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0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0517-6611(2025)12-0092-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12.021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Exploring theDevelopmentModelofCharacteristicHomestays UnderRural Revitalization—AFieldStudyBasedonBoutique Ins in Lantian County, Xi' an, Shaanxi Province
ANG Rui,CUI Lin(School of Historical Culture and Tourism,Xi’an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065)
AbstractTheevelopmentofhomestascanefectivelysolvetheimblancandinsuficientcontradictionofteaccomodatiodustryn urbanandruraldevelopnt,promotethvialiationdupgaingofuraliustriesprootetitegatioofgiculturedsm, andmetthepublc’spuuitoflifeisdispesablefeforalvialatiAsthpreseaiofXi'an,taouty characteriticomestaastypicaliicancefonderstadingtvelopettatusofralharacteiticomestandeloingthde velopentmodeofralaractesticomstaouhospotistgaofharactesticomesasiveoofatiaou ty,itisfoudtleadetseis,atodgt thesuportingdepacitisisunttssseofomsadduiofstaisi gle.Invieofepblsttutsdiorooteelestelativeli level and marketing level.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characteristic homestay;Lantian County;Development path
黨的十九大將鄉村振興戰略提升為國家戰略,并在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強調了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重要性[1]鄉村民宿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對于提高農民收入和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具有顯著作用[2-3]。近年來,陜西西安鄉村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鄉村特色民宿業的興起,成為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和旅游扶貧的重要力量。盡管西安市鄉村特色民宿業起步較晚,基礎設施尚待完善,但周邊鄉村通過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利用閑置宅院,積極規劃民宿業發展,促進了鄉村旅游與民宿產業的深度融合。
藍田縣在特色民宿發展方面表現尤為突出,當地依托其自然和文化優勢,發展了以九間房慢行廊道、玉山井宇田園綜合體為代表的民宿經濟。筆者選取藍田縣玉山鎮、小寨鎮、湯峪鎮、前衛鎮、九間房鎮5個鎮的11家特色民宿作為典型樣本,通過實地調研和訪談,分析藍田縣鄉村特色民宿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旨在為西安市鄉村特色民宿業的發展和鄉村旅游的振興提供依據,
1藍田縣旅游發展概況
藍田縣地處秦嶺北麓,關中平原東南部,屬西安市郊縣,其交通便利,區域內西合鐵路、滬陜高速、福銀高速、環山公路、312國道等路網密集,全縣面積 2 006km2 ,轄1個街道辦事處,18個鎮,9個社區居民委員會,337個村民委員會,人口65.5萬[4]。藍田縣歷史悠久,自然景觀秀美,人文薈萃,境內著名的旅游景點有藍田猿人遺址、水陸庵、王順山森林公園、蔡文姬紀念館、輞川溶洞、白鹿原影視城、湯峪溫泉、葛牌鎮蘇維埃政府紀念館等,發展民宿的條件較好。2018年藍田縣獲“全國首批國民休閑旅游勝地”和“2018年最受歡迎旅游縣”稱號,全年累計接待游客4208.2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96.79億元[5]
2藍田縣特色民宿發展現狀
藍田縣依托優勢生態資源,民宿業蓬勃發展,成為當地旅游業新的增長點。據了解,2018年至今,藍田縣建成湯峪溫泉民宿、葫蘆山居民宿、藍橋街村民宿、古寨民宿、葛牌紅色民宿等民宿集群及桐花鄉約民宿示范區、董嶺民宿示范區等民宿發展集群和示范區12個,全縣發展民宿(農家樂)對象戶638戶,床位5355余張,已初步形成多投資主體、多元化經營、多業態融合的發展模式[6-7]。
2.1政府重視并支持民宿業發展藍田縣政府對民宿業發展非常重視,將其作為振興地域經濟的重要抓手,給予當地民宿投資者相關政策支持,目前該縣已編制完成《藍田縣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和《藍田縣民宿產業發展規劃》專項規劃[8-9]。重點圍繞空心村、移民搬遷村、旅游扶貧重點村等,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積極把地域生態資源、文化元素轉化為“民宿發展資本”,突出地域文化,大力發展農耕體驗、休閑運動、溫泉養生、文化藝術、紅色傳承、慢城生活、返鄉養老、浪漫愛情8類主題民宿[5]。據調查,藍田縣擬對當地11個鎮18個村的民宿項目對外進行招商(表1),有計劃地在全縣境內全面布局。當地政府出臺了陜西省首個地方性民宿標準,這對推進藍田縣民宿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10-11] 。
2.2 民宿以高、中檔次為主,投資主體與風格呈現多樣化趨
勢從考察的部分藍田縣特色民宿情況來看,依托當地山水資源和區位條件,已經形成了高、中檔次,不同風格類型的特色民宿,具有代表性的有玉山鎮的井宇系列藝術創客民宿,九間房鎮的山水玉舍、桐花鄉約及小寨鎮董嶺村的白鹿園舍田園民宿,湯峪鎮的瓦罐兒溫泉養生民宿,白鹿原影視城內的王府城墻精品民宿,這些民宿無論從建筑外觀,庭院布局,還是室內裝飾都獨具特色,既有中國古典庭院風格,又有北歐水泥工業風格,還有中西合璧混搭風格,風格多樣化。同時,從投資主體來看,藍田縣民宿既有個人直接投資,也有公司集團投資,還有村集體與民間資本合作投資形式,呈現出投資主體多元化趨勢。
2.3部分特色民宿在市場上已具一定影響力 藍田縣部分民宿在西安市場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對當地民宿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如,前衛鎮白鹿原王府城墻精品民宿采用酒店式管理模式,經營相對規范,在2018年被評為“西安市十佳民宿”,知名度較高。而玉山鎮由國際知名建筑設計師馬清運所設計,并在當地建造的“父親的宅”和“并宇”不僅獲得了國際建筑設計大獎,也成為當地民宿的代表,而之后他所創辦的葡萄酒廠則帶動了當地葡萄種植業的發展。可以說當地民宿的發展直接或間接地改變了當地產業格局,其示范帶動作用已初見成效,未來玉山鎮的特色民宿將走一條“藝術創客民宿 + 紅酒產業 ?+ 田園風光”的綜合性發展道路。
2.4涌現出有情懷和主人意識的民宿業主藍田縣特色民宿發展比較突出的有湯峪鎮的瓦罐兒民宿和山水玉舍民宿主人,他們平和的心態、周到貼心的服務精神,如親友般的待客理念,以及追求品質、注重細節、講求文化內涵的經營思路,為其贏得了民宿消費者的青睞。在周邊資源條件一般甚至欠佳的情況下,使其成為將民宿作為核心吸引物,從而擺脫了景區依賴的典型代表,充分體現了民宿經營的內涵和實質,為當地的民宿經營者提供了經驗和范例。
3藍田縣特色民宿發展中的問題
3.1符巴氏伯刀布令膠木成觀候,紅呂與官珪小千參左小齊從考察情況來看,目前藍田縣已經投入運營的特色民宿分布零散,尚未形成規模,民宿發展所需的各種服務要素和配套不足,缺乏延伸性服務產品,游客體驗度不佳,成為阻礙當地民宿發展的制約性因素。當地民宿投資主體多元化,既有外來個人投資購買或租賃經營,又有本地人投資經營,與村集體招商合作經營以及依托景區酒店集團投資經營,各投資民宿的經營主體目的各不相同,因此在經營理念上也各不相同,其經營效果參差不齊。其中,以白鹿原王府城墻精品民宿為代表的景區依托型、資金雄厚,并有酒店行業運營背景的公司集團投資型民宿,由于其管理體系比較成熟,服務相對規范,營銷渠道和方法多樣化,同時與景區產品聯合促銷,增強了民宿吸引力,其經營效果較好,但是也存在著“家”體驗的弱化,民宿與景區之間的依附關系較大,一旦景區經營不善或有服務缺陷,將對景區內民宿產生重大影響;以桐花鄉約、井宇系列創客民宿為代表的由村集體招商引入的公司經營民宿,或私人委托相關企業代管的民宿,由于經營主體自身管理水平不高,服務經營規范方面均存在較大缺陷,參與性項目少,而周邊尚未形成完整的服務配套產業鏈,導致其游客體驗度和經營效果欠佳;以山水玉舍、云棲小筑等私人投資經營的特色民宿,業主對民宿投人的精力和專注度較高,但由于私人投資民宿規模小、數量少,個人影響力和帶動能力有限,而周邊景區開發建設不足,旅游服務設施和功能欠缺,因此,雖然民宿自身很有特色,但難以與周邊資源環境設施形成有效的支撐和互補,民宿吸引力逐漸降低。目前山水玉舍和云棲小筑剛剛起步,經營方面不夠規范,自身力量較單薄,需要相關部門在基礎設施、景觀建設、政策、資金和經營方面的支持,對政府的依賴性較高。同時,由于監管不力,出現部分民宿業主違規經營,如超范圍經營,服務意識不強,餐飲房價不標注,住宿不登記,消防安全存在隱患,廚房臟亂差等經營不規范的現象,影響客人體驗度,投訴現象時有發生。
3.2一味追求民宿的精品化,忽視客人基本住宿需求在藍田縣民宿的調查中發現,部分民宿業主注重民宿建筑風格與室內裝飾的精品化,卻忽視了客人的基本住宿需求,導致設施實用性差,存在安全隱患,降低了客人入住舒適度。同時,民宿缺乏主人情懷,主客互動不足,體驗活動單一,價格虛高,其提供的服務與精品民宿標準有較大差距。這種忽視民宿經營本質、舍本逐末的做法,不僅影響了客人的入住體驗,也不利于當地民宿業的可持續發展。
3.3服務配套與服務能力不足,民宿管理人才匱乏民宿業的發展離不開周邊各種基礎設施和綜合服務配套設施供給,民宿業態和其他服務業態在功能上可以形成有效互補,而目前藍田縣特色民宿分布較為分散,難以快速聚集民宿發展所需要的各種服務要素和配套,缺乏延伸性服務,游客體驗度較低;一些私人投資和公司投資的民宿,仍存在著服務人員少,服務意識差,服務能力不足及管理人才匱乏等現象,直接影響到民宿的經營效益和游客體驗。
3.4民宿功能單一,營銷渠道單一藍田縣民宿無論私人投資還是公司投資,住宿是其主要的服務功能,只有部分特色民宿能夠提供餐飲服務,體驗參與性活動普遍較少,尤其是周邊娛樂設施較少的民宿,這種情況尤顯突出,致使游客感覺乏味和單調。很多私人民宿的營銷渠道單一,僅靠朋友圈的口碑相傳和政府公眾號的宣傳,營銷手段有限,不利于擴大民宿的知名度,難以應對銷售淡季帶來的經營風險。
4藍田縣特色民宿的發展模式
4.1統籌規劃布局,加強政府引導,優化民宿發展環境政府應制訂民宿業的專項發展規劃,通過充分調研,結合鄉村文化和生態資源,明確當地民宿業的總體定位和發展路徑,優化其空間布局和品牌特色。此外,政府需深人基層,緊抓民宿發展中的痛點和難點問題,積極主動破解政策難題,確保資金和優惠政策的落實。同時,加強區域基礎設施和景區品牌建設,嚴格項自投資準入制度,引入有潛力的產業項目,優化和提升民宿發展的大環境,給民宿投資者以信心。
4.2避免招商引資的盲目性,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發展特色民宿集聚區藍田縣民宿項目招商引資需避免盲目性。民宿投資回報期通常為4\~6年,藍田縣多數特色民宿自2018年開業至今,受到疫情影響,多數尚未收回成本,處于虧損狀態。在投資周期長、回報率不確定的情況下,盲目投資將增加市場風險和資源浪費,破壞生態環境。因此,政府應深入研究市場,根據需求和供給,綜合研判民宿項目的數量、規模、選址及特色,避免過度擴張而導致“孤島”現象。應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在資源豐富、基礎條件好的地方發展民宿集群,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基于此,筆者提出縣域民宿發展應遵循“頂層設計,多點切入,以點帶面。鼓勵試點,協同發展,優勢互補\"的二十四字原則。頂層設計是關鍵,需整體規劃民宿布局,優先在服務設施和旅游環境成熟的鄉村發展特色民宿,形成集群,打造民宿品牌,提高知名度,帶動周邊產業結構調整。對于服務設施不完善但有潛力的鄉村,應加快基礎設施和景觀建設,將民宿納入周邊景區旅游線路,聯動發展,提升其吸引力,為投資者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條件不成熟的鄉村應避免盲自招商,先小范圍試點特色民宿,改善當地基礎設施,尋找更多的產業發展路徑,與周邊旅游業發達地區形成產業互補,協同發展
從藍田縣特色民宿考察情況來看,應在自然環境優美,生態景觀良好,風景區周邊或其他休閑度假業態集聚的村落布局特色民宿集群,如以井宇、千畝荷塘、桐花鄉約為中心的玉山鎮和九間房鎮,以白鹿原影視城王府城墻精品民宿為中心的小寨鎮董嶺村,以瓦罐兒民宿為中心的湯峪溫泉小鎮各方面條件比較適合作為民宿集聚區優先發展,打造出在西安市場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鄉村民宿品牌,從而帶動周邊區域產業發展。而資源條件不夠突出,周邊基礎設施服務娛樂設施配套不足的后發地區,要嚴格控制民宿發展的規模和數量,根據鄉村資源特色,發展與農業相關的產業鏈延伸項目,如特色農作物種植,農產品采摘與加工,手工藝品制作等,與民宿聚集村落共同構成全天候、全季節的鄉村休閑產業鏈,吸引游客多次消費,實現不同稟賦資源村落共同富裕。
4.3注重民宿發展的個性化,避免同質化趨勢,回歸民宿發展的本質民宿業的發展需避免同質化,強調個性化服務與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藍田縣的民宿應以標準化為基礎,提供個性化服務,確保硬件設施達標,同時在服務內容和流程上展現獨特性。民宿的本質源于情懷和鄉土,提供溫馨如家的體驗。當前藍田縣民宿業存在標準化不足,服務功能單一,缺乏深度文化體驗,重裝飾而輕服務等問題,若忽視本土文化特質和客戶體驗,會導致民宿吸引力下降,甚至同質化。因此,藍田縣民宿應與地域文化緊密結合,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在民宿項目布局時,需綜合考量數量、規模、風格,并重視民宿業主的經營理念和運營經驗。選擇有情懷、經驗豐富的投資者,避免單純追求民宿投資規模和精品化,注重內功修煉,回歸民宿發展的本質。
4.4鼓勵多種形式的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民宿建設,保障本地村民利益鄉村民宿建設需引入多元化社會資本,立足當地實際,因地制宜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民宿經營模式,確保村民在決策和利益分配中的主導權。優先利用本地資源,保障村民就業機會。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礎上,合理利用閑置土地和房屋,依據生態、經濟、在地性和融入性原則,進行建筑和景觀規劃與改造,提升民宿接待能力和服務功能,以滿足游客的休閑、購物和文化體驗需求。
4.5加強民宿監管,構建一體化營銷體系,不斷提高民宿管理和服務水平藍田縣民宿業的規范化發展需政府加強監管,確保各項民宿政策得到有效執行,以解決民宿監管漏洞和安全隱患問題。同時,應通過網絡營銷和社區營銷等多渠道策略,提升民宿品牌知名度,吸引社會資本,構建一體化營銷格局。民宿管理和服務水平的提升同樣重要。當前藍田縣民宿業面臨管理人才匱乏和服務技能不足的問題。為此,應引進熱愛本土文化、具備良好服務意識和經驗的民宿管理人才,同時加強村民在民宿經營、服務和管理方面的培訓,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技能。通過這些措施,藍田縣民宿業發展才能逐步實現規范化、品牌化和專業化,為游客提供高質量的民宿服務體驗。
參考文獻
[1]李鑫遠,雷敏,郗家祺,等.生態移民福祉影響因素研究:基于陜西省藍田縣農村抽樣調研[J].地理研究,2018,37(6):1127-1141.
[2]張飛,向蓉.共享經濟視角下鄉村民宿商業模式創新多案例研究[J].
[3]樊昊.鄉村民宿發展對鄉村振興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24,52(3):115-118.
[4]侯宇,楊日鋒,陳煒,等.藍田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成效與實踐[J].農技服務,2022,39(6):109-111.
[5]胡顏霞.藍田縣休閑農業轉型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20(4):240-245.
[6]全域生態全域文化全域旅游發展的藍田模式[N].中國旅游報,2019-08-02(006).
[7]陳小瑋.藍田:一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標本[J].新西部,2017(14) :14-17.
[8]宋慧敏,劉丹.鄉村振興下陜西藍田鄉村民宿的設計優化策略:以九間房鎮為例[J].居舍,2021(29):99-100.
[9]劉雅朦.藍田縣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路徑探究[J].廣東蠶業,2024,58(2) :139-141.
[10]郭艷娜,韓驥磊.藍田縣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調研報告[J].新西部,2022(12):95-97,101.
[11]余水歡,陳靜.藍田縣休閑農業與全域旅游培育路徑及發展設想[J].基層農技推廣,2017,5(4):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