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城市在腳下褪去喧囂,當山風裹挾著草木香穿透衣襟,郭嘉琦總能在戶外運動中找到與世界對話的密碼。從華山夜爬的生死考驗,到川西自駕的彩虹奇遇,這個自稱“快樂小狗”的男孩,用腳步丈量自然的遼闊,也用一顆赤子之心,在峭壁與溪流間重拾生命的本真。

談起高中時第一次夜爬華山的經歷,郭嘉琦坦言那是暑假的深夜,他與朋友心血來潮地出發,卻因經驗不足陷入險境—山風如刀割,氣溫驟降至零攝氏度,他甚至覺得自己“必有一場大病等著”。“當時真的絕望了,心想這下連安全下山都成問題。”他笑著搖頭,仿佛在嘲笑當年的莽撞。但命運總愛在絕境里埋下伏筆:一位陌生大哥遞來的軍大衣,成了他記憶里最滾燙的符號。“裹著那件軍大衣繼續往上爬時,我突然覺得,人生最難的時刻,往往也是最值得的時刻。”當他們在黎明前攀上東峰,看著云海翻涌中躍出的朝陽,郭嘉琦第一次理解了戶外運動的真諦,也開始對自然產生敬畏之心。
“大自然從不按劇本走,但只要你愿意聽,它永遠會給你答案。”他偏愛自然風光與未知并存的旅程,就像他的人生哲學:既要攀登險峰,也要細嗅薔薇。凌晨五點的空腹有氧、下午一個半小時的無氧訓練,是他對抗快節奏生活的“秘密武器”。
他拒絕“征服”的敘事,轉而追求“融入”的智慧。在山里,他從不隨手丟棄垃圾,不驚擾野生動物。“城市里的人總說‘逃離’,但戶外不是逃離,而是回歸。”他站在山頂的峭壁上,看云海翻涌如潮,聽風聲掠過耳畔。“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成了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人類在征服山,而是山在接納我。”
對于郭嘉琦來說戶外運動贈予他的,不僅是強健的體魄,更是一顆通透的心。他開始理解“慢”的價值—在川西堵車的八小時里,他學會了與陌生人分享故事;在華山迷霧中,他學會了等待光明的耐心。“現在的生活太快了,快到我們忘了怎么停下來感受。”他頓了頓,“但戶外運動讓我明白,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偶爾停下來看看風景,才能走得更遠。”
“演戲最過癮的,是可以過別人的人生。”郭嘉琦說道。他癡迷于人性的復雜—演反派時,他要讓觀眾恨得咬牙切齒,卻也要讓他們理解“惡”背后的無奈;演英雄時,他要撕開光鮮的表象,露出人性脆弱的裂痕。“就像梁家輝老師,演得了黑幫大佬,也扮得了市井小民,這才是演員的終極使命。”
他記得初入行時錯失的那個角色:一部需要全程跟組卻片酬微薄的戲,曾讓他在“爭取片酬”與“積累經驗”間反復糾結,最終機會擦肩而過。“那一刻我明白了作為一個剛起步的新人演員,一定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而機會對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郭嘉琦不拘泥于同一種類型的角色,如今在古裝劇組摸爬滾打的他,最期待的是飾演“精神分裂”式的反差角色。“我希望能夠成為一個讓觀眾只記住角色的演員,角色標簽大于我的個人標簽。”
表演于他,是一場與世界的深度對話。他會把華山夜爬的恐懼、川西自駕的治愈,甚至凌晨三點片場的星光,都揉進角色的骨血里。“比如演一個登山者,我會想起華山夜爬時腿肚子打顫的感覺;演一個迷途者時,川西公路上的雙彩虹就成了我的靈感源泉。”他說,演員的使命是“解夢”,把生活的褶皺一層層展開,讓觀眾看見光。

郭嘉琦偏愛“勞逸結合”的節奏。忙碌時,他是片場最拼的“戲瘋子”;閑暇時,他是朋友眼中“最會找樂子的人”。他會約朋友踢球、玩足球游戲,也會獨自去洗浴中心汗蒸,把疲憊與壓力蒸成云霧。“生活就像一場戶外徒步,既要埋頭趕路,也要抬頭看風景。”
他記得川西自駕時,泥石流沖斷公路的八小時里,后車大哥掏出零食與他們分享,雙彩虹突然橫跨天際的瞬間。“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人生的美好往往藏在意外里。”如今,他依然會為了一頓火鍋臨時改簽機票,也會在片場休息時對著窗外的一棵樹發呆。“城市生活太快了,快到我們忘了怎么停下來感受。”他背包里裝著的登山杖與足球,早已成為他對抗庸常的武器。
“我想活成一座山—既有峭壁的鋒利,也有溪流的溫柔。”郭嘉琦說道,無論是戶外運動、表演還是生活,本質都是一場與自己的較量。而在這場較量中,他始終在尋找那個“剛剛好”的支點—既不妥協于世俗,也不迷失于理想,像一棵樹一樣,扎根于現實,卻永遠向著光的方向生長。
從華山之巔到片場深處,從川西彩虹到足球綠茵,郭嘉琦始終在動靜之間雕刻生命的棱角。他說自己像一塊棱鏡,把山風、星光與人間煙火折射成七彩的光—而那些光,終將在某一天,化作他塑造角色的靈魂,也化作他面對世界的底氣。

她是《信仰》里的謝小雅,是《龍一,你要怎樣》中的陳萱怡,是《激蕩》里的顧思思,也是《莫語者》中的沙藍,她就是演員白卉子。白卉子就像一個多面體,每一面都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戶外運動讓她擁有了堅韌不拔的毅力和積極向上的心態;自由隨性的生活態度讓她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好奇心;而演員職業則讓她在舞臺上綻放光彩,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當陽光灑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白卉子站在沖浪板上,迎著海浪飛馳,那矯健的身影與大海融為一體。回想起初次接觸沖浪,她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小時候爸媽帶我去海邊沖浪,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接觸到沖浪這個運動。第一次上板用了很長時間,那時候個子很小,板子很大,但當我成功站在板上,那種成就感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沖浪對于白卉子而言,不僅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與自然對話的方式。在水下,她曾邂逅過一只巨大的水母,那一刻,新奇與驚喜涌上心頭,仿佛進入了一個神秘的海底世界。
然而,戶外運動并非總是一帆風順。白卉子坦言,自己最害怕下雨天:“一下雨整個人的狀態就會流失掉,因為下雨天就想躲在被子里不出門了。”但即便如此,她對戶外運動的熱愛從未減退。
除了沖浪,白卉子還熱衷于戶外爬山。她覺得征服一座山就像征服自己內心的恐懼與挑戰:“我比較推薦戶外爬山,可以約上三五好友,征服一座山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在攀登的過程中,大家相互鼓勵、相互扶持,那種團隊的力量和登頂后的喜悅,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在享受戶外運動樂趣的同時,白卉子也深知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她認真地說:“我覺得當然要從自我做起,露營或者攀巖爬山,都要減少一些污染的因素,自行準備垃圾袋,把每次的垃圾和污染物都從自然環境中帶走。我們只有愛護好大自然,才能長久地享受它帶給我們的美好。”
對于那些想要嘗試戶外運動的新手,白卉子給出了貼心的建議:“希望新手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不要盲目地追求刺激,做好防護措施和準備工作。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只有保障了安全,才能更好地享受運動的快樂。”
在沒有工作的時候,白卉子的生活充滿了自在與愜意。她是一個典型的E人,性格開朗,喜歡和朋友一起玩。健身、學習跳舞和廚藝,是她充實自己的方式。“我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不限于每一天的起床時間,但會讓自己的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白卉子說道。
跳繩和轉呼啦圈是她最愛在家做的運動項目。她分享道:“我喜歡在家跳繩和轉呼啦圈,這個是我試過很多運動中,最有效的方法。不用出門,在家就能輕松鍛煉,還能保持身材。”
旅行是白卉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熱愛那種說走就走的旅行,不做計劃,走到哪里就是哪里。“我非常喜歡旅行,喜歡那種未知的驚喜。每到一個地方總能認識很多新的朋友,大家會一直保持聯系,這種緣分真的很奇妙。”白卉子感慨道。而旅行的過程也讓她感受到不同國家的風土民情,拓寬了她的視野。
白卉子的演藝之路,始于一場意外的機遇。原本學習播音主持的她,意外報考了電影學院,從此踏上了演員這條充滿挑戰與驚喜的道路。“當初選擇演員有點出乎意料,但當我真正接觸這個職業后,才發現它比我內心的理解更多。演員職業帶來的豐富性很多,可以嘗試不同的人生,是一個很有成就感的職業。”白卉子回憶道。
在演藝生涯中,白卉子參演了許多不同性格和命運的人物,每一次嘗試都給她帶來新的驚喜。“就像我最近剛剛殺青了一個抗戰題材的電影《百煉成金》,這個角色給我的感觸很多,是一個歷經萬難劫后余生的故事。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表演,把這個角色詮釋得淋漓盡致,讓觀眾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熱血與堅韌。”白卉子滿懷期待地說。
對于演員這個職業,白卉子有著深刻的理解。她認為,堅持做自己,保持初心不變,是做好一個演員的關鍵。“在這個充滿誘惑和競爭的行業里,很容易迷失方向,但只有堅守自己的內心,才能走得更遠。”
她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真實的演員,保持內心的童心和熱情。“不隨波逐流,用真誠的表演打動觀眾。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和挫折,都能保持對表演的熱愛和初心。”
在白卉子的世界里,戶外運動、日常生活和演員職業相互交融,共同構成了她豐富多彩的人生。正如她所言:“如同‘20分鐘公園效應’所揭示的,當下人們生活壓力如影隨形,焦慮情緒也時常縈繞。而多投身戶外運動,恰似一劑良方,能驅散焦慮陰霾,讓人重拾愉悅心境。生活中的細微美好,又宛如靈感的清泉,源源不斷地為我的演藝事業注入活力。我渴望始終維持這般狀態,在多元交織的世界里持續探索、不斷蛻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