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小眾愛好”到“萬億級藍?!?,隨著越來越多“毛孩子”進入家庭,“鏟屎官”們正在撬動我國寵物經濟的方億級市場。
靠貓砂盆年銷7億
2015年,年輕的馬文飛對著角落里的貓砂盆皺緊眉頭。他的愛貓“皮蛋”正不安地抓撓著剛海淘回來的昂貴貓廁所一一這已是第217個令他不滿意的貓砂盆。
這位曾活躍在話劇舞臺的演員,做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自己創業設計一個真正適合貓咪的廁所。于是,一個中國原創的全球寵物品牌一一pidan就這么誕生了。
寬走廊、大空間、“像從地板里長出來”般自然的外觀,首創混合雪屋貓砂讓pidan成為行業頭部。成立九年后,這個僅65人的團隊創造了年營收超7億元的業績,今年預計再增長 30% 。其中,海外市場貢獻接近一半,尤其是在東亞、東南亞、北美等地表現突出。
從pidan的成功之路來看,寵物經濟仍擁有著蓬勃發展的空間。
《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城鎮寵物數量已超1.2億只,同比增長 2.1% ,養寵家庭數量達1.2億戶,占全國家庭總數的 23% 。另有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底,中國寵物行業市場規模突破5800億元,寵物經濟日趨火爆。
寵物經濟活力十足,帶動了寵物食品、保健品、服裝、智能設備、醫療等相關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比如,在內蒙古寧城縣,小貓砂帶動縣域經濟蓬勃發展;山東省沂南縣銅井鎮把寵物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建成沂南寵物食品產業園,實現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再如,攜寵出游也變得更加便利。前不久,全國首批寵物鐵路托運服務正式開啟,高鐵部分車次試點“隔離運輸、人寵分開、專人看護”的高鐵寵物托運服務;繼海南航空在國內首次試運行“寵物進客艙”運輸服務之后,這項服務目前已擴展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26個城市的國內直達航班。
多品牌布局寵物賽道
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城鎮寵物消費市場規模已超3000億元,單只寵物年消費額達到5560元,這一數字背后,是消費觀念的顛覆性變革。
隨著寵物逐漸成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成員,寵物主對寵物的關愛也日益增強,寵物逐漸從情感陪伴者過渡為“家庭成員”。他們不再僅僅滿足于給寵物提供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是更加注重寵物的健康和生活品質。
寵物消費賽道也不斷細分,不僅要滿足生理需求與健康需求,還要滿足更多寵物和寵物主的個性化需求,比如智能化、多功能、新奇特等。京東超市2024年“雙11”數據顯示,寵物智能用品成交額同比增長 105% ;智能魚缸成交額同比增長 159% 。天貓國際“雙11”寵物高增長品牌類目榜中,排名前三的類目分別是:零食濕糧包、貓狗美容護理工具、貓狗美容護理用品(面部清潔)。
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企業將目光投向寵物市場,跨界成潮。伊利通過旗下康益佳生物推出寵物食品品牌“依寶”,產品矩陣覆蓋貓、犬主糧,貓咪主食罐,貓條,犬用肉干等,依托乳制品研發優勢開發寵物食品;好利來推出了寵物烘焙品牌“HolilandPet”,專注寵物生日蛋糕及人寵服務體驗;原盒馬創始人侯毅創立寵物食品新零售品牌“派特鮮生”,探索寵物食品零售新模式;森馬集團旗下寵物食品品牌倍迪家,產品矩陣包含貓主糧、零食系列、用品系列;第一醫藥在上海開設了首家寵物友好藥房,專門設置寵物專區,售賣寵物藥品.....
談及中國寵物醫療市場的規模和增長趨勢時,業內人士給出了一組數據,單只寵物年均醫療支出約1000-1500元,占養寵總支出的 20%-25% ,僅次于食品消費。并且全國寵物醫院數量超3萬家,連鎖化率約 10% 。
在選擇寵物醫院或診所時,“價格透明、專業能力、設備設施、服務體驗是最看重的因素。同時期望能夠獲得更加便捷和高效的醫療服務,從而保障寵物的健康和生活質量?!睆埮空f。
新業態催生新服務
寵物逐漸“家人化”的當下,寵物消費模式日趨多元化,龐大的寵物市場催生了許多新興職業,如寵物類UP主、職業遛狗師、寵物糧試吃員、寵物減肥師、寵物攝影師、寵物偵探、寵物聚會策劃師等,吸引著越來越多人投身這一領域,為“毛孩子”們提供專業服務。

山東臨沂一家寵物食品生產企業,上下兩層樓,105個房間,金漸層、銀漸層、英短、美短、緬因貓.....近120只貓咪在這里生活。每只貓咪有著干凈清爽的單間,它們每天的工作就是一一吃飯,這些生活舒適的貓咪是各種新款貓糧的“試吃員”。
這個位于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的寵物食品營養功效測試基地的建設者是當地一家寵物糧龍頭企業,擁有10個加工制造生產廠區,42條現代化生產線,年產能超50萬噸各類寵物食品,服務了1000個品牌客戶。
除了新興職亞外,養寵模式也不再拘泥于傳統。在人工智能浪潮的推動下,曾經只存在于科幻電影中的場景正在照進現實:AI翻譯器可以讓金毛犬聽懂“拿遙控器”的指令,“自動逗貓棒”通過算法模擬獵物軌跡緩解寵物的“留守孤獨”..“科技元素的深度滲透為寵物行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和發展機遇,驅動企業持續創新升級?!睂櫸镄袠I協會人員分析。
多位年輕寵物主表示,他們普遍希望更好地理解寵物的想法和情緒。95后養貓青年提到:“有時候看著貓咪對著我叫,我卻不知道它到底想要什么,要是真有個靠譜的翻譯器,能讓我明白它的意思,在不太貴的情況下,花點錢我覺得挺值的。”
當傳統養寵模式已無法滿足年輕人對情感交互的高要求,智能硬件開始以科技之力重構養寵場景。以寵物翻譯器Traini為例,近期社交平臺上一條“人狗對話”的視頻引發熱潮一一寵物主通過Traini下達“回到你的小窩去”的指令,小狗竟精準完成了該指令動作。
淘寶《2025三大養寵趨勢關鍵詞》顯示,寵物語言翻譯器成交金額同比增長近 740% 。智能喂食器、智能項圈、智能跟蹤器等AI寵物硬件產品,正成為市場炙手可熱的新寵。

打造寵物消費新場景
基于“家庭成員”情結,寵物經濟的產業鏈條正不斷延伸,“寵物友好”理念的人性化服務層出不窮,寵物婚禮、寵物友好型酒店、專屬高鐵專列、寵物旅游團等消費新場景不斷涌現。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寵物友好”的綠地、商場、公園、咖啡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多數寵物友好咖啡館不僅設有獨立活動區、配備喂食飲水設施,甚至周末“寵物座位”都需要提前預約,顯著帶動了客流。
租一輛古埃及主題的貓推車、在古貓神廟前與愛寵留影、一起探索古埃及文物....2024年9月,一個周六的晚上,上海博物館《古埃及文明大展》夜場向攜寵觀眾特別開放,展廳內,不僅有多件與貓相關的文物,耳邊回蕩著的神秘貓叫聲,專屬的貓咪文創禮品,為觀眾奉上了一場沉浸式觀展之旅。
為了方便觀眾攜寵物來觀展,上海博物館專門為寵物主人提供了貓推車、貓砂盆等寵物用品,盡量讓寵物及其主人能夠無憂觀展。
“寵物友好的項自很多,但是帶它們進博物館好像還是第一次聽說。好多人幫忙一起搶票,才搶到兩張攜寵的門票。然后給它們準備埃及人的周邊頭套。”觀眾許女士說。
不僅博物館打破傳統,拓展寵物友好空間,一些商圈也開始打造寵物消費場景。日前上海外灘附近,一場以狗狗為主題的公共藝術展在城市公共空間上演。20多只外表可愛的“網紅狗”大型藝術裝置落地在商圈內,吸引不少市民前來打卡。自活動開展以來,這家商場的客流量較去年同期增長 20% 。
在影視領域,以寵物為主題的電影和電視劇頻頻亮相熒幕,收獲了不少觀眾的喜愛。成功的寵物題材影視作品也會帶動周邊產品的熱銷,比如劇中寵物所使用的道具、玩偶等可能會成為粉絲們爭相購買收藏的“爆品”。寵物主題旅游成為旅游市場重要分支,寵物賽事活動在全國火熱開展。
從純種犬比賽到貓咪選美,從寵物技能大賽到敏捷性挑戰賽,這些賽事吸引了眾多參與者,既提高了人們對寵物品種的認識,促進了良種繁育,又為相關產業帶來商機。
多地加大支持力度
面對寵物經濟廣闊的市場空間,多地加大支持力度,培育地區產業,促進寵物行業快速發展。

在深圳羅湖區翠湖文體公園的一個寵物驛站門口,排滿了正在等待洗護的寵物。這個占地55平方米的驛站,提供寵物洗護,美容、產品銷售等服務。
“遛狗空間”是深圳羅湖區將寵物經濟發展理念融入翠湖文體公園,打造的融合陪伴、訓練、社交等功能于一體的寵物友好空間。目前在羅湖區,像這樣的寵物友好空間已經有三個。
為了繼續促進寵物經濟發展。日前,羅湖區正式發布《支持寵物經濟集聚發展若干措施》,明確提出在筍崗片區,聚焦寵物食品、用品、玩具及周邊配套產業等細分領域,著力打造寵物經濟跨境電商產業園,吸引相關企業入駐,共同推動產業升級。
近年來,不少地方開始涉足寵物行業,形成了產業集群:上海奉賢制定發展規劃,推動“愛寵經濟 + 制造、愛寵經濟 + 營銷、愛寵經濟+旅游、愛寵經濟 + 服務”四大工程;江西贛州則把寵物健康產業納入全市重點產業鏈,立志建設中國寵物之都。
業內人士認為:近三年之內,我們看到寵物產業園區在各個城市里面雨后春筍般地生長起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這個行業里。對于未來的發展,我們認為寵物經濟一定會成為各個城市的一個很好的新的增長點。
有數據顯示,中國寵物經濟產業規模將保持增長態勢,預計到2028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1500億元。不過,盡管有著較好的市場前景,但近幾年,我國寵物經濟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
行業標準缺位。寵物產業在具體規范上存在漏洞。如寵物食品方面,國內暫無寵物餐條規,安全性和營養性缺乏統一標準,黑心”寵物糧亂象頻發;在寵物繁殖和銷售環節,部分商家利用監管松弛,非法銷售寵物活體,品種和健康狀況無法保障。
服務質量堪憂。寵物經濟市場規模大,但存在“泡沫”。以寵物店跑路”為例,部分商家靠營銷廣告和平臺流量吸引消費者,但從業人員資質、口碑和服務細節不過關,經營難以為繼,還挖“預付費陷阱”。重包裝、輕服務的套路只能短期曝光,無法構建長期信任。
人才缺口較大。市場需求增長與專業人才儲備不足是寵物行亞主要矛盾。如寵物醫生面臨“患者”從常見貓狗到多種小眾寵物的轉變,市場需求對寵物醫生的需求和專業度要求提高。盡管高校不斷投入專業人才,但新增畢業生仍滿足不了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