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永遠璀璨。
青年毛澤東心懷救亡圖存之理想,在橘子洲頭吟誦“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張秉貴一心服務大眾,在百貨大樓柜臺前練就“一抓準”絕技,他們用理想之光照亮了民族復興之路。吾儕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更需以理想為炬,照亮新時代的壯闊復興征程。
憶往昔,黑暗的歲月里,無數青年以家國為念,立強國之志。魯迅面對同胞麻木的眼神,毅然棄醫從文,用文字喚醒民眾沉睡的靈魂;李大釗在油墨香氣中播撒馬克思主義的火種;周恩來在日俄戰爭遺址上萌發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壯志……歷史證明,青年追求理想,需要在民族復興的坐標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理想有方向,手中有力量,奔赴新征程,開辟新天地。
克雷洛夫說:“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梁。”空有理想,如虛幻泡影;只有付諸行動,才能到達彼岸。屠呦呦歷經191次實驗終于提取出青蒿素,袁隆平躬耕在田間地頭追逐“禾下乘涼夢”……對奮斗者來說,理想不是掛在嘴邊的豪言,而是實驗室的伏案計算、稻田里的勞作、研究。他們心懷理想,以實際行動鋪就成功之路。反觀當下,一些“躺平”者,把理想當作口頭禪,卻始終不去行動,最終只能在虛無中沉淪。唯有以行動為筆,方可譜理想之曲,書盛世華章。
“踏平坎坷成大道,越是艱險越向前。”理想路上,必經風雪,需以熱忱為焰火,融兩肩之風霜。樊錦詩堅守戈壁幾十載,用青春為千年壁畫續寫傳奇;陳祥榕在喀喇昆侖高原挺起中國脊梁,用生命守護祖國邊界……真正的理想必經過外部風雪和內心熱忱的淬煉,方能在時代熔爐中鍛造出永恒的光芒。
我輩青年當以方向為舵,以行動為帆,以熱忱為風,以理想為炬,照亮復興征程,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
心有所向,處處皆夢;心懷理想,步履不停!
【吉林通化市第一中學高一(6)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