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2.039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縣域農業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作為山東省傳統農業大縣,平邑縣擁有獨特的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具備發展現代農業的良好基礎。在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的背景下,如何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筆者通過分析平邑縣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問題,提出相應的改善建議,對推動縣域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也為其他縣域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1平邑縣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平邑縣位于山東省東南部、臨沂市西陲,地處蒙山西南部,東鄰費縣,西連濟寧市泗水縣,南與棗莊市接壤,北與蒙陰縣、泰安市新泰市交界。平邑縣總面積 1825m2 ,其中山區面積占 85% ,平原面積占 15% 。近年來,平邑縣農業經濟取得長足進步,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農業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從農業經濟總量看,2023年平邑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3.74億元,同比增長 5.4% ,其中農業產值59.58億元、林業產值1.03億元、牧業產值30.88億元、漁業產值4.40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7.85億元,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特色產業優勢凸顯,平邑縣形成以金銀花、果蔬、畜牧等為主導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其中,金銀花種植面積達4.45萬 hm2 ,產量、流通量分別占全國的 60% 以上、 80% 以上,品牌價值達322億元,“金銀花一山楂復合系統”人選第七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果蔬加工業發展迅速,年產各類果蔬罐頭90萬t;畜牧業增長勢頭良好,“認養一頭牛”全產業鏈項目日加工乳制品 800t ,產值突破18億元,產品銷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平邑縣已創建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1個、省級農業產業強鎮5個,省級鄉土產業名品村36個,市級優質農產品基地20家,基本形成“一縣一品、一鎮一業”的特色農業發展格局[1]。
2平邑縣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產業集中度不高
盡管平邑縣農業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但產業集中度不高仍是制約農業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偏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能力不足。2023年,平邑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103.74億元,同比增長 5.4% ,但農業經營主體普遍規模較小,組織化、規模化程度不高[2]。從農業生產結構看,平邑縣糧食種植面積雖達到4.72萬 hm2 ,但缺乏大規模的農業經營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社僅新增293戶,個體經營仍占主導地位,難以形成產業發展合力。2)農業產業布局分散,產業集聚效應不明顯。從畜牧業發展情況看,平邑縣生豬存欄36.36萬頭,牛存欄1.81萬頭,羊存欄38.2萬只,家禽存欄827.89萬只,但規模化養殖水平不高,產業化程度較低[2]。從產業布局看,雖然平邑縣已創建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1個、省級農業產業強鎮5個,但總體上產業布局仍顯分散,缺乏有效整合。這種產業布局分散、規模化程度不高的狀況,導致農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產業競爭力不強,嚴重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
2.2 科技創新能力不足
平邑縣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已成為制約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農業科技創新平臺數量少、層次低。從2023年統計公報數據來看,平邑縣僅獲批市級重點實驗室4家、市級技術創新中心4家,引進外國高端人才6人,與農業發展需求相比差距較大[3。雖然獲批省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1家,市級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1家,但專門服務于農業領域的科技創新平臺數量不足,尤其是在金銀花、果蔬等特色農業領域,缺乏專業化的科研平臺和創新載體[3]。2)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不高。2023年,平邑縣雖然獲得專利授權492件,但其中發明專利僅52件,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僅為3.11件,高價值發明專利總量只有90件,反映出農業科技創新能力較弱。同時,技術合同成交額雖達到17.4億元,但技術合同交易額僅為3037萬元,說明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不足[]。這種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導致農業生產技術水平提升緩慢,新品種、新技術應用不足,最終制約了平邑縣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升。
2.3 農業基礎設施不完善
平邑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已成為制約農業現代化發展和提質增效的關鍵因素,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農業生產基礎設施薄弱。雖然平邑縣2023年新增供水設施總投人超1000萬元,新建安裝供水管道 8300m ,但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仍顯不足[4]。特別是在農業灌溉系統方面,雖然供水總量達970.4萬t,但農田灌溉設施老化,灌溉管道更新不及時,農業生產用水保障能力不足[4。2)農業生產配套設施不完善。從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看,雖然平邑縣2023年新改建“四好農村路” 130km ,改造危舊橋6座,改善路面狀況 193km ,但農業生產配套設施仍存在短板。此外,農產品倉儲保鮮設施不足,農產品加工、包裝等配套設施建設滯后,特別是在溫室大棚、農機設備停放場地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影響了農業生產效率。這種農業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問題,導致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低,農產品流通效率不高,嚴重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發展進程
2.4品牌建設相對滯后
平邑縣農業品牌建設相對滯后已成為制約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農產品品牌價值開發不足。盡管平邑縣在金銀花、果蔬、畜牧等特色產業領域具有良好基礎,但除金銀花外,其他農產品的品牌建設相對薄弱。2023年,平邑縣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產值僅有7.85億元,同比增長 7.9% 反映出在品牌價值開發方面的投入不足[5]。特別是在農產品品質認證、品牌培育、市場定位等方面缺乏系統性規劃,無法形成強有力的品牌競爭優勢。2)農產品品牌營銷創新不足。從市場營銷角度看,平邑縣農產品品牌宣傳推廣方式較為單一,缺乏創新性的營銷手段。雖然2023年平邑縣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2.1億元,同比增長 66.9% ,但農產品品牌的市場影響力和知名度仍然不高,品牌營銷渠道較為傳統,未能充分利用新媒體、電商平臺等現代營銷方式[5]。這種品牌建設滯后的問題,導致農產品品牌效應難以發揮,最終影響了農業產業的整體效益和農民收人的提高。
3促進平邑縣農業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3.1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化產業空間布局
針對平邑縣農業產業集中度不高的問題,提出以下改善建議。1)大力培育和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重點培育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支持其通過土地流轉、股份合作等方式擴大經營規模;鼓勵和引導分散的糧食種植面積向規模經營主體集中,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在現有293戶的基礎上,每年新增不少于300戶合作社,提高組織化程度;同時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引導養殖戶以土地經營權、資金、勞動力等多種形式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合作,發展訂單農業,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2)科學規劃和優化農業產業空間布局,圍繞已創建的1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和5個省級農業產業強鎮,按照“一縣一品、一鎮一業”發展思路,突出發展金銀花、果蔬加工、畜牧等優勢特色產業;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重點布局糧食生產基地,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集聚土地、資金、技術等要素資源,引導農業產業向園區集中;充分發揮平邑縣金銀花等特色優勢,通過延伸產業鏈條,打造“生產 + 加工 + 銷售 + 服務”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形成布局合理、優勢互補的現
代農業產業體系。
3.2搭建農業科技創新平臺,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針對平邑縣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提出以下改善建議。1)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在現有4家市級重點實驗室和4家市級技術創新中心的基礎上,重點圍繞平邑縣金銀花種植面積4.45萬 hm2 年產各類果蔬罐頭90萬t的產業優勢,加大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建設一批金銀花種植、果蔬加工等特色農業領域的專業研發中心;同時擴大人才引進規模,在現有引進6名外國高端人才的基礎上,采取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吸引農業領域高端人才,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2)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針對平邑縣2023年專利授權492件中發明專利僅52件、技術合同交易額僅3037萬元的現狀,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組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圍繞1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和5個省級農業產業強鎮的產業布局,構建“科研 + 生產 + 示范”一體化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業科技型企業,支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提高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同時創新科技服務模式,建立農業科技特派員制度,推動科技成果加快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3.3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生產配套服務體系
針對平邑縣農業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問題,提出以下改善建議。1)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在現有設施新建項目的基礎上,重點實施農田水利設施改造升級工程,更新改造老化的灌溉管道,完善農田灌溉排水系統,提高970.4萬t供水總量的利用效率;同時結合平邑縣 85% 山區、 15% 平原的地形特點,因地制宜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完善田間道路、排灌渠系等配套設施,重點保障農作物的生產用水需求。2)加強農業生產配套設施建設,在現有新改建“四好農村路” 130km 、改造危舊橋6座的基礎上,圍繞果蔬罐頭、乳制品等主導產業,配套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包裝、倉儲保鮮設施;加快推進溫室大棚、農機設備停放場地等設施建設,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同時對接1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和5個省級農業產業強鎮的發展需求,完善冷鏈物流、農產品質量檢測等現代農業服務設施,打造集生產加工、倉儲物流、質量檢測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3.4深化農業品牌價值開發,創新品牌營銷模式
針對平邑縣農業品牌建設相對滯后的問題,提出以下改善建議。1)強化農產品品牌價值開發,借鑒平邑金銀花品牌價值達322億元的成功經驗,重點培育武臺黃桃等特色水果品牌和“認養一頭牛”乳制品品牌;充分發揮產業優勢,加大品牌培育投入力度,在現有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產值7.85億元的基礎上,通過采取制訂品牌建設規劃、開展品質認證、注冊商標保護等措施,打造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區域公用品牌;同時依托1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和5個省級農業產業強鎮,培育一批企業品牌,形成區域公用品牌與企業品牌協同發展的品牌體系。2)創新農產品品牌營銷模式,立足平邑縣2023年22.1億元的外貿進出口總額基礎,充分利用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等新型營銷方式,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同時整合金銀花占全國產量60% 以上、流通量 80% 以上的資源優勢,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市場對接,開展系列品牌推廣活動;創新“互聯網 + ”營銷模式,借助新媒體平臺講好平邑農產品品牌故事,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4結語
平邑縣農業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但仍面臨產業集中度不高、科技創新能力不足、農業基礎設施不完善及品牌建設相對滯后等問題。為實現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平邑縣必須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體系,深化農業品牌價值開發,創新品牌營銷模式。相信通過各項舉措的有效實施,平邑縣農業經濟必將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為縣域農業現代化建設樹立典范。
參考文獻:
[1] 王典常,段崇暉,蘇波.平邑縣農機合作社高質量發展路徑探析[J].山東農機化,2024(5):38-39.
[2] 汪勇.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農機市場,2024(11):77-79
[3] 葛艷娜.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會展對農業經濟的促進作用及發展策略研究[J].商展經濟,2024(20):10-12.
[4] 郭雅彬.農業經濟管理與農村經濟發展[J].云端,2024(44):117-119.
[5] 遲萬葉.生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市場,2024(28):63-66.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