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X7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500(2025)06-0047-03
DOI: 10.3969/j.issn.1008-9500.2025.06.012
Study on Hazardous Waste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for Packaging Containers and Contents of Waste Mineral Oil in Environmental Incidents
WU Xieyuan,XIAOYuze (Guangdong Provincial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Guangzhou 51Oo45,China)
Abstract:Wastemineraloilbelongs tohazardous waste(referred toasHW),and inenvironmental incidents,the identificationofhazardouswasteinitspackagingcontainersandcontents iscrucial.Using three typicalillgalwastemieral oil packagingcontainersandtheircontents inecologicalenvironmentlawenforcementasidentificationobjects,hazardous wasteidentificationiscarriedoutonthesamplesthroughon-siteinvestigation,samplecollection,anddetectionanalysi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route is analyzed.For' I1 waste packaging container,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Hazardous WasteList (2O25Edition),itis directly classified as hazardous waste;sampling is conducted on the T2 waste packaging container,with prioritygiventodetecting thetotalamountofpetroleumhydrocarbonsandtheclosedcupflash point,due tothedetectionresultsexceedingthestandard,itisclasifiedashazardouswaste;traceabilitynalysis isconductedon theT waste packagingcontainer,butdueto limitedtraceability information,itdoes notmeetthe identification criteria.In summary, T1 and T2 waste packaging containers belong to hazardous waste,and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provide technical guidance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relevant legal enforcement.
Keywords: hazardous waste; identification of HW; waste mineral oil; packaging containers; content
廢礦物油是指礦物油受雜質污染、氧化和熱等作用,改變原有的理化性能而不能繼續使用時被更換下來的廢油[。廢礦物油屬于危險廢物,1L廢礦物油可污染100萬L水,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對居民的生活安全和健康帶來巨大隱患[。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國家日益關注資源循環利用,廢礦物油的回收利用率持續攀升,但隨之而來的是非法暫存廢礦物油、非法處置廢礦物油包裝容器、非法傾倒廢礦物油等危害環境的行為頻頻發生。在相關部門執法過程中,一旦發現此類污染環境的行為,就需要鑒別機構和鑒定人員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鑒別工作。然而,環境污染案件鑒定技術不嚴謹導致執法依據不完整的情況時有發生。當前,環境事件中廢礦物油包裝容器及內容物屬性鑒別的相關研究極少。有研究對廢包裝容器中“含有”和“沾染”的概念進行辨析[3。廢礦物油鑒別主要采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全二維氣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聯用儀、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進行組分分析,并結合指紋分布特征為來源鑒定提供關鍵證據[4-5]。但基于環境案件應急處理和有效執法要求,如何快速鑒定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結合環境事件中廢礦物油包裝容器及內容物典型案件特點,分析鑒別過程的常見技術問題,提出廢礦物油包裝容器及內容物鑒別的技術要點,以期為鑒別單位、生態環境部門提供技術參考。
1技術路線
根據技術路線,對廢礦物油包裝容器及內容物開展危廢鑒別,如圖1所示。一是溯源分析。若廢礦物油包裝容器的內容物不可直接或經處理后作為廢水排放,可依照《固體廢物鑒別標準通則》(GB34330—2017),將其鑒別為固體廢物。二是名錄判斷。可依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5年版)》鑒別廢礦物油包裝容器及內容物的性質。三是檢測分析。可依據鑒別標準進行檢測、采樣分析,判斷廢礦物油包裝容器及內容物是否為危險廢物。
2 采樣檢測
本案例中,鑒別對象主要有3類。 T1 廢包裝容器外壁標簽為抗磨液壓油(型號L-HM68),容器內壁有少量內容物沾染痕跡; T2 廢包裝容器外壁標簽不具有有效標識,容器含有廢液,廢液呈黑色和油泥狀,有異味; T3 廢包裝容器外壁不具有效的內容物標識,但容器不含廢液(不具有采樣條件)。根據《危險廢物鑒別技術規范》(HJ298一2019)要求進行采樣,采用玻璃采樣管將液態樣品裝滿后轉移至棕色玻璃瓶保存。參照《危險廢物鑒別標準毒性物質含量鑒別》(GB5085.6—2007),在前處理過程中,提取液經硅酸鎂吸附,除去動植物油等極性物質,然后采用紅外測油儀對樣品進行石油烴總量檢測。參照《閃點的測定快速平衡閉杯法》(GB/T5208—2008),采用微量連續閉口閃點儀對樣品進行閉杯閃點檢測。
3 結果與討論
3.1固體廢物屬性判定
本案例中,鑒別對象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固體廢物的定義,屬于《固體廢物鑒別標準通則》(GB34330—2017)中固體廢物的范圍。因此,鑒別對象屬于固體廢物。
3.2名錄及通則判定規則判定
根據《危險廢物鑒別標準通則》(GB5085.7—2019),經判斷屬于固體廢物,首先依據名錄鑒別。凡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5年版)》的固體廢物,均屬于危險廢物。
本案例中, T1 廢包裝容器外壁標簽具有有效標識,具體標識為抗磨液壓油,代碼為L-HM68。根據《石油產品及潤滑劑分類方法和類別的確定》(GB/T498—2014),代碼“L”表示潤滑油及相關產品。根據《潤滑劑、工業用油和相關產品(L類)的分類第2部分:H組(液壓系統)》(GB/T7631.2—2003),代碼“HM”表示精制礦油并改善其防銹、抗氧及抗磨性。根據現場調研情況,查閱相關行業資料,廢抗磨液壓油的主要成分為精制礦油。對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5年版)》,抗磨液壓油廢包裝容器符合“其他生產、銷售、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廢礦物油及沾染礦物油的廢棄包裝物”相關描述,屬于危險廢物。
T2 7 T3 廢包裝容器外壁不具有效的內容物標識,應充分利用溯源信息進行鑒別,由于現場調研獲取的信息及委托方提供的信息有限,無法依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5年版)》判定其屬于危險廢物。
3.3 危險特性識別
根據《危險廢物鑒別技術規范》(HJ298—2019),環境事件中,對于來源不明確的固廢鑒別,可根據掌握的信息對固廢可能具有的危險特性進行檢測。 T2 廢包裝容器外壁標簽不具有有效標識且容器含有廢液,具備采樣條件,因此按照相關技術規范進行采樣檢測。廢礦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鏈長不等的碳氫化合物,含有多種毒性物質[2。有毒物質石油烴總量可能較高,可能具有毒性和易燃性,因此優先檢測石油烴總量和閉杯閃點。
根據《危險廢物鑒別標準毒性物質含量鑒別》(GB5085.6—2007),若固體中含有該標準附錄B所列的一種或多種有毒物質,且其總含量達到或超過 3% ,則該固體屬于危險廢物。對 T2 廢包裝容器內容物進行石油烴總量檢測,結果顯示,內容物的石油烴總量為 3.09×105mg/kg ,以百分比計,含量為30.9% ,大于標準限值 3% 。因此,可以判斷 T2 廢包裝容器及內容物具有毒性。根據《危險廢物鑒別標準易燃性鑒別》(GB5085.4—2007),若液態樣品的閃點溫度低于 60°C (閉杯試驗),則它具有易燃性。對 T2 廢包裝容器內容物進行閉杯閃點檢測,結果顯示,內容物的閉杯閃點為 20% ,因此可以判斷 T2 廢包裝容器及內容物具有易燃性。
T3 廢包裝容器外壁缺乏有效的內容物標識,容器不含廢液,不具有采樣條件,無法通過采樣檢測進行屬性判斷,因此 T3 廢包裝容器不具備鑒別條件。
3.4管理建議
根據相關危險廢物鑒別標準,經判定, T1 廢包裝容器和 T2 廢包裝容器屬于危險廢物,建議 T1 和 T2 廢包裝容器參照廢物類別“HW08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廢物代碼“900-249-08”進行歸類。建議盡快將其轉移至合法合規且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置,如確需暫存,應針對暫存場地做好防止污染環境的措施。
4結論
本文對3種廢礦物油包裝容器及內容物的鑒定過程進行總結。廢包裝容器外壁標簽具有有效標識,且容器內壁有少量內容物沾染痕跡的廢包裝容器可采用溯源分析和名錄判斷的技術路線。廢包裝容器外壁標簽不具有有效標識,且容器內含有廢液的廢包裝容器及內容物可依據溯源分析,優先選擇毒性(石油烴總量)和易燃性(閉杯閃點)進行檢測分析。考慮樣品的時效性和案件處理的及時性,可基于樣品的初步分析,將易燃性作為關鍵指標,以快速獲得鑒定結果。廢包裝容器外壁不具有效的內容物標識,且容器不含廢液,不具有采樣條件,應充分利用溯源信息進行分析。
參考文獻
1張道紅,張華.我國廢礦物油處置綜合利用技術實現突破[N].中國質量報,2024-04-15(001).
2 彭艷菲,王翠青,李倩茹,等.廢礦物油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監管現狀研究[J].山東化工,2020(3):198-199.
3沈偉航,李楠,楊夢穎,等.環境事件廢包裝容器屬性鑒別和風險管理研究[J].環境衛生工程,2022(3):26-31.
4 吳烈善,楊肖娜,王鑫平,等.典型廢油指紋分布特征及性質鑒定[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1091-1100.
5戴煦,曹琰,鐘婷,等.成分分析在污染物性質鑒定中的應用[J].中國標準化,2024(23):22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