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地中海之濱、距西班牙第二大港口城市馬拉加約30千米處,有一座千年小鎮——米哈斯。這座面積不大、人口不足10萬的小鎮,自古便是經“海上絲綢之路”抵達馬拉加港的商旅人士青睞的駐足地。它之所以吸引人,除了依山傍海的旖旎風光,更在于其獨特的建筑風格——鎮中所有建筑物皆為純凈如雪的白色,別無二致,因此米哈斯也享有“白色小鎮”的美譽。
海濱小鎮潔白無瑕
米哈斯坐落在緊鄰地中海、海拔400 多米的山巒上。步入小鎮,一棟棟造型美觀、形狀各異的白色小屋高低相間、錯落有致地排列著。它們頭頂藍天白云,面朝碧波大海,宛如一尊尊用白色大理石雕琢的精美藝術品,強烈沖擊著人的視覺,給人帶來極致的美感享受。行走其間便會發現,無論是公共設施還是普通民宅,每幢房屋的院墻邊、門窗旁都懸掛著漂亮的花盆。盆中栽種著各種鮮花綠植:盛開的鮮花五彩斑斕,競相綻放,如同華貴的少婦般嬌媚艷麗,微風吹過,散發出淡淡的香氣;而栽種的綠植則枝蔓低垂,恰似身姿婀娜的少女,羞澀地低著頭,任憑“長發”隨風搖曳。
尤為有趣的是,這些花盆不論大小,大多為海藍色,點綴在白墻上格外醒目。我想,這定是生活在湛藍天宇下、碧藍大海邊的小鎮人刻意為之—藍白相映,不僅是極具美感的裝飾,更是他們對家鄉滿懷自豪感的生動表露。常言道,白色是純潔的象征。穿行在白屋之間,整座小鎮都營造著潔白無瑕又浪漫溫馨的氛圍。或許正是受這種氛圍吸引,鎮中隨處可見來自世界各地、膚色不同、語言各異的游客。導游告訴我:“米哈斯卓爾不群的美麗風景,使其成為歐洲乃至全球游客,尤其是年輕人最喜愛的旅游度假勝地之一,常年游客絡繹不絕。許多新人還專程選擇來此地度蜜月,希望小鎮潔白無瑕的景致能見證他們純潔的愛情,讓愛情之花永遠美麗綻放。”
驢車穿行 獨具風韻
行走間,我注意到,小鎮不寬的街道上除了歐洲城鎮常見的高頭大馬牽引的古老載客馬車“鑾鈴叮當”,更多的則是毛驢拉的車,甚至有游客騎著驢悠然自得地觀賞小鎮風景。我在歐洲眾多城市游歷過,如此景象還是首次見到,頓感新奇,于是帶著好奇心向導游咨詢。導游微笑著解釋:“很多初到米哈斯的人都會問這個問題。其實,米哈斯依山而建,道路崎嶇且坡度較大,當地人便選擇了耐力強、飼養成本比馬低的驢作為代步工具。20世紀60年代小鎮旅游業興起后,許多游客對當地人騎驢出行的方式頗感興趣,紛紛拉著他們合影并給小費,小費收入甚至比一些人上班的工資還高。于是,小鎮很快誕生了向游客出租驢和驢車這個新行業。如今,這項業務已成為小鎮吸引全球游客的重要旅游資源。”


說話間,我們來到小鎮高處的中心廣場。導游指著廣場上一尊銅鑄的驢雕像,說:“你看,為了充分利用‘驢’這一特色資源,鎮上特意鑄造了這尊雕像,專供游客騎上拍照留念。”我順著導游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一尊與真驢大小相仿的驢雕像坐落在廣場一側——它豎著兩只長耳,左腿高抬,一副整裝待發的姿態,造型栩栩如生。一位游客正笑容滿面地騎在驢雕像上拍照,旁邊還聚集著不少人排隊等候留影。
古風古韻 生活怡然
參觀完中心廣場,導游給了我們2小時自由活動時間,我即刻穿街走巷,細細欣賞小鎮風光。鎮中許多街巷如同老上海的里弄般狹窄,有的住宅出門邁四五步就到了對門鄰居家門口,甚至一些兩三層樓上的居民打開窗戶,探身就能互相遞東西。小鎮的路面大多由青石鋪成,一塊塊青石歷經風霜雨雪的打磨,已變得坑洼不平。每當驢車或馬車經過,蹄子踏在青石上便會發出陣陣清脆的“噠噠”聲,節奏明快,仿佛一首悅耳的敲擊樂,為小鎮增添了幾分情趣。
小鎮狹窄的街道兩旁遍布著小商鋪。許多經營工藝品的店鋪,外墻上掛滿了琳瑯滿目的旅游紀念品,一串串、一排排,花花綠綠,如同漂亮的大風鈴,不時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響。這聲響既向過往行人展示了商品,又裝點了店面,可謂一舉兩得。每家店鋪,無論顧客是否購物,主人都會報以淳樸真誠的微笑,讓人倍感溫暖。
與西班牙眾多大城市一樣,米哈斯的街道邊也設有露天酒吧、咖啡廳和餐廳。許多人坐在造型各異的遮陽傘下,或獨自靜思,或三五成群,喝咖啡、品紅酒、嘗美食,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舒心的笑容,盡情享受著怡然自得的生活。
當暮色浸染地中海,米哈斯的白墻也泛著溫柔的光澤。這里的每一塊青石都刻著時光的韻腳,每一縷海風都裹著慢生活的詩意——或許這正是人們不遠萬里奔赴而來的理由:在純白的夢境里,遇見生活最本真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