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師:
您好!我最近遇到了一個非常大的困惑:我和身邊的同學相處時,當我們因某個決定或意見無法達成共識的時候,最后妥協的那個人一定是我。比如有一次,我和我的同學小墨決定去公園玩。我打算星期日去,可小墨打算在星期六去。我倆因為這件小事一天都沒說話。星期五的早上,還是我忍不住去找她,說愿意和她一起在星期六去公園。諸如此類的妥協特別多。我覺得妥協的次數多了,讓我感到身心疲憊,一點兒也不快樂。我想改變這一現狀,應該如何做呢?
小然:
你好!看完你的來信后,劉老師要給你點一個贊,你意識到了自己存在的問題,并有非常強烈的想要改變的意愿。下面劉老師給你一些建議,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你需要弄清楚妥協背后的中質是什么。當日常生活中與他人相處做出妥協時,你 文/劉旭東要知道妥協是一種自我否定。你之所以妥協是因為你對自己沒有太多自信,且對自我的認知不夠。此外,這也反映出你有討好他人的心理。也就是你想通過妥協來和他人之間建立一種和諧、美好的關系,并得到他人的喜歡和認可;但你要知道,一味的妥協只會降低你在他人心中的分量。你應該正確、清晰地認識自己,并找到能讓你自己閃閃發光的點,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自信。漸漸地,你就知道如何在妥協和堅持自我之間保持一種平衡了。
尊重自己內心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和誰相處,我們都一定要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必須尊重自己內心的感受。簡而言之,就是在和別人相處的過程當中,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維護自己的立場。比如,當你朋友的一個計劃或決定讓你感到心煩意亂或者委屈時,你大可以不贊同朋友的決定,這是因為那個決定可能對你的朋友而言是正確的,但對你來說可能是負面的。你大可以本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持否定意見,勇敢表達自我主張。
和同學或朋友之間保持適當的距離。建立起一定的邊界感。俗話說,近則不遜,當你們走得太近時,你們之間反而會失去一種恭敬心。比如,你之所以在和他們相處的過程中不斷做出妥協,而他們卻很少妥協,是因為你在和他們相處的過程中,給他們造成了一種好掌控、好說話的印象,并且在他們看來,當你們之間的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你的感受是可以被忽略的,這樣產生的結果就是他們可以肆無忌憚地做出一個犧牲你利益和感受的決定,并且他們覺得就算他們那樣做了,你也會像以前一樣委曲求全。鑒于此,你不妨大膽地做真實的自己,想拒絕就拒絕,保持自己的主體性和獨立性,這樣,當他們意識到你不愉悅時,或許就會開始注重你的感受。
希望你能夠從劉老師給你的建議當中有所啟發,并將它們運用到實踐當中去,做一名開心并陽光的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