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2.042
作為農業大市,山東省德州市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鄉村產業,取得了顯著成效[1]。然而,德州市在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和困境。因此,德州市需要進一步優化鄉村產業結構,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創新投融資機制,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以期實現德州市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德州市鄉村產業發展概況
德州市地處山東省西北部,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市[]。德州市土地總面積 10 356km2 ,其中耕地面積達到 5758km2 ,占土地總面積的 55.6% ,人均耕地面積高于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德州市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熱同季,氣候條件優越。年均氣溫 12.9‰ 年降水量 558.3mm ,無霜期196d,適宜小麥、玉米、花生、蔬菜等多種農作物生長。德州市地處黃河下游沖積平原,土地平坦,土壤以潮土和棕壤為主,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肥力充足,適宜發展農業生產。
近年來,德州市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初步形成了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等多種產業類型協調發展的格局[3]。在種植業方面,德州市盛產小麥、玉米、花生、蔬菜等農作物,不斷優化種植結構,建設高標準農田,培育優良品種,推廣節水節肥節藥技術,提高綠色生態種植水平,糧食產量連年穩定在150萬t以上,小麥播種面積穩定在23.33萬 hm2 以上,玉米播種面積穩定在13.33萬 hm2 左右。在養殖業方面,德州市大力發展生豬、肉牛、家禽等特色養殖業,建立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推行“公司 + 基地 + 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生豬、肉牛、家禽飼養量均位居山東省前列。其中,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在 45% 以上。在農產品加工業方面,德州市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造了樂陵金絲小棗、平原蔬菜、武城大蒜、夏津韭菜等一批“德州農品”區域公用品牌,其中樂陵市被譽為“中國金絲小棗之鄉”,年產干果達到9萬t,產值33.2億元[。此外,德州市積極培育鄉村旅游、電子商務、康養等新產業新業態,豐富產業形態,不斷拓展農民就業增收渠道。加強農業科技人才培養,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加快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德州市鄉村產業在夯實農業基礎的同時,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品牌化發展,促進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融合發展,不斷做優做強鄉村特色優勢產業,為全市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產業支撐。
2德州市鄉村產業振興存在的問題
2.1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附加值低
德州市鄉村產業振興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產業結構不合理,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1)產業結構呈現“重輕倒掛”現象,第一產業占比過高,而第二、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5]。這種失衡的結構導致農業資源過度集中,而工業和服務業發展不足,制約了鄉村經濟的整體升級。2)農業內部結構失衡,種植業比重過大,畜牧業和漁業發展不足。這種單一的產業結構使得農業抗風險能力較弱,難以適應市場需求的多樣化變化。3)農產品加工業結構層次較低,雖然部分地區的精加工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大多數地區仍以初級加工為主,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程度還不高。產業鏈條短,難以實現農產品的高附加值轉化,制約了鄉村經濟效益的提升。此外,新興產業的培育仍顯不足,傳統產業升級轉型的步伐較為緩慢。鄉村新型業態如休閑農業、創意農業、智慧農業等發展滯后,難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同時,傳統農業產業升級緩慢,科技含量和創新能力不足,難以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4)產業空間布局不合理,產業集聚效應不明顯。鄉村產業呈現“散、小、弱”特征,缺乏龍頭企業引領和產業集群支撐,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這種分散的產業布局不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也限制了產業鏈的延伸和完善。
2.2 人才流失,勞動力短缺
德州市鄉村產業振興面臨的另一個突出問題是農村人才流失和勞動力短缺問題日益凸顯。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入城市,導致農村地區老齡化和空心化問題日漸突出。農村人才尤其是高素質人才大量外流,使得鄉村產業發展后勁不足。農業科技人才匱乏,創新動力不足,難以為鄉村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同時,農村實用人才短缺,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偏少,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不高,無法滿足新型農業經營的需求。此外,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不高,接受新知識和新技術的能力較弱,缺乏創業創新精神,制約了鄉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農村勞動力轉移也造成了農業生產比較效益下降,農業生產經營風險加大。人才和勞動力短缺問題已成為制約德州市鄉村產業振興的關鍵因素之一。這一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處理,將直接影響鄉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2.3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環境有待優化
德州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難以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農村地區交通運輸、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制約了農產品的儲運和加工,影響了產業發展效率。部分偏遠鄉村的道路通達性不足,農田水利設施老化失修,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流通受到影響。同時,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寬帶網絡和移動通信覆蓋率有待提高,數字鄉村建設水平不高,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應用不足,未能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和經營中的引領作用。此外,農村科技創新平臺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難以為鄉村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農業科研成果轉化應用不足,農技推廣服務滯后,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有待提高。鄉村產業融資渠道不暢,農村金融服務水平有待提高,直接影響了農業產業化發展。德州市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突出,尚不能滿足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需求。
3對策
3.1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
德州市應采取一系列切實有效的舉措,優化鄉村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立足當地實際,發揮農業大市優勢,以問題為導向,多管齊下,推動鄉村產業邁向中高端,實現高質量發展。
1)德州市應加快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區位、資源等比較優勢,積極培育農產品加工、電子商務等接續產業,延伸產業鏈。同時,合理優化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的內部結構,優化農業生產力布局,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多元化發展,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2)德州市應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鼓勵和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積極發展訂單農業、品牌農業,創新農產品營銷模式,搭建產銷對接平臺,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加快完善冷鏈物流體系,提高農產品商品化處理水平,促進優質優價,提升農業比較效益。
3)德州市應大力培育鄉村新型業態,激發鄉村產業發展新動能。順應城鄉融合發展趨勢,積極探索都市農業、創意農業、智慧農業等新模式新業態,打造升級版鄉村產業。推動傳統農業提質增效,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力度,強化現代農業科技支撐,加快農機裝備升級換代,推進農業生產智能化、標準化,全面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4)德州市應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集群,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立足當地特色資源,培育壯大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鄉村產業集群。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從而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農產品加工、流通、銷售一體化發展,提升產業鏈整體效益,構建全產業鏈發展新格局。德州市要立足自身稟賦,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驅動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推動鄉村產業邁向中高端。
3.2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提高勞動力素質
德州市需要重視人才培養引進,提升農村勞動力素質,以解決人才流失、勞動力短缺問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1)建立并完善鄉村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機制,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人力度,完善鄉村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以提升農民的科技文化素養。政府要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鼓勵科研人員開展駐村幫扶,引導大學生村官、企業家等各類人才返鄉創業興業。同時,加大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力度,大力發展新型職業農民,提高農機操作、農產品加工、農村電商等實用技術人才比例。積極推行“農業專家 + 企業 + 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此外,完善鄉村人才的激勵和保障機制,加大對返鄉創業人員的政策支持力度,在項目審批、土地供給、融資擔保、社會保障等方面給予優惠支持,增強返鄉創業的吸引力。探索建立鄉村人才評價制度,完善職稱評定、項目申報等傾斜政策,提高農村人才待遇,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總之,德州市要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深入實施鄉村人才振興行動,完善人才培養引進、評價激勵、創業扶持等政策,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3.3完善基礎設施,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德州市應重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完善,以優化鄉村產業發展環境,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1)德州市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科學編制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完善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重點加強農村交通運輸、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快提高農田水利設施裝備水平,推動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提高農村寬帶網絡覆蓋率。
2)德州市要加強農村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健全農業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建設農業科技園區等科技創新平臺,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積極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加速構建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平臺,促進信息技術與鄉村產業的深度融合,推動農業生產經營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
3)德州市應完善鄉村產業的融資服務體系,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及服務模式,大力推廣普惠金融,增強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支持,并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體系,從而為鄉村產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同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鄉村產業項目審批、用地、環評等配套政策,全面提升農村投資軟環境,激發鄉村產業發展活力。例如,積極開發適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點的信貸產品,創新農村抵質押擔保方式,加大農村資產抵押貸款力度,破解鄉村產業融資難題。德州市要把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堅持城鄉統籌、協調推進,創新投融資機制,完善鄉村產業發展的基礎支撐體系,不斷優化鄉村產業發展環境,為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提供有力保障。
4結語
德州市作為山東省重要的農業基地,在推進鄉村產業升級過程中遇到了諸多障礙。通過深入分析發現產業鏈條短淺、人才匱乏、基礎設施不足等問題制約著鄉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針對這些瓶頸,筆者提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展望未來,德州市政府應當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激發市場活力,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重點發展特色產業集群,打造區域品牌,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同時,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完善鄉村人才培養體系,為產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此外,加快數字鄉村建設,推動農業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開拓智慧農業新局面。通過多方聯動、多措并舉,助力德州市成為鄉村振興的典范,為全國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鑒
參考文獻:
[1] 孫瑞瑞.德州鄉村產業振興優化對策[J].當代縣域經濟,2024(5):58-61.
[2] 趙環秀,李松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對策研究:以德州市為例[J].德州學院學報,2023,39(3):6-10.
[3] 梁勇慧.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金融支持農村產業發展的影響研究:以德州市為例[D].濟南:齊魯工業大學,2023.
[4] 曹曉鵬.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商產業創新發展研究以山東省德州市為例[J].當代縣域經濟,2023(5):68-71.
[5] 咸德振.地方政府實施鄉村產業振興戰略問題研究:以P縣為例[D].濟南:山東大學,2020.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