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溪陽簡介
賀溪陽,1974年生于湖南雙峰,畢業(yè)于湘潭師范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廣東省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中山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河北美術學院兼職教師、“草書觀察”平臺學術主編,“中山特聘人才”。
書法作品獲獎、入展(部分)情況:首屆中國書法院獎提名獎、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獎、全國第十四屆“群星獎”優(yōu)秀獎、廣東省第十屆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金獎;全國第二屆行書展;全國首屆書法小品展;全國第四屆扇面書法藝術展;全國第三屆行草書展;全國第二屆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大展;全國首屆草書大展。
觀賀溪陽的書法,恰似步入一座精心構筑的藝術迷宮。在當代書法界陷入程式化創(chuàng)作困境之時,其作品所展現的思辨性與探索精神,恰如一劑清醒劑,值得深入剖析。
從書法史的坐標體系看,賀溪陽深諳“取法乎上”之道,卻未陷入泥古窠臼。其楷書溯源褚遂良《陰符經》,并非機械復刻點畫形態(tài),而是以“透過刀鋒看筆鋒”的敏銳,捕捉唐代楷書在法度嚴謹中蘊含的生命律動。這種對筆法本質的追尋,恰似董其昌“學書不從臨古入,必墮惡道”的現代詮釋。在草書領域,他將黃庭堅的欹側造勢與王鐸的漲墨鋪陳熔于一爐,這種跨時代的技法嫁接,在解構經典的同時構建起屬于自己的筆墨語言體系。
在筆墨表現上,賀溪陽展現驚人的技術掌控力。其長鋒羊毫的運用,將筆鋒的彈性與韌性發(fā)揮到極致,使線條在疾澀之間產生獨特的張力。這種對工具性能的深度挖掘,暗合傅山“四寧四毋”中對毛筆表現力的極致追求。
從藝術觀念維度考量,賀溪陽對現代構成理論的引入頗具先鋒意識。他敢于打破傳統(tǒng)書法的靜態(tài)平衡,以動態(tài)的空間分割重構章法,使作品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他既不隨波逐流,亦不泥古不化。其探索現代書法之作,雖形式新穎,但筆法純正,可謂“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此等創(chuàng)作態(tài)度,尤為可貴。
賀溪陽為人謙和、不事張揚,然于書法一道,自有主見。嘗言:“書法貴在養(yǎng)心,非為炫技。”此語道出藝術真諦。觀其書作,確能感受到一種從容淡定之氣度,無當今常見之浮躁火氣。
其書不尚奇巧,而自有動人之處,終難掩其光彩。此等境界,非刻意求之可得,實乃數十年如一日潛心翰墨、修身養(yǎng)性之自然流露。他以筆墨寫心、以書載道,假以時日,溪陽先生之書法必將臻于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