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動物園里的“戲精”動物成為頂流,無疑也為背后的動物園帶來了“潑天的富貴”。短視頻平臺上的出圈瞬間、供不應求的文創周邊,這波流量不僅盤活了園區經濟,也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科普價值的雙贏。

這不,新晉網紅水豚“豆包”的故事已經成了連續劇。眾多網友發現,出逃2個月回家后,又開始張羅起“豆包”的婚事。6月22日,茱萸灣動物園公開發布征婚啟事,為“豆包”征婚。公告中“無需彩禮,提包入住,有正式編制,嫁妝為豪華別墅 +- 專屬泳池”幽默詼諧的表述讓人捧腹,這場“劇情式營銷”引得人們持續關注。
出逃水豚歸來成頂流
“乖乖水豚無人問,一朝出逃天下知。”
提起“豆包”的故事,要追溯到4月3日。當日凌晨,“豆包”和家庭成員集體“越獄”。隨后,其他水豚都陸續回家了,只有“豆包”逗留未歸。直到6月3日凌晨,頑皮的“豆包”才走進了誘捕籠。據飼養員介紹,“豆包”出逃整整兩個月,在外面不但沒瘦還胖了一斤多,毛發光滑體態圓潤。
出逃的兩個月,茱萸灣動物園也巧妙策劃了一系列營銷。在“豆包”出逃的第40天,茱萸灣動物園發布了首張懸賞公告,對提供“豆包”信息者獎勵動物園門票一張。
此事在網絡上迅速發酵,部分網友笑稱園區的懸賞力度不足。隨后,園區在原有門票獎勵的基礎上,新增一袋大米及一盒雞蛋作為懸賞。記者以“豆包 + 水豚 + 越獄”為關鍵詞在輿情通檢索事件傳播走勢,發現5月11日,懸賞公告發布當日輿情傳播聲量達到峰值。
而截至發稿,該事件互動聲量達千萬次,影響力值超76億。一工作人員表示,“豆包”出逃2個月歸來后,的確成為了園區的明星動物,有很多外地的游客為了看“豆包”專門來到園區。
而如今,這場營銷的第二集“聯姻”已經開始,不少網友在評論區曬出自己的水豚希望可以獲得豆包的青睞。
事實上,像“豆包”這樣意外走紅后帶火動物園的例子不在少數,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就是其中一個。

從虧損千萬到網紅打卡地
紅山森林動物園的首次出圈可以追溯到2020年,在虧損了3000多方后,紅山森林動物園開始了一場“自救”行動,抓住直播風口,推出了《Zoo直播》欄目,開辟了“云游園”新模式。同時,在紅山森林動物園,每只動物都擁有自己的名字以及形象故事,這樣生動、幽默的年輕化營銷,增強了觀眾和動物之間的情感聯結,建立起了動物園的“品牌化”概念。
如今,紅山森林動物園持續創新多元場景消費。“我們就是要逐漸打破人們對動物園只是動物展示的傳統印象。”紅山森林動物園園長表示,這里通過開發文創、跨界聯動等創新嘗試,讓動物園從單一的觀光場所,進化為可看、可玩、可消費、可傳播的復合型文化空間。
在文創開發領域,白面僧面猴風箏胸針、小熊貓帽子掛件、水獺拉繩等千余種文創新品銷售火爆,不少網友調侃紅山森林動物園是“40元門票進去,花400元才能出來”。這些高人氣的周邊充分參考了飼養員、志愿者和鐵粉的意見,在設計時融入了故事、情感和流行話題。
例如此前“鵜吃同事”上了熱搜,被網友們稱為‘行走的飯盒”“大嘴夾一切”,紅山森林動物園隨即推出了“包”,用“大嘴”作為容器部分,一經上市就成了爆款。
而在聯名方面,園內的水獺、考拉、白面僧猴等多個網紅動物IP參與其中,合作品牌橫跨茶飲、零售、服裝、游戲等多個領域,與紅山森林動物園聯名的品牌已有50多個。
此前,喜茶就推出與紅山森林動物園內頂流“無臉男”杜杜的聯名產品;同時,認養了動物園中的“卡皮巴拉”水豚“杏仁”,其聯名毛絨杯套產品一度受到網友的狂熱追捧。

這座曾以“自收自支”聞名的公益性動物園,如今以年均800萬人次的客流量成為現象級“網紅”,其輻射效應不斷顯現。據了解,到動物園游玩的游客中,來自外省的游客占近一半。龐大的客流量不僅讓動物園附近的酒店價格接近市中心水平,鹽水鴨、皮肚面、鴨血粉絲等小吃登上熱門榜,更以動物園為中心形成了不斷擴容的消費圈。
“小熊貓叫醒服務”被叫停
盡管小動物們鮮活的日常可以為品牌帶來大量客流并構建流量內容矩陣,但一些動物園及關聯企業為提供更全方位、實時性的動物體驗,忽略了邊界的存在。
近日,坐落在重慶動物世界的兩家酒店因為推出“小熊貓叫醒服務”引發熱議。“小熊貓叫醒”服務是該酒店推出的特色服務,此類房價在2000至3000元之間,早上會有酒店服務員帶著小熊貓來巡房,與顧客互動。有許多網友曾在社交平臺分享了該服務的新奇體驗。據悉,該酒店內共有4只小熊貓,巡房時有一只小熊貓,年齡為兩歲(已成年)。
但由于兒童與成年小熊貓的近距離接觸,不少網友擔心會有安全隱患,于是向當地林業部門進行反映。自前,為保證游客安全,酒店方不再開展小熊貓叫醒服務以及其他動物零距離與游客的互動體驗。
無獨有偶,更早些的2022年,江蘇南通一動物園關聯酒店借助虎年推出“虎景房”。按照房間的設置,房客與老虎隔著一面透明的玻璃,可以與老虎隔窗而眠。
其酒店官網上寫著“國內第一家建在野生動物園內的酒店,也是第一家可以和猛獸共眠的酒店”。有網友不禁評論,這究竟是驚喜還是驚嚇?安全措施是否到位?盡管工作人員表示,房間里有很好的防護措施。但引發爭議后,“虎景房”的開放被按下暫停鍵。
從事動物旅游項目開發的業內人士認為,從動物項目運營角度來看,“虎景房”是一種具有創新性的運營模式。“比較早的是長隆動物主題酒店,在酒店中庭放火烈鳥、白虎,成功后國內從業者就想盡辦法研發,在各種項目里加入動物主題。”
事實上,在酒店中設置動物觀賞區域,國內已有不少先例。除了珠海長隆酒店的白虎餐廳、企鵝餐廳,湖州龍之夢鉆石酒店也在酒店大堂中飼養了數只白虎,供客人觀賞。
廣西雄景生態酒店則有專門的“觀虎豪華房”,客人可以通過房間內的落地窗,觀看酒店中庭飼養的老虎。
在運營成本增加的情況下,增加類似動物主題餐飲等業態,增加動物園園內的二次消費率,無疑是緩解盈利壓力的一種途徑。
“人都想親近自然、親近動物。”專家認為,類似動物主題酒店這種體驗型項目,
小熊貓出現在客人房間提供“叫醒服務”
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方向。目前,不少田園綜合體、商業綜合體、景區,都要加入動物配套設施。
技術創新或成新增長點
但是,在高昂運行成本下保障盈利,是動物主題餐廳、動物主題酒店以及文旅項目面臨的一大挑戰。
首先,在設計和運營過程中必須確保動物擁有良好的生活條件和健康狀態,從而減少潛在的成本和風險。
其次,盡管此類衍生的新業態能迅速走紅,但如果不能持續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其吸引力很快就會消退。因此,品牌方需獲取必要的許可證和資質,確保經營活動符合法律要求。
在此基礎上,要善于提供獨特的動物體驗,兼顧游客的舒適度和滿意度,從而增加回頭客的數量,保證穩定的客流量。
另外,有專家指出技術的應用也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品牌方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讓動物體驗多樣化,如虛擬現實等技術的應用,為游客提供更多樣化的互動體驗,創造更加豐富和安全的互動場景,同時也減少了對真實動物的消耗,從而更好地保護它們。
總之,打造動物主題餐廳、動物主題酒店以及在動物園中利用動物獲客,不僅是創意的展現,更是責任的體現。只有確保動物福利、游客安全、合法合規經營,并運用技術創新打造出高品質的項目,才能真正成為連接人與自然的美好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