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朵浪花,都有它獨特的形狀;每一個波濤,都匯集了千萬朵浪花。浪花奔騰不息,波濤滾滾向前,最終匯聚成汪洋大海。
浪花成聚,卷起岸邊千堆雪;細流匯集,得以成浩瀚江海。沒有個體生命力的涌動,集體將喪失方向和力量。
劉向《說苑》有言:“麋鹿成群,虎豹避之;飛鳥成列,鷹鷲不擊;眾人成聚,圣人不犯。”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滄桑而能始終保持強大生命力,正是因為無數仁人志士心懷天下、敢為人先,他們“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扛起了家國的重擔、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他們是“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屈原,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司馬遷,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甫,是“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王安石,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如果說這些仁人志士是夜空中永恒的星辰,那還有另外一批人,構成了闊大蒼茫的穹宇。他們是默默耕耘的農民,辛勤勞作的工匠,筆耕不輟的學者,保家衛國的士兵,勇攀高峰的科學家,傳遞薪火的教師他們或許沒有留下名字,但他們的汗水、智慧和勇氣,同樣匯聚成了民族的江海,推動著歷史的巨輪向前。正是這些個體的力量,匯聚成了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塑造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和燦爛文化。
孤浪難鳴,生不出滔天之勢;細流潺潺,越不過萬水千山。個體只有存在于集體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價值。
雷鋒說:“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確是如此,從古至今,我們都見證著無數個體在集體中發光發熱、與集體互相成就的故事。青年季大釗為求救國良方,遠渡重洋,回國之后,奔走呼告,為救亡圖存彈精竭慮,在風雨如晦的近代中國,以一抹鮮艷的青春之紅,為國家在暗暗長夜之中點燃了一盞燈火,也讓自己的生命融入“旋轉簸揚循環無端之天洪流中”,生出了“江流不轉之精神”與“屹然獨立之氣魄”。投身山區廿載的張桂梅陪伴學生挑燈夜讀,研制雜交水韜的袁老耄耋之年躬耕不輟,“大山的女兒”黃文秀將青春獻給扶貧一線他們一生擇一事,一事終一生,山長水闊不辭其遠,赴湯蹈火不改其志。如若僅為小我,他們不必如此辛勞,正因心懷大我,那抹奮進自勉的色彩方能如此動人。他們將個人理想目標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之中,在國家發展的浪潮中找到了自己的成長坐標,書寫了時代的傳奇。
沒有個體,群體無以為繼;沒有群體,個體渺如塵埃。
所以,做一朵奔騰的浪花吧,在時代的洪流中,勇敢展現自己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