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2.010
山東省濟南市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 14.1qC ,年平均降水量約 660.3mm? 區域內山、泉、湖、河與城市渾然一體,形成了獨特的城市風貌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稟賦。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資源消耗和環境壓力日益增大。在此背景下,低碳理念應運而生,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致力于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系統。將低碳理念融入園林景觀設計中,既是對濟南市獨特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也是提升城市生態品質、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途徑。
1低碳理念下濟南市園林景觀設計原則
1.1 生態優先原則
低碳理念下的園林景觀設計應堅持生態優先原則,在規劃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都應充分考慮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穩定性,以最小的人工干預實現最大化生態效益。設計時需要重視場地原有自然條件的保護和利用,保留原生植被、地形地貌和水系,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注重營造多樣化的生境,吸引不同種類的動植物,豐富生物多樣性,形成健康的生態群落,增強生態系統的韌性;注重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加強對雨水、陽光、風能的利用,減少對人工能源和水資源的依賴[1]。在植物配置方面,優先選擇適應性強、抗逆性強的植物,最大限度地降低維護成本和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
1.2 節能減排原則
在全球氣候變化和資源日益緊缺的背景下,節能減排對于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至關重要。低碳理念下的園林景觀設計必須遵循節能減排原則,實現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最小化。在能源結構方面,優先考慮利用可再生能源,減少對傳統化石燃料的依賴。在材料選擇方面,應優先選用低能耗、可循環利用的材料。施工過程中可優化施工流程、減少施工垃圾、控制揚塵污染等。在園林的后期維護管理中,應堅持節能減排的原則,采用節水灌溉技術,推廣綠色環保的養護方式。
1.3 地方特色原則
低碳理念下園林景觀設計的最終目的是在減少碳排放的同時,構建和諧宜人、充滿地域文化底蘊的城市綠地空間。對此,設計師應深人了解地域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將低碳理念與地方特色有機融合。對于濟南市而言,泉水文化是其城市靈魂,可以巧妙地將泉水元素融人園林景觀設計中,構建自然式水景,既展現地域特色,又提升景觀的生態性和趣味性。濟南市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植物配置應充分考慮地域氣候的適應性,構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群落,呈現濟南市的自然風貌。此外,可以從地域文化中汲取靈感,將具有濟南特色的文化符號、歷史典故等融入園林小品、鋪裝圖案的設計中,提升園林景觀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
2 低碳理念下濟南市園林景觀設計要點
2.1 整體規劃布局
園林景觀整體規劃布局應以最小化碳足跡和最大化生態效益為核心目標,將場地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合理的功能分區和空間組織,以減少對自然環境的擾動,并促進場地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和恢復。在規劃布局過程中,應優先保護場地內的原生植被和水系,減少土地開挖和填埋,最大限度地保留自然生態本底;應充分考慮場地的微氣候環境,通過建筑布局、植物配置、水體營造等手段,調節場地溫度、濕度、風速等,創造舒適宜人的小氣候,降低建筑能耗;應優化道路布局,減少交通擁堵和尾氣排放。具體的景觀空間分布格局需要根據場地的具體情況和設計目標來確定。例如,均勻型分布格局,可以使景觀要素在場地中均勻分布,營造平衡穩定的視覺效果,并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團聚式分布格局,可以將景觀要素集中布置,形成視覺焦點和活動中心,增強空間的凝聚力和互動性;線狀分布格局,通常沿著道路、水系或地形等線性元素展開,引導游覽動線,并串聯不同的景觀節點。
2.2植物配置
濟南市四季分明、光照充足,但易受臺風、暴雨、暴雪、寒潮及大風等災害性天氣的影響。在進行園林景觀植物配置時,必須充分考慮其地域氣候特征,選擇適應性強、抗逆性好、低維護成本的植物品種,構建穩定、可持續的綠色生態系統。例如,可選種鄉土植物,因為鄉土植物經過長期自然選擇,對當地氣候和環境條件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具有生長穩定、抗病蟲害能力強、維護成本低等優勢,能夠有效減少人工干預,從而減少碳排放。濟南市的降水季節性分布不均,夏季降水集中,冬季較為干燥,選擇植物時應注重植物的耐旱性[3]。一些具有深根系、葉片小而厚、角質層發達等特征的植物,如側柏、白皮松、黃盧等,都具有較強的耐旱性。植物的固碳能力也是低碳植物配置的重要考量因素。固碳能力強的植物能夠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并將其轉化為有機物儲存在植物體內,從而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減緩氣候變暖。例如,速生樹種桉樹、柳樹、楊樹等的快速生長特性使其能在短時間內積累大量生物量,具有較強的固碳能力;常綠喬木樟樹、香樟、廣玉蘭等全年均可保持綠葉,能持續進行光合作用,固碳效果顯著;大型灌木夾竹桃、木槿、紫薇等較大的葉面積和發達的根系,使其具備良好的固碳能力。
2.3材料選擇與應用
低碳園林景觀設計應優先選擇可再生材料、可回收材料和本地材料,以減少材料運輸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同時,所選材料應具備耐久性和易維護性,以減少后期更換維護帶來的環境負擔。在景觀構筑物的材料選擇方面,木材具有生態環保、施工便捷、觀感自然等特點,適用于建造亭廊、棧道、座椅等景觀設施;竹材生長周期短、可再生性強,可作為木材的替代材料,用于建造景觀小品、廊架和圍欄等構件,而且其獨特的質地和紋理能夠營造自然樸實的景觀氛圍。在鋪裝材料方面,應優先考慮當地石材,如白石、黃石等,既能體現地域特色,又可大幅減少運輸成本和碳排放。工業廢棄物的再利用也是低碳設計的重要方向。例如,經過專業處理的礦渣、粉煤灰等材料可以用于園路鋪裝或作為混凝土添加劑,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在園林廢棄物處理方面,可采用就地利用的方式,將修剪下來的樹枝、落葉等植物材料用于構建生態圍欄、堆肥設施或景觀小品,既利于節約材料成本,又利于豐富景觀的生態多樣性[4]。
2.4水景設計
濟南市素有“泉城”之美譽,泉水是其城市特色與靈魂的象征。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保護泉水資源、維持泉水水位,是濟南市園林景觀設計中至關重要的課題。低碳理念下的水景設計并非簡單營造水體景觀,而是在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的前提下,構建節水、高效、可持續的水循環系統。對于濟南市而言,水景設計需要與“泉水”這一城市特色緊密結合,更好地展現泉城特色,傳承泉水文化。在泉水周邊進行景觀設計時,應充分尊重泉水的自然形態和生態環境,避免過度人工化,盡量減少對泉水水脈和地下水系的干擾。可以結合泉水特點,設計自然式的水池、溪流、跌水等,營造富有野趣的泉水景觀。可以借鑒中國傳統園林的理水手法,巧妙地收集、凈化和再利用泉水、雨水、地表水。例如,可以構建雨水花園、生態滯留池、人工濕地等,對雨水進行收集、過濾和凈化,然后用于灌溉、補充水景等,形成一個良性的水循環系統。這種方式既可以節約水資源,又可以改善水環境,還可以提升景觀的生態效益。
2.5 能源系統設計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應積極利用可再生能源,從而降低碳排放,構建可持續的景觀生態系統。在實際應用中,太陽能的利用最為廣泛,如配備光伏板、太陽能燈、太陽能座椅等設施,可以有效地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為園林提供照明、供電、供暖等服務。除了太陽能,風能也是一種清潔可再生能源,在空曠的場地可以設置小型風力發電機,為灌溉系統或其他低功率設備供電。近年來,地熱能的利用也逐漸受到重視,可以用于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有效降低建筑能耗。
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配備智能控制系統,實時監測能源的生產、消耗情況,并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智能調節。例如,根據光照強度自動調節太陽能燈的亮度,根據土壤濕度自動控制灌溉系統的工作狀態等,避免能源浪費,實現精細化管理。能源系統的設計不應局限于技術的應用,更應注重與景觀的融合,可以將光伏板巧妙地融入建筑屋頂、遮陽棚、景觀小品等結構中,使其兼具功能性和美觀性;將風力發電機設計成具有藝術感的雕塑,使其成為景觀的點綴[5]。
3 低碳理念的實際應用案例
3.1項目概況
濟南領秀城活力公園是位于濟南市的一個城市公園項目,旨在打造貫穿南北的綠色生態走廊,為周邊居民提供休閑、運動、健身的場所。其總面積約3.98萬 m2 分兩期建設。一期已完工,面積1.10萬 m2 ;二期于2024年3月開工,面積約2.88萬 m2 。公園秉承“綠色、智能、健康”的理念,以“生態走廊計劃”為指導,通過構建生物多樣性、節能減排、安全教育科普等措施,致力于打造一個集生態保護、休閑娛樂、科普教育于一體的城市活力新空間。
3.2 低碳設計策略
濟南領秀城活力公園的設計,充分體現了低碳理念在城市公園建設中的實踐。項目通過“生態走廊計劃”這一核心策略,將生態優先、人文關懷和科技智慧三大體系有機融合,構建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綠地典范。
在生態優先方面,公園著重打造了多樣化的生態系統。具體來看,設置昆蟲旅館、鳥屋和豐巢等生態棲息設施,為不同物種提供理想的棲息環境和食物來源;精心構建3個生物多樣性科普點和3處自然棲息林境,營造豐富的生態微環境,創造出適宜各類生物生長繁衍的天然場所;在植物配置上,重點選擇櫻花、銀杏、垂柳等具有較強固碳能力的鄉土植物,既能提升公園的碳匯功能,又可以有效降低日常養護成本;采用透水瀝青等環保材料進行場地鋪裝,有效緩解城市內澇問題,促進雨水資源的自然滲透和循環利用。
在人文關懷層面,公園規劃了一套完整的活動空間體系。具體來看,合理布置入口廣場、活力球場、休閑場地、無動力兒童活動區域及草坪營地等多元化場所,充分滿足不同年齡段市民的休閑游憩需求;建立安全教育科普基地,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提升市民的安全意識和環保認知;在材料選擇上,優先采用石材標識、鋼板標識牌、鋁制燈具和不銹鋼器材等耐久性強的環保材料,有效減少后期維護更換的頻率,從而減少資源消耗和碳排放。
在科技智慧層面,公園積極融人了多項智能化設施。具體來看,安裝太陽能健身設施和智能座椅,充分利用清潔能源,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設置碳足跡計算器,通過直觀的數據展示引導市民關注個人碳排放情況,提升自身環保意識;配備具有溫度自動調節功能的人工智能座椅,根據環境溫度和使用者需求自動調節座椅溫度,全方位提升市民使用舒適度。
3.3實施效果
濟南領秀城活力公園的實踐表明,低碳理念的融入能夠有效提升城市綠地的生態效益和社會價值。公園通過構建生物多樣性科普點和自然棲息林境,有效提升了區域生物多樣性,營造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生態空間。耐久性強的環保材料的應用,有效減少了后期維護更換的頻率,從而減少了資源消耗和碳排放。太陽能健身設施和智能座椅的應用,減少了對傳統能源的依賴,體現了節能減排的理念。此外,公園的多功能活動空間和科普教育設施,滿足了市民的休閑娛樂和學習的需求,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
4結語
低碳理念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有助于提升城市生態環境質量,構建和諧宜居的城市空間。未來,應加強相關技術研究與推廣,積極探索更有效的低碳設計策略,因地制宜地打造兼具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低碳園林景觀,最終實現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
參考文獻:
[1] 王燕.基于低碳理念的風景園林景觀設計路徑分析[J].現代園藝,2024,47(15):111-113.
[2] 吳藝.低碳理念影響下的園林景觀設計[J].建設科技,2023(14):91-93.
[3] 袁群.低碳理念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設計思考[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23(13):85-87.
[4] 趙雪麗.低碳理念下園林景觀設計研究[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3(5):112-114.
[5] 張奇.低碳理念影響下的園林景觀設計分析[J]低碳世界,2023,13(4):85-87.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