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繼夢經營“江西小炒”之前,在浙江做過好幾年的魚鮮生意,也就是魚販子。那時水產市場有點混亂,常有欺行霸市的尋事,程繼夢在右臂上刺繡了火龍的花紋。他不惹事,是有點怕事,故而故弄玄虛,竟真的沒人招惹他
這也足見一個在外闖蕩者的無奈和辛酸。
程繼夢是江西樂平程家村人。程家村緊靠樂安河,人多田少,近四成的人選擇外出打拼,他們有經營小炒店的經驗,鄉里鄉親傳幫帶,加上周邊村的從業人員,當地涌現出一支龐大的“江西小炒\"群體,以夫妻店的形式,分布多個省市,集中在沿海地區
他們的發展過程卻各不相同
程繼夢的父親應該是第一批搞小炒的人。他父親最初在東莞的工地上打工,因為身體的原因,工地做不了,又不肯空手回家,便購置爐灶在工地旁邊擺了個攤位。
說起來難以置信,程繼夢的父親不會炒菜,蛋炒飯也會炒焦。他父親開始擺攤只是預備食材,由工友自行掌勺,他父親一旁觀察。炒菜的油得自己掌握,一份飯菜收費一塊五或兩塊,倒多了油虧本。后來他父親學會簡單的小炒,盤算比搬磚強,就租了間小店面,把老婆喊了過去幫忙。
豈料做不到兩年,他父親患病了,胃癌。父親回家就醫,手術、放療、化療,折磨半年還是走了,家里欠下三十多萬元的外債。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程繼夢十六歲,還在讀初中。他是家里的老大,為了賺錢還債,他輟學了,因為小時候跟父親打過魚,他首選去浙江金華做魚鮮生意,那里有很多同鄉搞小炒。
魚鮮生意也能賺錢,但比較小炒還是有差距。每年春節,在外做小炒的同鄉回家來,一幢幢新樓房門前,停著各地牌照的各種小車。
程繼夢有三年不回家了,一是過年的生意比平時好,其次母親總是催婚。農村的孩子成家早,可找對象何其難。
前些年,當地的彩禮四十萬起步,六十萬不算多。程繼夢家里欠著一屁股債,哪能拿得出彩禮錢
好在有關部門出臺新規,設定了上限,天價彩禮有所遏制。
有親戚說媒,說隔壁方村有個懂事的女孩,不重彩禮只看人,母親硬逼程繼夢回了家。
男女見面,原來是初中同學,他們在學校沒說過幾句話,印象還是有的。女孩叫方莉春,出落成眉清目秀的大姑娘了,程繼夢經過社會磨煉,也顯得成熟穩重。到底是同學,兩人有種親切感,聊天聊地聊未來。
方莉春好奇:“你手臂上怎么文身了?”
程繼夢說:“這是藝術,外面作興。”
方莉春笑,程繼夢也笑。
后面的事情可想而知了。方莉春說到做到,定親、看日子、婚禮,一切從簡。這里暫不贅述。
且說他們婚后,程繼夢改行小炒,方莉春堅定地支持。一個主廚,一個主外,是小炒店的運作模式
他們先在親戚的小炒店實習,學炒菜、學開門營業。三個月后租門面,簡裝,購廚具,置桌椅,貼樣品圖片,掛\"江西小炒\"招牌,又半個月開張了。
小炒店選址最關鍵。親戚小炒店開在金華市汽車城附近,原本生意紅火,又來四五家店扎堆,營業額明顯下降。程繼夢在臺州、麗水、海寧、義烏轉了一大圈,相中義烏市下轄鄉鎮、一個新開發的工業園住宅區,那里有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
兩夫妻配合默契,程繼夢早上采購回來,方莉春也搭把手洗菜。營業的時間,程繼夢掌勺,方莉春端菜收碗結賬。每天輪番轉,辛苦是肯定的,但越忙越有滋味。
不幾年的工夫,程繼夢還清了外債,老家蓋了樓房,自己也買了小車。不過,程繼夢近年也感到了壓力,“沙縣小吃”“湘菜館\"開在隔壁,競爭激烈,人家線上還有營業份額,他只會線下,吃虧少了文化。
現在光顧門店的大都是回頭客,此等下去能持久嗎?程繼夢也明白,自己掛的“江西小炒\"招牌,不是品牌,自己也沒有特色。他最拿手的菜,除了米粉蒸肉是家鄉菜,其他如剁椒魚頭是湘菜、酸菜魚是川菜。
早間接到老家村支書的電話,說家鄉有關部門正在啟動助力“江西小炒”產業經濟計劃,集中烹飪和管理培訓,配送家鄉食材,開設旗艦店打造品牌。這是一個令人高興的好消息。
程繼夢如往常早早倒床休息,卻睡不著。他問老婆:“你有沒有想
法?”
方莉春答非所問:“我想把崽和女兒接過來。”
是啊,兒女轉眼長大了。他們有兩男一女,在老家,奶奶照顧。
程繼夢放心不下的也是子女,無論他們以后做什么,他只想讓他們接受最好的教育,現在有這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