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一頭連著經濟,一頭連著民生,留住高校畢業生就是為城市蓄能。江蘇省南京市始終將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置于重要位置,深入貫徹國家和省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決策部署。為有效應對嚴峻復雜的就業形勢,吸引更多青年人才留寧就業創業,近期南京市人社部門推出了2025年《服務在寧高校畢業生留寧就業十項舉措》。
作為十項舉措之一,南京市人社部門積極從行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公共及經營性服務機構等多個領域遴選100名專家打造“金牌就業指導團”,進校園、進園區、進招聘場所,為大學生提供職業規劃、求職技巧、政策解讀等專業就業指導服務,充分發揮就業指導專家在促進高校畢業生留寧就業中的“助推器”作用。
4月28日,“勠力同心" 同向而行”就業指導專家賦能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研討會暨聘書頒發儀式在南京人才大廈拉開帷幕。南京市第一批就業指導專家精神飽滿、意氣風發,依次上臺接過聘書,扛起賦能在寧高校畢業生留寧就業的職責使命。活動現場還同步播放全AI制作的宣傳視頻,以高校畢業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形式,推介南京促進高校畢業生留寧就業創業新措施。
打造多元化就業服務模式
持續落實好高校畢業生一次性求職補貼、創業成功獎勵、創業帶動就業補貼、見習補貼、靈活就業社保補貼、富民創業擔保貸款等引才留寧政策。全面梳理高校畢業生就創業政策實施效果,在政策條件、申報審核、發放享受等全環節、全流程進行優化調整。例如,深受高校畢業生歡迎的住房租賃補貼,通過大數據比對、部門數據聯審等方式,簡化申請流程,精準篩選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降低高校畢業生留寧生活成本,進一步提升南京市就業政策吸引力、影響力和凝聚力,引聚更多高校畢業生更好地在寧就業發展。
組建“人社服務高校專員隊伍”,按片區“一對一”“面對面”服務50余所在寧高校畢業生留寧就業。他們化身“就業管家”,定期走訪高校,摸排畢業生生源信息、專業方向及就業意向,提供政策宣傳、技能提升、招聘對接、權益維護、困難幫扶等全方位就業服務。聯動優質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幫助高校訪企拓崗,編制人社部門服務在寧高校項目清單,根據高?!包c單”精準提供定制化、特色化服務。分片區召開在寧高校座談會,聽取校方做好年度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意見建議。棲霞區就管中心尤主任作為這支人社服務專員隊伍中的一員,他每周至少兩次深入對口高校,與校方對接畢業生數據,針對南京“4266”產業體系篩選匹配專業?!氨热鐚徲嫛⒔鹑趯I學生留寧意愿強,我們就重點對接全市的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尤主任介紹道,通過動態更新“人才需求庫”和“崗位供給庫”,專員們能快速為畢業生求職精準“畫像”,實現人崗相適、匹配對接。
完善全場景招聘服務體系
擦亮“就在南京”招聘品牌,緊盯春招秋招關鍵節點,根據學校專業設置開展“一校一主題校園招聘”,支持高校二級院系開展專精優新的小型化、精細化、匹配式招聘。運用省智慧就業服務平臺、“蘇心聘”小程序、“南京人社”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動態發布招聘信息,開展直播帶崗、空中宣講、AI智能面試等,提供24小時不斷線就業服務。春節、“五一”等節假日期間推出“樂業金陵”青年大學生就業指導系列課程,圍繞青年大學生關心的就業話題答疑解惑、指點迷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增強職場競爭力。在市、區人力資源市場及零工市場等場所,常態化開展“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先進制造業企業、現代服務業企業等畢業生專場招聘。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抽樣調查,掌握招聘崗位需求與學生求職意向的匹配情況,促進就業服務形成工作閉環。
截至4月底,全市開展線上線下高校畢業生招聘會300余場,舉辦“就在南京 共贏未來”南京市2025年春季校園巡回招聘系列活動,走進南京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河海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多所高校,開展了50場春季校園招聘系列活動,1000余家次優質企業提供了2.17萬個次就業崗位,進場求職人數4.9萬人次,共收到簡歷逾2萬份,達成初步就業意向近1萬人次。
營造陪伴型創業氛圍
進一步釋放創業培訓補貼、創業成功及帶動就業獎勵、富民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紅利,扶持大學生在寧創業。市區聯動做優“創聚金陵”創業服務,遴選優秀創業項目,搭建創業者交流平臺,開展投融資對接,聚焦政策、場地、資金、服務、導師五大維度的精準對接,為創業者搭建起一座跨越資源鴻溝的“彩虹橋”。整合金融機構、投資機構、擔保機構資源,推出“青年創業金融服務聯合體”,實現“見貸即擔”和快速審批,以“投、貸、擔、補”模式為創業者搭建階梯。聯合《南京新聞》推出《贏在南京·青創者說》系列報道,記錄青年大學生在南京創業,向未來進發的感人故事。1—4月共開展未來企業家訓練營、人工智能專場投融資路演等“創聚金陵”創業服務活動40余場,促進各類創業實體發展,持續為就業擴容增量。
組建“創業陪跑導師團”,涉及投融資、政策咨詢、規劃指導、企業管理、財稅法務等各領域專家50余名,通過集中授課、個性問診、跟蹤指導等形式激發大學生創業潛能。聯動科技、文旅、婦聯等部門提前謀劃,舉辦前沿科技、非遺文創、銀發經濟等主題型“創業大講壇活動”。其中,年度首場“傳承與創新:探索秦淮非遺傳統技藝與現代創業之路”創業大講壇活動在秦淮區非遺館舉辦,通過非遺技藝體驗、就業創業政策解讀、實戰案例分享等活動,為傳統文化傳承與現代創新創業搭起融合新平臺,吸引了線上線下近200名青年創客熱情參與。
增進沉浸式職業體驗
全年計劃開展20場次“感知體驗行動”,組織在寧高校畢業生實地看園區、看企業、看創業,零距離感知南京發展成果。開發“感知體驗行動”線上服務平臺,方便高校畢業生實時了解、自愿報名以及反饋意見建議。動態發布政府補貼職業培訓機構和培訓項目目錄,依據南京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意愿、產業需求、技能短板等,開展“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對接南京市產業體系,通過新研發或項目制培訓等形式開展針對性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助力高校畢業生強技能、好就業、創好業。
完善《南京市青年就業見習工作實施辦法》,加大就業見習政策宣介力度和就業見習資金投入,聚焦南京市產業體系加強崗位開發、崗位篩選,持續提供質量高、吸引力強的見習崗位,努力擴大見習規模,促進留寧就業。將就業技能培訓對象調整為畢業學年高校畢業生,結合產業發展需要和高校畢業生求職需求,開發實用性、針對性強的培訓項目,組織開展訂單、定崗、定向式培訓,強化培訓與就業銜接,促進優質人力資源要素向重點產業集聚。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