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時代背景下,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3.9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9.8%,數字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產業形態和商業邏輯。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部分,傳統的財務管理大部分停留在手工核算、事后分析的管理階段。在數據要素作為核心生產要素、業務場景實時動態變化、決策更加精準有效的背景下,財務管理需要技術賦能、模式轉型,才能更好地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提升風險防范的能力,支撐經營決策的制定和實施。
數字經濟時代財務管理模式創新的必要性
外部環境變革的要求數字經濟的發展使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市場競爭呈現全球化、動態化特征,客戶需求個性化、碎片化趨勢顯著,傳統以歷史數據為基礎的財務預測與規劃已無法滿足實時決策需求。同時,數據要素的加入改變了企業資產結構,數據資產、數字版權等無形資產價值占比不斷提升,傳統財務核算體系難以準確計量其價值。此外,數字技術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如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對企業資金流動、成本分攤等財務管理環節提出了新挑戰,亟須通過模式創新實現有效應對。
企業戰略發展的內在需求在數字經濟時代,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已從“可選項”變為“必答題”。財務管理作為企業戰略落地的重要支撐,需與業務深度融合,為戰略決策提供精準的數據洞察。傳統財務管理的“業財分離”模式導致信息滯后、決策脫節,難以滿足企業敏捷響應市場變化的需求。通過財務管理模式創新,構建數據驅動、智能決策的管理體系,有助于實現業務流、資金流、數據流的協同聯動,提升企業整體運營效率和價值創造能力。
技術創新驅動的發展機遇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的成熟為財務管理模式創新提供了技術基礎。大數據技術能夠實現財務數據、業務數據的大規模搜集、清洗和分析,挖掘數據中暗藏的“金子”;人工智能技術能夠運用機器學習算法實現財務流程自動化、智能預測、風險防范;區塊鏈技術能夠保證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可追溯性,減少交易成本,降低信任風險;云計算技術的應用能夠支持財務系統的彈性擴展和實時共享,消除信息孤島。數字技術為重構財務管理模式提供了條件。
數字經濟時代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方向
數據資產價值管理創新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數據資產逐漸成為企業的第一要素。財務管理需要在現有的資產核算體系之外,確認數據資產的價值。一是探索數據資產的確認標準,對確實存在的可資本化數據資產進行確認。二是綜合運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從數據資產的缺乏性、有用性、完整性和可能應用性等方面考慮其價值。三是將數據資產納入財務報表披露范圍,增強財務信息的透明度和決策有用性。同時,企業可利用數據資產的運營和交易實現數據變現,并將脫敏的企業運營數據出售給外部機構,或者與其他企業共享數據以實現產業鏈協同。
智能決策支持體系構建過去財務分析主要基于人工經驗及以往的資料來進行,決策往往具有滯后性。數字技術讓財務管理工作能夠從“經驗式”決策上升到“數據式”決策。通過建立數字技術財務分析平臺,收集企業內外部數據,運用人工智能算法處理數據并進行實時分析,能夠為領導者提供可視化的分析決策。通過建立機器學習模型,可以根據市場需求變動調整生產計劃及資金安排;通過建立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能夠實時了解行業趨勢、法規政策,發現風險和機遇。此外,還可以通過模擬財務決策,對決策方案進行壓力測試,預判決策后果及其風險系數。
風險防控體系升級在數字經濟環境下,企業的風險內容更多元、形式更多變,網絡安全風險、數據泄露風險、技術迭代風險等也隨之產生。財務管理需轉變風險防控模式,建立智能動態的風險預警系統,借助區塊鏈技術分布式存儲、加密傳遞財務數據,保障數據安全;通過大數據對影響企業資金流動狀況、債務結構、市場波動等因素進行實時分析、實時監控,設置風險預警指標閾值,一旦達到閾值自動生成風險分析報告并提出解決方案;同時,增強與業務部門的協作,將風險防控嵌入業務流程當中,變被動為主動。
數字經濟時代財務管理模式創新的實施路徑
技術架構升級技術架構是財務管理模式變革的基礎。在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要積極加大數字技術的資源、人力投入,構建“云—邊—端”的財務技術架構,以云計算技術平臺為基礎,集中部署相關財務系統,推動系統資源共享,提高系統可擴展性;以邊緣計算技術為核心,推動大數據在業務產生端進行處理,從根源對數據進行分析,降低數據從業務端到云端過程中的時滯性,保證數據的時效性;各類移動終端可以突破時空的局限性,實時便捷地查詢、查閱相關的財務信息,推動相關財務信息查詢、審批等各項工作的管理效率,暢通財務系統與業務系統、供應鏈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端口,設置統一的系統數據交換接口,實現系統數據信息的自動采集、傳輸及交換,消除各系統間的信息壁壘,真正地為財務管理提供數據信息支撐。
組織與人才轉型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必須借助組織架構和人才能力的調整和轉型。在組織架構上,去除跨業務部門的職能壁壘,建立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業務合作機制,加強跨部門協作,將財務工作前置到業務計劃決策中,構建職能部門之間有機互動的業財融合機制。可以聘請財務業務合作伙伴(FBP),將財務人員置于業務一線,使之熟悉業務,以財務視角為業務決策者提供幫助,形成業務與財務人員的有機互動。在人才培養上,培育和引進既有財務管理知識又掌握數字技能的專業人才。此外,還需要在業務部門工作人員中加大財務思維的培訓,提升工作人員的財務思維與成本效益觀念,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
制度與文化重塑創新的財務管理方式需要相適應的制度與文化環境。首先,企業應當修訂與完善既有的財務管理制度,明確數字經濟時代數據資產的核算方法與原則、智能決策的流程與規則、風險防范體系等內容,構建數字化績效考核體系,將數據應用、決策支持等納入數字化考核的標準范疇,并以數字化考核結果為依據,弱化傳統以財務指標為主的考核標準,引導員工主動參與財務管理創新。其次,企業應當從內部營造數字化文化,引導形成數字化、開放、創新、合作的企業環境,鼓勵員工自主探索數字技術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實踐,對在管理工作中提出新方法與工具的員工給予獎勵與表彰,營造持續改善和優化的財務管理環境。
作者單位: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衛生經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