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行業的廣袤天地中,山西四建集團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曹志剛以其卓越的領導才能、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對建筑事業的無限熱愛,書寫著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7月28日,《科學導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從基層崗位一步步成長為項目經理,曹志剛的每一步都走得堅實有力,那些奮斗過的日子里都充滿了激情與溫暖。
初入建筑行業時,曹志剛只是一名普通的施工員。在太原理工大學舊管網改造工程項目中,他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每天跟著師傅們在施工現場忙碌,學習如何放線、砌墻、澆筑混凝土。他總是最早到達工地、最晚離開工地,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憑借自身的勤奮和好學,他很快掌握了施工的各項技能。
此后,曹志剛參與了多個重要項目,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憑借出色的表現開始嶄露頭角。2010年,迎來了他職業生涯中第一個轉折點,在太原科技大學4#樓項目中晉升為項目經理,該項目榮獲2012年度山西省安全文明工地。“當時一上任,我就遇到難題,面對總價降低16.6%的壓力,我沒有退縮,而是選擇主動出擊,和甲方深入溝通,提供項目規劃咨詢、設計優化建議等。”曹志剛說。
曹志剛帶領團隊,反復用BIM軟件模擬鋼筋下料方案,上百次的模擬嘗試后成功找出了37處優化節點。他指著圖紙,認真地講解道:“就拿梁柱節點處的鋼筋交叉來說,只要巧妙調整角度,每噸鋼筋就能節約3米用料,而且工程質量完全不打折扣。”
事實勝于雄辯,實測數據完美印證了曹志剛的推測。鋼筋降低率達4.87%、混凝土降低率達6.18%,項目最終實現利潤率4.97%,并獲得了多項國家級獎項,實現從“被動響應”到“主動引領”,超預期完成了項目目標。
在后續工作中,曹志剛帶領團隊不斷取得佳績,尤其是龍城壹號項目連續兩年蟬聯先進項目,獲得太原城鄉管理執法局頒發的“十佳工地”“十優工地”榮譽。
2021年,在山西工人晉祠療養院項目確定質量目標為魯班獎的情況下,他也沒有絲毫猶豫,毅然地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該項目還被山西省總工會列為“一號工程”,定位為全國一流的勞模職工療休養基地。曹志剛緊扣這一戰略,將項目目標分解為“節能環保、樸素大方、功能完備、獨具特色”四大核心指標,確保設計和施工始終圍繞服務職工療休養需求開展。
面對6.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的龐大工程,曹志剛化身資源整合的 “操盤手”。他帶領團隊掃描數據,連續23天往返于項目部與文物局,提出壓減新建建筑高度和體量,臨近晉祠一側盡可能采用小體量分散式布局,運動區建筑宜布置在遠離晉祠區域的方案。他牽頭建立“施工—設計—監理” 三方聯席機制,將原本分散的127項施工流程優化為58個標準化模塊,讓項目在文物保護紅線內跑出建設 “加速度”。
2024年12月,山西工人晉祠療養院項目一療區獲得太原市“結構優質工程”。“這是對我們階段性的肯定,接下來我會帶領團隊繼續全力以赴,向著‘魯班獎’目標邁進!”曹志剛堅定地說。
在曹志剛看來,安全是項目的生命線,是建筑人不可逾越的紅線。山西工人晉祠療養院項目的安全通道旁,“行為安全之星” 公示欄格外醒目。鋼筋工老張指著自己照片下的235分說:“上個月戴安全帽沒系下頜帶,被扣了10分,現在每天上崗前都要對著鏡子檢查一遍。”
曹志剛設計的積分機制,把安全帽佩戴、電焊機接地規范等18項安全操作量化成分數,累計300分可兌換電動車擋風被、冬季勞保鞋。這一機制極大地激發了班組的工作熱情,讓每一位工人都成為安全生產的參與者和守護者。在他的帶領下,項目實現了重大安全事故零發生,為工人的生命安全筑起了一道堅實的防線。
“建筑行業屬于高排放行業,在‘雙碳’目標背景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曹志剛說。
面對綠色發展的時代潮流,曹志剛積極響應號召,大力推行綠色施工理念。在龍城壹號項目中,他帶領團隊采用環保材料,優化施工工藝,減少揚塵和噪音污染,項目榮獲“綠色施工優良樣板觀摩工地”稱號。此外,他將山西工人晉祠療養院項目申報了三星級綠色建筑,順利通過評審。他帶領團隊在項目中廣泛應用太陽能、雨水收集等綠色技術,不僅降低了能耗,還提高了建筑的舒適度和環保性能,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為建筑行業的綠色發展樹立了新的標桿。
“建筑行業正朝著綠色化、智能化、工業化的方向發展。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和科技的不斷進步,綠色建筑將成為未來建筑的主流。”曹志剛說。未來,他也繼續堅守“一次成優”的標準,繼續在建筑行業深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