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2025紡織服裝渠道變革圓桌對話會在湖北天門舉行。本次會議以“聚焦跨境出海賦能生態創新”為主題,匯聚國家行業協會領導、天門市政府代表、跨境電商平臺及企業精英,圍繞跨境電商市場趨勢、產業帶出海策略、新興市場拓展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入探討,為紡織服裝行業全球化布局提供智慧支持。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秘書長夏令敏、天門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沈超等領導以及來自全國重點電商服務機構、平臺、天門服裝電商企業參加了此次會議。中國紡聯流通分會副會長王水元主持會議,他強調跨境電商已成為紡織服裝產業出海的關鍵渠道,天門作為服裝電商產業重鎮,將為行業變革提供實踐樣本。
沈超表示,作為中國服裝電商版圖中的重要坐標,天門通過電商賦能、科技驅動、集群發展、政策護航,服裝電商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24年,天門交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513億元電商交易額、6.2億件總銷量、 25% 的同比增長,跨境電商業務量更是穩居湖北榜首,產品遠銷全球150余個國家和地區。此外,天門用“數智基因”打破低效困局,重構價值鏈;用“雙循環基建”攻克出海痛點,重構空間鏈;用“創一代 + 服二代”傳承機制、產業專項資金扶持、升級“天服貸”等“三大攻堅”護航產業躍遷,重構政策鏈。
中國紡聯流通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吳穎慧在分享中分析了跨境電商市場的現狀和特點以及國內服裝產業帶如義烏、石獅等發展跨境電商的經驗。在談到產業帶出海相關建議時,她認為產業帶應加快建起“產業帶 + 公共服務 + 出海營銷”的產業生態,企業要走差異化的出海策略,同時要加快、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并推動更多中小企業融入平臺和生態當中。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副主任胡柯華圍繞《紡織產業綠色轉型的全球市場政策展望與實踐》,為企業介紹了紡織領域的綠色轉型熱點。他表示,行業在積極推進碳足跡管理、綠色技術研發及"*30?60 碳中和加速計劃”,并通過標準制定、數字化平臺(如產品數字護照DDP)提升全鏈透明度與循環能力,力促紡織產業綠色轉型。
嘉賓們圍繞新興市場的機遇進行了探討。
敦煌網華中授權服務中心招商總監朱夢雅以《全鏈路電商新生態重塑跨境出海新格局》為主題談到,平臺通過AI趨勢預測、柔性快反系統、AIGC營銷等技術,為企業實現了研發、營銷等全鏈路賦能,助力企業降本增效。此外,中交電商公司代表談到,希望發揮集團資源,積極支持天門服裝產業帶發展。
在“破局新藍海,新興市場拓展新機遇”圓桌對話中,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楊曉東與天門泰國海外倉負責人彭睿、阿里巴巴全球速賣通快時尚負責人周瑞峰、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南京市分公司國際市場部經理朱俊、亞馬遜全球開店華中區域拓展與管理高級經理孫夢瑾等嘉賓展開深度交流。大家一致認為,未來,紡織服裝跨境電商需以技術創新為引擎,以綠色認證為通行證,以全鏈路服務為支撐,加速構建“政策支持一技術賦能一服務保障”的生態體系,通過AI設計、智能倉儲、跨境直播等技術手段,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品牌”升級。
用好重要展會、電商平臺,下半年330多場外貿優品中華行繼續辦
今年4月以來,商務部組織的外貿優品中華行活動在各地火熱開展,外貿優品成為新的消費熱點,不少外貿企業也通過活動成功打入國內市場。下一步,商務部對于推進這項工作有何舉措?
6月26日,商務部辦公廳副主任、新聞發言人何亞東就此表示,今年以來,商務部組織外貿優品中華行活動,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幫助外貿企業拓內銷,取得了積極成效。這些成效可以概括為三個“有效”。一是有效幫助出口受阻企業。截至6月24日,22個地區已經開展了225場外貿優品中華行活動,參與外貿企業和采購商超過1.9萬家,成交額248億元。通過舉辦外貿優品中華行活動,幫助外貿企業進入國內市場,促進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二是有效豐富消費新供給。重點推動優質外貿產品進入國內,通過新供給創造新需求,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主要電商平臺和批發零售企業為外貿企業建立了“內銷直通車”,促進外貿優品進入千家萬戶。目前,連鎖商超開設了700多個線下專柜,11家電商平臺設立線上專區。三是有效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經營。在辦好活動的同時,著力營造內外貿一體化制度環境,打通內銷堵點卡點。為外貿企業申請強制性認證開辟綠色通道,推動解決企業集中反映的30項標準認證問題。這些措施增強了企業內銷信心。
下一步,商務部將繼續辦好外貿優品中華行活動,著力打造高能級平臺載體,更好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重點做好3個“提高”。一是提高活動舉辦水平。下半年,還將舉辦330多場外貿優品中華行活動。商務部將用好重要展會、重要消費活動、重要步行街、重要電商平臺,持續提升外貿優品中華行活動影響力、輻射帶動力。二是提高政策支持力度。抓好已出臺的15條支持政策落實,重點落實好“三增三減”支持政策,用好財政、金融、保險等3個方面支持措施,推動減免困難企業的展位費、流量費、房屋租金,增強企業獲得感。三是提高企業一體化能力。實施內外貿一體化企業倍增行動,培育一批內外貿一體化領軍企業,建設一批內外貿一體化綜合服務平臺,幫助更多企業內外貿一體化經營,提升一體化發展水平。 (綜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