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7-1737(2025)21-0019-03
教學評價是實現課堂教學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環節。教師通過開展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工作,可以幫助學生完成自我反思,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探究高中語文教學評價的創新策略,實現以評促教,是教師亟須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高中語文教學評價的現狀
(一)評價標準有待完善
第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需要通過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和探究等學習活動,形成完善的語言建構和運用能力,獲得思維能力、審美鑒賞和創造能力、文化傳承和理解能力方面的發展。對此,教師也要立足《課程標準》,構建完善的評價標準。然而,縱觀高中語文教學現狀,部分教師尚未做到從課程目標出發構建評價標準,致使評價標準單一,難以發揮實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程目標的實現。第二,《課程標準》還提出了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相關內容,強調教師要積極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確定詳細的教學評價標準。但當前部分教師在確定教學評價時仍局限于傳統思路,致使評價目標內容模糊、籠統,無法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詳細評價。第三,在前期備課環節,部分教師忽視了對教學評價的設計,或是評價思維固化,僅設計了單一的評價標準,即通過學生的最終學習成果來完成對學生的評價,導致評價效果不佳[1]。
(二)評價方法有待豐富
第一,部分教師的思維相對固化,對評價工作有一套固定的模板,如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對學生進行統一點評,這種以結果為導向的評價方法雖能取得一定成效,但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上敷衍應付,進而影響學習質量的提升。第二,部分教師習慣使用考試評價法,即以考試成績作為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唯一評價標準,這種評價方式不僅缺乏客觀性,還不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三)評價主體比較單一
當前,部分教師在教學評價工作中習慣將自己作為評價主體,而學生僅作為評價的客體被動接受教師的評價。該評價方式較枯燥,剝奪了學生參與評價的機會,不利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和改進,阻礙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2]。
二、高中語文教學評價的創新策略
(一)構建完善的評價標準
新時代背景下,教師要明確教學評價的重要性,構建完善的評價標準。第一,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評價思維,在關注學生學習結果的同時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從學生的學習全過程出發構建評價標準,細化評價內容。第二,教師應加強對教材的分析,立足教材課文的體裁類型制訂評價標準,并從課程教學目標入手,將學生在學習中應掌握的能力、形成的素養等納入評價標準。第三,教師要實現以評促教,通過對學生的實時點評,使學生保持正確的學習思路,實現高效學習[3]。
以《沁園春·長沙》為例。在前期備課環節,教師可確定以下教學目標:(1)朗讀詩歌,品味詩歌語言的表現力,體會詩歌的宏偉意境和毛澤東在詩詞中表達的情感,培養詩歌鑒賞能力和審美創造能力;(2)在朗讀中想象詩歌畫面,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積極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3)從詩歌中感受毛澤東開闊博大的心胸以及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和抱負,陶冶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圍繞教學目標,教師可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策略,根據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最終學習結果,構建完善的教學評價標準(見表1),實現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評價。

此外,在完善的教學評價標準的支撐下,教師應在教學中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給予及時點評,糾正學生的學習思路和方法。如此,在完善的教學評價標準的支撐下,教師能夠實現對學生的科學點評,全面總結學生的學習收獲,真正實現以評促教,在潛移默化中推動教學的整體發展。
(二)豐富教學評價的主體
教師要在完善評價標準的同時豐富評價的主體,以此豐富評價的內容和角度,確保教學評價的成效。第一,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不斷反思,明確自身的優缺點,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第二,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互相評價,讓學生在互相評價中發現彼此的閃光點,學會汲取他人的優勢,拓展自身學習思維。
第三,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完成自評與互評,獲得更多元的評價內容。第四,教師可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及學習成果,對學生進行過程性和結果性評價,確保評價的全面性,并給予學生正確指導,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激發其學習動力。第五,教師可引入家長評價,讓家長從另一視角對學生進行評價,促進學生的成長[4。如此,通過豐富教學評價的主體,學生能夠明確自身學習的優劣,拓展學習思維,夯實學習基礎,提升學習能力。
以《勸學》為例,教師可在線上提前發布本課的課程目標,指引學生結合課程目標分析自身學習基礎,完成課前自我點評。本課教學目標為:(1)了解《勸學》的相關文學知識,掌握實詞、虛詞等,構建文言文的基礎知識結構;(2)對比、分析課文,提煉中心觀點,促進思維發展;(3)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改進學習方法;(4)從文言文中汲取積累、堅持、專一等精神,實現文化傳承。在教學目標的支撐下,學生可從四個方面評價自己的核心素養能力,初步完成自我反思。
在講授新課環節,教師可組織小組探究活動,引入小組自評和互評的方法。在小組自評方面,教師可制訂完善的評價標準,如是否積極參與小組活動、是否在小組活動中承擔恰當的角色、是否在探究過程中有所收獲等,并指導學生依據這些標準評價自己的學習表現。例如,教師可設計小組探究問題,如“該文言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圍繞論點,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展開了論述?”等。學生會在小組自評中反思自己是否認真思考這些問題并找到相關答案,是否掌握論點、論據的呈現方法等,從而梳理探究中獲得的知識,構建更完善的知識體系。在小組互評方面,教師可細分為組內互評和組間互評。組內互評主要涉及組長和組員之間的相互點評。組長評價組員是否積極配合組織工作,是否為小組活動作出貢獻;組員則點評組長是否具備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是否做到統籌全局等。通過組內互評,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加深了解,在總結小組學習成果的同時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在組間互評方面,教師可安排小組進行學習匯報,其他小組擔任評委,點評該小組的合作探究方法是否合理、探究結果是否完善等。
(三)完善評價方法,實現以評促教
相較于傳統的單一評價模式,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如表格評價法、線上評價法等能夠對學生產生不同的積極影響。因此,教師要以促進學生學習為目的,創新并采用多種評價方法,為高中語文教學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實現以評促教的目標[5]。
以《竇娥冤》為例。在本課的教學中,為實現以評促教,教師可引入表格評價法(見表2)。

在完善的評價表格的支撐下,學生參與評價工作的積極性會顯著提高。他們能夠結合自身實際學習體驗,在反思自身學習水平的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成為評價主體,還拉近了與教師之間的關系,營造了和諧的課堂氛圍,無形中推動了高中語文教學的整體發展。通過表格評價,學生可以進行自我評價,也可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狀態提出反饋。這種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影響,使他們能夠明確學習的重要性,并為教學模式、內容及環境優化提供寶貴建議。
此外,教師需對學生開展線上評價,將課堂教學情況及成果反饋至網絡平臺,幫助學生進行橫向、縱向的學習狀態及學習成果對比,從而使其明確自身學習效率是否提升、學習態度是否端正。教師應豐富線上評價內容,從課堂表現、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探究情況、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以及課后作業質量、實踐情況、與實際生活的關聯度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同時,線上評價的方式也需適當創新,如采用星級評價,并對線上評價結果進行周總結、月總結、學期總結。每周、每月及每學期的評價結果總結對比可直觀呈現學生的學習發展情況,反映學生的學習弱項,教師可據此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學習指導。
三、結束語
綜上,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存在一定弊端,阻礙了教學評價育人價值的發揮。新時代背景下,教師要樹立以評促教的教學觀念,明確教學評價對教學的推動作用,從而轉變教學思維,嘗試探究新型教學模式,完善評價標準,豐富評價方法和主體,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晨.從師本到生本的新課程育人轉變:論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藝術實踐[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4(1):101-103.
[2]謝錦.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與閱讀教學評價的實施策略[J].高考,2023(35):132-134.
[3]魏蓉深.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語文教學評價探討[J].高考,2023(22):114-116.
[4] 曾珍.深度學習視域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評價的實施路徑分析[J].考試周刊,2023(14):39-42.
[5]顧雪霞.新課程理念背景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評價[J].課堂內外(高中版),2023(11):68-69.
基金項目:本文系南安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4年度課題“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評’一致性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NG1454-055)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戴曉雙(1986.10-),女,福建泉州人,任教于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