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AIGC技術;IP形象設計;傳統文化;創新路徑;設計轉型本文引用格式:.AIGC技術賦能下傳統形象IP設計探究[J」.藝術科技,2025,38(5):47-49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9436(2025)05-0047-03
1AIGC時代IP形象設計的范式轉型
1.1AIGC技術對設計流程的重構與創新
1.1.1 設計流程的智能化升級
當前AIGC技術正重構IP形象設計的傳統線性流程,推動其朝著非線性、迭代式的方向發展。設計師利用自然語言輸入設計需求后,系統可立即生成多種方案,這些方案一方面能夠作為備選方案來使用,另一方面還可以激發新的創意靈感。除此之外,AI系統還具備記錄設計過程中關鍵決策節點的能力,設計師能夠在任意時刻回溯到任意階段進行優化處理,提升了創作的自由度[1]。
1.1.2創意表達的維度拓展
AIGC技術沖破傳統設計在文化符號轉譯方面存在的局限。AI系統能夠細致分析歷史文獻、藝術作品中的視覺元素,從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并以創新的方式將這些文化符號與現代設計語言融合起來[2]。例如在設計傳統戲曲IP形象時,AI不僅可以精準捕捉戲曲服飾的紋樣特點以及臉譜的色彩體系,還能結合當代流行的文化符號,生成既帶有傳統韻味又具備現代審美的設計方案。
1.1.3設計協作的模式創新
AIGC平臺支持實時共享設計思路,并且還可以把語言描述自動轉化為可視化方案,提升溝通的效率。與此同時,AIGC技術還可支持遠程協同設計,不同地域的設計師能夠利用同一個AI系統開展相關工作,而且該系統能夠確保設計風格保持一致。這種去中心化的協作模式一方面打破了地理的限制,另一方面推動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創意碰撞,為IP形象設計注入更豐富的文化內涵。
1.2傳統文化IP設計的要素重構
1.2.1文化符號的當代轉譯
當前傳統文化IP設計正處于從具象再現到創新轉譯的范式轉變階段。在此轉變過程中,設計方面的實踐不再局限于對傳統元素進行表層意義上的挪用,而是轉變方向,依據符號學理論對其深層結構開展重構工作。以敦煌飛天形象為例,當代的相關設計將其核心視覺特征,如S型動態曲線、飄帶裝飾等保留下來,并借助形式簡化、比例調整等手段,實現傳統美學和現代設計語言有機融合的效果。這樣的轉譯過程涉及對文化符號能指和所指關系進行系統性解構,在保證這些符號具備可識別性的同時,賦予它們契合當代審美范式的全新內涵。
1.2.2敘事方式的多元融合
當代傳統文化IP在敘事建構方面呈現出跨媒介的特征。
設計師建立多層次的敘事框架,將傳統故事原型和現代社會語境創造性地嫁接起來[3]。這樣的敘事策略一方面實現了時空維度的拓展,另一方面通過對角色行為邏輯展開現代化的演繹,構建起傳統與現代之間價值方面的對話。在具體的實踐操作過程中,敘事重構常常依托于完整世界觀體系的建立,這使得傳統文化IP在保持本真性的同時,還能獲得適應不同媒介載體的敘事彈性。
1.2.3情感共鳴的深度營造
當前,傳統文化IP設計越來越注重對情感認同機制的符號化表達。設計師借助對視覺修辭學進行系統性的運用,將抽象的文化情感轉變為人們可感知的視覺語言。在轉化的過程中,既涉及對集體記憶符號的提取與重組,又涉及對角色行為模式的符號化編碼。一些成功的傳統文化IP憑借這樣的符號化系統,能夠在無意識中傳遞文化認同,進而讓受眾在審美體驗的過程中實現對文化價值的自覺接納。
2二維向三維的轉換創新
2.1品牌價值的多維呈現
2.1.1 視覺識別的立體化構建
AIGC技術正推動品牌視覺識別系統從平面表達向立體維度轉變。在品牌IP升級的過程中,三維重建技術實現從單視角表現朝全維度展示轉變的系統性跨越成果。借助基于生成對抗網絡所構建的參數化建模系統,能夠把二維設計稿中的關鍵視覺特征轉化成具備空間連續性的三維模型樣式。該系統通過對材質貼圖的光學特性進行模擬以及進行動態光影渲染等操作,不僅將原設計的識別性要素完整保留下來,而且還在空間維度方面提高了品牌形象被感知到的真實程度。該技術能夠優化處理多視角下的形態一致性,解決傳統建模過程中出現的視覺偏差問題。
2.1.2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
在傳統文化IP朝三維化推進的過程中,AIGC技術凸顯出其對建筑語義的深入解析能力。通過對傳統建筑構件所涉及的點云數據展開分析,同時對其形態特征加以提取,系統便能識別諸多帶有文化內涵的空間符號,如斗拱所蘊含的力學美學、飛檐所呈現的動勢語言等。在三維重構階段,該技術并非對傳統形式進行簡單的復制操作,而是根據現代設計的原則,在確保語義得以保留的情況下,對形態進行優化。這樣的轉譯過程一方面維護了文化符號的真實性,另一方面使其契合當代的空間審美需求,進而實現傳統文化在三維媒
介中具有創新性的表達效果
2.2設計流程的智能化革新
2.2.1建模效率的革命性提升
AIGC技術正逐步重塑三維建模的基本工作模式。通過將概念草圖轉變為參數化指令,系統得以自動剖析設計意圖,進而生成契合行業標準的拓撲結構。這一流程突破了傳統建模中手工調整頂點這類基礎性的工作環節,使設計師能夠把主要精力聚焦于創意優化方面。系統支持通過自然語言進行設計修正,通過語義解析實現設計意圖的精確轉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三維創作所要求的專業門檻。
2.2.2細節表現的智能化控制
在模型細節處理方面,AIGC系統展現出對風格特征的精準理解能力。該系統可以根據所設定的角色藝術風格,自主優化服裝褶皺方面的物理模擬效果,完善面部表情的肌肉運動邏輯。此系統還擁有自主檢測拓撲結構問題的能力,能夠對檢測出的問題進行修復,以此來保證模型在后續開展動畫制作時具備技術上的可行性。這種智能化的細節處理模式,一方面提升模型在視覺呈現上的完整度,另一方面優化生產流程的技術效能。
3延展設計的創新應用
AIGC技術在工程制圖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尤其在三視圖自動生成方面建立起全新的技術范式。在傳統設計流程中,設計師必須耗費大量時間反復對比、調整多視角的情況,以保證正視圖、側視圖、俯視圖在形態上保持一致。通過深度學習的智能系統,可以借助特征提取算法,自動構建三維模型和二維投影之間參數化的映射關系。該系統采用拓撲結構保持技術,確保在視圖轉換的時候關鍵造型特征能夠連貫地表達出來,同時通過邊緣檢測算法對視圖間的對應關系進行優化,從根源上解決傳統設計方法存在的視角偏差問題。
3.1設計規范的智能遵循
AIGC系統構建設計規范知識庫,將行業標準轉化成可切實執行的參數化約束條件。生成三視圖方案時,該系統具備自動識別的能力,能夠嚴格遵循機械制圖的國家標準(GB/T),或者行業特有的規范,如投影法則、尺寸標注規則、線型使用規范等。這種根據規則進行智能生成的機制,一方面確保設計成果在專業層面符合相關規定,另一方面借助優化算法實現對設計要素的合理布局安排,從而提升技術圖紙的表達質量。此系統還支持對設計規范進行動態更新,適應不同領域、不同標準的制圖需求。
3.2表情包設計的創意拓展
3.2.1情感表達的多樣化呈現
AIGC技術為數字表情設計搭建起一套系統性的創作框架。根據情感計算理論,系統構建起從角色設定到表情呈現的完整映射模型。通過對面部動作編碼系統(FACS)的關鍵參數進行分析,AI能夠自動生成包含從基本情緒,如喜悅、憤怒、悲傷,到復合情感的連續表情譜系。這種通過參數來建模的方法,一方面實現表情的多樣化展示,另一方面保證在不同情感狀態之間能夠實現自然的過渡,進而使數字角色的表情系統具備更出色的表現力和更強的真實感。就具體的實現方式而言,系統運用生成式對抗網絡優化微表情的細節表現,所生成的表情符號既符合卡通化特征,又能精準傳達真實情感。
3.2.2風格遷移的創意探索平臺
當代的AIGC工具為表情設計開拓出多維度的風格實驗范疇。通過深度神經網絡所具備的特征解耦這一技術手段,系統能夠將表情內容、藝術風格分開處理,如此一來,設計師便能在維持核心情感表達的基礎上,探尋不同美學風格的視覺效果。這種風格遷移不局限于傳統手繪風格的轉換,涵蓋對當代流行視覺語言,如像素藝術、故障藝術等的智能化模仿。
4AIGC與傳統文化的融合創新
4.1非遺元素的現代化演繹
4.1.1傳統工藝的當代轉譯范式
蘇州博物館開展的“錦繡江南”項目清晰地展現出傳統工藝朝現代方向轉譯的一條頗具代表性的路徑。經細致觀察與分析發現“亂針繡”這種通過交叉走線形成的視覺節奏,和現代抽象藝術的構成原理存在形式上的同構特性?;谶@一重要發現,團隊采用參數化設計的方法,將手工繡品的獨特有機質感轉化成一套能夠進行編程操作的數碼圖案系統。在實施這一轉化的過程中,設計者要保留工藝所特有的“手工痕跡”,通過算法來加以控制,使最終生產出來的工業化產品[4]能呈現傳統技藝的“非規則性”美學特征。這種轉譯并非簡單用一種技術替代另一種技術,而是在充分理解工藝本質的前提下完成的具有創造性的轉化成果。
4.1.2文化符號的跨媒介融合
敦煌研究院開展的“數字飛天”項目充分展現出對傳統文化符號進行跨學科重構的情形。其研究團隊運用動態捕捉技術細致分析唐代飛天壁畫呈現出的“S”形曲線,同時剖析現代舞蹈運動軌跡所具有的動力學相似性。通過建立起傳統造型和現代身體語言之間的映射關系,開發出一套視覺系統,該視覺系統既具備歷史層面的準確性,又擁有當代表現上的活力。在色彩轉譯方面,團隊根據色度學原理,在維持傳統色相的前提條件下,對HSV參數進行相應的調整,由此達成文化基因穩定性和現代視覺偏好之間的平衡狀態。
4.2個性化體驗的深度開發
故宮所開展的“數字宮廷”項目構建起將知識傳遞和體驗互動相融合的全新文化傳播模式。該項目所建立的文物信息架構系統能夠將清代服飾的形制特征、紋樣所蘊含的語義等文化要素,轉化為可以進行交互操作的知識節點。在體驗設計環節中,采用“引導一探索一反饋”循環運作機制,通過情境化的交互界面將專業知識融人用戶體驗的整個流程。系統所設置的多層級文化解讀框架,不但可以確保知識傳遞的準確性,而且還能很好地適應不同用戶的認知水平「5]。
5結語
AIGC技術正在深刻重塑傳統形象IP設計的創新范式。研究表明,這項技術不僅提升了設計效率,還拓展了創意表達的維度,為傳統文化元素的現代表達提供了全新可能。未來發展中,AIGC技術將繼續深化在設計創新、文化傳承等領域的應用,推動IP形象設計進入智能化新階段。技術創新應當服務于文化傳承的本質需求,在提升效率的同時,要注重保持設計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劉欣明.AIGC在寧陵酥梨動漫IP形象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大觀,2025(3):42-44.
[2]宋長磊,李軍苗,趙文強.AIGC應用于傳統皮影IP形象的設計探索[J].包裝工程,2025,46(2):226-237.
[3]師豐豐.AIGC時代下IP形象設計探索[J].中國民族博覽,2025(1):208-210.
[4]李潤洲.AIGC在非物質文化遺產IP設計中的應用[J]:明日風尚,2024(24):172-174.
[5]李玲,張雨,孫亞欣.AIGC賦能文旅IP形象的設計方法創新:以云臺山IP形象為例[J].創意設計源,2024(6):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