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一個銅指帽》是一部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山西老陳醋為題材的兒童小說。小說發生地在中國醋都·山西清徐,故事圍繞小晉暑假替病重的爺爺送回最后一個銅指帽完成三年之約,之后跟隨醋妞爺爺學習陳醋釀造技藝來展開情節,其間伴隨著思考“什么是真正的醋王?”這個問題,又觀察分析了當地小醋坊和大醋廠產能發展上的不同、各自的優異以及兩相結合的可能性,最后以小晉贏得“技藝之家”獎牌并掛在自家老宅的門上為結尾。
置身山西清徐紫林醋業這座現代化的釀醋企業,鼻腔里滿是糧食發酵出的醇厚醬香味和濃烈的醋酸味;看著廠區道路上行色匆匆的年輕職工,我在尋找,哪一個是醋妞爸爸?
醋妞爸爸是誰?醋妞爸爸是清徐作家李小娟女士的長篇兒童小說《最后一個銅指帽》中的人物。據小說作者講,她家曾開過醋坊,父親是十里八鄉的釀醋高手。生于醋鄉,長于醋鄉,歲月在沉淀,記憶在發酵,故事在醞釀,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她終于寫就了一個醋鄉人的故事。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部小說的主旨與內涵,那就是傳承與還愿。小說故事時間軸只有一個暑假。生長于北京的山西男孩小晉有一個釀醋高手的爺爺,耳濡目染爺爺那浸染一生的“醋魂”,他深有感觸。參加母校“技藝之家”活動后的小晉和爺爺謀劃在小學畢業后回清徐老家學習釀醋技術,爺爺也準備赴三年之約,給他曾經同門學技的老伙計送上最后一個銅指帽。然而就在出發前,爺爺發病昏迷不醒,于是小晉一人帶著爺爺心心念念的禮品回到醋鄉西堡村赴約,住進當年與爺爺同在醋坊學徒的醋妞爺爺家里,由此結識了醋妞等一批鄉村小孩,演繹出關于最后一個銅指帽的系列故事。
醋香飄千年,技藝代代傳,傳統釀醋技藝的傳承與現代科技碰撞是小說核心。新世紀的醋妞爺爺依舊堅持老傳統,手上的銅指帽磨破了一個又一個;面對新技術,他總感覺到冷冰冰的機器不能取代人體的感官與直覺。但自動化智能設備主導生產的技術創新,小晉參觀現代醋企業時的那段心理描寫中,道出其爺爺思想的與時俱進,反襯出以醋妞爺爺為代表的老一輩匠人對傳統手工技藝的執著堅守。小說后半部分,醋妞爺爺最終出山幫助瘦老板移醅成功,瘦老板也新瓶裝舊酒,讓傳統手工藝穿上了時代外衣,二者中和平衡,看似無奈選擇,實則是作者想借新科技讓傳統手工藝發揚光大的衷心,也算給出了還算圓滿的答案。或許,這就是未來傳統技藝發展的道路之一。
作者以釀醋五步驟來結構小說,以此將釀醋工藝與小說故事有機融合,書中不僅是在描寫釀醋技藝,更是在寫人生哲理。如小說中所描寫的醋妞爺爺對釀醋技藝的一絲不茍暗切傳統匠人身上堅守的工匠精神;如醋的發酵過程中的化學反應隱喻人生所經歷的世事滄桑、酸甜苦辣;以曬醋、品醋隱喻欲成大器必經苦難、先苦后甜回味人生等,讓人不由深思,人生的真諦是什么?技藝的最高境界在哪里?在結構設計上作者深諳中國園林布局精髓,曲徑通幽,旁敲側擊;在故事架構上作者充分融會貫通傳統小說元素,由一物而言萬事,竟也搖曳生姿,玲瓏雅致。一碗和子飯引出小晉爺爺和醋妞爺爺釀醋學徒的故事和維持一生的友誼;一個小小的銅指帽,竟連接起小晉爺爺與醋妞爺爺的約定、小晉與爺爺的約定,演繹出小晉與醋妞的故事、醋妞爺爺與醋妞父母的故事、小晉及醋妞他們的鄉土情懷,演繹出傳統手工藝技術與現代科技的碰撞,何等精巧,何等別致。描寫釀醋技藝作者東蕩一筆,西來一筆,繁重、枯燥的釀醋工作竟也在她的筆下活色生香,充滿了詩意;塑造人物,書中的人物如小晉、醋妞、醋妞爺爺、醋妞媽媽均栩栩如生;哪怕就是醋妞弟弟,也是幾筆描畫出嬰幼兒期兒童的獨特韻味。尤其是醋妞,形象更加有趣,她如村里的野丫頭,既調皮,又刁鉆;既潑辣,又帶點小小的賴皮。
從文章基調來看,這部小說比較沉悶,如小晉爺爺的病情貫穿小說始終;醋妞爺爺與醋妞媽媽在堅守傳統與引進新技術的矛盾等,讓讀者的心揪得緊緊的。但作者在敘述時,一反沉悶基調,而用一種輕松的表達方式,吸引讀者在愉悅中完成閱讀。先不說小說中懸念的設置,就是書中醋妞出場時裝在口袋里的蛤蟆;吃青皮核桃時“香腸唇”的傳說;好醋開壇時繪聲繪色的描寫,老院里老棗樹砍伐后新生棗樹的意象等,讓讀者在忍俊不禁的同時又在深思:這難道就是藏在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原性與初心?
讀畢全書掩卷,總覺得缺點兒什么。是什么呢?哦,是書中醋產業發展史的描寫不夠讓作品略顯單薄;是作者對地域民風民俗涉及不夠,限制了作品的表現廣度,期待再版時完善。
車行清徐大地,路邊不時閃過小醋作坊的銷售廣告,于是我在想,這醋作坊是不是醋妞家開的?看到街邊路旁跑過的小女孩,我又想,她們哪一個是醋妞?
——看來我依然沒有走出這部小說。
來源:山西農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