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掛籃是一種應用于橋梁懸臂澆筑施工的臨時性支撐結構,其主要由主桁架、前上橫梁、導梁、底籃平臺和橫向連接系等組成[1]。其優勢在于可不搭設腳手架懸臂澆筑混凝土,能夠有效減少對水面、道路或復雜地形的干擾,因而成為跨河、跨峽谷或高架橋梁施工的理想選擇[2]。掛籃作為一種懸臂式施工設備,在荷載作用下易產生變形、位移或不穩定,若控制不當可能導致結構受力異常、施工精度下降甚至安全事故。
掛籃穩定性直接影響混凝土澆筑的線形、橋梁的整體結構性能以及施工過程的安全性。目前,國內有諸多學者針對掛籃結構安全穩定性進行了研究。方淑君[3建立菱形掛籃與三角掛籃有限元分析模型,對比研究了兩者強度、剛度及穩定性差異。靳會武[4建立了鎮山大橋掛籃施工各種工況,進行了掛籃施工受力分析并優化了掛籃結構。吳月星[5建立了夜郎湖大橋掛籃整體及節段模型,研究了掛籃及拱圈局部受力性能。本文結合工程實踐,針對施工中菱形掛籃整體強度與剛度驗算進行研究,并對掛籃施工安全進行分析。
1菱形掛籃關鍵受力部位確定
菱形掛籃的關鍵受力特性主要體現在主桁架及桁架系統、懸吊系統、底籃系統、導梁和前下橫梁等部位。主桁架及桁架系統需應對節點復雜的多向力傳遞,防止局部應力集中。懸吊系統需具備足夠的抗拔和抗滑能力,以此保證掛籃的整體安全性與穩定性。底籃系統則承載施工荷載并分散至桁架,易產生局部撓曲變形。導梁承受施工荷載彎矩與剪力,以保證懸挑結構的穩定性。前下橫梁作為傳力的關鍵構件承受懸臂荷載的彎矩與扭矩。掛籃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
2有限元模型建立
2.1建立計算模型
采用桿系單元建立模型,并基于掛籃構件設計圖紙,賦予桿系單元截面尺寸,在不改變結構承載性能的前提下,簡化截面,提高計算效率。
2.2邊界條件設置
約束邊界條件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掛籃主桁約束,采用完全約束,定義于主桁下弦桿節點;第二部分為吊點及中支點約束,采用完全約束,定義于導梁頂板吊點、底托梁底板吊點。模型約束及荷載分布如圖2所示。
2.3 荷載工況
2.3.1 梁段結構
主橋變截面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的0#塊長 12m高6.2m,1#最大節段質量為289.4t,梁段布置如圖3所示。自1#節段起,均采用菱形掛籃施工。本文選取質量最大的1#梁段,對其懸澆施工進行驗算。
2.3.2 荷載模擬
箱梁翼板荷載主要作用于外導梁,采用線荷載進行模擬,荷載包括翼板混凝土質量及外側模自身質量。箱梁頂板荷載主要作用于內導梁,同樣施加線荷載模擬,荷載包括箱梁頂板混凝土質量及內模自身質量。底模承受箱梁鋼筋混凝土荷載,傳遞至掛籃縱梁,為簡化計算,將最大節段梁體重量轉換為線荷載,使其作用于底縱梁。
2.3.3 荷載工況設定
荷載工況為掛籃施工過程中的全過程荷載,即混凝土 + 掛籃 + 模板自身質量 + 人群及機具荷載。施工過程中,將1#梁段施工工況認定為掛籃施工的最不利荷載工況,1#梁段分塊如圖4所示,各分塊質量如表1所示。
施工機具及人群荷載為 2.5kN/m ,傾倒混凝土產生的荷載 2kN/m ,振搗混凝土產生的荷載 2kN/m ,風載荷按工程地50年不遇大風和最不利位置加載。箱梁混凝土澆筑時脹模等超載系數取1.05,空載行走時沖擊系數取1.3,抗傾覆穩定系數取2.0,自錨固系統安全系數取2.0,恒載分項系數取1.5,活載分項系數取1.3。
3有限元結果分析
3.1菱形掛籃構件強度分析
主構架、桁架系統受力如圖5所示。桁架系統為非對稱結構,其兩側主構架布置點的桿件構造呈反對稱,因此桁架系統與主構架受力出現非對稱情況,但總體應力水平較小,主構架、桁架系統最大應力分別為21.6MPa、4.6MPa.。
在菱形掛籃施工過程中,懸吊系統承擔掛籃施工中的大部分荷載,后吊桿由于掛籃后橫梁兩端存在約束,總體應力水平較小。前吊桿則直接承受掛籃前橫梁荷載,最大應力111.2MPa,兩束位于掛籃跨中處。懸吊系統受力如圖6所示。底籃直接承受施工荷載,最大應力為32.5MPa ,位于底籃前橫梁跨中處,即前吊桿最大應力位置,符合實際施工工況。底籃系統受力如圖7所示。
導梁系統承擔箱梁翼板混凝土及模板質量,最大應力16.3MPa,導梁系統受力如圖8所示。前上橫梁承擔吊桿的傳力,最大應力 70.1MPa ,位于前上橫梁跨中處,與底籃前橫梁情況相同。前上橫梁受力如圖9所示。
綜上所述,各構件最大應力均未超過材料強度極限值275MPa,滿足規范要求,確保了掛籃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3.2菱形掛籃構件剛度分析
結構剛度計算結果如圖10所示。從圖10可以看出,主構架構件變形呈對稱分布,其最大變形量為 2.5mm 。而桁架系統因其為非對稱結構,其構件位移為非對稱分布狀態,但最大變形值較小,僅為 0.25mm 。
在掛籃施工荷載工況下,底籃系統作為施工荷載直接作用的構件,其承受的荷載直接作用效應顯著,因此產生了全結構中的最大位移值11.2mm。而由于施工荷載通過掛籃結構向下傳導,前吊桿作為懸吊系統中承接荷載的關鍵部位,其位移值相對較大,最大值達到10.6mm。
導梁系統與前橫梁最大位移值分別為3.7mm、4.4mm,相較于底籃系統和前吊桿,其位移值較小,說明這兩個構件在整體剛度體系中穩定性較高,變形控制良好。綜上所述,構件最大位移值均滿足設計規范要求,整體剛度滿足使用要求。
4結論
本文圍繞懸臂澆筑施工中菱形掛籃的結構性能,對其強度和剛度進行了詳細的驗算和分析,旨在確保掛籃在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體研究成果如下:
1)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軟件,對掛籃施工過程中強度與剛度進行模擬驗算。結果表明,各構件在施工荷載組合下的應力均小于材料許用應力,滿足設計規范的強度要求。最大豎向變形值位于底籃系統橫梁跨中為11.2mm ,整體剛度符合使用要求。
2)在強度驗算中,掛籃吊桿系統所受荷載較大,尤其是前吊桿。在整體施工驗算過程中,前吊桿最大應力值為111.2MPa,遠大于其他構件。建議在后續設計中,需要優化吊桿材料,提高承載能力,保證施工安全。
3)在剛度驗算中,底籃系統作為施工荷載的直接承載構件,其最大位移值為 11.2mm ,相較于其他構件較大,且靠近前吊桿側,易導致施工過程中底籃傾覆,嚴重影響施工安全。對此可采用提高底籃系統剛度、增加底籃縱梁數量或截面等方式,有效提升底籃系統整體剛度,增強結構抗變形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操.混凝土連續梁橋懸臂澆筑工藝與線形控制分析[].低溫建筑技術,2020,42(9):127-130.
[2]李強,嚴軍.變截面連續梁掛籃懸臂澆筑與大節段支架現澆施工技術分析[J].四川水力發電,2021,40(5):22-27.
[3]方淑君,楊耀,阮翔,等.三角形掛籃和菱形掛籃有限元對比分析[J].公路工程,2017,42(1):55-59.
[4]靳會武,周春華,陳占明.鎮山大橋 44m 寬橋面掛籃施工技術[J].公路,2019,64(11):147-152.
[5]吳月星,嚴仁章,劉增武,等.夜郎湖大橋主拱圈懸臂澆筑施工掛籃優化分析[J].橋梁建設,2019,49(4):1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