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作為主要的作物之一,在種植的過程中,環境適應能力較強,能夠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隨著時代不斷地進步,在現代農業發展的過程中,更加注重的是新型技術的應用和地方農業的改革。我國領土面積較大,各地區的環境特點、氣候條件等存在差異性,在農作物的種植過程中,需要選擇適合當地環境的農作物種類,這樣既能夠推動地方農業的發展,同時也能夠保障農作物自身的品質。玉米、大豆的種植范圍相當之廣,但在實際種植的過程中,由于兩種作物容易發生“爭地\"的問題,影響到了地方的產值,站在經濟的角度可以發現,玉米的收益高于大豆的收益,眾多農民選擇種植玉米。但在當前的市場發展過程中,市場對于兩種作物的需求量相當之大,當下推行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高產栽培技術,融合了新型的技術在其中,進而使得各地區在種植玉米的同時,也能夠確保大豆的產量,提高了當地農民的種植收益。
一、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特點和優勢
1、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特點
① 多樣化種植模式
在現代化農業的建設過程中,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成為目前關注的重點。新型種植技術能夠解決傳統種植工作當中所存在的問題,提高地方的產量,該技術的應用,建立多樣化種植模式,能夠根據不同地區的環境特點,調整好種植的比例,以此來適應不同的農業生產環境。我國領土面積較廣,農業作為各地區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對于當地人民的生活以及經濟的發展等都有著直接的影響,將新型的種植技術引入到其中,能夠全面提高整體產量,保障農民的生活品質。多樣化的種植模式建立,解決傳統種植工作當中出現的環境適應能力不強,各地區出現的問題存在差異性等困境,及時調整好種植策略,能夠更好地推動地方農業產業的發展。除了調整種植比例以外,還可以根據當地的種植情況進行行距、株距等相關參數的調整,在陽光充足的地區增加行間距,有效促進了植株的生長。
② 生態效益顯著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高產栽培技術作為當前的新興技
6農民致富波
術,對于推動地方農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豆屬于豆科植物,能夠將空氣當中的氮氣轉化成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進一步增強了土壤的肥力,有利于地方農業的發展。各地區將大豆種植作為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減少對于化學氮肥的依賴,也改善了當地的土壤環境。生物多樣性的增加對于地方環境的改善起到了較大的幫助,在技術的應用過程中,提高田間生物多樣性,面對病蟲害問題,通過天敵昆蟲進行抑制。由于生物多樣性的增加,使得許多天敵昆蟲能夠棲息在此,通過這種方式,降低病蟲害問題,有效降低了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玉米同樣也是常見的農作物之一,市場需求量較大,且玉米生長過程中植株高度較高,能夠為大豆提供遮蔽的場所,兩種植物共同種植,相互依存,進一步維持了地方的水土保持狀態,減少水分的蒸發,充分體現出較好的生態效應。
③ 病蟲害防控效果好
病蟲害的防治作為農業種植生產過程中的重要工作,直接影響到了地方的產量和品質。在傳統的農作物種植過程中,所采用的病蟲害防治方法以農藥為主,通過噴灑農藥,抑制病蟲害的生長,但同時也對于周圍的環境造成直接的影響,化學農藥當中所含的化學成分直接破壞了自然生態,土壤遭受污染,無法保證地方產業的可持續化發展。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過程中,主要是根據大豆和玉米兩種農作物的生長習性進行害蟲生活周期的干擾,還可以利用玉米高大的植株形成天然的屏障,減少對于大豆生長的影響等。這種病蟲害防治的形式對比化學農藥而言,既能夠起到有效防治的作用,同時也能夠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影響。另外,在技術應用過程中,提高了生物的多樣性,農戶可以利用病蟲害的天敵進行有效防治,充分體現出了新型技術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的優勢所在。
2、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優勢①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效率
農業作為地方支柱型產業之一,對于當地的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品質等有著直接的影響。進入現代化社會之后,農業產業建設朝著現代化方向進行轉型,引人新型的技術和機械化設備,擴大農業種植規模,提高整體的產量,改變人們的生活。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高產栽培技術是目前一種新型的種植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更是保障了農作物的整體產量。由于過去在農作物的種植過程中,劃分不同區域種植對應的農作物品種,導致土地資源浪費,整體的產量提升較為困難。而在后續改進過程中,將大豆與玉米的種植比例進行科學的調整和有效布局,在同一片土地上同時種植兩種農作物,整體的產量提升,也更好地利用兩種植株的特點,形成天然的屏障,起到預防病蟲害的作用,提高了農作物自身的品質。另外,在種植的過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及時補充水分,才能夠保障產品的品質。由于過去所采用的種植方式落后,存在有資源浪費的現象,不利于地方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進入到新時代之后,通過新型種植技術的應用,合理利用光、熱、水等自然資源,增加土壤當中的養分,使得植株可以健康生長。例如,玉米的植株較高,可以為大豆提供遮蔽的場所,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而大豆自身的固氮作用,也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持續不斷地向玉米輸送氮素,減少化肥的使用量。
② 環境友好型農業實踐
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由于過去缺乏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大面積使用化學肥料、化學農藥等,這些化學物質對于周圍環境造成直接的影響,破壞了原有植被生物的生存環境,生物多樣性減少,嚴重影響到了地方的可持續發展。在新時代的農業發展過程中,尤為注重的是構建環境友好型的農業產業,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特點存在差異性,在農業種植的過程中,必然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農作物品種,采取科學的種植方式,進一步穩固地方產業的發展。首先,大豆的固氮作用可以減少氮肥的使用。其次,在復合種植模式的構建下,使得整體的生物量增加,固定更多的二氧化碳,有效減緩了氣候的變化。水土流失問題是各地區所關注的重點問題,大豆作為豆科植物具有十分發達的根系,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問題。另外,玉米的植株高大,形成一定的遮蔽場所,可以減少土壤中水分的蒸發,進一步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復合種植模式充分體現出了循環經濟的概念,能夠為地方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較大的幫助。不少地區將這種新型技術引入到當地,落實到實際,解決了資源匱乏、水土流失等各類問題,全面推動了地方產業的發展,創造更高的農業經濟收益。
二、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高產栽培技術應用
1、大豆玉米優質品種選擇
① 環境適應力良好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高產高效
種植技術,在實際的農業種植中得到了推廣與應用,不僅促進了當地農業經濟發展,還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農民的收入。在種植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注重的是品種的選擇,大豆和玉米都是常見的農作物類型,在品種的選擇方面,應當選擇環境適應能力良好的品種,當前市場對這兩種農作物的需求量相當之高,不僅可以作為日常的食物,同時還能夠進行榨油,產品的附屬價值較高,進而使得市場的需求逐漸提高。在品種的選擇方面,良好的品種可以避免后續種植時出現各種病態問題,而導致最終的產品質量不佳,無法進入市場。環境適應良好的品種,可以在各地區廣泛種植開來,保障了品種的質量,也提高了整體的產量。例如,好玉4號大豆這一品種,具有高產、耐陰的特性,適應于高海拔地區;黔豆7號、安豆5號、菏豆33號等都屬于高產、抗性好的品種,能夠保障產品自身的品質。
② 高產抗性好
隨著農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國家對于農業糧食生產總值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在大豆玉米品種的選擇方面,還需要注重的是高產和抗性,由于各地區的農業發展,將直接影響到地方農民的日常生活和地方經濟的增長,若品種的抗性不好,無法達到高產的效果等,這些都將會導致地方發展速度逐漸變緩,而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在品種的選擇方面,可以選擇中黃301、中黃35、菏豆33、菏豆12等,這些品種具有較強的抗倒性、耐陰性和耐密植性的特點。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大面積地進行大豆新品種的種植,保障穩產高產。另外,中黃35具有高產、高油等特點,同時還具備較強的抗藥性,品質較為優良,屬于國標一級大豆,選擇這一類型的品種,能夠滿足地方高產的需求,發生病害的幾率相當之少。
2、田間種植配置與合理密度① 田間種植配置
玉米與大豆在我國農業體系中屬于同季生長的糧食作物,為最大化利用土地資源,可采用帶狀復合方式種植玉米與大豆,實現高產增產目標。由于過去的玉米和大豆在種植的過程中產生“爭地\"的問題,導致整體的產量不高,當下運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高產栽培技術,不僅可以解決“爭地\"的問題,同時也能夠保障農作物的高產,而帶動地方農業經濟的發展。在田間種植的過程中,主要采取的是2:1\~2:4的復合種植模式。例如,以2行玉米間作2\~4行大豆為一個完整帶,玉米寬窄行種植,窄行為2行玉米,寬行內間種2\~4行大豆。通過這種田間種植配置方式,能夠保障大豆和玉米同時種植,提高產量。
② 合理科學控制兩種作物密度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當中,合理科學地控制兩種作物之間的密度,能夠更好地保障產品自身的品質,也能夠使得兩種作物和諧共處。例如,玉米之間的間距在0.4m 左右,玉米和大豆苗之間的距離保持在 0.7cm 左右,合理地控制間距,可以確保每一株吸收到平等的營養,在生長的過程中茁壯成長,避免影響到周圍植株的生長。
3、大豆玉米播種方法① 科學合理的播種時期
在不同農作物的種植過程中,農民自身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素養,了解農作物種植所需的基本條件和要求,在播種時選擇合適的播種時期,這樣可以確保農作物健康茁壯地生長。玉米和大豆的播種時間一致,主要集中在3月下旬和4月份,農民在正確的播種時期進行播種,合理科學地控制兩種植株的距離。
② 高效播種方式
在玉米和大豆種植的過程中,所采用的種植方式,對比起傳統的種植方式而言存在差異性。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主要是將兩種作物共同種植在一片土壤當中,實現播種、施肥一體化,這樣既能夠提高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同時也能夠確保兩種作物的和諧共處。在播種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機械播種的形式,利用機器來進行播種,并控制玉米和大豆之間的距離,高效化地完成播種工作,使得地方的農業發展逐漸規范化。
4、施肥和田間管理① 有效控制施肥量
施肥是農業種植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不同的作物在施肥的過程中,需要控制好施肥量的把控,既能夠滿足作物生長過程中對于肥料的需求,同時也能夠有效避免過多的肥料,而影響到作物的正常生長。在玉米施肥的過程中,按照 N:P2O5:K2O=3:1:2 計算,施 1000~1500kg/667m2 農家肥,氮肥占總施氮量的 20% 230% ,磷鉀肥一次性施入。中上等肥力地只對玉米進行施肥,大豆不施肥;下等肥力地,施有機肥 1000kg/667m2 加三元復合肥10kg/667m2 ,作基肥施用。
② 科學田間管理
科學的田間管理對于防正病蟲害問題、保障產品品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植株生長的過程中,周圍出現較多的雜草,或者是病株、病葉累積在田間,導致病害傳播給周圍的植株,這些都會導致區域內的植株受到影響。為此,在進行田間管理時,應當定期進行清掃工作,將雜草、病株、病葉等清理干凈。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仔細查看各區域的出苗情況,若某區域的植株過于密集,需要進行移栽處理,存在過于稀疏的地方,需要及時進行補苗補種,這樣可以保障該區域的整體產值。在出苗后的
25\~40d左右進行人工中耕1次,并對玉米追加肥料,檢查好該區域內的種植情況。另外,還需要及時補充水分,避免由于水分較少,出現干旱的問題。
5、常見病蟲害防治① 種子處理
病蟲害問題的處理是種植工作當中的重點,在生長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各種蟲害的影響,甚至會造成整棵植株死亡的情況,而影響到當地的產值。在病蟲害防治時,首先,需要對種子進行處理。工作人員將選好的種子進行曬種。然后。將防治病蟲害的藥液均勻涂抹在種子的表面,晾干之后則可以進行種植不同的病蟲害所采用的藥液存在差異性。例如,大豆根腐病主要是采用 62.5g/L 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按 10kg 大豆種子 30~ 40mL ,用水稀釋至 50mL ,然后涂抹在種子的表面,可以起到良好的抗病性。
② 理化誘控
在當前的農業發展過程中,更加注重的是綠色防護技術的應用,過去主要是通過噴灑農藥的形式來進行病蟲害的防控,但農藥當中所含的化學成分對于周圍的環境造成直接的影響,且農作物存在有農藥殘留的成分,誤食容易危及人們的身體健康。為此,在病蟲害防控工作當中,采用綠色防控的形式,例如安裝太陽能殺蟲燈,殺死害蟲成蟲,還可以在種植區域,選擇性地采用配套的誘捕器,可以減少害蟲對于大豆、玉米生長的影響。對比起傳統的化學用藥而言,這種方式可以降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也避免了農藥殘留的問題。
大豆、玉米作為常見的農作物,在種植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影響到當地的產量。為了解決實際問題,當下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選擇適合的品種,合理科學地控制種植的間距,并采取科學的播種方式,做好田間管理工作,既能夠確保當地的產值,同時也能夠保障農作物產品的品質。
(作者單位:274200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孫寺鎮便民服務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