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河水真清啊!
車剛停穩在營子村“鄉村老表”露營基地,孩子便如脫兔般躍下車,沿路基草叢竄至河岸,甩掉鞋子踏入河灘。起初她膽怯地踞腳試水,轉瞬便歡快地在水中旋轉——胖胖的腳丫化作歡樂的棒槌,躁起的水珠晶瑩剔透,水霧中,她稚嫩的臉龐綻放出久違的笑容。此刻的她,好似跳進了快樂的漩渦,整個人都浸在歡愉里。
眼前的河流自賽武當山腳下蜿蜒而來,如綢帶輕拂河床的光滑卵石,潺潺水聲悅耳動聽。河道轉彎處,水流輕柔折轉,隨地勢匯集成深淺不一的水洼——有的狹長如銀溝,蜿蜒著伸向河灘深處;有的寬廣成塘,鏡面般倒映著藍天白云,讓天地在水中交融。
不遠處,幾個大人抱著西瓜、提著啤酒走向上游水洼,他們扒開鵝卵石將食物浸入清涼的河水中;三兩女生或坐石親水,或躺于浮床閉目休憩。偶有水鳥掠過水面,驚起漣漪,水鳥也被岸邊的煙火氣吸引。野花點綴的草坪上。天幕已支起,燒烤架上的食材滋滋作響,水池邊洗菜的身影與灶膛里嶰啪的柴火聲,共同譜寫出鄉間野趣的樂章。
水,在此刻成為連接心靈與自然的橋梁,以潺潺流動的韻律,訴說著生態和諧之美。
賽武當作為武當山脈唯一的自然保護區,東望武當、南眺神農、西觀秦巴、北望漢水,不僅是十堰城區多條河流的發源地,更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庫前水源涵養地。茅箭區人民深知“小凈則大河清”的道理,近年來圍繞小流域綜合治理,打造水源地治理典范區:
系統治理:推進四化同步發展與城鄉共同締造,讓山更青、水更凈;
意識培育:開展“保水護水”宣傳,增強公眾環保責任;
常態監管:巡查河流支溝,規范污水排放;
生態修復:補種花卉苗圃,鼓勵村民發展“三小園”(小果園、小花園、小菜園),防止水土流失。
如今,“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生態畫卷已漸次展開。
賽武當林海間,巖縫滲出的水珠匯成清流,沿溝谷蜿蜒而下,在下游匯聚成馬家河、茅塔河等支流,最終注入全長90余千米的泗河。這條河流自南向北流經茅箭區、經開區,于鄖陽區青山鎮匯入漢江,不僅滋養著十堰的萬物生靈,更在沿途勾勒出人與自然共生的壯美長卷。
這源源不斷的活水,既是大地的血脈,更是生態文明的見證。唯有守護好每一道源頭,才能讓生命的歌謠在歲月里永續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