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the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of Public Welfare and Charity
LIUWei DING Zelin (Shenzhen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Abstract:Aceleratingthedevelopmentofpublicwelfareandcharityinitiativesiscrucialforregulatinginterestdistribution, easing social tensions,fosteringsocial equityandpromotingsocial harmony.Moreover,itplays avitalrole inenhancing citizens’awarenessofsocialresponsibilitycreatingagood social atmosphere,advancing theconstructionof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zation,and bolstering national cohesion.This paper commences withaspects suchas standards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ofthestandardssystem,establishmentofstandardizationorganizations,implementationofstandardizationpilot anddemonstration projects,and cultivationof standardization profesionals.It thoroughly examines thecurrent statusof public welfareandcharitystandardization in Chinaand proposes practical pathways,aimingtofacilitate thestandardizedand regulated growth of the industry.
Keywords:public welfare and charity; standards system; construction research
0 引言
我國公益慈善事業在民政部慈善事業促進司的統籌帶領下,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慈善組織認定辦法》《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政策文件為依據,指導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開展慈善活動,取得顯著成果,慈善力量持續壯大,在改善民生、補充保障體系,還在弘揚價值觀、凝聚社會向心力以及創新解決社會難題等層面發揮關鍵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公益慈善包含慈善組織、慈善募捐、慈善捐贈、慈善信托、慈善財產、慈善服務、應急慈善、信息公開、促進措施、監督管理等方面。其中,慈善活動包括救助災害、救濟貧困、扶助殘疾人困難等的社會群體和個人的活動;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環境保護、社會公共設施建設;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其他社會公共和福利事業]。相對慈善活動的豐富及慈善力量的發展壯大,慈善標準化建設較為滯后。
1 發展現狀
1.1標準研制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公益慈善領域發布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共12項,正在編制中行業標準8項;地方標準近70項,重點集中在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務方面。整體上,公益慈善領域國標、行標相對較少,地方標準數量較為客觀,不同層級標準間的協調統一、覆蓋面、適用性有待加強。
1.2標準體系建設
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陜西省民政廳印發《陜西省慈善事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將慈善事業標準體系分為慈善組織、慈善管理、慈善活動、慈善專項事業等四個子體系;長沙市慈善總會以標準體系構建為引領,以關鍵標準創制、標準貫徹實施為重點,深人探索‘ 5+1 ”標準化體系建設,即“制度、文本、程序、行為、服務”,著力推進慈善事業各項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湖北省陽光慈善物資中心在該省慈善公益物資管理(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中,構建了慈善物資管理標準體系,包括服務通用基礎標準子體系、服務提供標準子體系、服務保障標準子體系。除陜西省、長沙市、湖北省外,目前針對公益慈善領域所構建的標準體系較少。
1.3標準化組織建設
國家層面,2013年全國慈善事業和社會工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534)成立,由民政部籌建及進行業務指導,負責專業范圍為慈善事業、社會工作(不包括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志愿服務等。省市層面,2019年12月26日在陜西省市場監管局、民政廳等單位的支持下陜西省公益慈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通過建立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相互配套,貫穿規劃、建設、服務、技能、評價、考核等為一體的標準體系,為陜西省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在自身建設、黨建、項目開展、慈善募捐、資產管理等方面提供堅強標準支撐,實現有標可依、有據可循。其他省市暫無針對公益慈善這一特定領域設立標準化組織,較多省市成立了民政全領域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如山東省民政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河南省民政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大同市民政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公益慈善作為民政標準化事業的重要一環,朝著規范化、標準化、高效化方向穩健前行。
1.4標準化試點示范建設
國家層面,公益慈善領域尚無國家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和國家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目前已開展的鄂州市公益養老救助服務標準化試點、浙江湖州市仁與公益組織發展中心社會組織服務標準化試點屬于公益與業務領域的結合,但并不貼合慈善。省市層面,東湖高新區民辦非企業單位慈善公益物資管理(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是全國首個慈善領域省級標準化試點項目,并在2023年1月順利通過驗收。
1.5標準化人才
公益慈善行業發展迅速,對標準化建設需求激增,從項目流程規范到資金管理準則,都亟待專業標準制定與執行,但此類專業人才的培養速度卻遠不及行業發展步伐。公益慈善領域標準化工作要求從業者既精通公益慈善業務,又熟知標準化知識體系,這一復合型人才要求門檻較高。專業人才匱乏,嚴重制約了公益慈善領域標準化工作的高效推進。
2 發展路徑
2.1建立標準化長效工作機制
標準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從相關單位整體出發,在管理制度上面進行約束,將標準化融入日常的工作中去,成為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依托制度建設,明確組織架構,細化工作流程,明確執行步驟與監督方式,設立專項基金,強化資源保障,組織培訓交流,獎勵表現突出者,推動標準化工作在公益慈善領域扎根。
2.2強化標準化頂層設計
參照養老服務、社會工作領域標準化工作模式,抓牢頂層設計,構建層次清晰、分類合理的深圳市公益慈善標準體系結構框架,使公益慈善領域的標準構成和內在聯系有一個清晰的總體藍圖,為今后深圳市公益慈善標準化工作的重點和發展方向提供基礎依據。從具體應用的角度,梳理公益慈善相關各層級標準,予以編號,形成標準字典,明確各標準在系統內的位置,便于標準的科學管理和查詢使用。
2.3加快關鍵/重點標準的研制
《國務院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推動建立慈善領域聯合型、行業性組織,建立健全行業標準和行為準則,增強行業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能力[2。公益慈善關鍵/重點標準研制意義重大。慈善服務領域,明確重點標準可提升服務專業性,滿足多元需求。慈善募捐、慈善財產管理方面,規范募集、使用、審計標準,筑牢行業公信力,保障資金合理流向。項目運作的重點標準,從立項契合需求,到執行把控質量,再到結項評估成效,為后續項目提供經驗,助力公益慈善行業優化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
2.4加強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
《全國性社會組織教育培訓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指出社會組織教育培訓要強化理論武裝,突出需求導向,以提高能力為主線,根據社會組織的類型特點和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組織實施教育培訓[3]。針對公益慈善領域發展現狀,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等應積極開展相關標準化知識培訓及現行標準宣貫解讀活動,提升機構員工的標準化意識,增強標準化知識儲備,將標準化工作落實到日常活動中。同時,行業主管部門應針對公益慈善行業發展需要,組織相關培訓活動,指導機構把握行業發展脈搏,拓展標準化建設。同時,擴大對標準化工作的宣傳倡導,多渠道、多領域對標準化工作成果進行傳播,提升標準化建設工作的關注度及知曉度。
2.5挖掘信息化發展潛力
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前沿信息技術,挖掘公益慈善信息化發展潛力,參照湖北省慈善總會工作模式,搭建捐贈、救助、管理一體化的慈善信息平臺,提升慈善公信力與透明度,引導人們積極參與互聯網慈善。同時,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和數據管理工具,建立包含各類標準化信息、標準化活動參與流程的網站、公眾號等,并實時更新,為公益慈善領域標準化工作者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詢、獲取、參與渠道,提高公益慈善標準化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保持標準的前瞻性和適應性。
3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發展社會慈善事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慈善事業是惠及社會大眾的事業,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是一種具有廣泛群眾性的道德實踐。標準化是公益慈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形勢下公益慈善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技術支撐[4]。新時期,我們應以國家、省市政策文件為導向,以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為依托,大力推進公益慈善標準化建設,促進公益慈善事業科學化、規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Z].2024.[2]國務院.國務院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
見.國發[2014]61號[Z].2014.
[3]民政部辦公廳.全國性社會組織教育培訓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Z].2025.
[4]崔蘭海.著力發展新時代公益慈善事業[J].紅旗文稿,2024,(22):43-45.
作者簡介
劉偉,碩士研究生,工程師,高級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服務業標準體系的構建與應用、標準制修訂、標準化試點示范。丁澤林,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標準化。
(責任編輯:張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