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TU986.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7897(2025)11-0022-03
0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園林景觀空間中大量采用剛性不透水鋪裝,導致地表徑流增加、排水負擔加重、水體污染和城市內澇問題日益突出[1-2。為改善這一問題,國家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來實現城市雨水的可持續利用。生態透水鋪裝是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具備良好的透水、調蓄和凈化功能,還可與園林景觀有機融合,提升城市環境品質與生態效益[4-5]。因此,探究園林景觀工程中生態透水鋪裝的施工技術路徑,對于提升城市雨水管理能力、構建生態宜居環境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與推廣價值。
1海綿城市理念與生態透水鋪裝
“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增強城市對降雨的吸收、蓄積、滲透和凈化能力,實現雨水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和自然凈化的一種城市規劃建設的方案,是近年來我國城市的重要發展方向。以該理念建設的城市,可像海綿一樣,在面對降雨時能夠有效“吸水”,在干旱時又能“釋水”,促進城市水循環良性運行。生態透水鋪裝是海綿城市建設體系中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主要承擔著地表雨水初步調蓄與凈化、促進下滲、削減徑流量、防止雨水徑流污染的功能。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面積硬質鋪裝所引發的地表徑流量劇增、排水負荷加重、水體污染及城市內澇現象愈發嚴重,傳統鋪裝方式已不再能滿足當前園林建設的要求。生態透水鋪裝不同于傳統的剛性不透水鋪裝,其在材料選配和結構設計方面能有效實現對雨水的就地滲透與蓄存,減緩地表徑流的集中、減輕雨水對城市排水系統的壓力,從而在源頭控制、過程調蓄和末端治理3個方面起到關鍵作用,同時還兼具美觀性,可與園林景觀系統有機結合,提升景觀工程的整體環境品質和人居舒適度。
2園林景觀工程中生態透水鋪裝施工關鍵技術2.1生態透水鋪裝的定義與分類
生態透水鋪裝是一種通過特殊材料與結構設計,使雨水能夠自然下滲至地下土層,同時具備凈化水質、補充地下水、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減少地表徑流的多功能鋪裝系統;即通過孔隙結構實現“透水-蓄滲-凈化\"的協同作用,契合海綿城市的源頭減排理念。根據采用的主要材料和成型方式,生態透水鋪裝可分為以下4類。
2.1.1透水混凝土鋪裝
以水泥、水、碎石和少量砂為基本材料,適當摻入外加劑(一般為環氧樹脂等高分子增強劑),使其形成多孔結構,具備較好的強度和透水性能,空隙率一般在15%-25% ,抗壓強度一般在20MPa以上,透水系數在1mm/s 以上,施工成型便捷,適合大面積鋪設,在步行道、廣場、輕量交通區域等應用較多。
2.1.2透水瀝青鋪裝
改性瀝青包裹級配骨料混合形成多孔結構的瀝青混合料,空隙率一般在 18%~22% ,透水系數一般在 2- 5mm/s。適用范圍包括低速道路、自行車道、停車場等區域,尤其在需要良好耐磨性能和噪聲控制的場景中尤為適用。
2.1.3透水磚/砌塊鋪裝
主要包括燒結類(陶土磚)、混凝土類透水磚,以及再生材料制成的環保磚等,該類鋪裝主要依靠磚體本身的孔隙或磚縫之間的空隙實現雨水滲透。該類鋪裝造型、顏色、鋪設方式豐富,可設計性較強,因此景觀裝飾性更強,被廣泛應用于園路、廣場、人行道等景觀空間。
2.1.4礫石、植草格等其他類型透水鋪裝
包括天然礫石、碎石鋪層、砂礫石墊層以及兼具綠化與通行功能的植草格、植草磚等系統。這類鋪裝結構簡單、施工便捷,常用于輕型交通區域、生態停車場、消防通道等位置,是提升綠量與生態涵養能力的重要補充形式。
2.2生態透水鋪裝的結構組成與功能原理
生態透水鋪裝采用多層復合結構,自上而下分別為面層、基層、墊層和土基,如表1所示。其功能原理即為“透水-蓄水-凈化\"的協同處理。透水機制為面層與基層的連通孔隙形成雨水下滲路徑進入蓄水層,透水混凝土基層或碎石層可暫存不分雨水,逐步下滲補充地下水;而基層骨料層可攔截懸浮物,配合墊層與土基交界處微生物降解油類及有機物,最終起到凈化的作用。

2.3施工關鍵技術
2.3.1基礎處理與墊層/基層施工
生態透水鋪裝的結構穩定性與透水性能高度依賴基礎處理質量。進入正式施工前對施工區域的土基進行勘察處理,生態透水鋪裝的土基應具備一定的透水能力,滲透系數不宜低于
,低滲透性黏土地基可增設盲溝排水系統,壓實度應控制在 85%-90% 。土基處理上,壓實度應在 93% 以上,平整度偏差 ?10mmI 3m ,并做好坡度設計,一般縱向坡度 90.3% ,橫向坡度在 1-2% 為宜,以避免局部積水。若土基承載力 lt;80kPa 可換填 30~50cm 級配砂礫(含泥量 ?5% 或摻 6% 水泥進行固化處理。
墊層一般有級配碎石墊層和砂礫墊層兩種形式,分層攤鋪,虛鋪厚度 ≤20cm ,采用振動壓路機靜壓1遍、微振2遍、強振2遍壓實,壓實后孔隙率應高于 25% ,滲透系數不低于
;墊層頂部鋪設土工布,阻隔基層細料下滲,防淤堵。墊層材料要求如表2所示。

基層施工方面,透水混凝土基層配比一般為粗骨料 1500kg 、水泥 320kg 、水110kg、增強劑
,使用強制式攪拌機干拌骨料與水泥30s后加水與增強劑拌和120s;以自卸車防蒸發覆蓋攤鋪,高度以設計厚度 +3cm 為宜,攤鋪機應勻速行進,松鋪系數為1.1\~1.15。攤鋪后使用低頻平板振動器(頻率 501Hz) 振壓1\~2遍后用鋼制滾筒靜壓收面。級配碎石基層參照《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術規程》(CJJT135—2009)分層填筑,以振動壓路機靜壓1遍,強振4遍即可,壓實度應在 95% 以上。
2.3.2面層施工
(1)透水混凝土面層施工技術。透水混凝土面層材料配比一般為碎石 1400kg 水泥 400|kg| 、水 120kg 、增強劑8kg,目標參數為孔隙率 15%-20% ,28d抗壓強度≥25MPa ,透水系數 ?1.0mm/s. 。透水混凝土面層施工工序如表3所示。

(2)透水磚/砌塊面層鋪裝技術。鋪設前進行找平,干砂找平層可使用中粗砂,鋪設厚度以 3~5cm 為宜,用水準儀找平,刮板刮平后灑水微濕;以聚合物砂漿(水泥:砂:膠粉 =1:3:0.05) 作為黏結層,厚度在 2~3cm 。找平后進行鋪裝。透水磚/砌塊面層施工工序如表4所示。

(③)透水瀝青面層施工技術。透水瀝青面層原料采用高黏度改性瀝青( 60°C 動力黏度 ≥20000Pa?s) 與級配骨料拌和,拌和溫度在 160~170°C ,攤鋪溫度 ? 150°C ,初壓溫度 ?130°C ,透水瀝青面層施工工序如表5所示。

2.3.3接縫處理與邊緣處理技術
接縫需根據鋪裝類型差異化處理。透水混凝土接縫時先進行縮縫切割,在混凝土初凝后(強度達5MPa\~10MPa)切割縮縫,間距宜為 4~6m ,深度控制為面層厚度的1/3為宜。清理縫內碎屑后,灌注聚氨酯密封膠,填充深度不宜小于 20mm 。密封膠應低于表面 2~3mm ,避免高溫溢流。密封膠彈性模量需匹配混凝土熱脹冷縮,防止雨水滲入基層導致凍脹破壞。透水磚嵌縫選用粒徑 0.1~0.5mm 的級配石英砂分3次掃砂入縫,每次掃砂后以軟毛刷輕振磚面,確保砂粒填充至磚體厚度的2/3以上。最后噴水微濕固化,防止砂粒流失;不可使用水泥砂漿嵌縫,避免封閉透水通道。透水瀝青接縫時先涂布高粘乳化瀝青,再將新鋪瀝青混合料搭接碾壓 10~ 15cm寬;橫向接縫可采用平接縫,攤鋪前在端部涂黏層油,碾壓時壓路機垂直于縫向碾壓。
邊緣處理主要包括路緣石銜接和排水溝過渡兩方面。透水磚鋪裝與路緣石銜接間預留 10mm 寬縫隙,填充粒徑 5~10mm 的透水礫石,既緩沖膨脹應力又維持透水路徑。透水混凝土鋪裝應在澆筑前設置 10mm 厚泡沫塑料隔離條,拆模后清除并填充密封膠,防止邊緣碎裂。排水溝過渡方面,鋪裝面層與排水溝側壁應保持5-8cm 間距,填充級配碎石;面層標高宜高于溝頂 3~ 5mm,形成自然排水坡度,避免雨水倒灌。
3生態透水鋪裝技術的推廣策略
3.1強化政策引導
政策引導是推動生態透水鋪裝技術規模化應用的關鍵動力。應在國家與地方層面進一步完善綠色基礎設施和海綿城市相關標準體系。同時,可將生態透水鋪裝納入法定建設規范與審批流程,推動其在城市園林中的\"強制性\"使用。還應出臺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綠色建筑認證加分等鼓勵政策,調動開發企業、設計單位、施工方、材料供應商的積極性,推動透水鋪裝發展。
3.2加強技術創新
技術進步是生態透水鋪裝功能的進一步優化,控制成本及大范圍應用的根本保障。當前,我國園林領域的生態透水鋪裝技術已初具體系,但在材料性能、結構設計、適應性施工、耐久性、材料成本等方面仍有較大的改進空間。因此,應加強政產學研合作,圍繞高強度、高孔隙率、抗凍融、抗污染、耐磨耗等核心性能指標,研發新型透水材料,降低生態透水鋪裝的技術門檻和成本門檻。還應推動智能化施工設備的研制,做好施工管理流程的數字化升級,提高鋪裝施工效率,保障工程質量。
3.3強化市場推廣
構建健康有序的市場推廣機制是擴大生態透水鋪裝應用范圍的關鍵途徑。應借助多渠道、多形式的媒體平臺廣泛傳播透水鋪裝在雨洪管理、微氣候調節、水質凈化等方面的綜合優勢,提高公眾與業主對生態透水鋪裝生態功能的認知水平,以業主需求倒逼產業應用。還可通過樣板示范區建設、試點工程推廣等方式,搭建業內交流展示平臺,推動優秀工程案例的復制與經驗傳播。在產業層面,應建立健全材料生產、技術服務、施工建設、質量檢測、運維管理等一體化服務鏈條,提高行業專業化與規模化水平,降低應用門檻和成本,增強企業之間合作的可持續性。在運維層面,應強化透水鋪裝系統全生命周期運維管理,建立定期清理維護機制,提升系統運行效益和使用壽命。
4結語
生態透水鋪裝是園林景觀工程中重要的綠色基礎設施,符合當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建設需求。本文對多類透水鋪裝系統的結構組成、功能機制與施工關鍵技術進行了分析,明確了從基礎處理到面層鋪裝各環節的技術要點與控制標準。規范的施工技術可顯著提出鋪裝系統的透水性并延長其使用壽命,在實際應用中具有良好示范效果。建議未來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持、技術創新與市場推廣,以推動生態透水鋪裝在園林景觀中的規模化應用,為打造綠色生態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吳安樺,楊成慰.基于LID技術的城市道路排水系統優化與防洪能力提升[J].模型世界,2025(10):12-14.
[2]李建兵.透水磚鋪裝設計及施工策略分析[J].低碳世界,2024,14(11):93-95.
[3]賴文躍.海綿城市理念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花卉,2024(14):145-147.
[4]馬愷.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景觀園林設計和建設[J].花卉,2023(24):76-78.
[5]王曉云.“海綿城市\"理念下的河道濱水景觀設計思考[J].建材與裝飾,2024,20(36):70-72.
作者簡介:付樺(1995一),男,漢族,河南駐馬店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園林景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