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企業文化里,有一條是“胸懷激昂而坦誠率直”。我需要給內部員工講清楚,這件事(仿制藥和創新藥)我們遲早會做。就像家里的兩兄弟,一個吃得好、穿得好,各方面都不錯,有優厚的待遇、理想的職業;另一個卻窮困潦倒。這樣的兩兄弟,很難和諧相處。現在,我們還沒有剝離仿制藥,但我相信,當時機成熟,逐漸剝離會是必然趨勢。從全球范圍看,很多跨國公司也是這么做的。
等創新藥商業化能有效覆蓋仿制藥的規模和帶來的現金流時,我們就會讓仿制藥獨立出去,獲得更好的發展。到2028年或2029年實現全球商業化時,我想條件就成熟了。總歸不能把它困在這里,應該讓它獲得更好的發展,獨立之后,完全可以重啟新產品研發。
中國古老的文化和哲學里講“舍得”,道理正是如此。不要覺得自己什么都能搞定、什么都擅長,每個領域都能涉足。要清楚自己真正的強項在哪里,聚焦在專項和強項上,才最容易實現突破。
我們只做腫瘤領域;在腫瘤領域,只做大分子;大分子領域里,會聚焦在包括ADC在內的幾個平臺。這幾年,我們“砍掉”了很多分子,只要覺得沒有競爭力,就果斷“砍掉”。我常說,凡是熱點,均已過時。也在內部反復強調,要量入為出——資源有限、時間有限、資金有限、人力資源也有限。在企業里,一件事一旦鋪開做了,再決定不做,需要承擔的責任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