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養豬業的迅速發展,生豬規模養殖越來越大。豬疫病是影響養殖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國養豬業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些疫病的暴發流行卻嚴重制約著生豬的生長與健康。所以,在養豬生產過程中,必須重視疫病的防治,并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以減少疫病的發生。本文就近十年在貴州省仁懷市動物預防控制中心了解的豬疫病的發生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供有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豬疫病;病因;控防對策
生豬疫病已嚴重影響養豬業的健康發展。生豬傳染病的暴發不僅造成了生豬的大面積死亡,而且能沿食物鏈向人傳播,對公眾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因此,對其致病機理進行研究,并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對保證我國養豬業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豬疫病防控及治療的重要性
1.1 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
豬疫病防控及治療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保障我國畜牧業的健康發展。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和消費國,生豬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旦發生豬疫病,不僅會導致大量生豬死亡,還會引發消費者恐慌,影響豬肉市場的穩定。因此,加強豬疫病防控及治療,有助于降低疫病對生豬產業的影響,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首先,豬疫病防控及治療有助于提高生豬存活率,降低養殖成本。通過科學防控和治療,可以有效減少疫病對生豬生長的影響,提高飼料轉化率,降低養殖戶的經濟損失。其次,豬疫病防控及治療有助于維護市場供應穩定。做好疫病防控工作,確保生豬產量,有利于穩定豬肉價格,滿足消費者需求。最后,豬疫病防控及治療有助于提升我國生豬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通過有效控制疫病,可以提高生豬產品質量,增強我國豬肉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1.2 保障公共衛生安全
豬疫病防控及治療的重要性還體現在保障公共衛生安全。豬疫病不僅對生豬產業造成影響,還可能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部分豬疫病具有人獸共患病的特點,如豬鏈球菌病、豬囊蟲病、豬流感等。因此,加強豬疫病防控及治療,對于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豬疫病防控及治療有助于切斷病原傳播途徑。通過對病豬進行隔離、治療,可以有效降低病原在豬群中的傳播速度,防止病原擴散至人類。其次,豬疫病防控及治療有助于提高民眾的健康意識。通過宣傳豬疫病防控知識,使民眾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降低人獸共患病的發生風險。最后,豬疫病防控及治療有助于完善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在豬疫病防控過程中,可以積累豐富的經驗,為應對其他動物源性傳染病提供借鑒。
1.3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豬疫病防控及治療的重要性還體現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生豬養殖業在發展過程中,若疫病防控不到位,可能導致大量病死豬無法得到妥善處理,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加強豬疫病防控及治療,有助于減少養豬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首先,豬疫病防控及治療有助于減少病死豬對土壤、水源的污染。通過對生豬疫病進行及時防控,降低病死率,減少病死豬對環境的壓力。其次,豬疫病防控有助于推廣綠色養殖技術。在防控過程中,鼓勵養殖戶采用生態、環保的養殖方式,降低養豬業對環境的破壞。最后,豬疫病防控及治療有助于提高全民環保意識[1]。通過宣傳豬疫病防控知識,使民眾認識到養豬業對環境的影響,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
2 疫病病因
2.1 病原體因素
豬疫病對豬群的健康和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這些疫病主要由病毒、細菌和寄生蟲引起,它們不僅影響豬的生長發育,還可能導致豬只死亡,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病毒性疫病是豬疫病中最為嚴重的一類,如豬瘟病毒和非洲豬瘟病毒是最具代表性的病原體。這些病毒具有極高的傳染性,一旦感染,往往會在豬群中迅速傳播,造成嚴重損失。豬瘟病毒可通過直接接觸、空氣、飼料等途徑傳播,感染豬只后會引發高熱、腹瀉、皮膚出血等癥狀。非洲豬瘟病毒則是一種外來病毒,對豬群的危害更為嚴重,目前尚無有效的疫苗和治療藥物。除了病毒,細菌也是引起豬疫病的重要病原體。比如大腸桿菌,它們可引起仔豬黃痢、白痢等腸道疾病。這些疾病多因豬舍衛生條件差、仔豬抵抗力弱等因素引發,嚴重時會導致仔豬死亡。此外,寄生蟲如蛔蟲、豬囊蟲病、疥螨等也會影響豬的生長發育。例如,蛔蟲在豬腸道內寄生,會爭奪營養,疥螨侵襲皮膚導致豬生長緩慢、消瘦。
2.2 飼養管理因素
除了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的疫病外,營養不均衡、養殖密度過大和衛生條件差等因素也會增加豬感染疫病的風險。營養不均衡是導致豬免疫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飼料中缺乏某些維生素、礦物質或蛋白質含量不足,會影響豬的免疫系統功能,使其更易感染疫病。例如,缺乏維生素A會導致豬的呼吸道黏膜完整性受損,使其更易感染呼吸道疾病。養殖密度過大也是導致豬疫病發生和傳播的重要因素。豬群過于密集,會導致空氣質量下降,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濃度升高,刺激豬的呼吸道,引發呼吸道疾病[2]。同時,密集的養殖環境也增加了疫病傳播的機會。衛生條件差也是導致豬疫病發生和傳播的重要原因之一。豬舍清潔不及時,糞便、污水堆積,為病原體滋生繁殖提供了溫床。此外,不良的衛生條件也會影響豬的抵抗力,使其更易感染疫病。
2.3 環境因素
溫度和濕度以及應激因素也會影響豬的抵抗力,增加感染疫病的風險。溫度和濕度是影響豬生長和健康的重要因素。高溫高濕環境易滋生細菌和霉菌,引發皮膚病和呼吸道疾病;低溫則會使豬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感冒等疾病。應激因素也是導致豬疫病發生和傳播的重要原因之一。長途運輸、轉群、疫苗接種等應激因素,會使豬產生應激反應,導致內分泌失調,免疫力降低,容易感染疫病。
3 防控對策
3.1 加強飼養管理
科學養豬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需要從多個方面精心把控,才能確保豬群健康生長,提高養殖效益。科學配制飼料是養豬的關鍵環節。豬在不同生長階段,其營養需求有著顯著差異。仔豬階段,需要高蛋白、高能量的飼料來滿足其快速生長和發育的需求;育肥期的豬則更側重于能量的攝入,以促進脂肪的沉積。因此,養殖戶要依據這些特點,合理搭配玉米、豆粕、麩皮等原料,確保飼料營養均衡。同時,飼料的質量關乎豬的健康,發霉變質的飼料含有大量有害霉菌和毒素,豬食用后易引發疾病,影響生長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必須杜絕使用。合理控制養殖密度同樣不容忽視[3]。不同品種、年齡和體重的豬,對空間的需求各不相同。例如,小型豬品種所需空間相對較小,而大型豬品種則需要更寬敞的活動區域。仔豬因體型小,單位面積內可適當增加飼養密度;成年豬體重較大,活動量也大,每欄數量就要相應減少。適中的養殖密度不僅能讓豬有足夠的活動空間,還能減少豬群之間的爭斗和疾病傳播,提高豬的生長質量。加強衛生管理是保障豬群健康的重要措施。定期對豬舍進行清潔和消毒,能有效殺滅環境中的病原體。每周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清潔,及時清理糞便和污水,防止有害病原微生物滋生。在消毒時,要選用合適的消毒劑,按照正確的比例稀釋后進行噴灑。保持豬舍干燥、通風良好,可降低氨氣等有害氣體的濃度,為豬創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3.2 做好疫病監測與預警
科學配制飼料、合理控制養殖密度以及加強衛生管理,為豬群的健康生長奠定了堅實基礎。而建立疫病監測體系和加強疫情預警,更是為養豬場筑牢了一道堅固的安全防線。進一步保障豬群健康,降低養殖風險,建立疫病監測體系是養豬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定期對豬群進行疫病檢測是發現潛在疫病風險的關鍵手段。我們可以采用血清學檢測,通過檢測豬血清中的抗體水平,判斷豬群是否感染過特定疫病,以及豬群的免疫狀態。例如,在檢測豬瘟抗體時,若抗體水平低于保護閥值,就需要及時進行補免。病原學檢測則是直接檢測豬體內是否存在病原體,像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技術,能夠快速準確地檢測出豬藍耳病病毒、非洲豬瘟病毒等。針對豬流感、豬圓環病毒病等常見疫病,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進行一次全面監測,做到早發現、早干預,猶如為養豬場安裝了一個“預警雷達”。加強與縣級防控機構聯系,能夠及時掌握周邊地區的疫病流行動態,一旦有疫情苗頭,養豬場便能第一時間知曉。一旦出現疫情,要迅速啟動應急預案[4]。一方面,對豬舍進行嚴格的封鎖和隔離,禁止人員和車輛隨意進出,防止疫病進一步擴散;另一方面,在做好豬群緊急免疫接種的同時加強飼養管理,提高豬群的抵抗力,把損失降到最低。通過建立完善的疫病監測體系和加強疫情預警,能為科學養豬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助力養殖戶實現高效、穩定的養殖收益。
3.3 免疫接種
建立完善的疫病監測體系和加強疫情預警,為科學養豬構筑起了一道堅固的防線。而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以及確保疫苗質量和接種效果,更是保障豬群健康的核心環節,與前文的各項要點緊密相連,共同為養豬事業的成功保駕護航。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是預防豬群疫病的關鍵措施。
要深入了解當地疫病流行特點。養殖戶可以通過與當地農業服務中心、縣級動物疫病防控中心交流,收集近幾年周邊地區疫病發生的種類、季節分布以及流行趨勢等信息,結合自家豬群的免疫狀況,包括之前接種疫苗的種類、時間和免疫效果評估等,來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對于豬瘟、口蹄疫等重大疫病,因其傳染性強、危害巨大,必須嚴格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進行接種。一般仔豬在出生后的特定時間段,如4周齡左右進行首次免疫,之后間隔一段時間進行加強免疫,以確保豬群在不同生長階段都能獲得有效的免疫保護。
疫苗質量和接種效果同樣不容忽視。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疫苗是基礎,正規廠家具備先進的生產工藝和嚴格的質量檢測體系,能保證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5]。在疫苗保存和運輸過程中,要嚴格遵循冷鏈要求。確保疫苗始終在規定的溫度條件下運輸和保存,避免疫苗因溫度過高或波動而失效。在接種過程中,操作人員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例如,肌內注射時要確保接種劑量精準,接種部位通常選擇在豬的頸部肌肉,進針角度和深度要適宜,以保證疫苗能夠順利進入豬體并發揮作用。通過科學制定免疫程序以及嚴格把控疫苗質量和接種效果,為豬群健康加上了雙保險。
3.4 疫病治療與隔離
科學制定免疫程序以及嚴格把控疫苗質量和接種效果,為豬群健康筑牢了重要防線。然而,即便采取了諸多預防措施,仍難以完全避免豬生病的情況。所以,及時治療病豬和嚴格隔離病豬也是科學養豬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及時治療病豬是減少損失、保障豬群整體健康的重要舉措。一旦發現豬出現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發熱、咳嗽等異常癥狀,養殖戶需立即對病豬進行隔離和對癥治療。首先,邀請專業獸醫或憑借自身積累的豐富經驗進行準確診斷。可通過觀察病豬的臨床癥狀、采集病料進行實驗室檢測等方式,確定疫病類型。比如,若是病豬出現呼吸困難、皮膚發紫等癥狀,可能懷疑是豬肺疫,此時就需要通過細菌學檢測來進一步確診。明確疫病類型后,根據癥狀精準選擇合適藥物。若是細菌感染,可選用對應的抗生素;若是病毒感染,要加強抗病毒治療,同時使用一些增強免疫力的藥物輔助治療。加強對病豬的護理工作也十分關鍵。為病豬提供溫暖、干燥、安靜的環境,保證充足的清潔飲水和易消化的優質飼料,幫助病豬增強體質,提高治愈率。在發病初期,對病豬進行隔離是防止疫病在豬群中大規模傳播的有效手段。一旦確定病豬,要迅速將其與健康豬分開飼養,設立專門的隔離區域,避免健康豬與病豬接觸。在隔離期間,飼養人員進入隔離區要更換工作服和鞋,做好消毒措施,防止將病菌帶出。對于病死豬,絕不能隨意丟棄或出售,這不僅會污染環境,還可能引發疫病的二次傳播。應按照相關規定,采用焚燒、深埋等無害化處理方式,對污染區要徹底開展消毒滅原工作,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通過及時治療病豬和嚴格隔離病豬,能有效控制疫病擴散,保障豬群健康[6]。
4 結論
豬在飼養過程中疫病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通過加強飼養管理、做好疫病監測與預警、科學免疫接種以及及時治療和隔離病豬等綜合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疫病的發生率,保障豬群的健康,提高養豬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未來的養豬生產中,還需要不斷加強對疫病的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防控技術和方法,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疫病挑戰。
參考文獻
[1] 張星.基層獸醫在豬病防控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23,19(2):149-152.
[2] 馬小紅.基層獸醫在豬病診療中的誤區與建議[J].豬業觀察,2021(5):29-30.
[3] 徐惠亮.基層獸醫在豬病防制中的問題與解決措施[J].山東畜牧獸醫,2012,33(4):79-80.
[4] 王建英,宋建輝.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研究[J].當代農機,2024(3):78-79+81.
[5] 李寧.畜牧養殖中動物疾病病因與防控策略[J].北方牧業,2023(20):32.
[6] 戴繼萍.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病因分析與防控[J].畜牧業環境,2023(8):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