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焱
走進位于常州市武進區西太湖石墨烯產業園的恒利寶公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整面掛滿專利技術牌匾的榮譽墻。那一塊塊熠熠生輝的牌匾,見證著恒利寶在科技創新道路上的堅實足跡與卓越成就。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來,始終深耕于石墨烯制備、石墨烯功能化改性材料、功能性纖維、功能性色紗、功能性面料在紡織領域的應用、研發與生產,已發展成為一家極具影響力的高新技術企業。
初遇石墨烯:
敏銳嗅覺開啟探索征程
回憶起與石墨烯的初次結緣,蔣焱的思緒回到了2010年,一封郵件改變了他的研究軌跡。
董事長蔣焱,是一個專注、較真的人,他既是企業家又是技術專家。多年來,憑借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在國際上首創原位聚合技術,并深深扎進了材料科學的深處,成功將石墨烯等納米材料的優異特性轉化為實際應用,在防彈防護、生物醫療、環保治理等多個領域實現了突破性創新。
“我的一位老師在給我的郵件里提到一種電學、物理、化學特性均表現優異的新材料。當時我和老師正從事防彈防護材料研究,直覺告訴我:這個材料不簡單。”從這封郵件開始,蔣焱帶著對新材料應用的敏銳嗅覺,把石墨烯研究了個透。他發現,這個材料具有優異的超高強度、極輕薄、超級導電、超級導熱、高度透明、完美阻隔、超大比表面積等眾多頂尖特性,以及耐候性、抗菌性、負氧離子及遠紅外發射等性能。
彼時,石墨烯研究正處于井噴期。面對激烈的競爭態勢,蔣焱意識到:“要用好這個革命性的材料,必須找到差異化的應用場景。”在這種思考引領下,他將研究重心轉向石墨烯與高分子材料的復合應用上。“我們像‘材料偵探”一樣,把環氧樹脂、丙烯酸樹脂、酚醛樹脂、聚氨酯、尼龍6、聚酯等主流高分子體系都試了個遍。”蔣焱笑著說,實驗發現石墨烯與這些材料應用,依然能展現出它的多元優勢,而且高分子材料本身的性能也能進一步升級。但是因為大家都是剛開始研究石墨烯,都處于摸索狀態,對如何應用它都沒有方向。
轉折發生在一位深海漁網制造商的求助。
“客戶拿著被礁石劃破的尼龍漁網找到我們。當時行業內都知道石墨烯強度高,但沒人想過用在漁網上。”蔣焱隨即展開石墨烯改性尼龍6的研發。測試結果令人振奮一復合材料的耐磨性與抗撕裂強度顯著提升,完全滿足深海作業需求!
然而,這項創新當時未能規模化應用,“當時成本太高了,石墨烯堪稱‘黑色黃金',高品質單層氧化石墨烯售價高達5000元/克,工業化應用根本無法承受。”蔣焱解釋。
技術突破:
跨領域視角,鑄就原位聚合傳奇
雖然漁網項目因成本問題當時被擱置,但與尼龍6結合,賦予尼龍6優異特性為蔣焱打開了思路。“當時石墨烯在紡織品領域的應用,一般都是采用物理共混的方式,但這樣生產出來的石墨烯纖維在后續紡絲、染整、洗滌等工序中容易流失脫落,且染色也會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其生物安全性也無法保證。”蔣焱并非材料專業出身,此前他從事過景觀及建筑環境規劃、生物醫藥、航空電器等領域,每個行業至少深耕4一8年,這種跨領域探索讓他積累了多元視角。在他看來,真正的研發必須是跨界的綜合體,就像織網,要把不同行業的工藝技術擰在一股繩上。在這種思路引導下,他提出把石墨烯接枝到高分子基體材料中,讓石墨烯和基體材料長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一原位聚合技術的雛形由此形成。

“原位聚合的方式呈現的目的就是做成一個本征功能性的材料,而不是需要通過后續整理或者加一些助劑的方式來實現這個功能性,同時它在環保和未來低碳(減排)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蔣焱強調。
而正是這項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石墨烯原位聚合技術,在石墨烯產業處于發展瓶頸的時期,讓行業有了更大的信心。2017年,石墨烯發現者、諾貝爾獎獲得者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造訪恒利寶公司,對該技術給予高度評價;2019年8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蔣士成參觀恒利寶公司生產基地時,評價該項目是一個顛覆性的突破。
在不懈的鉆研下,蔣焱帶領團隊先后突破小尺寸紡絲級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備技術,讓石墨烯材料以化學鍵的形式融入纖維分子鏈中,保證了石墨烯不會在紡織品摩擦、水洗等使用過程中脫落、流失;打破了消費者對石墨烯纖維一直以來的“黑色”和“灰色”的色彩認知局限,形成了獨特的染色體系,推出了一系列石墨烯色紗,且色牢度可達到4一5級。目前恒利寶已能夠產業化生產石墨烯原位聚合PA6/PET切片,并能規模化高速紡絲生產POY、DTY、FDY,還推出了“烯納斯”這一石墨烯改性尼龍6纖維的唯一認證品牌,申請了40項發明專利,展現了在石墨烯新材料領域的持續創新力。
蔣焱坦言他是一個沒啥愛好的人,但是對新材料總是情有獨鐘,每次去國外出差,看到新材料就想方設法帶回來,帶領團隊一起研究。除了積極參加各種新材料會議外,蔣焱每天只要有時間,就坐在實驗臺前琢磨。為了方便實驗,他在辦公桌的對面開辟了一塊“實驗天地”。他的辦公室里,經常有企業家來,大家圍坐在一起,泡上一壺清茶,便開始熱烈地探討新材料相關的話題。交流過程中,滿口都是專業數據,一旦對某個數值產生分歧,便會立刻起身,直奔實驗臺進行測試驗證。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互相激勵、各抒己見,為每一個或小或大的發現和進步而開心大笑,樂在其中。
拓展應用:多元合作開拓產業新領域
經過十年的發展,蔣焱對石墨烯原位聚合技術產業化探索取得的成果表示很欣慰。“前幾年我們在民用領域扎根是為了生存,現在終于能騰出手來探索更廣闊的可能性。”這位在新材料領域深耕多年的探索者,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近年來,他的研究重心投向了意義更大的新領域。恒利寶與北京大學醫學部、南京林業大學等知名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圍繞“石墨烯復合材料功能化及其應用”開展聯合攻關,在醫用敷料、水體凈化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醫用敷料的抗病毒活性進一步延長,還能促進肉芽、毛囊和血管再生。目前該材料已完成動物實驗,即將進行第三方檢測和臨床試驗。石墨烯凈水纖維技術則可在自然光激發下高效降解污水中的氨氮、磷、COD及甲醛,無需額外化學藥劑,大幅降低治理成本,該技術已在蘇南地區的部分河道治理中試點應用。
當下,恒利寶已構建起豐富多元的產品矩陣,涵蓋石墨烯纖維、尼龍基材料、滌綸基材料等一系列面向B端市場的核心產品。憑借在新材料領域的深厚積累與創新實力,恒利寶不斷拓展產品應用邊界,為多個行業帶來革新性解決方案。如:聯合供應鏈合作伙伴,以公司新品石墨烯“特種雙異性纖維”為原料,精心打造出戶外沖鋒衣、騎行服、科考服等產品,這些產品的目的就是在特定環境下延緩人體失溫帶來的危害,成功實現了輕質、保暖且親膚透氣的完美融合,一經推出便在市場上收獲高度贊譽。在功能內衣領域,恒利寶匠心獨運,推出了“三足烏?”保暖內衣品牌,采用原位聚合技術精心研發出“烯納斯”石墨烯紗線,創新性地構建起高效鎖溫空氣層,賦予產品智能調溫、物理抗菌防螨以及抗靜電等實用功能,不僅極大提升了消費者的穿著體驗,更為保暖內衣市場樹立了全新的標桿。此外,恒利寶正加速向C端市場進軍,推出了卸妝濕巾和家用濕巾產品。這些產品采用先進的EDI純水工藝,不添加任何化學成分,卻能實現快速卸妝和高效抑菌,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的日常護理選擇。
近年來,蔣焱還在石墨烯制備技術上加大了研發。在石墨烯產業化探索的征程中,制備技術的進步始終是關鍵環節,因為制備方法直接影響著石墨烯的質量、成本與應用拓展。現有傳統制備方法生產的氧化石墨烯雖在抗菌、紅外等領域初顯身手,但在重防腐等高端應用場景中,因結構缺陷導致性能大打折扣,成為制約產業升級的關鍵瓶頸。2021年,蔣焱主導組建生物實驗室,另辟蹊徑探索生物發酵法制備石墨烯。他解釋,這種顛覆性技術將能更大程度保留石墨烯本身的優異性能,目前已經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
堅守初心:以長期主義帶領企業永續發展
“恒利寶從不為短期利益放棄技術追求。”蔣焱的這句話,不僅是他的個人信念,更是恒利寶公司的DNA。在石墨烯原位聚合技術攻關的十年里,蔣焱每年在研發上的投入從未低于250萬。蔣焱認為,一個產品投放市場后的盈利周期通常只有兩年,隨著社會發展和產品迭代加速,這個周期還會越來越短。正因如此,他特別重視研發對企業的重要性,“持續研發是企業保持增長的核心動力,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站穩腳跟。”
談及恒利寶未來的發展方向,蔣焱堅定地表示,恒利寶是一家有長期打算的企業,目標是成為提升人類健康品質、堅守誠信的科技材料企業。“石墨烯在民用產品,尤其是大健康領域,必將走進千家萬戶。我們希望這項材料能真正惠及每一個人。”同時,他透露恒利寶的戰略布局不只局限于石墨烯領域,而是向著更廣闊的材料應用方向拓展,比如航空航天、軍用、運動、智能穿戴等領域,為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
四十多年的職業生涯,鑄就了蔣焱專注、認真、不服輸的人格特點。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企業家,更是一位心懷大愛的導師,特別希望能為年輕一代創造條件,帶領他們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在蔣焱的引領下,恒利寶正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在石墨烯產業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書寫著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 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