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Old and New Versions of GB 4343.1and Response Strategies for Production Practices
DONG Yulan (Electronic Center ofLangfang Institute for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Abstract:Thisarticle focuseson thecritical pointsin the practicalapplicationofthenewGB4343.1-2024.Itconductsa thoroughcomparativeanalysisofthe diferences between thenew standardandits2Ol8version fromtheperspectiveof standard application,discusses theirspecificimpacts onenterprise productionand testingproceses,and proposes targeted responsestrategies.Itaimstoasistrelevantenterprisesand technicalpersonnel inswiftlyadaptingtotheupdatedrequirements,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ing the regulatory implications of the new standard,enhancing product quality and testing capabilities,while promoting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in the industry and market standardization.
Keywords: GB 4343.l; standard application; 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 difference analysis
0 引言
隨著科技發展,家用電器、電動工具和類似器具的種類日益繁多,功能愈發復雜,其電磁兼容問題也愈發受到關注。電磁兼容性能不僅影響產品自身的正常運行,還可能對周圍的電子設備和通信系統造成干擾。GB4343.1—2024作為產品電磁兼容發射規范標準,其更新換版對于保障產品質量、維護電磁環境具有重要意義。GB4343.1—2024新版標準的發布,在諸多方面對舊版標準進行了修訂和完善,深入研究這些差異在標準應用中的體現,能幫助企業精準把握標準要求,快速調整生產與檢測流程,從而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
1 標準概述
1.1GB4343.1—2018舊版標準回顧
GB4343.1—2018為行業搭建了電磁兼容檢測的基礎框架,提供統一技術依據規范了市場秩序。明確規定產品需在9\\~1GHz頻率區間進行射頻騷擾發射測試,該標準涵蓋傳導騷擾、輻射騷擾、喀蠣聲等測試項目并規定限值。認證機構依據此標準檢測評定,只有達標產品才能進入市場,保障了消費者權益。
1.2GB4343.1—2024新版標準發布背景與意義
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進步,舊標準難以滿足產品生產和測試需求。國際電磁兼容標準不斷更新,新版標準的發布,有助于提升我國相關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打破貿易壁壘,保障國內電磁環境的和諧穩定,推動行業技術創新和可持續發展。
2 主要差異分析
2.1適用范圍的變化
新版標準在范圍章節增加關于具有無線電發送/接收功能產品的描述。檢測實驗室在接收此類產品檢測任務時,需依據新增條款準確界定測試范圍,制定詳細檢測方案。
2.2新增和修訂的術語、定義和縮略語
新版標準新增和修訂部分術語、定義和縮略語,如明確定義“共模吸收裝置”的術語和對“傳導騷擾”的定義進行了優化。檢測實驗室技術人員在操作檢測設備和記錄檢測數據時,需依據新術語準確理解和應用標準。生產企業的技術人員在產品設計、工藝制定和質量控制過程中,要依據新版標準的術語進行溝通和交流。統一的術語有助于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以及企業與檢測實驗室之間的準確溝通,避免因術語理解不一致導致的產品質量問題和檢測爭議。
2.3測試項目和限值的調整
2.3.1感應炊具測試運行條件及限值的更改
新版標準更改感應炊具測試運行條件并將限值納入正文。檢測實驗室需重新校準檢測設備參數,嚴格按照新版標準規定的負載類型、大小、放置位置等進行測試。在實際檢測中,要加強對測試過程的監控,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重復性。
生產企業在生產感應炊具時,需依據新版標準調整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流程
2.3.2輻射測量頻率范圍擴展至1GHz以上
新版標準增加了輻射測量頻率范圍至1GHz以上,最高擴展到6 GHz ,并根據設備內部使用的最高時鐘頻率對測試頻率進行了劃分[2]。檢測實驗室需購置或升級檢測設備,以滿足輻射測量頻率要求。在測試過程中,要注意高頻段測試的環境干擾問題,確保測試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生產企業在產品研發階段,要考慮高瀕段電磁輻射的抑制措施。在產品設計時,優化電路布局,增加屏蔽材料使用,避免產品因高頻輻射超標而無法通過檢測。同時,要與檢測實驗室保持密切溝通,了解高頻段測試的最新要求和技術動態。
2.3.3喀呀聲分析的更改
新版標準更改了喀聽聲分析,包括在連續騷擾下的測量、對觀察時間的測定和上四分位法在不同類型的喀呀聲分析儀中應用的要求[3]。檢測實驗室需更新檢測設備軟件,使其符合新版標準的測量要求。生產企業在產品質量控制過程中,要關注喀聲測試結果。根據新版標準要求,優化產品的電路設計和零部件選型,減少產品產生喀聲的可能性。
2.4測試方法的改進
2.4.1模擬手使用原則的明確
新版標準明確了模擬手使用原則,檢測實驗室在進行產品測試時,要嚴格按照規定操作。對于手持式電動工具的測試,依據標準準確判斷是否使用模擬手,確保測試操作的標準化,提高測試結果的可比性和重復性。生產企業在產品設計時,要考慮模擬手使用原則對產品測試的影響。
2.4.2新增電流探頭測試方法
對于交流電源端口以外的端口進行傳導騷擾測量時,新版標準新增了電流探頭的測試方法,作為電壓探頭測試方法的備選方法。在一些復雜的電路系統中,靈活運用兩種測試方法,能更全面準確地檢測騷擾情況。生產企業在產品研發和質量控制過程中,可利用檢測實驗室提供的電流探頭測試結果,優化產品設計。通過分析電流探頭測試數據,定位騷擾源,采取針對性的改進措施。
2.4.3家用電器設備網絡端口測試的增加
新版標準增加了家用電器設備的網絡端口的測試,方法采用GB/T9254.1—2021。隨著智能家電的普及,網絡端口成為家用電器與外部網絡連接的重要接口,為此,要購置相應的檢測設備,建立網絡端口測試流程和質量控制體系。在測試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測試環境,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生產企業在產品設計階段,要考慮網絡端口的電磁兼容性,采取屏蔽、濾波等措施,確保產品在網絡連接狀態下的電磁兼容性。同時,要與檢測實驗室合作,對網絡端口測試結果進行分析和改進。
2.5特定設備要求的補充
2.5.1含有內置燈具設備測量要求的增加
新版標準增加了關于含有內置燈具的設備的測量要求。要按照GB/T17743—2021要求測試照明功能,其余設備功能按新版標準測試且照明功能不啟動。在測試過程中,要注意不同功能之間的切換和測試條件的控制。生產企業在開發含有內置燈具的設備時,要在生產線上增加照明功能開啟時的電磁兼容檢測工序。在產品設計階段,要考慮照明功能對整體電磁兼容性的影響,采取相應的設計優化措施,確保產品符合新版標準要求,
2.5.2包含感應電能傳輸(IPT)技術設備附加要求的增加
感應電能傳輸(IPT技術在無線充電等領域被廣泛應用,新版標準對這類設備提出了特殊的電磁兼容要求,包括對磁場強度的限制、屏蔽措施的要求等4。為此,檢測實驗室要購置相應的磁場強度檢測設備,建立IPT技術設備測試流程和質量控制體系。在測試過程中,要關注設備的電磁輻射和磁場泄漏情況。生產企業在研發和生產包含IPT技術的設備時,要按照新版標準要求,增加電磁屏蔽設計和磁場強度檢測環節。在產品設計階段,優化屏蔽結構,選擇合適的屏蔽材料,確保設備的磁場強度符合標準限制,減少對周圍環境和其他設備的電磁干擾。
2.6附錄內容的調整
2.6.1特定運行條件的整合與新增通用測試條件
新版標準將所有特定運行條件移至附錄A中,并增加了通用測試條件和新增特定測試條件(例如,機器人式設備)。檢測實驗室在進行產品測試時,可便捷地在附錄A中查找對應產品的測試條件。同時,要根據新增的通用測試條件和特定測試條件,調整測試流程和方法,確保測試的準確性和全面性。生產企業在研發和生產過程中,可依據附錄A中的測試條件進行產品性能驗證,確保產品符合新版標準要求。
2.6.2基于統計評估的符合性要求以附錄形式給出
新版標準更改了正文中的基于統計評估的符合性要求,并以附錄D形式給出。檢測實驗室產品認證時,可根據附錄D提供的基于統計評估的符合性要求,準確判斷產品是否符合標準要求。生產企業在產品質量控制過程中,可參考附錄D中的統計評估方法,對產品進行內部質量評估。在產品設計和生產過程中,要考慮統計評估要求,優化產品設計和生產工藝,提高產品符合標準的概率。
3 對企業生產和檢測的影響
新版標準的實施對企業的生產和檢測環節帶來了多方面的影響。在生產環節,企業需要重新評估產品的設計方案,確保產品滿足新版標準在電磁兼容性能方面的要求。可能需要對電路設計、屏蔽措施、零部件選型等進行優化和調整,這將增加產品的研發成本和生產周期。在檢測環節,檢測機構需要更新檢測設備和測試方法,以適應新版標準中新增的測試項目和頻率范圍擴展等要求。同時,檢測人員也需要接受相關的培訓,熟悉新版標準的測試流程和要求,這將增加機構的檢測成本和人力資源投入。
4 企業的應對策略建議
4.1提前規劃,積極開展標準學習和培訓
企業應提前規劃,組織技術人員、生產人員和檢測人員深人學習GB4343.1—2024新版標準。邀請行業專家進行標準解讀和培訓,參加相關的研討會和技術交流活動,確保員工準確掌握標準內涵,為后續的產品設計、生產和檢測工作做好準備。
4.2優化產品設計,提升電磁兼容性能
企業應根據新版標準的要求,對現有產品進行全面的電磁兼容性能評估,分析產品在哪些方面可能不符合新版標準。針對這些問題優化產品設計。在新產品研發過程中,將新版標準的要求融入到設計理念中,確保新產品在設計階段就滿足標準要求。
4.3更新檢測設備和測試方法
企業應及時更新檢測設備,購置能夠滿足新版標準測試頻率范圍和精度要求的設備。同時根據新版標準中測試方法的變化,制定新的測試操作規程,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加強與專業檢測機構的合作,及時獲取最新的檢測技術和信息,不斷完善企業自身的檢測能力。
4.4加強供應鏈管理,確保零部件符合標準
企業應加強對供應鏈的管理,要求零部件供應商提供符合新版標準要求的零部件。在采購環節,對零部件進行嚴格的檢驗和測試,確保其電磁兼容性能滿足產品整體設計的需求。與供應商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共同應對標準更新帶來的挑戰,確保整個供應鏈的產品質量符合新版標準。
5結語
GB4343.1—2024新版標準在應用層面的諸多變化,是適應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的必然結果。企業應充分認識到標準變化帶來的影響,通過學習培訓、優化設計、更新檢測設備和加強供應鏈管理等措施,確保產品符合新版標準要求,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新版標準的實施也將推動整個家用電器、電動工具和類似器具行業的技術進步和電磁兼容性能的提升,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安全、可靠的產品,促進電磁環境的和諧穩定。
參考文獻
[1]家用電器、電動工具和類似器具的電磁兼容要求第1部分:發射GB4343.1-2024[S].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2024.
[2]標準解讀|新版GB4343.1—2024 標準解讀[EB/OL].https://mp.weixin.qq.com/s/nGYP1u2m3sgtQk0m2Rx0qA,2024-12-19.
[3]電磁兼容新標準GB4343.1—2024變化解讀[EB/OL].https://m.163.com/dy/article/J6T5KQ4E0552L9R6.html?show_loading webview_progress_bar=1referFrom=,2024-07-12.
[4]GB4343.1—2024對比2018版本標準更新內容解析[EB/OLJ.https://www.euttest.com/resources/gb4343-1-2024-update.html,2024-11-21.
作者簡介
董玉蘭,碩士,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電子產品電磁兼容性測試。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