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大學是一個小社會,因為和高中比,大學里的思想碰撞、民族交融、地方差異等會讓我們面對一個更為復雜的人際環境。
無論是身處寢室、班級,還是加入各類社團組織,經營好每一段人際關系對獨自在外的大學生來說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那在不同的場景中,怎樣與身邊的人相處呢?
寢室篇
寢室是大學生主要的生活和學習場所,室友自然就成了你最先接觸和了解的人,也是最有可能成為好朋友的人。良好的室友關系不僅是學習道路上的助力,也是畢業后聯系較方便的社會人脈。而想要營造良好的寢室氛圍,做好以下幾點很重要。
遵守寢室公共規則。寢室是一個公共空間,因此大家需要有統一的作息時間和整潔的生活環境。無論是“夜貓子”“早睡黨”,還是“懼光戶”,都應該適度退讓,給予雙方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同時,大家還需要制定舍規,做好分內雜務。
不要把別人的舉手之勞當作理所當然。室友之間相互幫助是應該的,但是自己能做到的事盡量不要麻煩別人,一兩次無所謂,次數多了就會招人煩,“少爺病”“公主病”“懶癌晚期”等是會讓室友膈應你的。
珍惜宿舍的集體活動。宿舍團建有助于建立更加親密的關系,而且畢業之際你會發現,這是不可復制的美好回憶,錯過了或缺失了,都是遺憾。
不受“內卷”影響。宿舍“內卷”容易出現且體現在各個方面,如經濟上的攀比、學習上的競爭等。你要做的是放平心態,做好自己。我們支持有上進心、互幫互助的你追我趕,但反對畸形的“內卷”。
班級篇
與班里人打好交道,對自己的生活、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
積極參加班集體活動。大一期間往往會有很多集體活動,意在讓大家更快地熟悉起來,增強歸屬感和凝聚力。在節日聚餐、聯誼晚會、班級會議等活動中,請尊重他人,盡力去記住每一個人,并借機樹立自己的良好形象。
成為班干部。最快了解和熟悉班級同學的方式就是成為班干部,因為你會在工作中反復接觸同學,且班干部自帶“發光屬性”,能讓同學主動記住你,工作做得好的話還會擁有較好的群眾基礎。
跨班級結識朋友。與同一學院不同專業的同學交流玩耍是有很多好處的,如我有一個旅游管理專業的朋友,她跟歷史學、文化產業管理等專業的同學結識,既獲得了友誼,也在日常交流中培養了跨學科思維,對學術科研也有一定的幫助。
社團篇
社員因共同的興趣愛好或者價值觀聚在一起,可以說,社團凝聚了每個成員的初心。與一群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更容易收獲一份革命友誼,拓展你的人脈圈子。
積極主動地介紹自己和結識他人。高校社團是一個非正式群體,這里沒有太多的死規矩,有的只是和你一樣有趣的靈魂。在社團中,你要勇于展示自己,并主動靠近與你合拍的人。
不要為了合群而合群。如果你發現一個社團并不適合你,它不是你想象中的樣子,你與其他人相處起來不自在,那么請及時止損,不要逼自己合群,把時間花到更有意義的事情上去。
多聽,少說。多聽,是要學習別人獨特的見解、創新的想法,多發現身邊人身上的優點,然后向對方學習;少說,不是讓你怯于表達,而是要管住自己的嘴,謹記“六人定律”,不要隨意說別人的壞話,哪怕是聽你說的人和被你說的人之間并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