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起這句詩,便想到蘇軾,也就想到了蘇州。
清晨是被雨滴打醒的。拉開窗簾,霏霏的霧靄彌漫,緩緩地流動,像天山的流沙般傾瀉。空氣中散發(fā)的溫熱氣息,還是不遺余力地想透過肌膚,給我溽熱的擁抱。青灰色的云靄壓著小城,細雨悠然灑落,像調皮的精靈,輕輕地從皮膚上滑過,如毛毛草般輕癢。煙雨蒙蒙中,整個蘇州城恍若蓬萊仙山,漾在半月池邊。
騎上自行車,只身穿行于清晨中的蘇州古城,穿過一條條街巷,一條條小河,一座座古橋,沒有了夜晚那喧囂的波光滟影、紅樓清唱,也沒有了錦娘刺繡、美玉琳瑯,只有這一脈清風,吹醒著昨夜的酒,濕潤著略顯激動的心。畢竟,蘇州是每一個文人墨客心中的向往。
淺草茵茵,水波蕩漾,伴著千年古塔的晨光,伴著細雨的淅淅瀝瀝,蘇州城那千年的滄桑,在晨霧中扯開了臉上的面紗。沒有塵土,省卻了洗衣的煩惱,更沒有了北方的干燥。走在亭臺樓榭間,隨時都可能來一場小雨,潤著我們的身心。三分鐘一場雨,五分鐘也是一場雨,然后下完就晴。
細雨一過,樹木吸飽了水,綠得仿佛能沁出汁來。斑駁的老磚墻泛起溫潤的光,如被歲月摩挲多年的古玉,帶著厚重與溫情走進了我的眼眸。走在青石板路上,手扶著青石欄桿,望著橋下幽幽碧水,一眼千年,仿佛看見東坡先生乘船順流而下,衣袂飄飄,纏繞著整個蘇州城,而游船如魚,往來穿梭,盡顯唯美。珍珠一樣的水珠,在船舷上飛濺,紅黃藍綠的色彩在槳影里迷幻,吆喝聲不急不緩,仿佛遠古的呼喚,是能沉入心底的那種靜寂。
古橋弓著背,馱著煙雨蒙蒙。石縫里的蕨草正偷聽烏篷船的絮語,櫓聲攪碎一河碎銀,搖搖晃晃載走半船吳儂軟語。茶樓上的評彈忽近忽遠,三弦聲淋了雨,清越而又唯美,放眼入心,讓同行的伙伴停下了腳步,踮起腳,豎起耳,靜靜地聆聽,心與琵琶聲一起飛翔。同行的卜哥著急了,因為去叫同伴走的也都沒回來,都仿佛沉迷于歌聲里無法自拔。我們沒有買票,就在外面聽,卻聽得怡心怡神,爽身爽心。唉,看來,不花錢的享受就是得勁兒。
待到暮色浸透紙傘,萬家燈火次第浮起,像銀河墜進護城河。雨不知何時歇了,唯有臨水的木窗欞還懸著水簾,滴答聲里,一城往事慢慢洇開。當綠水洇染金雞湖,湖面燈光魔幻四溢,與湖中的倒影相映成趣,摩天輪與月光碼頭編織著綺麗的夢幻,湖水漣漪里,晚風吹拂中,每一個人都會覺得蘇州已經不是一座城市,而是現實版的桃花源。
蘇州的夜晚,我覺得最賞心悅目的是盤門,它有著2500年的歷史,宛如一顆被歲月塵封的珍珠,嵌于城市中央。燈光柔和,晚風習習,水波蕩漾,金碧輝煌的寶塔檐角拱起,水波旖旎里,一艘小船隨著音樂而緩緩駛出,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艄公,輕搖船槳,而一位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古裝女子側坐船舷,輕扣琵琶,歌聲隨之悠揚而起。塔寺前面的圓形舞臺中央,早有十多名衣袂飄飄的女子,隨著霧靄迷蒙,燈火燦然,輕展衣袖,伸展腰肢,舞姿曼妙如閑云出岫,似梨花春風,伸手如嫩柳扶疏,投足似疾風回雪。同行的伙伴驚喜之余,宛如穿越回了大唐盛世長安,恍恍兮欲舉杯邀月,惶惶兮拾橋而上,便看到一排排的燈籠,與河中的孔明燈相映成趣,槳聲搖碎了多少融融月光,歌聲沉醉了多少才子佳人。
蘇州的煙雨,蘇州的夜景,蘇州的美食,蘇州的一切,都如夢似幻,蘇州是一位嬌俏的女子,總會在不經意間展示她的柔、她的美。我想。
春風不負我,擇日再相逢。
(編輯""" 高倩/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