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16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5)05-0148-03
農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構成部分,因此必須重視農業經濟的發展,加快推進我國農業種植現代化發展。而氣候條件一直是影響農作物生長甚至決定最終品質和產量的關鍵性因素,為了更好地發展農業種植,應重點關注農業種植區域的氣象條件,及時了解和掌握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的氣象信息,以此調整種植作業的順序,確定最佳作業時機,將自然氣候變化對作物生長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保障種植農戶的經濟收益。
干旱、冰雹等惡劣天氣會嚴重制約農作物的種植,從而影響農作物的最終產量,使得農戶的收益大大降低。現代氣象觀測手段的運用在推進農作物現代化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無論是氣象部門還是政府或農業部門都應正視現代氣象觀測手段在農業種植中的重要性,加大推廣運用力度。應用現代氣象觀測手段分析所收集整理到的數據,并同步至種植農戶,為現代氣象觀測手段提供更為全面、及時及準確的氣象信息,便于做出相應的調整和防治方案,以有效提升農作物種植的品質和最終產量,從而加快推進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1氣象觀測手段概述
1.1氣象觀測手段的主要服務內容
1.1.1提供天氣信息,預報各類天氣情況
現代氣象觀測手段的主要服務內容在于監測管轄區域內的氣象變化,預報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天氣情況,重點是關注各類氣象災害的預報預警,如霜凍、低溫、旱澇等,并在此基礎上根據氣象災害的發展開展針對性的短期、中期、長期的跟蹤觀測和預報,以確保為廣大的種植農戶提供及時的氣象信息和天氣情況預測,便于其做好相應的準備和應對工作,有效減輕天氣對農作物種植的影響,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農戶的經濟收益[]。
1.1.2 監測農業氣象
現代氣象觀測手段主要是應用先進的衛星遙感技術,實時、全面地監測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的生長、災情、土壤情況、氣候變化等,以便第一時間了解農作物種植的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有效確保農作物的產量;也能為農作物種植技術的改進提供信息支撐,最大限度地提升農作物種植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推動我國農作物種植的現代化發展[2]
1.1.3監測農作物長勢
氣象觀測手段能夠監測農作物長勢、氣象條件,將相關信息反饋給農業部門,便于其預測農作物的長勢和產量,并在此基礎上對農業種植和生產做出相應的部署、規劃,以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1.2 現代氣象觀測手段對農業生產的應用價值
隨著生態環境的逐步惡化及氣象災害的頻發,我國農作物種植環境日漸惡劣,進一步加劇了農業種植的難度[3]。現階段,我國農業種植逐漸朝著現代化方向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對農作物種植基地進行氣候觀測,能夠為農作物的栽培工作提供充分的數據支撐,確保種植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有效保障農作物的健康生長,實現農作物增產,進一步加快推動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一方面,應用現代氣象觀測手段,工作人員能夠采集整理農作物種植區域的氣溫、氣壓、降水量等信息,有效掌握氣候的變化,同時對天氣情況進行預報及做出氣象災害預警,為農戶提供及時的氣象信息。還能夠提醒農戶做好相應的防災、減災等準備工作,從而最大限度減輕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種植的影響。
另一方面,應用現代氣象觀測手段,工作人員能夠整理總結歷史氣象信息數據,形成相關的農業天氣專項報告,為農業部門在制定防范氣象災害措施、保障農作物種植效益上提供重要的數據參考。同時,現代氣象觀測手段也有助于幫助農戶結合以往的種植經驗和區域氣候變化規律,調整農作物種植計劃、種植方法等,從而制定出更加科學的種植策略,以此提升農業種植效率,有效推動我國農業種植的現代化發展。
2地面氣象觀測應用存在的問題
雖然,現階段我國現代化氣象觀測手段在農作物種植上的應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效促進了我國農作物種植的現代化發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4個方面。
第一,部分農作物種植區域的監測體系尚不健全,氣象監測體系能夠覆蓋和監測到的區域相對較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數據采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進而造成氣象觀測數據的不準確,無法充分發揮監測體系的作用。第二,監測管理制度明顯落后且不夠全面,無法對氣象觀測工作形成一定的約束和指導,無法充分發揮氣象觀測手段在農作物種植中的作用。第三,受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和資金投入等因素影響,導致在使用氣象觀測手段時采用的技術也會存在差異,部分地區存在明顯的技術單一問題,忽視新技術的引入,從而影響氣象觀測手段的使用效果及工作的高質量開展。第四,專業人才儲備不足,現代氣象觀測手段中新技術的使用往往需要優秀人才的支持,但現階段我國在氣象觀測手段運用上人才短缺,且在職人員的整體水平偏低,再加上優秀畢業生加入本行業的意愿不強,導致人才綜合實力偏低,影響了先進觀測技術應有價值的發揮。
3現代氣象觀測手段在農作物種植現代化進程中的應用策略
3.1制作農業氣象專題預報
第一,重視氣象觀測工作中的日常天氣預報,借助氣象觀測手段收集、整理區域的氣象信息,并將氣象觀測過程中收集、整理到的氣象數據,通過分析制作農業氣象的專項預報,然后利用各種傳播渠道確保政府部門、農業部門及種植農戶能夠及時獲取到相關的天氣信息。
第二,根據天氣預報及未來氣候變化,做進一步的深入分析,探究氣候問題對農作物種植所帶來的影響,并具體提出針對性的建議,以指導農作物的種植和農業生產活動,為提升農業種植效益奠定堅實的基礎。氣象部門還應根據農作物種植的不同階段,如播種、生長、收獲甚至晾曬等,重點進行氣象監測與預報,從而為提高農作物產量給予有效幫助[4]。
第三,根據氣象觀測收集整理到的信息,調查評估氣象災害的等級,從而為種植農戶進行防災、減災工作提供相應的指導,與此同時做好相應的災后補救。專題預報的深化應用需要構建完善的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引入農業氣象指數,如積溫指數、干旱指數等,為不同農作物的生長階段提供更精準的氣象指導。同時,建立農業氣象預報員與農業技術員的定期交流機制,促進氣象信息與農業生產的深度融合。在專題預報的制作過程中,結合衛星遙感數據,實時監測農作物生長狀況,提升預報的實用性。
第四,針對不同地區的特色農作物,制定專門的氣象服務方案。例如,為設施農業提供溫室小氣候預報,為果樹種植提供花期氣象預報等。構建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體系,定期發布農業氣象風險預警信息。
3.2做好氣象災害預報預警
在農作物種植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氣象災害是最為嚴重的影響因素。在利用現代氣象觀測手段的過程中需要做好氣象災害的預報預警,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第一,氣象部門在氣象觀測工程中,需要重點收集整理區域的降水量、氣壓、氣溫等數據信息,為氣象災害預報工作提供支撐。針對農作物種植的關鍵時期,氣象部門需要及時準確更新區域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便于農戶了解氣象災害情況,做好相應的防御工作。同時,根據災害的時間長短在氣象預警上需做好短期、中期及長期氣象預報信息。
第二,現階段,隨著現代化技術手段的運用,種植農戶普遍希望通過小程序、公眾號等渠道了解并獲取氣象服務產品。因此,現代氣象觀測手段需要與新興媒體信息渠道結合,確保種植農戶能夠及時了解氣象部門所發布的相關預警信息。同時,氣象部門要積極推動氣象監測產品需求的多樣化,優化信息傳遞方式,以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式將農用氣象要素指數預報、災害影響評估,氣象監測預警傳遞給受眾。
第三,為強化氣象災害預警效果,可以構建多層次的預警信息發布體系。建立縣、鄉、村三級預警信息傳遞網絡,確保預警信息能夠精準到達每個種植區域;開發智能預警平臺,根據不同農作物的抗災能力,制定差異化的預警等級標準;建立氣象災害預警與應急響應聯動機制,當發布預警信息時,同步推送相應的防災減災技術指導。同時,建立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反饋機制,通過農戶的反饋不斷優化預警指標和預警時限,提升預警的準確性和實用性。
3.3定期監測農作物種植的氣候條件
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不同作物往往都有其最佳的生長氣候條件。因此,在借助現代化氣象觀測手段時:一方面,相關部門可以將氣象信息作為參考,確定不同品種農作物的最佳種植時期,從而有效降低氣候條件對農作物種植的影響,最大限度地提高農作物的存活率和產量;另一方面,相關部門可以結合所收集整理到的氣象數據信息,判斷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對其農作物產量進行分析和預測。同時,聯合專業的農業部門,結合氣象條件及農作物種植情況,提供針對性的建議與指導,最大限度地確保農作物種植的效益及農業生產工作的順利進行。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展開。
第一,氣象部門工作人員在進行農業氣象觀測時,必須實時掌握影響農作物生長的氣象要素,包括溫度、濕度、土壤水分、風速、風向、光照強度等信息,促進農作物種植的高效高產。例如,使用衛星遙感技術、農田小氣候監測儀等現代化監測設備,了解農作物種植區域的各種環境氣候信息,如農田的溫濕度情況、區域的降水量、太陽輻射及風速、風壓、風向等,為農作物種植提供較為完備和全面的農業氣象資料。同時,在此基礎上加以合理分析,使其作為農作物栽培種植的指導依據,從而為農作物種植提供更為優良的生長條件,促進我國農作物種植的現代化發展[5]。
第二,相關管理部門可以對常年積累的氣象數據構建相應的農業氣象模型,同時分析農作物的生長數據,有效預測農作物的生長及產量,為農業生產的規劃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據,進一步推動我國農業種植現代化的發展,切實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種植農戶可以從區域農作物種植的實際情況出發,明確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對氣候的需求,并結合氣象監測所得到的信息,確定其對農業活動所產生的影響,從而做到揚長避短,有針對性地制定應對措施,最大限度地提升農作物產量,確保農作物品質。
第三,我國的農業生產活動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及季節性,氣象監測工作必須確保氣象監測工作的精細度,提供具有高時空分辨率的氣象數據,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地域不同農作物的生長情況。
3.4為政府部門決策提供依據
第一,氣象部門人員將收集整理到的關鍵數據進行匯總,并提交至政府部門,便于及時了解和掌握地區的天氣情況和氣候條件。同時,在此基礎上聯合農業部門做好統籌規劃,針對氣象災害等情況在第一時間給出相應的處理方法,幫助種植農戶及時采取應對措施,以此最大限度地保障現代化農作物種植在防災和增產上的效果[6-10]
第二,結合多方面的氣象觀測數據,專業的農業部門可以就農作物種植對病蟲害的發生概率、生長情況做出相應的分析、判斷與評估,并給出相應的建議,引導種植農戶做好相應的防災準備工作,學習氣象災害的防范方法,從而最大限度地確保防災效果,降低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種植的負面影響,保證種植農戶的經濟收益,同時也有助于實現對農業生產的精準化管理與科學化指導,加快推進農作物現代化發展[11-12]。
4結束語
現代氣象觀測手段在農作物種植現代化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隨著生態環境逐漸惡劣及氣象災害頻發,種植環境日漸復雜。對此,運用現代氣象觀測手段,能夠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天氣信息和氣候變化,為制定對應方案和防治措施提供相應的信息數據支撐,確保工作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切實提升農作物種植效率,加快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為了完善氣象觀測手段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應用,相關部門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氣象觀測業務、拓寬氣象服務途徑,加強對現代探測技術的應用,有效提升氣象觀測的質量,實現地面觀測和氣象服務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張子怡,馬朝冉.基于天氣預報精準度的農作物種植研究[J].糧油與飼料科技,2023(2):83-85.
[2]劉小杰.氣象預報的準確性對農作物種植的影響分析[J]河南農業,2023(35):51-53.
[3]鐘海彬,謝近年,楊家軍.設施農業氣象服務對農作物種植的影響[J].農業災害研究,2023,13(10):193-195.
[4]王昆鵬,呂雪.農業氣象服務對農作物種植的影響[J].黑龍江糧食,2023(4):59-61.
[5]金宇艦,徐墨,吳曼婷.農村氣象服務對農作物種植的影響探討[J].種子科技,2023,41(6):130-132.
[6]徐墨,金宇艦,岳振鐸.氣象服務對農作物產量與品質的影響分析[J].種子科技,2023,41(4):121-123.
[7]任小安,蒙世全.氣象服務對農作物產量與品質的影響[J]廣東蠶業,2020,54(2):22-23.
[8]陶霞.地面氣象觀測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及質量提升措施[J].農業災害研究,2023,13(10):145-147.
[9]朱志丹,王一凡.農業氣象服務對農作物種植的影響分析[J].河南農業,2022(26):50-52.
[10]袁喆,張妍,劉彪.天氣預報準確性對農作物種植的影響[J].種子科技,2023,41(6):136-138.
[11]李喜賀,任一銘,孟美霖.農業氣象觀測技術及其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J].農業災害研究,2024,14(12):148-150.
[12]吳宛澤.氣象觀測與預報服務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的應用[J].棉花科學,2024,46(7):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