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指出:“構建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這一戰略部署不僅是對當前媒體環境深刻變化的積極回應,更是對未來媒體發展方向的精準把握。近年來,按照中央部署,在山東省委宣傳部指導下,圍繞“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總要求,以“正能量實現大流量”為目標抓手,統籌內容生產建設、平臺渠道建設和傳播能力建設,加速“閃電新聞”向“閃電”大平臺轉型。
圍繞中宣部主流媒體所辦新媒體月度傳播力考核評價要求,“閃電新聞”提出“新聞導流、互動黏合”理念,持續優化客戶端功能體驗,提升用戶活躍度、留存率、使用時長。
下面將從組織架構、內容創作、技術賦能、產品運營等方面,分享“閃電新聞”在加快建設新型主流媒體,持續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過程中的實踐探索和體會。
一、明確改革方向,優化組織架構
(一)全臺角度加強頂層設計,堅持“少生優育”
“閃電新聞”客戶端從上線之初就按照“一臺一端”要求打造,定位為集納全臺優質內容的總平臺、總出口,打造手機上的“山東臺”。
山東臺黨委直接推動《跟總書記學方法》《問政山東》《快樂向前沖》等優質節目的視頻、直播內容對客戶端開放獨家、首發、共創、共用的權限;整合全臺版權電影、電視劇、節目和微短劇作品資源,推出“影視劇”平臺,上線《地道戰》《林海雪原》《三毛流浪記》等經典老電影和《海爾兄弟》動畫片;推出“閃電報料”平臺,整合全臺所有端口熱線資源,打造線上一站式溝通、幫辦平臺。此外,全臺各頻道組織的線上答題、報名、評選、抽獎等互動服務,都放在“閃電新聞”這一個端口和平臺進行。
(二)“閃電”內部明確目標導向,讓工作機制適應變革要求
首先改革組織架構,側重前期部門、核心業務、全媒傳播、創新賦能,組建閃電智媒工作室、閃電文化工作室、快反機動報道部、熱點深度報道部等十余個“尖兵”創作團隊。
其次調整工作機制,破除聯播、新聞頻道、新媒體三大業務板塊之間的無形壁壘,把人真正“融合”起來。堅持每周召開全中心選題調度會,共同討論重點項目、匯總熱點選題、研判輿情風險,在形式上實現融合,再在行動上形成真正的合力。
最后調整績效考核辦法,建立以傳播力為核心的量化考核體系。將傳統媒體的“完成量考核”轉變為“傳播效果考核”,實行“基礎指標 + 傳播指標 + 質量指標”三軌制考核,日常工作按質取酬、重大項目揭榜掛帥,打破采編與運營之間的壁壘,形成緊密配合、協同高效工作模式。
二、堅持內容為王,提升傳播質效
眼下,輿論生態格局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人人都是傳播者”,信息多元化、內容碎片化、傳播社交化的特點日漸突出。大眾希望看到真實的事件、理性的調查、權威的解讀、客觀的評論,而這些恰恰是主流媒體的初心與使命。從這個意義上說,“后真相”時代的到來,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浴火重生”的契機。立場公正、視野宏闊、質量上乘、形式豐富的內容生產能力就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一)堅持深耕內容,打造精品,鍛造主流媒體新質生產力。
1.加強正面宣傳,講好中國故事,堅定引領正確導向。充分利用我們的全平臺創作團隊優勢,各取所長、互相呼應,提升經濟報道水平和議題設置能力。比如,結合國內外形勢和中央、山東省的政策方針,我們自主策劃了“疾風知勁草—外貿企業一線調研”“聚焦工業經濟‘頭號工程’”等融媒報道,創新做好經濟宣傳引導。像今年結合山東新春第一會,我們推出的“主播說”六連評,全網閱讀量突破一個億。
2.充分利用大屏資源,為新媒體端提供澎湃動能。利用豐富的紀錄片和文化節目資源,化整為零,讓碎片化短視頻在小屏實現裂變傳播,相關話題頻頻登上熱搜、熱榜。比如,根據《黃河文化大會》第二季制作推出的多個短視頻、話題,登熱搜熱榜780余次,全網總閱讀量超18.9億。
3.緊跟熱點發力原創,持續提高媒體影響力傳播力。在現有采編流程的基礎上,整合前期采編力量,組成熱點運營小組和在線直播小組,與賬號運營編輯直接形成聯動供稿機制。在選題上,緊盯熱點,發揮傳統主流媒體的新聞敏感和原創能力;在流程上,統一調度,發揮全媒體生產平臺的合作優勢和專業效能,做到快發聲、不失聲,凸顯媒體影響力。
比如,最近發生的一個正能量熱點事件“山東小伙為救同學錯過職教高考”,就是對我們“快速響應 + 深度跟進 + 全媒聯動 + 評論引導”工作機制的一次很好的練兵。我們第一時間在“閃電新聞”、電視新聞頻道推出現場報道和評論,搶抓第一落點;隨后緊跟事件發展,提前獲悉“春季高考副題將為考生啟動”這獨家線索,中心及時啟動聯動工作機制,前后期部門高效協作,“閃電新聞”獨家首發這一消息,在《山東新聞聯播》上提要并配發“主播說”視頻評論加大宣傳力度。隨后,“閃電新聞”在各平臺的賬號繼續全網首發考生和司機被推薦為“中國好人榜”候選人、司機被聘為煙臺交警社會監督員等內容,聚焦最新動態持續發酵。煙臺救人考生共運營微博話題8條。
4.與兄弟媒體“牽手”聯動,實現常態化運營生產。“閃電新聞”積極搭建云端編輯部,山東省內聯動136個區縣融媒體中心、省外聯動各省市區兄弟媒體,共同策劃產品,實現傳播合力、聯動效應的最大化。比如,圍繞“518”國際博物館日,“閃電新聞”、新聞頻道聯合“看度新聞”“頂端新聞”、新甘肅客戶端、草原云客戶端等推出《探秘鎮館之寶感受文博魅力》融媒聯動直播,全網閱讀量超200萬。
(二)堅持為獨家、優質0GC(職業生產內容)內容提供入口,增加曝光率和吸引力,提升客戶端新增下載量。
1.圍繞“看電視、聽廣播”做導流。積極做好網臺互動工作,強化“閃電新聞”品牌和客戶端二維碼在大屏端的露出。同時,集合豐富優質的電視紀錄片資源,開通“紀錄”頻道,為客戶端帶來更加活躍和忠實的用戶群體。
2.圍繞“爆款”節目做接流。綜藝頻道《快樂向前沖》節目因其“最簡單的快樂”成為爆款節目。今年新賽季節目開播,“閃電新聞”積極開發功能,接住流量。新開發線上報名系統,吸引了超160萬網友注冊,同時推出直播、精彩短視頻等內容,滿足觀眾多樣化視聽需求。
3.圍繞“獨家”資源做引流。獨家優質的直播可以為客戶端帶來大批量新增用戶。去年暑假期間,“閃電新聞”聯合山東省教育廳策劃、制作防溺水直播,通過教育部門組織全省中小學、幼兒園學生及家長收看節目,直播觀看人數達4343.2萬人次,新增用戶下載599萬,新增注冊用戶104萬。
三、強化運營服務,增加用戶黏性
(一)產品運營重功能應用,持續提升用戶活躍度。
一個互聯網產品的產品設計和“硬”功能是吸引用戶開機的關鍵。閃電新聞客戶端重視PGC(專業生產內容)資源的接入和符合媒體氣質的實用功能的開發與應用,持續提高端內與端外活躍度。
1.C位推薦核心功能,提升端內日活。2019年,在山東省委、省政府推動下,大型融媒體問政節目《問政山東》開播,網絡問政平臺在“閃電新聞”同步上線,并在客戶端C位加以推薦。網絡問政平臺提供“問政”“投訴”“建議”“實時數據”“訴求查詢”等服務,還推出“擔當作為排行榜”,實時更新回復率和群眾滿意度排名。截至目前,共吸引山東35個廳局、16個地市入駐,共促成超20萬件群眾留言獲積極回應,相關部門和地市整體回復率達 97% ,用戶整體滿意度達 80% 。
2.打造輕應用品牌,提升端外活躍度。2022年,閃電新聞客戶端上線“輕應用”功能,為有一定運營能力的頻道、區縣融媒打造閃電系App,如閃電體育版、閃電健康版,同時幫助政府、機構、媒體、學校、企業等各領域創作者解決頁面無法定制、集約化不足等問題。截至目前,已有1100余個政務、媒體、個人創作者入駐,在平臺上發布內容,組織線上活動,大幅提高了端外活躍度。
3.接入硬核功能,提升用戶黏性。今年,“閃電新聞”積極從單一的“傳播”模式向“傳播 + 連接 + 服務”模式轉型,接入了集納山東全省社保通查、住房公積金查詢等32項優質好用的高頻服務,聚力打造“一站式”綜合服務中心,通過服務線上化,簡化群眾辦事流程,黏住部分用戶。
(二)用戶運營重互動體驗,持續提升用戶忠誠度。
用戶留存率對客戶端的運營至關重要。為避免裝機即卸載,閃電新聞客戶端積極組織各種線上線下活動,通過形式豐富的活動策劃、用戶社群互動、頻率適宜的推送策略等方法,持續刺激用戶、建立信任,讓用戶更加放心地使用App,甚至帶來UGC(用戶生產內容)內容生產。
1.常態化開展線上活動。“閃電新聞”持續與多個部門、行業等建立長期聯動,與全臺各頻道部門聯合推出報名、競賽、答題、評選、抽獎等線上產品或活動,幾乎保持日日有互動,周周有策劃,月月有重磅。
2.打造用戶互動品牌。推出“閃電福利社”,聯合“閃電品牌福利官”為用戶構建多元化福利體系,全年共吸引超千萬網友參與;推出“閃電律師團”,為超3萬名網友解決法律難題;上線閃電公益綜合服務平臺,提供公益資源對接、公益項目策劃執行、公益成果展示等服務,“公益送清涼”“公益市集”“助農幫扶”等系列活動全年共覆蓋人群超2000萬。
3.加強賬號跟評引導。“閃電新聞”在40余家聚合平臺、短視頻平臺開設矩陣賬號超百個,全平臺粉絲總量超6000萬,累計閱讀量已超1萬億,多次在各平臺月度及年度數據榜單中排名山東省內第一,位居全國前列。
四、強化技術支撐,推動融合發展
主流媒體應加大技術研發力度,運用先進技術提升新聞生產傳播質效,提高用戶使用的便捷性和滿意度。眼下,正不斷探索以先進技術驅動媒體轉型,重構媒體融合發展技術底座。
山東省廣播電視臺自主研發的融媒體內容生產管理平臺“閃電云”,打通“策、采、編、審、發、評、饋”全流程,將新聞生產全流程統一“上云”管理,構筑互聯互通、協同高效、安全可控的融媒體生態圈。依托閃電云平臺,山東省廣播電視臺實現與136個縣級融媒體中心在選題、策劃、內容、用戶、數據、服務等方面全面打通,推動山東全省形成“一云多廚房”的傳播生態。以“閃電云”平臺為核心基座,引入國內頭部科技企業的先進技術,將AIGC技術深度融入內容生產的全流程、各環節,陸續研發推出了“閃電成章”“智能審核”“AI文稿助手”等智能應用產品。目前,運作上線“海看劇場”微短劇平臺和體育賽事直播平臺,推動“閃電新聞”上大屏,同時在“閃電新聞”搭建微短劇平臺,探索實現流量提升與商業變現的雙效;匯聚山東全省優質體育賽事供給,為網友提供最新的賽事直播、資訊、實時比賽數據等常態化體育賽事服務。
從“閃電新聞”到“閃電大平臺”,不僅是名字的改變,也是發展目標和奮斗方向。“閃電新聞”將繼續堅持內容為王、積極應對媒體格局“新”變化,以全方位創新推進系統性變革。
(作者劉駿系閃電運營中心主任、齊魯網·閃電新聞總編輯)
責任編輯:曹婧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