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城市是什么性格?聽她的聲音便知。
在海浪與掌聲共鳴的浮山灣畔,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上交織的各國語言,恰是對青島城市性格的生動詮釋。
開放,是青島與生俱來的精神基因,是百年歲月中始終不改的城市底色。這里的每寸土地都是熱土,每片海域皆為藍海,處處躍動著與世界相擁的活力。
歷經六屆峰會,青島越發以從容的開放氣度被國際友人深度感知,讓世界再次領略到這座城市在開放進程中不斷升華的魅力。
一個融入青島的理由
開放是刻在青島骨血里的生存哲學。
當1892年港口的閘門轟然開啟,黃海的風便裹挾著世界的氣息涌入這片土地——遠方的貨輪載來工業文明的火種,孕育出紗廠轟鳴,讓漁村岸線生長出金融脈絡。
這場始于19世紀末的開放敘事,不僅為青島注入了國際經貿的原始動能,更在城市基因里埋下了逐浪全球的勇氣。
在多元文明碰撞的火花中,青島企業早早叩響了世界的大門。
1906年,在德國慕尼黑啤酒博覽會上榮獲金獎的青島啤酒,自此頻繁在國際上亮相,為青島贏得了廣泛的尊重與認同,也讓世界從麥香中記住了青島的名字。
青島立于開放,興于開放。1984年注定是載入城市史冊的年份:青島被列入14個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與1980年設立的4個經濟特區一起,形成了中國沿海經濟開放帶,走進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合作與競爭的“春天里”。
這場“開放宣言”,不僅讓計劃經濟體制的堅冰在市場中消融,更讓無數像華和國際租賃有限公司這樣的中外合資企業破土而出——作為山東省首家中外合資企業,它拉開的不僅是外資入青的序幕,更是一個城市擁抱全球資本的雄心。如今179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此布局,正是對這片開放熱土的時代回應。
站在新時代的坐標上,青島的開放格局清晰可辨:擁有上合示范區、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等國家級開放平臺,青島港鏈接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個港口,膠東國際機場通航國內外124座城市,中歐班列通達上合組織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23個、城市54個……
這座城市早已從歷史上的通商口岸,蛻變為全球要素流動的重要樞紐——而這,正是外資跨越重洋、主動融入青島的深層邏輯:在開放的浪潮里,永遠生長著對話的可能。
一扇窺見萬千的窗口
城市的開放,絕非“千城一面”的簡單復刻,而是立足自身稟賦的個性化表達。青島正是以這樣的清醒認知,在開放賽道上打磨出獨樹一幟的城市辨識度。
當高規格國際經貿活動落子于此,深厚的品牌積淀便化作信任資本,讓世界在交流中讀懂這座城。已成功舉辦六屆的峰會,恰如一方棱鏡,折射出開放青島的萬千氣象。
每一屆峰會啟幕,青島皆以全方位的誠意與細節,將聚光效應轉化為持久的合作紅利,源源不斷地為城市、區域乃至全國注入開放新動能。
第六屆峰會上,青島共簽約總投資11.14億美元的外資項目8個、總投資176.5億元的內資項目8個,進口額26億美元、出口額5.28億美元的外貿項目11個,合作金額2.15億美元的外經項目8個以及戰略合作協議3個,開放動能躍然紙上。
青島構建雙循環戰略鏈接的實際行動,更體現在阿斯利康、托克、路易達孚等企業的持續“加碼”。越來越多優質產品、尖端技術、創新資源在此匯聚、轉化、生長。
跨國公司的投資,不僅是商業利益的權衡,更是對城市品質的“信任投票”。這份信任不僅源于政策紅利或經濟數據,更根植于城市的綜合環境——對產業鏈、營商環境等的長期沉淀。
權威榜單印證實力: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百強科技集群城市榜單中,青島位列全球第20位;GYBrand全球品牌研究院2025年《全球最具價值城市100強指數》中,青島閃耀其中;中國科學院《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中,青島榮登榜首……
青島正以可感知的城市溫度與發展質感,讓“信任”二字從峰會簽約的紙面,生長為扎根土地的繁茂森林——這既是對開放初心的深情回應,更是一座城市向世界遞出的未來邀約。
一條“鏈”接世界的紐帶
第六屆峰會在持續搭建跨國公司合作平臺的基礎上,著重強化“鏈”的核心作用。峰會創新推出28條產業鏈考察路線,定向邀請跨國公司實地調研,議題設置上聚焦供應鏈韌性,鮮明傳遞“以鏈聚企”的開放思路。
當前,中國制造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攻堅期,展現出規模體量巨大、技術加速迭代與挑戰并存的復雜圖景,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青島以制造業立市,家電、紡織、食品飲料、橡膠輪胎等一批傳統產業的發展締造了青島制造業“上青天”和“五朵金花”的佳話。時至今日,家電、輪胎等傳統產業依然是青島最具代表性的產業符號,是青島經濟最穩固的“壓艙石”。
以“鏈式發展思維”重塑制造業競爭力,這座城從未停下腳步。青島已培育智能家電、汽車、石化等6條千億級產業鏈,形成軌道交通裝備、智能家電等4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以及智慧家居制造、工業互聯網服務等6個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高居2024中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城市第6位。
在青島的智能工廠里,生產效率以具象化數字呈現:每分鐘下線10臺高端智能冰箱、38秒產出一條輪胎、90秒誕生一臺智能網聯車……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時間“角力”。
青島當前全力構建的“10+1”創新型產業體系,正是通過產業鏈高效鏈接全球發展資源的生動實踐,這也為跨國公司把握青島機遇提供了最佳切入點——目標直指2027年該體系產業規模突破2萬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在去年世界經濟論壇上,山東新增的3家“燈塔工廠”均來自青島,其累計入選數量達7家,與蘇州并列全國城市首位,彰顯了青島在全球智能制造領域的領先地位。這束“燈塔”之光,也清晰照亮了青島制造的未來航向。
一座親仁善鄰的島城
開放,是一座城市吞吐萬象的胸襟,更是海納百川的氣度。
“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榜單,是中國唯一完全由外籍人才參與評選的引才引智“中國城市榜”,已成為衡量一座城市開放性、包容性、成長性、國際化的重要標尺。去年,青島第十三次登榜,位列全國第七,這座海濱城市的國際辨識度再創新高。
青島對外籍人才的持久吸引力,源于其宜居的環境、包容的氣質與不斷升級的服務。
近年來,青島成功獲批科技部外國人來華工作管理創新試點、外籍人才薪酬購付匯便利化試點,并獲得科技部高端人才確認函下放權限,為外籍人才打造了“來得了、留得下、發展好”的舒心創業生態,使其真正成為城市發展的“合伙人”。
在擴大對外開放的進程中,青島持續織密國際合作網絡:優化友城布局、搭建交流平臺,讓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容。截至2024年12月,青島市的國際友好城市及友好合作城市已擴展至53個國家的93個城市,構建起覆蓋廣泛、深度交融的國際協作體系。
隨著友城數量攀升,青島在文化互鑒、經貿合作、民間往來等領域的樞紐作用愈發顯著,為城市發展注入豐富的外部資源與活力。
第六屆峰會青島國際城市合伙人對話會中,中共青島市委書記曾贊榮說,青島是中國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是聯通世界、貿易繁榮的“開放高地”,產業發達、活力充沛的“投資寶地”,生態優美、品質卓越的“宜居福地”。他邀請跨國企業代表多來青島走走看看。
一座城市的品格與魅力,不僅在于高樓大廈與景觀風物,更在于它能否給予人們尊重與溫暖,提供追逐夢想的條件與可能。當下的青島,正憑借其獨特優勢和廣闊機遇,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際合伙人”,愛上這座開放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