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到過金水河畔,是從劉金濤發表在《奔流》的中篇小說《悠悠金水情》里認識它的。“管城環抱繞金河,瀲滟晴光涌綠波,”碧波蕩漾,鳥鳴聲聲,清清水流滋潤著綠城人,晶亮的河水宛若無數雙眼睛。我似乎覺得這閃閃的晶亮是文字間流淌出的人性的光澤,柔和而明亮。
小說語言平實,洗盡鉛華,如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個溫情又暖陽的世界,讓人讀來,感受著人性的美好與多變、善良與友愛、奮發與抗爭進射出的璀璨光芒!因為說的是大舞縣、大舞渡鎮俺家鄉人的故事,所以我更覺熟悉、親切,泥土的芳香醇厚,碧水恩澤綠城的清新氣息,還有胡辣湯那一絲淡淡的辛辣味交融在一起,像一曲和諧美妙的田園交響曲,沁入心脾。
小說開篇細細地描繪孟德民與發小兒馮大昆、戲劇家兩口子在茶館相會的場景。起初我覺得有冗長之嫌,其實細品,這絕非閑筆。它是作家的精心設計,行文妥帖地鋪展了退下來的孟德民是這般的悠閑愜意,喝著酒兒、品著茶,聽著戲唱,扯些閑篇,身邊還擁有二三知己,好比河床到這里迎來一段平坦處啊!一片靜寂。其間二人的身份、景況都一一顯現出來,金水河的故事也被巧妙地牽引出來。這故事有些神秘、飄渺,一如它傳說的那樣美麗,又蘊意深刻,它也如同一根看不見的線,開始慢慢地將那些正確的理念以及美的人性串聯起來,正如有河水在緩緩地來,在匯集成河的路上攜著小溪流、泥沙、雜草奔騰而去。
孟德民與馮大昆的友情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茶樓里,事業有成的馮大昆幫退休的孟德民開了個心理咨詢室,讓他發光發熱,為人民服務;喬靈珠的出現,讓他們的熱心腸有了充分的用武之地。他們本來是素不相識的人,可他們還是幫著喬靈珠舒緩了對創業前景的擔憂,并且后來由馮大昆出面籌措30萬元買了“閃紅旗燴面館” 10% 的股份,最后還幫他們倆開起了省城第一家“閃紅旗燴面館”。在這個過程中,兩人像對待親人一樣,及時地出手相助,滿腔熱情,從不計較得失,只是為了一對年輕人的夢想而助一臂之力。他們的友情也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得到了升華——真正的友情是相互激勵、相互成就的。這也讓我們感動之余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就是在別人需要的時候能義無反顧地幫上一把,哪怕對方是陌生人也要傾力相助。
喬靈珠和閃紅旗這一對年輕人是值得扶持的,他們懷揣創業夢想,志同道合,心懷抱負,且富有責任與擔當。喬靈珠對愛情、對事業都有自己的主張,她勇敢地掌握自己的命運,反抗婚姻包辦,大膽追求真愛,并決心把家鄉的傳統美食胡辣湯在綠城推廣開來。閃紅旗拒絕躺在父輩的功勞簿上安逸度日,毅然放棄大舞渡鎮的百年老店家業,一心想在綠城開一家屬于自己的燴面館。他們的愛情在共同奮斗中愈發堅定,這種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愛情,成為他們面對困難時的強大動力,也是真正的愛情應有的樣子。年輕人就要這樣銳意進取、敢于挑戰自我,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憑自己的智慧和才干闖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這樣的人生才有價值、有意義。在他倆身上,我們感受到一種勇往直前的動力,看到了一股蓬勃向上的希望,一如我們的祖國和民族,依靠著一代代人艱苦創業、自力更生、頑強拼搏,才從往昔的積貧積弱走向如今的國富民強。
小時候聽大人講的關于金水河的故事,兩個孩子一直牢記在心。他們期冀福佑人們的金水河河水永葆清純,從此堅持正確的人生觀、財富觀,絕不讓貪念物欲迷眼蒙心,這種善念也成為小說的底色。孟德民哥倆俠肝義膽、仗義疏財,不僅幫喬靈珠和閃紅旗在綠城順利開了飯店,還治好了喬靈珠父親喬四海的身體和心靈上的傷痛。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這讓喬四海活得很痛苦,幾近扭曲,也讓他的子女骨肉難親,彼此疏離。但孟德民和馮大昆沒有拋下他不管不顧:“你們別看他平時嘴硬得跟城墻似的,其實心里也很害怕靈珠有個三長兩短…”孟德民知道要用心理戰術干預一下老人:“老喬啊,其實今天這頓飯我主要是想讓你先把心里話倒倒,最近有什么不高興的地方都可以在這兒說。”于是幾個人先是在酒桌上讓喬四海傾訴衷腸,打開他緊閉的心門,再借體檢之機讓他感受到女兒對他的愛,淡化喬四海心中的“養兒防老”等陳舊觀念。“爸爸這輩子沒有能力給你們三個孩子帶來福氣,反倒拖累你們,爸爸心里有愧呀!”一貫以蠻橫無禮示人的喬四海,經過孟德海的善意“醫治”幡然醒悟,懊悔不迭,家人的不離不棄以及關切照顧,讓這位情感多年處于干涸的老父親,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情。這個時候的喬四海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固執偏心的喬四海了,他開始設身處地體諒女兒,并愿意為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看到小說花好月圓的結局時,孟德民和馮大昆的形象在我們的心自中變得無比高大。他們的行為,在武俠世界里是鋤強扶弱、慷慨解囊,在當下則是學習雷鋒、助人為樂。他們不圖回報、千方百計為別人做好事,哪怕要救助的是萍水相逢之人。馮大昆給“閃紅旗燴面館”策劃的“千碗萬杯送環衛,紅旗燴面傳真情”活動,向起早貪黑、美化綠城的環衛工人贈送千碗燴面、萬杯閃家老梨茶,是善行,是大愛之舉,體現了社會責任感與責任心,向社會傳遞滿滿的正能量。這不僅讓弱勢群體受到關愛,也讓他們的心靈得到安慰,同時也告訴世人:幫助人是一件快樂的事,人人都可以為社會和諧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記得有位名人說過,當我們從內心接受別人的不幸,并以真誠的愛心對待他們時,我們自己也從中獲得了快樂和滿足。”這句話為小說里孟德民和馮大昆的奉獻精神,做了準確的注解,二人之所以這么樂善好施,就是因為以奉獻為快樂。我在閱讀的過程里,一直把孟德民當做劉金濤來看,或者說孟德民就是劉金濤,劉金濤就是孟德民。現實中的劉金濤也是一個俠義心腸的人。他熱心公益事業,改善家鄉面貌,救助貧困學生,資助老弱病殘,累計捐款捐物數百萬元,還多次給市作協出資出力,出謀劃策,助力作協的發展。劉金濤將自己的仁者理念植入到作品當中,是對人性美好的一種呼喚,它會激勵更多有能力的人,當發現別人有困難的時候,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讓那些處在困境之中的人能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暖,從而給他們增添前進的動力。
無疑,《悠悠金水清》是一部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小說,它讓讀者隨著小說人物的命運跌宕感受人性的美好,在品讀中受到影響,生發出善良之心,產生正義之感,并努力朝著成為賢人的方向奮進,努力做一個擁有慈悲心懷的人!孟德民、馮大昆、喬靈珠、閃紅旗等人,他們用自己的故事鼓舞著我們,就如這金水河的河水一樣,日日靜靜地流淌,卻照亮了我們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