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檔案館有一封周恩來1964年9月21日給毛澤東的特急請示信,美國和英國也披露了一批相關絕密檔案,這些檔案都反映了在當時一觸即發的戰爭危機和美國軟硬兼施的核恐嚇行動計劃下,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鎮定自若、運籌帷幄的斗智斗勇和遠見卓識。
1964年9月16日、17日,周恩來主持召開中央專門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會議議程是討論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的準備工作、預演總結、正式試驗時間,以及原子能事業當時發展和調整工業戰略布局問題。
9月21日,周恩來將羅瑞卿根據中央專門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意見寫的可以在10月進行正式試驗向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報告,轉交在外地的毛澤東并附信說明。
周恩來的信全文是:
主席:
瑞卿同志送給主席的這個報告,想已閱及。
中央十五人專門委員會于本月十六、十七兩日開了兩次會,討論了關于核爆炸及其有關問題,急需待主席回后,當面報告,以便中央早作決定,時間以不遲于二十四日為好。因為如決定今年爆炸,以十月中旬到十一月上旬為最好,而事前準備時間至少需二十天;如決定明年四五月與空投航彈連續試炸,也需要在十月作過冬準備;如需從戰略上進行考慮,推遲爆炸,使之與第二套新的基地的建設和導彈及核彈頭生產相銜接,也需要有方針上的決定。
同時,瑞卿同志擬于明(二十二)日出外視察,國慶節前回來,如主席能于明日約談,可告他晚走一天;如明天分不出時間,他出去后,還有張愛萍、劉西堯、劉杰等同志可以報告。開會時,除常委外,還請約彭真、賀、陳三同志參加。
究如何,請告林克或徐業夫以電話告瑞卿和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恩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九月二十一日下午七時
毛澤東當晚即作出批示:“已閱,擬即辦。”
這一封看似尋常的請示信背后,蘊含著驚心動魄的國際風云和戰爭威脅——美國計劃對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基地,進行摧毀打擊。
1994年,塵封在美國檔案館中的一批機密檔案滿30年,由于美國歷史學家的不懈努力,一部分終于被曝光解密,證實1964年之前美國制訂了對中國進行突然襲擊的計劃。
1960年,美國中央情報局號稱完成了他們意義最為重大的一項使命——確認了中國核武器計劃的存在。從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美國間諜衛星對中國進行了24次偵察飛行,于1961年12月首次辨認出羅布泊基地。1963年2月,從中國臺灣起飛的U-2高空偵察機拍攝到了包頭的核工廠。美國確認中國將在1963年底爆炸一個小的核裝置,1964年爆炸第一顆原子彈,這令美國十分驚恐。
1963年4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向國防部部長提出一份長篇報告,擬定了直接和間接打擊中國核計劃的兩種方案。直接計劃包括:1.由國民黨軍隊實行滲透、破壞和發動對大陸的進攻。2.實施海上封鎖。3.南朝鮮進攻北朝鮮,以對中國邊界施加壓力。4.對中國核設施進行常規武器的空中打擊。5.使用戰術核武器有選擇地打擊中國的目標。間接方案是利用外交和宣傳攻勢,希望得到蘇聯的支持,逼迫中國停止核計劃。
1963年11月,林登·約翰遜接替被刺身亡的肯尼迪成為美國總統。為了贏得大選勝利,他暫時把襲擊中國方案放到了一邊。
1964年4月14日,美國國務院政策設計委員會專家羅伯特·約翰遜起草了《針對共產黨中國核設施進行直接行動的基礎》絕密報告。這份最為重要的報告至今沒有被解密,但1996年3月出版的《美國對外關系史研究會通訊》第27卷第1期上,刊登了美國歷史學家沙恩·馬多克找到的美國軍備控制與裁軍署官員G.W.拉思詹斯1964年12月14日的一份絕密評論報告,從中可以得知《針對共產黨中國核設施進行直接行動的基礎》報告的基本內容。馬多克在引言中說:
這份為核擴散問題委員會準備的美國軍備控制與裁軍署文件,證明美國政府曾對摧毀中國核能力做過數項研究,包括美國單方面行動、與蘇聯合作和美國委托第三方進行攻擊等。報告中提到的第三方是誰不甚清楚,因為解密人員刪掉了這一細節。
《針對共產黨中國核設施進行直接行動的基礎》報告的主要結論可概括如下:“很明顯……(中共核)能力并未重要到足以說明采取行動是正當無誤的,因為這種高度的軍事冒險將會付出相當沉重的政治代價。”
這份報告使美國最高決策者猶疑不決。1964年9月15日,當中國的核試驗已經迫在眉睫的時候,美國總統約翰遜和國務卿臘斯克、國防部部長麥克納馬拉、中央情報局局長麥克恩、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邦迪舉行了“總統星期四聚餐會”。他們最后的看法是:在中國爆炸原子彈,與美國對中國采取不宣而戰的打擊之間,還是后者更有風險。對中國核設施的攻擊,應該在“軍事敵對”發生時才可以。
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前夕,同樣面臨著美國的核威懾。在英國軍情五處保存的1967年3月美國總統約翰遜和國防部部長麥克納馬拉之間往來并送交英國首相威爾遜的一批絕密信件中,披露了美國方面試圖用對中國核打擊的手段,恐嚇阻止中國進行氫彈試驗,進而簽訂禁止核試驗條約。
這些密信披露,美國設計了一個對中國進行空襲核打擊的計劃,名為“昂貴之地”行動。目的是把計劃傳遞給中國,起到威懾作用,并不是真正要實施打擊。計劃聳人聽聞地寫道:“對400×10000百萬噸當量可毀滅5000萬人口的微塵輻射效應的全面深刻了解。這些因素結合起來必須能讓中國信服他無法經受如此打擊。”“太空導彈防御系統24小時對準中國人口分布地區而且風向有利的時候產生的微塵輻射導致五億人巨大死亡。”“讓中國政府知道輻射微塵的真實危險性評估,以及最后不得已攤牌時我們使用這種武器達到最大效果的充分準備。只有那樣他們才可能在禁止核試驗協議上簽字。”
1967年3月14日,美國總統約翰遜批準了國防部部長麥克納馬拉的“昂貴之地”計劃。于是美國國防部具體地制訂了實戰方案,密信披露,美國中情局建議,將這個核打擊計劃,通過在巴黎的英國“備胎特工”(從未使用過),巧妙地故意泄露給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外交人員。“這種資料一旦落入中國情報機構之手一定會交給王淦昌教授或錢三強教授。”
3月28日,美國國防部部長麥克納馬拉給中情局局長下達手令,啟動“昂貴之地”行動,倫敦站開始行動。3月30日,美國總統約翰遜和英國首相威爾遜在電話中對計劃進行了討論。同日,麥克納馬拉把所附行動計劃文件用大使館信袋轉發給威爾遜,包括英國情報人員參加這次巴黎的行動所需要的所有額外背景材料,表示“希望這項行動在幾周內結束”。
美國、英國方面煞費苦心地制訂的這個核威懾計劃,是否傳遞到了中國,起了什么樣的作用,目前沒有檔案能夠證實。從中國第一顆氫彈如期爆炸的事實來看,它并沒有產生任何效果。
(摘自《黨史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