可以獲得更多的流量和粉絲。通過美顏軟件提升顏值去直播不僅可以獲得“美貌溢價”,而且可以獲得成功的、有尊嚴的數字生活帶來的愉悅,這種數字化愉悅如同工業時代坐汽車、火車和飛機等交通工具去旅游所獲得的內在娛悅一樣。此外,通過“美貌溢價”還能獲得收益。所以,人的趨利本性與“美貌溢價”為數字技術對臉的控制提供了現實可能。
其四,數字化生存與數字資本壓迫。之所以說我們進人了數字化時代乃是因為數字化生存成為數智社會的重要現象,支配著時代發展;成為一種無法逃避的生存方式。從廣義上看,生活在數字時代的人都必須適應數字化生存,特別是當市場、政府乃至于社會組織開始數字化后,社會生活的數字化就成為必然。從狹義上來說,數字化生存概念最適用的場域是數字平臺上的各種直播、各種“show”,它們是比較嚴格意義上的數字化生存者。從最嚴格意義上來說,最徹底的數字化生存主體是在各種數字平臺生活的虛擬數字人。①恰恰在于,數字平臺通過“無門檻簽約一調整美顏參數一保存美顏設置”的流程,確保了主播快速、低成本地獲得一張“美麗的數字臉”。數字化“美顏”的便利性或低成本性為數字化生存提供了機會、激情和熱情。由于數字化生存的壓力,數字化技術迅速對臉進行了控制。
于數智社會的個體而言,數字化生存越來越成為現代生活方式的主流,不斷占據與吸附任何接觸它的群體,將后者納人自己的支配范圍。②微信、朋友圈、視頻、快遞、直播、數字平臺、數字銀行、數字人等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缺少這些數字基礎設施,你的生活就很被動,融人不到數字生活之中,會有被時代淘汰的感覺。③ 時代的車輪浩浩蕩蕩,這種淘汰的感覺既是數智時代的激流勇進對個體的要求與裹挾,更包含了數字資本的壓迫。畢竟,于所有數字生產者而言,只有通過美顏類軟件,才能提升數字臉的顏值,才能降低從事媒體交友、直播等數字勞動的門檻,并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尊嚴的滿足。于數字資本而言,通過平臺提升顏值能夠提升平臺競爭力,帶動直播、秀場等行業的發展。數智社會之所以能實現對臉的控制,與數字化生存與數字資本的壓迫密切相關。
四、數字技術控制臉的四種方式
數字空間是數字時代重要的生活空間。在數字生活中,人性的本能、注意力、粉絲和流量的價值,外加數字化技術一鍵賦能美麗的便捷,讓數字化生存者無法忽視數字世界中的臉。數字化生存與數字資本的壓迫徹底釋放了“數字臉”的價值,美顏成為數字人不得不選擇的生活方式。最終意義上,臉的數字化控制是臉被數字技術、數字平臺和數字資本所控制。目前數字技術主要采用四種方式來對臉進行控制,即以算法建構美麗的“數字臉”、以美顏類軟件作為數字生產工具、以“打賞”作為數字勞動的收入方式④,以資本控制數字生產工具。
一是以算法建構美麗的“數字臉”。千人千面,不同人的臉其神態、氣質都有非常大的差異,這是人臉存在的常態。同樣,不同時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國家和人們對人臉的美的理解的差異也非常大,這些是由美的主觀成分決定的。但是,在科學層面,美麗的臉都有其穩定的特征和規律。盡管如此,要構建一個穩健有效能評估人臉美麗的模型并用機器來評估人臉的美麗是一個技術難題。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以社會科學界積累的成果為基礎,人臉工程學發現了“臉的美學原理”——確定臉的吸引力更多的是取決于其面部特征而不僅僅是觀察者的自我感知。以此為基礎,計算機視覺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對人臉顏值的量化和評估。正是因為人臉工程學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賦能機器量化臉、識別臉、美化臉、合成臉,所以數字世界的變臉或換臉才有了可能。
基于人臉工程學發現的臉的美學原理,通過算法的調整,美顏類軟件對臉進行修正和改變,通過調整臉的各類參數,選擇美顏的內容選項,讓自然人的臉在數字平臺上整體性地獲得美顏效果。在數字生活中,美顏類軟件可以在微信電話、微信視頻通話、視頻號、直播等諸多數字場景和數字平臺中得以應用,自動化的人臉美容算法可以用于視頻會議,眾多AI換臉軟件很容易被社會個體普遍使用。在眾多美顏平臺中,算法可以評估、量化臉的顏值;算法也可以針對皮膚紋理、幾何結構等面部特征進行細微調整,即通過磨皮、瘦臉、顱頂增高、小頭、纖長眼、亮眼、瘦顱骨、收鼻翼和嘴唇、調整發際線、美牙等方式來實現數字化美顏;算法還可以以明星的人臉特征為“模板”,自動對普通人的面部照片進行優化。由于算法的支持,美顏類軟件實現了對臉的數字化控制,高顏值、稀缺、美麗的人臉資源變得可以復制,美麗的臉不再稀缺,甚至變得剩余和泛濫。
二是以美顏類軟件作為數字生產工具。勞動工具是完成生產任務所使用的工具,其價值在于協助勞動者完成勞動任務,提高勞動效率,提升生產力水平。在農業社會,鋤頭、犁、耙、斧頭等工具對農業生產十分重要,鐵器的發明、馬的使用成為提升生產力的重要節點。在工業社會,鐵錘、鉗子等生產工具,機床、生產流水線、交通工具等機械動力是提升工業生產率的重要因素。在數智社會,多功能的數字平臺既是數字化的生產場域又是基礎生產設施。數字生產和數字生活都離不開數字平臺。如果沒有數字平臺的支持,數字生產者就失去了生產場域。特別重要的是,數字勞動工具是數字生產中使用的以提升數字生產力的新工具——各類計算機、數字系統、大數據和云計算平臺等數字化生產設備都是數字生產不可或缺的標志性工具。
工具就是生產力,工業產品的市場效果取決于產品設計、生產、質量及其成本;工人只是其中一個生產要素,其效益與工廠、資本、商品銷售和市場需求密切相關。在工業社會,我們通常使用“制造力\"這個概念來標識工業生成力的提升;“制造力”這一概念也表明制造業創造財富的能力遠高于原材料生產和農業生產。數字生產的收入方式與工業生產的收人方式截然不同。例如,在數字直播中,契合人性本能的美麗的臉是獲取注意力的最好“武器”,在秀場、視頻、直播等數字平臺中,各類軟件通過美化或制造美麗的“數字臉”,可快速賦能社會個體提升顏值和形象,從而在數字生產中獲得眾多優勢。以美顏類軟件作為數字生產工具,成為社會個體積極參與臉的數字化的重要動力,也成為數字化控制臉的重要方式。
三是以“打賞”作為數字勞動者的收入方式。要進一步解釋為什么數字化能實現對臉的控制,了解數字直播者的收入方式非常重要。數字直播包括娛樂、公益、文化、旅游、游戲以及虛擬直播等多種方式。在直播過程中,平臺為博主提供美顏工具、直播工具、直播場所等,也與博主共享分成收人。對于博主而言,與這些新職業和新生產方式相伴隨的勞動收人方式是“打賞”。從“打賞”的類型看,根據網絡主播的情感控制能力高低與網絡觀眾情感卷入的深淺,可以分為攀比型打賞、補償型打賞、炫耀型打賞與愛好型打賞。①由于博主以基于情感卷入的“打賞”為主要收人來源,則意味著他們必須全力以赴讓用戶、粉絲獲得良好的體驗、感受和收獲。根據“美貌溢價”的原理,博主首先必須以美好的形象來吸引粉絲的注意力。恰恰在于,美顏軟件可以按照其意愿,通過算法選擇臉的尺度、顏值、表情、大小、亮度、五官大小以及皮膚的緊致度等參數來賦予博主一張精致而美麗的臉。數字直播中的新收入方式迫使數字生產者極力美化自己的臉,甚至于被美化的自然臉與數字臉之間已經沒有多大聯系,連本人都難以認出其“數字臉”。所謂的“蛇精臉”與“網紅臉”就是數字化對臉控制的結果。這也說明以打賞為主的新分配方式迫使數字生產者主動運用美顏工具來提升顏值,在這個過程中,數字化就很順利地實現了對臉的控制。
四是以資本控制數字平臺。數字平臺的功能在于通過社會化工具賦能數字人建立社會化數字組織②,失去數字平臺的支持,數字人就無法參與數字生產,難以獲得數字生產能力。在數字直播平臺中,作為新生產工具的數字平臺及其美顏類軟件都是受資本控制的。盡管平臺與博主共享收入的方式眾所周知,但很多人認為美顏軟件是一種“零成本”的勞動工具。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所有的美顏軟件、AI換臉軟件都是有條件使用的數字勞動工具。那些免費的美顏軟件只向普通用戶開放了一些簡單功能,也只有這些簡單功能是免費的。一旦你要使用更多的功能,只有付費成為VIP才能實現。③這是數字企業的盈利模式,本質上是分享而不是共享。數字平臺對美顏軟件等數字勞動工具的收費方式包括一次性購買、按需付費、按模塊收費、按用戶數收費、按交易量收費、捐贈、月租、年租等。自工業社會以來,任何集體性的生產都包含著資本的控制。對平臺生產者而言,數字化對臉的控制形式上是技術控制,實際上是資本控制。
五、臉的數字化控制帶來的社會沖擊
數字平臺、數字資本利用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對臉的顏值進行控制,形成了新的數字生產模式。數字平臺不僅聚集臉而且用數據、算法美化臉。與之相隨,無限擴張的臉聚集后可以獲得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這些價值的形成與臉的可識別性有關。在數智社會,數字化對臉的控制逐漸削弱了臉的真實性,隨之削弱的還有臉的可識別性,基于深度偽造的AI換臉讓臉的真實性和可識別性完全消失,非法AI換臉正在沖擊社會交往中最重要的一種真實性——基于臉的經驗真實,帶來了系統性的社會問題。
(一)臉的數字化削弱基于臉的經驗真實
臉具有裸露性、社會性和可識別性,正是這些特性穩固了我們的經驗真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靠臉來識別家人、朋友和陌生人并因此與之保持適當的交往距離。父母與子女之間、戀人之間、兄弟姐妹之間乃至于陌生人的交往,臉是重要的識別要素。與朋友見面時,我們的日常問候語一般是“你還是老樣子”,或者說“都認不出來你了”。我們作出這種判斷時最重要的依據就是臉。公檢法等公權力主體可以采用多種方式來確認社會個體的身份;于普通人而言,臉則是判斷他者是否真實的重要標志之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化妝和整容是美化臉的主要方式,兩者都是物理美顏;由于整容需要很高的成本,所以并不是每個人都可通過整容來達到美顏的目的。數字美顏與物理美顏完全不同,這種通過算法來調整參數的“整容”所呈現的是數理邏輯上的美麗。
數字美顏的低成本性帶來了美顏軟件使用的普及性。由于美顏軟件的過度使用,一些應聘簡歷、申報表等重要表格上的照片與本人的自然照之間存在的差異非常大,根據美顏后的照片很難識別出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獲得的非常重要的經驗大都是基于臉的可識別性而形成的,臉的真實代表了主體真實,臉的真實是決定主體關系存續的關鍵條件。由于臉的可識別性,身份證才有了價值。如果每個人都認不出自己也認不出別人,通過美顏軟件建構的數字世界就是徹底不真實的陌生世界。如果每個人都經常性地過度美顏或者自由換臉,就割斷了社會個體與臉直接而緊密的聯系,極大地削弱了臉的可識別性。相應地,作為經驗真實判斷基礎的臉就會被徹底虛化,在社會交往被不斷沖擊的過程中也會對社會秩序形成沖擊。
(二)非法AI換臉沖擊社會信用體系
社會人很難避免說謊,欺騙也是社會交往的一種方式,但說謊和欺騙是有很大區別的。在社會生活中,為了減少欺騙的危害,我們制定了道德和法律來減少和防止欺騙。從欺騙的形式而言,文字欺騙和言語欺騙的欺騙能力都是有限的。在數智社會,如同人類總被誠信問題困擾一樣,人工智能帶來了難以消除的誠信問題。①在社會進化過程中,沒有哪一種技術如同非法AI換臉技術一樣擁有巨大的欺騙潛力,因為迄今為止還沒有哪一種技術能徹底實現對人臉的控制,并可以借用這個技術來開展欺騙或者欺詐。本質上,AI換臉是對臉的數字遮蔽,目的是將“別人”的臉展現在換臉者身上,為換臉者套上“數字面具”去展現另一個人的形象。AI換臉不再適用前文所說的“門”和“墻”的理論。自然世界中的人都只有一張自然的臉,但通過AI換臉的方式數字世界中的同一個人可以換成任何人的臉或者換成虛擬的臉。在這個過程中,真實自然的臉被拋棄,“數字面具”遮蔽了個體真實的臉,展現的是不真實的臉。在這種情形下,自然臉的真實性和可識別性徹底喪失了,臉作為主體真實性判斷標志的功能被顛覆,臉既不是“門”也不是“墻”,而成為了一個面具性的“深淵”或“陷阱”。在沒有預防意識的前提下,非法AI換臉及擬聲可以欺騙每個以臉作為識別經驗的人,包括你的每一個親人。
在社會世界,無論是道德倫理還是法律體系都是以社會主體的真實性為基礎去判斷善或惡、違法或合法、有罪還是無罪的。在社會信用體系運行過程中,現實世界臉的經驗真實是重要基礎之一,一張真實的臉是社會信用體系得以存在和有效運行的基礎。AI換臉對經驗真實的沖擊是直接的,它直接切斷了對他者的判斷基礎和經驗基礎。本質上,AI換臉是想脫離主體原有的身份,用別人的臉去干自己的事,以此來逃避行為后果。在嚴格意義上,所有AI換臉都可以視為道德意義上的欺騙。在現實生活中,P圖、AI換臉等技術手段偽造他人肖像的新型侵權方式不斷出現,侵權方式更為隱蔽。①非法AI換臉則是違法犯罪行為。例如,一些非法AI換臉者用這種人工智能技術來詐騙老年人,甚至用于拐賣兒童,既造成了代際交往的困難又徹底破壞了親情之間的信任,帶來了社會交往秩序的混亂,對社會信用系統和社會法律倫理體系都產生了很大沖擊。如果非法AI換臉者因此獲得“造假紅利”且造假者可以逃離或者否認責任,那么現實世界中的道德淪喪將無法挽救。可以預見,在數字世界基于臉的經驗真實被毀壞后,基于工業社會發展而來的社會信用系統就可能遭遇諸多沖擊。
(三)數字臉的失控與社會沖擊
數字化對臉的控制讓臉在數字世界矛盾地存在著一—臉的真實性逐漸消失,自然的臉可有可無;在數字世界中自然的臉美與不美已經不再重要。這就引發了一系列問題。一是虛假美學。當我們開始炫耀、使用美麗的數字臉或將其作為數字世界的面具時,并不只是意味著數智社會崇尚個體自由,而且意味著社會個體希望脫離臉的自然局限,并通過數字化去追求一種虛假的美麗。如果現實世界都使用美麗的數字臉去替代自然的臉,既削弱了臉的可識別性,也擴大了虛假美學。二是隱私問題。數字化對臉的控制帶來了諸多隱私問題。通過易于訪問的行為數字記錄,FacebookLikes可以用來自動準確地預測一系列高度敏感的個人屬性,包括年齡、性別、性取向、種族、宗教和政治觀點、性格特征、智力、幸福感、成癮物質的使用等①。直播平臺也可以不斷收集直播者的行為數據、臉、胸圍等敏感的生物數據,直播者完全暴露在數字平臺的控制系統之下,成為了沒有隱私的“透明人”。數智社會個體的隱私在不斷削弱甚至于“失防”。三是性別真實性問題。性別特征是區分男性和女性的重要標志,但是美顏變聲軟件、換臉軟件可以將男性改造成“美女”,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圖像的功能增強,人們越來越發現視頻證據不靠譜了,眼見為實也不存在了。那么,這個世界的真實還存在嗎?我們是否還可以活在真實世界之中?
在《真實與虛擬》中,金觀濤指出:“繁榮科技文明的中心是空漠的荒野,那里雜草叢生,非理性極端主義在蔓延,道德和生命的意義蕩然無存。為什么我們對心靈的野蠻化束手無策?因為人不能使真實性達到那里。”②這一觀點揭示了兩個后果:數字世界的非理性極端主義導致數字世界的道德缺乏和野蠻化;由于數字世界真實性難以抵達導致了現實世界真實性的缺乏。因此,福山指出:“幾乎所有權威的信息來源都遭到質疑,并受到可疑的、來路不明的事實的挑戰。”③目前,“來自于數字世界的惡意舉報、輿情讓政府、大學、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都十分擔憂甚至萬分害怕,原因在于真實性的消失且我們無法就最基本事實達成一致。然而,真實性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缺乏真實性的人類社會必然是不可持續的。于社會個體而言,經驗真實太重要了,它是社會生活和社會交往的基礎,缺乏基于臉的經驗真實,社會交往和社會生活都會變得混亂。在人類社會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為了保持社會的真實性,人類用道德、法律和倫理造就了誠信文明。如果真實性無法抵達數字世界,數字世界就成為了“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爭”的自然狀態。
六、結語:不斷探索提升數智世界治理效能的方式
數字世界是用數字基礎設施、大數據、算力、算法等科學技術建構的,是數字文明的產物,理當成為理性世界。然而,正在起步建構的數字世界雖然成就了便捷、效率,成就了頭部企業的財富,然而也造成了一些困境——平臺壟斷、網絡暴力、算法陷阱、大數據殺熟、隱私侵犯、AI幻覺、病毒勒索等問題不斷出現;偽粉絲、水軍、低俗視頻、虛假信息等非理性行為大量出現。目前,蓬勃發展的數字世界伴隨著雜草叢生、沼澤遍布和病毒洪荒…如前文所述,數字化對臉的控制致使臉的真實性、可識別性的削弱,現實世界中的理性智慧、美好旨趣和倫理道德正在遭受數字世界的質疑。因此,在我們及時應對數智世界帶來的各種沖擊以外,我們更需要尋求完善數智世界的方法。
在任何世界,美好與丑惡總是同行的,數字世界同樣是不完善的。數字世界的諸多社會問題只能限制在一定范圍之內而決不會徹底消除。如同人類社會總存在不誠信問題一樣,數字世界同樣也存在不誠信問題;如同人類社會總是有違法犯罪事件一樣,數字世界依然會有違法犯罪事件。正如工業社會發展過程中,我們一直在應對污染、失業、戰爭并完善報紙、電話、電視所產生的各類問題一樣。目前,我們同樣缺乏科學監管和規制人工智能誠信①、AI幻覺、非法AI換臉等問題的法律制度和倫理制度。可以說,目前數智世界產生的諸多問題既來源于數字技術的濫用,也與我們自身治理數智社會的能力相關。畢竟,目前針對數智社會治理的法律體系、道德體系和倫理體系剛剛起步,我們的治理能力還相對弱小。人類是一個混合體,一直在對丑惡的反對和抗爭中去學習如何珍惜美好的未來,數智社會也應是如此。所以,我們期待理論界和實踐界不斷加強對數智社會治理的研究,快速提升數智社會的治理效能。隨著數智社會治理能力的增長,數智社會就會不斷得以完善,數字世界也將越來越真實。□
(責任編輯:王承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