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11座、中國首座樂高樂園一一上海樂高樂園度假區宣布于7月5日正式開園,自此,全球開園規模最大的樂高樂園正式進入開業倒計時。
8500萬塊積木搭出超級樂園
5月28日晚8點,上海樂高樂園度假區開啟一日票及酒店銷售服務。開票后一個半小時以內,開園首日的所有客房全部售罄。
據悉,上海樂高樂園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樂高主題樂園,將于2025年7月5日正式開園。這座總投資超百億元、占地31.8萬平方米、用8500萬塊積木搭建的超級樂園,位于在上海遠郊的金山區,距市區約70公里。
6月15日上午10時,園區迎來了當日首批內測游客。進入樂園,一眼望去,26米高的巨型樂高人仔“搭搭\"最為醒目,這是度假區標志性建筑,全球首發的騎乘項目樂高大飛車從“搭搭”手中盤旋穿過。“多巴胺”配色的建筑裝扮了整個園區,園內隨處可見的樂高模型十分“出片兒”。在悟空小俠主題區,“花果山降魔”成為人氣演出。“悟空小俠”主題區將《西游記》元素融入積木世界,與之呼應的樂高樂園酒店外,54塊巨型積木塊拼成童話城堡,250間主題客房涵蓋幻影忍者、悟空小俠等IP。
核心景點“迷你天地”匯聚了用2000萬塊積木搭建而成的中國標志性建筑與風景。
媽媽快看,這里是東方明珠,那個是上海中心大廈!”小朋友正興奮地向媽媽分享自己的發現。
主題樂園暗藏經濟密碼
長期以來,金山區以化工產業為主導,傳統工業模式面臨轉型壓力。樂高樂園的落子,成為破局關鍵。
樂高樂園位于金山區楓涇古鎮旁,串聯起區域“南、中、北\"立體規劃。
北部G320文旅連廊融合古鎮底蘊與樂高創意;中部廊下、呂巷依托農業資源,打造“親子微度假”生態;南部濱海地區布局水上運動、民宿,實現“日游樂園、夜宿沙灘”的全時段消費。
在這種模式下,游客可上午在樂園體驗飛龍過山車,下午騎行至古鎮品丁蹄、賞戲曲,夜晚入住濱海民宿聽潮聲。金山區整合全域資源,將樂高樂園的IP吸引力轉化為涵蓋“吃住行游購娛”的全鏈條消費體驗。
目前,主題樂園作為一種集娛樂、教育、文化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產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真正的經濟密碼藏在主題樂園之外。經測算,主題公園每1元的經營收入可以帶動城市3.8元的經濟收入,進而帶來6元至15元的上下游產業鏈收入,整體來看1元的收入可以撬動18.8元的其他收入。
此前,《上海迪士尼項自對經濟社會發展帶動效應評估》顯示,迪士尼樂園開園首年接待游客超1100萬人次,在2011年至2016年建設期間,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對上海全市GDP年均拉動 0.44% ,年均拉動新增就業6.26萬人次。
國際IP競逐中國市場
假期將至,主題樂園預訂熱度持續增長。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等主題公園備受親子家庭和年輕用戶青睞。
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86家重點主題公園接待游客1.3億人次,實現營收303.8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1.84%和97.86% 。2023年中國樂園經濟市場規模已接近600億元,預計到2028年這一規模將突破1100億元。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也令中國成為全球頭部主題樂園投資的熱土。
在上海和北京,全球頂流IP主題公園排隊入駐:小豬佩奇戶外主題樂園、哈利·波特制片廣之旅均預計2027年在上海開業;北京環球度假區周邊將再添兩大主題公園,頂點公園、海昌海洋公園預計2026年建成開放。去年底開始進入封頂階段的深圳樂高樂園度假區,在今年將步入提速建設階段。迪士尼和環球影城兩大外資樂園品牌也在加碼中國市場。
此外,4月1日,亞洲首個大型室內IP主題樂園一一“灣中上城·魔法世界”在廣東中山正式亮相,計劃于7月正式迎客。中國持續完善的文旅配套設施以及家庭娛樂消費的強勁需求,共同構成了“快樂經濟”的發展基礎。這些國際樂園通過本土化創新與持續投資,不僅將獲得豐厚回報,更將推動中國文旅產業升級。
本土品牌探索IP之路
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主題樂園接待游客量高達5.8億人次,其中亞太地區游客數量占比超過 45% 。作為全球最具活力的主題公園市場,中國正釋放巨大潛力。當前,中國主題樂園市場正在從單純追求規模向質量與創新轉變。為了增強本土消費者的文化認同感,國際品牌不再簡單照搬海外模式,而是積極融入本土元素。
以上海迪士尼樂園為例:2025年蛇年新春,樂園以《瘋狂動物城2》角色“蓋瑞”為核心,將漢字“蛇”融入煙花秀,并推出非遺主題餐飲。而本土品牌亦不甘示弱:海昌海洋公園借“胖豆丁”“胖豆包\"等虎鯨家族IP強化科普標簽,同時引入奧特曼主題酒店,實現“海洋 + 動漫”的雙IP引流;華強方特圍繞“熊出沒”P推出熊出沒樂園;歡樂谷通過非遺展演、國風音樂節,將傳統文化嫁接過山車的速度與激情。
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表示,中國家庭對主題樂園的消費偏好將更注重教育意義、親子互動、高品質體驗及性價比。主題樂園的關鍵任務是創新升級、提高服務質量、打造特色IP。未來5年,行業將面臨更激烈競爭,科技應用更廣泛,文旅融合更深入,多元化盈利模式發展,且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