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26.1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2.047
天水市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地處東經 104°35′ \~106°44′ 、北緯 34°05′~35°10′ ,總面積 14300km2 是隴中黃土高原與西秦嶺山地的交匯地帶。天水市屬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區,年均氣溫 11°C ,無霜期約185d ,年均降水量 574mm 。這些地理和氣候條件為蘋果種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天水市是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全國重要的蘋果優勢產區,蘋果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天水市蘋果產業在發展中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迫切需要優化和升級。科學分析天水市蘋果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策略,對于進一步發揮天水市蘋果產業的優勢潛力、提高綜合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天水市蘋果產業發展概況
天水市蘋果產業發展歷史悠久,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為當地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截至2022年底,天水市蘋果種植面積達 81737.4hm2 ,總產量222萬t,產值67.1億元,全產業鏈產值113.7億元。天水市以“花牛蘋果”為主導品種,已建成4個國家級果品標準化示范園和152個省級示范園。產業布局上,天水市形成了以秦州區、麥積區、秦安縣、甘谷縣及清水縣為核心的優質蘋果生產帶[]。近年來,天水市積極推進蘋果產業標準化、規模化發展,不斷提升果品質量和品牌影響力。“花牛蘋果”和“秦安蘋果”已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成為當地農業的“金字招牌”。隨著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天水市蘋果產業正逐步向集約化、現代化方向發展,為當地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2天水市蘋果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產品同質化嚴重
目前,天水市蘋果產業面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問題。以花牛蘋果為主導品種,富士、嘎拉等優質品種占比偏低,特色品種和差異化產品匱乏,難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2]。品種單一導致果農普遍采用相似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優質果占比不高,難以打造穩定的高端市場。這種同質化現象不僅加劇了市場競爭,還壓低了蘋果的整體價格水平,制約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品種多樣性不足,增加了病蟲害發生風險和市場波動風險,不利于產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2.2 經營主體培育滯后
當前,天水市蘋果產業仍以小農戶分散經營為主,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低,難以形成規模效益。這種分散的生產模式導致生產標準不統一,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難以滿足市場對高品質蘋果的需求。同時,新型經營主體如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發展緩慢,難以發揮帶動作用。由于缺乏有效的組織形式,小農戶在市場信息獲取、技術應用、產品銷售等方面處于弱勢地位,難以應對市場風險。此外,經營主體的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普遍不高,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求,影響了產業鏈的延伸和價值提升。
2.3 精深加工能力不足
目前,天水市蘋果產品的加工以初級加工為主,主要包括分級、包裝、貯藏等,產品同質化嚴重,附加值較低。而精深加工產品匱乏,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加工技術和獨特產品。精深加工能力薄弱,主要表現在加工企業數量少、加工規模小等方面。大多數加工企業仍停留在單一的鮮果分級包裝上,缺乏深加工的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產品缺乏特色。加工設備落后,自動化、智能化程度低,生產效率不高。此外,大多數加工企業經營規模偏小,抗風險能力差,難以吸引技術人才。加工能力的不足,導致天水市蘋果附加值較低、產業鏈條短,難以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影響了蘋果產品的出口,制約了天水市蘋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2.4營銷體系有待完善
目前,天水市蘋果產品營銷渠道較為單一,主要依賴批發市場和線下實體店銷售,缺乏線上營銷和直播帶貨等新興營銷模式。同時,營銷半徑有限,大都局限于區域市場,對外銷售能力不強,當地蘋果產品在國內外的知名度有待提升。天水市蘋果營銷缺乏有力的品牌支撐,現有的花牛蘋果、秦安蘋果等品牌影響力有限。營銷策略也較為滯后,缺乏創新營銷理念和模式,難以吸引年輕消費群體,未能與時俱進適應新的消費趨勢。此外,缺乏統一組織和引導,各企業自行運作,缺少整體協調,效率低下。營銷鏈條較長,中間環節多,增加了額外成本,影響產品競爭力。
2.5 科技創新能力較弱
當前,天水市蘋果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總體偏弱,制約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與先進地區相比,天水市蘋果產業的科研投人嚴重不足,缺乏持續的資金支持。現有科研力量分散、實力薄弱,缺少高水平的科研隊伍和創新平臺。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有待完善,產業鏈各環節無法高效對接,導致科研成果轉化效率低下。同時,天水市蘋果產業的科技創新主要集中在育種和管理技術,而在關鍵核心技術、裝備研發等方面較為滯后。新品種選育緩慢,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精深加工、冷鏈物流、智能化生產等環節的創新乏力,難以適應現代產業發展需求。此外,目前天水市蘋果產業的科技推廣體系尚不健全,新技術、新成果推廣應用慢,產業整體科技含量不高,創新意識淡薄,創新活力不足。
3 天水市蘋果產業發展對策
3.1優化品種結構布局,實現優勢互補
天水市應優化品種結構布局,在保持花牛蘋果主導地位的同時,積極引進和推廣適合當地生態條件的優質新品種,如富士、嘎拉、金冠等,以豐富品種結構。建立品種評估和淘汰機制,定期評估各品種的市場表現和種植效益,及時淘汰市場接受度低、經濟效益差的品種,引入更具潛力的新品種。同時,加強品種選育和改良工作,鼓勵當地科研機構與果農合作,培育適應性強、抗病性好、品質優異的新品種。通過科學規劃,在不同海拔和小氣候區域合理布局早、中、晚熟品種,延長供應期,平衡市場供需[3]。結合天水市獨特的地理氣候優勢,著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蘋果品種,如開發具有獨特風味或營養價值的品種,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此外,推動品種結構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根據不同消費群體的偏好,適度調整鮮食、加工用果的比例,實現產銷協調發展。
3.2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帶動產業振興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是推動天水市蘋果產業振興的關鍵舉措。天水市應著力培育和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鼓勵這些主體擴大經營規模、提高經營水平。同時,重點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 + 合作社 + 農戶”的模式,構建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產業鏈各環節的有效整合。還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鼓勵高校畢業生和返鄉農民工參與蘋果產業發展,培養一批懂技術、善經營的復合型人才[4]。此外,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小農戶提供從生產到銷售的全程服務,降低其經營風險。采取這些措施,有效提高天水市蘋果產業的組織化程度和經營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在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的過程中,應注重保護小農戶利益,探索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有效途徑。通過多元主體協同發展,天水市逐步構建蘋果產業現代化經營體系,為產業振興注人持久動力。
3.3提高加工轉化水平,拓展增值空間
提高天水市蘋果精深加工水平,拓展產業增值空間,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天水市應科學規劃加工業發展布局,建設一批大型加工園區和龍頭企業,引導加工企業向精深加工延伸。1)重視發展精深加工產品。鼓勵加工企業開發蘋果制品、果脯、果酒、蘋果汁等深加工產品,不斷豐富產品種類,形成系列化發展格局。同時,支持企業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加工技術,培育獨特產品,增強產品差異化競爭優勢。2)推動產業現代化升級。引進先進加工設備,提高智能化、自動化生產水平,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3)重視加工副產物的綜合利用,實現資源節約循環利用。可將蘋果皮渣、籽渣等副產物加工成有機肥料、食品添加劑等,形成多元化產品結構。同時,整合加工環節,推進產業集約集聚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3.4打造立體營銷體系,提升品牌競爭力
天水市應充分吸收新理念、運用新模式,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立體營銷網絡。1)加快推進線上營銷,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積極拓展電商、直播帶貨等營銷渠道,搭建線上營銷平臺,實現產品的網上宣傳和交易。同時,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實現精準營銷和個性化定制。同時,依托新媒體和自媒體平臺,開展立體式品牌營銷,增強品牌影響力。2)強化線下實體店建設。在傳統農貿市場外,著力打造直營店、體驗店等新型營銷終端,優化消費體驗。發揮各主產區特色,建設以地理標志產品為核心的區域旗艦店,構建產地直供銷售網絡,縮短供應鏈條,降低流通成本[5]。配合發展觀光采摘園區,拓展文旅融合的多元營銷路徑。3)大力培育知名品牌,提升品牌影響力。立足天水市蘋果資源優勢,遴選一批重點企業和特色產品,實施品牌孵化工程,著力打造區域性公共品牌和企業品牌,形成品牌疊加效應。統一包裝標準,科學設計品牌標志,強化品牌推廣宣傳。舉辦節會、展覽等活動,提高品牌知名度。
3.5產學研協同創新,持續激發創新活力
天水市應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完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持續激發創新活力。在此過程中,政府應發揮引導作用,制定科技創新扶持政策,加大財政科研投入力度,為創新主體提供有力支撐。同時,優化創新環境,搭建高效的協同創新平臺,促進資源開放共享,形成協同攻關的良性格局。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應增強創新意識,完善創新體系,加強技術儲備,培養創新人才隊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高校和科研院所則應圍繞產業發展需求,主攻關鍵核心技術,推動產出高水平原始創新成果,并將科研成果高效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與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協同創新機制,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利益共贏。加強與國內外優秀科研機構的學術交流與技術合作,吸納先進理念和技術,不斷補充創新動力。在具體的創新領域,重點突破育種選育、精深加工、智能化裝備等關鍵環節,引進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研發新型加工技術和產品,實現加工智能化、綠色化。著力提高冷鏈物流和營銷推廣的科技水平,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瀕體系。大力發展數字農業、智慧園區等現代農業模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保障創新主體的合法權益。積極培養創新文化氛圍,增強全社會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熱情,為產業發展持續注入創新動力。
4結語
天水市蘋果產業肩負著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任。針對目前面臨的產品同質化、主體滯后、加工能力薄弱、營銷體系落后、創新動力不足等突出問題,天水市應該優化品種布局,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構建立體營銷體系,強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天水市通過采取一系列精準有力的優化措施,進一步釋放蘋果產業的內生活力,增強蘋果產業發展韌性和整體競爭力,實現蘋果產業高質量、高效率、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雖有.天水蘋果產業發展中的困惑與應對[J]西北園藝,2024(6):6-7.
[2] 王秋萍.甘肅:天水“花牛蘋果”品牌影響力再創新高[J].中國果業信息,2024,41(3):50.
[3] 馬姣姣,王偉.天水市蘋果產業振興的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4(2):120-123.
[4] 王耀輝,徐小強,雷雨,等.天水市蘋果樹種植產業現狀及對策[J].果樹資源學報,2022,3(2):85-88.
[5] 劉華.天水蘋果產業病蟲害及防治措施[J].農村實用技術,2021(8):76-77.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