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傳統電視媒體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傳統電視節目不僅扮演著豐富民眾精神娛樂生活的角色,還是人們獲取社會信息的重要渠道。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直播技術被引入電視節目制作,為節目的展現與傳播模式帶來了革新[1。在實際操作中,電視節目制作主體要深入了解網絡媒體直播技術和電視節目各自的優勢,探尋融合發展方案,促使電視媒體實現新的發展。
一、電視節目與網絡直播融合發展的意義
(一)拓寬電視節目傳播渠道
電視媒體是傳統的媒體類型,在傳播新聞、引導社會輿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推進電視節目與網絡直播的融合發展,能夠為電視節目開辟全新的傳播渠道,使電視節目突破傳統框架,在互聯網直播環境中實現更廣泛的傳播。
(二)推進電視節目與新媒體融合
新媒體技術出現前,電視機是觀眾收看節目的主要途徑,觀眾必須在特定時間和地點接收電視節目。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可以通過新媒體渠道獲取多元化、時效性更強的信息,也使得互聯網用戶激增[2]。電視節目采用新媒體直播技術,有助于電視媒體有效整合新舊媒體資源,使電視節目更貼合當代受眾的個性化需求,增強電視節目的影響力,如每年的全國兩會的全程直播大幅提升了新聞傳播的即時性,讓觀眾能實時通過移動設備觀看,體現了技術應用的顯著成效。
(三)增強用戶黏性
傳統電視節目因傳播與制作方式的局限性,受眾只能通過電視節目被動地接收信息,節目與受眾之間的互動受限。而新媒體行業的興起使得受眾體會到更高的互動性與參與感。在電視節目制作中融入網絡直播技術,觀眾可以適時發送評論、彈幕等形式參與到直播中來,增強節目的互動性與觀眾的參與度,同時電視媒體也能據此更好地了解受眾需求,進而優化節目選題和內容展現方式[3]。
二、電視節目與網絡直播融合發展的策略
(一)轉變策劃思路與理念
將電視節目和網絡直播技術相融合,要求電視媒體工作者要從思想層面加以重視,樹立融媒體環境下的節目制作理念,突破傳統思維局限,以包容的心態和開放的視角接受新媒體技術,時刻關注受眾需求的變化。在節目制作過程中,電視媒體工作者應巧妙融入直播技術,為節目增添魅力。同時,電視媒體工作者還要主動探索新媒體直播技術的運營模式,深入學習相關技術的應用技巧,熟悉并掌握電視節目在直播環境下的多種表現形式[4]。
(二)推進不同媒體有序融合
1.題材上互相補充
相較于傳統電視節目,網絡直播在題材選擇上更為多樣化,如民生熱點、公共事件、娛樂、體育等。對此有必要建立內容資源共享機制,電視節目與網絡直播可以共享豐富的資料庫和采訪資源,用于快速制作直播內容;同時,網絡直播中的熱門話題和用戶反饋也可成為電視節目選題的重要參考,實現內容生態的良性循環。
2.臺網同步聯動
電視臺應積極探索與網絡平臺的合作方式,增加節目在網絡平臺的同步直播,并靈活增加重要節目或者重要信息的播出時間,使網絡平臺受眾可以隨時獲得最新新聞資訊或感興趣的節目,而無需在固定時間依賴傳統的廣播或電視節目渠道;觀眾也可以利用平臺接觸到其他網友觀點,甚至有機會通過主持人與電視節目實現互動[5]。
3.形式上大膽創新
為了滿足不同受眾群體的觀看習慣,電視直播需創新形式,以吸引年輕觀眾。例如,結合虛擬現實(VR)與互動元素的直播形式,“探險直播 +VR 體驗”等。觀眾通過佩戴VR設備,仿佛置身于直播現場,與主播一同探索未知領域,如深海、極地或遠古遺跡。主播在前端進行實時探險,而后臺團隊負責畫面優化、互動設計,為觀眾帶來沉浸式的探險體驗。這樣的做法不僅借鑒了網絡直播的互動性和即時性,還通過VR技術增強了觀眾的參與感和沉浸感,為電視直播注入了新的活力。
4.內容上提升質量
對于電視直播來說,內容的品質始終是核心所在,尤其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盡管公眾獲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但信息質量卻參差不齊。在電視節目和網絡直播融合的過程中,網絡直播需著力提升內容質量與層次,開發新的技術,使網絡直播有更多可玩性。電視直播則需更加關注內容質量,依據受眾需求策劃更易獲得關注度的內容,并拓寬內容類型,加強與網絡平臺的合作,借助網絡平臺進行更廣泛的節目傳播,尋求電視臺的新突破[6]。
5.互動上改變形式
互聯網社區的建立基于用戶興趣相投等共同基礎。網絡社區的維持依靠用戶間的互動,而網絡直播的強互動性則提高了受眾參與度。互動方式多樣,如發彈幕、贈送虛擬禮物等。相比之下,電視直播受眾忠誠度不高,主要原因是互動方式單一[7]。因此,電視直播可借鑒網絡直播的互動模式,如湖南衛視的《元氣滿滿的哥哥》節目,通過升級傳統游戲捉迷藏,由主持人以觀眾視角進行分析互動,促進了嘉賓與觀眾的即時交流,拉近了雙方距離。
6.宣傳上發揮優勢
電視直播可借助網絡直播的傳播優勢擴大影響力,提升視聽媒體形象。例如,通過網絡發布短視頻,提升知名度,并與受眾互動,關注其感受。合理利用網絡優勢,從而在網絡環境中找到新的發展機遇。同樣的,電視直播可吸收網絡直播中的互動元素,邀請知名主持在網絡平臺上和受眾進行交流,利用電視媒體的信息傳播優勢,共同提高網絡直播的質量與平臺知名度。總體而言,只要媒體人攜手并進,不斷擴充信息量、使內容更加多樣化并增強時效性,二者必然成為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關系。
(三)強化主持人素質培養
融媒體時代,直播模式對主持人的個人素質與主持風格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促進電視節目直播形式的良性發展,關鍵在于提升主持人的專業素養,以符合直播節目的播出特色。所以,電視臺在運用直播技術的同時,還要為主持人提供專業的直播技能培訓,以增強其臨場應變、場面控制及觀眾互動等能力。電視臺可安排定期的直播培訓課程,要求主持人每周都要參加,著重訓練其臨場應變能力。培訓過程中,培訓師可通過模擬各種觀眾評論,讓主持人即時回應,通過反復實踐提高其應變能力。此外,提升臨場應變能力還需要主持人日常經驗的積累,有意識地在錄播節目中鍛煉迅速反應能力,如對直播中的評論作出即時回應。同時,主持人還要注意控場能力與節奏感的培養,以確保節目內容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播出任務,在直播中更好地把握節奏,為觀眾提供良好的觀看體驗。
三、結語
總之,融媒體時代,網絡直播的發展盡管對傳統媒體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但是同時也為媒體行業注入了活力,為新時代媒體從業者賦能。無論內容與形式怎樣變化,媒體人都要理性看待自身的優勢與存在的不足,相互學習,彌補短板,在媒體融合的環境中進行資源的整合,最終實現資源共享,共同推動電視媒體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超,融媒體時代下電視節目與網絡直播的融合傳播[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4(1):77-79.
[2]許健.融媒體背景下電視節目與新媒體直播技術的融合策略[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4(11):52-54.
[3]何劍.融媒體時代電視節目與新媒體直播技術的融合思考[J].西部廣播電視,2023,44(14):238-240.
[4]封榮娟,陳雙偉.媒體網絡直播的規范與融合發展思考——以十堰晚報秦楚網全媒體網絡直播為例[J].中國地市報人,2023(9):96-98.
[5]易琳.融媒體時代傳統文化元素與電視節目的融合與發展[J].新聞文化建設,2022(14):120-122.
[6]譚順允.融媒體時代傳統文化元素與電視節目的融合與發展[J].傳播力研究,2022,6(34):46-48.
[7]麻敏.融媒體語境下電視節目與短視頻融合發展傳播策略[J].東南傳播,2022(10):74-76.
(作者陳慶玲安徽省安慶市新聞傳媒中心主任編輯)
責任編輯:任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