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X22;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500(2025)06-0164-03
DOI:10.3969/j.issn.1008-9500.2025.06.048
Analysis on the Practical Path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Lanzhou S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ENG Wenjin
(Party SchooloftheCPCLanzhou Municipal Commitee (Lanzhou AdministrativeCollge),Lanzhou73O030,China)
Abstract:Inorder tofurtherimprove theecologicalenvironment qualityoftheLanzhousectionoftheYelowRiverBasin, this papersystematicallysummarizes the practical situationandrelated issuesof ecological protection,environmental governance,industrialupgrading,andculturalinheritanceinLanzhoucity,andproposespracticalpathssuchaseancing theecologicalcharmof theLanzhousectionoftheYelowRiver Basin,building ecologicalsecuritybarriers,innovating governancemodels,promo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andupgrading,and promoting Yelow River culture.
Eeywords:Yellow River Bas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蘭州市作為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其生態治理與城市發展路徑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意義[1-2]。近年來,蘭州市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面臨生態承載力有限、產業結構轉型壓力等挑戰。本研究以黃河流域戰略為背景,結合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黃河沿岸綜合治理等實踐,分析其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協同機制,以期為同類型沿黃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護與高質量發展規劃編制,并加速推進蘭州-蘭州新區-白銀黃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及生態修復示范區建設。黃河治理戰略在蘭州市的實施范圍廣泛,涵蓋了水污染防治、河道治理、防汛安全、水土保持、流域治理、水資源的高效利用、節水措施、植被恢復、造林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
2黃河流域蘭州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黃河流域蘭州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現狀
蘭州市是黃河流域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區域之一,大量泥沙被黃河攜帶沖向中下游,生態環境治理難度大。近年來,蘭州市完成了黃河流域蘭州段的生態保
一是水污染治理任務繁重。蘭州市部分地區管網覆蓋范圍內仍有生活污水排口。農村生活污水直排問題突出,宛川河、莊浪河、蔡家河等農村地區的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務較重。二是洪澇和地質災害隱患突出。蘭州市是全國地質災害隱患較多的省會城市,治理和搬遷避讓費用高、難度大。三是生態修復治理任重道遠。蘭州市是黃河流域水土流失嚴重的區域之一,有大量黃土丘陵溝壑,植被稀疏,蓄水保墑能力差。森林覆蓋率、造林成活率低。四是文化保護傳承存在差距。非遺保護傳承資金匱乏、人才斷檔、技藝消失問題顯現。歷史文化資源體量小、影響偏弱,缺乏系統整合。五是高質量發展任務艱巨。經濟總量小,產業結構不合理,缺乏標志性產業和名牌產品。
3黃河流域蘭州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
3.1提升黃河流域蘭州段的生態魅力
一是加強水資源管理,保障生態用水。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邊界,依據水資源實際狀況,細化城市發展、土地利用、人口規模及產業布局規劃。秉持“四水四定”原則,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合理規劃人口、城市與產業發展,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用水結構。嚴格執行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推進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行動。持續開展地下水超采治理,嚴格把控地下水取水總量與水位。加強河流生態保護,保障全市斷面生態流量達標,系統推進河湖生態治理,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提供有力支撐。
二是進一步提升水污染防治能力,完善防災減災體系。進一步消除黑臭水體污染隱患,加強黃河干支流河道保護治理,加大排洪溝道治理力度。加強災害防治、地質災害風險排查。健全水沙調節機制,完善以骨干水庫等重大水利工程為主的調控體系。要持續提升水旱災害防御預警能力,持續開展防汛應急非工程措施體系建設,強化洪水調度管理,建立健全部門協作、信息共享、汛情響應等機制,加強與上下游、左右岸的溝通協調,實現黃河洪水動態實時監測預警和干流中型水電站精細化防汛調度。
三是致力于打造國內領先的濱水景觀帶和濱水旅游城市。全面提升環境品質、景觀風貌、設施完善度及服務水平。應進一步投人資金對黃河風情線進行改造提升,通過新增綠地面積、種植各類植物等措施,使黃河風情線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絕佳去處。同時,蘭州市應加強濱水景觀帶的建設和管理,通過完善配套設施、提升服務質量等措施,使濱水景觀帶成為城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為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3.2建設生態安全屏障
一是推進重大生態項目建設。蘭州市應搶抓國家生態建設的政策機遇,重點推進南北兩山國家儲備林建設等重大生態項目。通過科學規劃、精心施工,打造集生態防護、木材儲備、休閑觀光于一體的多功能國家儲備林基地,為城市提供強大的綠色生態支撐。對水土流失嚴重的林緣線區域進行重點治理,加強人工造林和林草撫育,保護林緣線、擴大林地面積,增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抵抗力。二是提檔升級兩山綠化成果。針對南北兩山(白塔山和皋蘭山)現有的1萬 hm2 綠化成果,持續增加資金投入,加大老舊水利管網和泵站等基礎設施的維修改造力度,確保灌溉系統的高效運行。此外,加強林地撫育管護,通過科學的撫育措施,改善林分結構,提高林木質量,確保林木保存率穩定在 95% 以上,進一步提升南北兩山的生態效益和景觀價值。三是建設精致園林,打造城市綠色內核。在城市建設方面,蘭州市應積極在城市中心區域新建公園,進一步新增綠地,為市民提供宜人的休閑空間,增強城市的生態功能和景觀特色。這些措施能夠有效提升城市的生態環境質量,為市民創造更加宜居宜業的生活環境。
3.3 創新治理模式
一是穩步推進試點示范,建立健全跨區域協商機制。積極爭取設立更多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試驗平臺示范試點,探索適應黃河流域特點的創新治理模式。探索建立全流域、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健全跨區域協商機制,實現生態保護的共建共治共享。通過與黃河流域中下游省份的緊密合作,探索構建上下游成本共同承擔、效益協同分享、合作開展治理的跨省流域保護長期有效機制。二是加快推動綠色金融支撐體系試點。在綠色金融方面,緊抓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試點城市的機遇,強化資金和政策支持,設立黃河流域蘭州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基金強化資金和政策支持。積極探索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如綠色債券、綠色信貸等,以拓寬生態保護項目的融資渠道。三是主動參與省際、市際合作。用好蘭西城市群、蘭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祁連山國家公園、甘南黃河水源涵養區等政策,推進區域保護與產業協同。
3.4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一是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以節能降碳為導向,加快能源、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煤化工、建材等行業轉型升級,全面提升工業領域智能化、數字化水平,積極探索和有序推進重點行業零碳低碳工藝流程和工業體系再造,鞏固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成果。有序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的規劃與建設,同步加快配套電力輸送通道的布局。在此過程中著重推動重點行業加速向清潔能源轉型,確保能源結構調整穩步進行。
二是強化創新驅動戰略,以增強核心競爭力為目標。聚焦產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推動重點行業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升級設備。大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并結合各地區特色,挖掘、發展新質生產力。增加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深化產學研用一體化合作,促進科技成果的高效轉化與產業化實施。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建設創新平臺和創新載體,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強化與其他區域戰略的協同,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相互配合與共同發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成本,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同時,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吸引更多國內外優質資源和先進要素聚集蘭州市,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3.5 弘揚黃河文化
黃河流域作為中華民族文明的重要起源地,需要進一步保護和弘揚好黃河文化,傳承好其歷史底蘊,首要任務是深入發掘黃河文化的內涵[4]。
一是深人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和精神內涵。挖掘文化精品,傳播蘭州本土優秀文化,擦亮“黃河之濱也很美”金字招牌。進一步深人實施黃河文化工程,精心打造蘭州黃河文化旅游示范區,推動黃河文化走出去,唱好新時代的蘭州“黃河大合唱”;傳承好紅色基因,加強紅色遺址、革命文物保護,強化蘭州“八辦”等場館展陳內涵,創新展陳方式,大力推廣《紅色驛站》等沉浸式、體驗類紅色情景劇,推動紅色兒童劇《大豆謠》與研學結合,為蘭州市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和文化底蘊。
二是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游示范區。全面推進文旅綜合保障軟件硬件雙提升,打造“煙火蘭州”“詩意蘭州”,構建“一河三鎮六區十態一環”文旅布局。依托“大河奔流”文旅詩會和敦煌文博會蘭州市招商引資專場活動,引領黃河流域文化活動;進一步推動金城關·黃河古渡5A級景區創建和3A級景區創建、4A級景區申報,進一步打造西部最美的生態旅游交通廊道、旅游大樞紐和全域旅游示范區。加強區域合作交流,攜手促進黃河文化的傳承與進步,致力于將蘭州市塑造成為西部旅游環線的核心節點、黃河文化旅游領域的國家級熱門之選,以及國際絲綢之路黃金段上的文化旅游示范樣板。
4結論
近年來,蘭州市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面臨諸多挑戰。為了進一步提升黃河流域蘭州段的生態環境質量,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提升水污染防治能力、完善防災減災體系、深入推進土壤污染治理、加強農村農業環境整治,并全面加強國土綠化,建設生態安全屏障。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打造出一個水清、岸綠、景美的黃河流域蘭州段,為市民提供更加宜居宜業的生活環境,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參考文獻
1華國清.黃河流域西固段生態保護問題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3(12):86-89.
2 梁海燕.黃河流域甘肅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問題與推進路徑[J].開發研究,2023(5):61-71.
3王薈.蘭州市黃河流域生態治理路徑研究[J]甘肅政協,2023(1):75-79.
4王敏.蘭州市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對策建議[J].甘肅農業,2023(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