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D63;G20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3
A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overnment Data Openness Performanc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Dynamic Capabilities:Dual Evidence from fsQCA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AbstractHowtoachieve high-qualitygovernmentdataopennessandfully leverage thevalueofdataelements have emergedasacriticalconcernforbothacademiaandindustryindigitalage.Basedonpaneldatafrom2lprovinces,this study introduces the dynamiccapability theory toestablish a“capability-performance”analytical framework.Byemploying a mixed-method approach that integrates 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fsQCA)and regression analysis,thisstudy exploredtheseparate impactofeachcapabilityandtheir interactiverelationships ongovernmentdata openess performance.Theresults shows:capabilities including institutional design,technology asimilation and data provisioning havea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governmentdata opennessperformance;these capabilitiescannot independentlyconstitute thenecessaryconditions forthe high-performanceof government dataopennes;thesecapabilities formthreeconditionalconfigurations leading to the high-performance of government dataopenness:the“opportunity perception”type,the\"comprehensive driving”type and the“rapid response”type.
Key words government data openness performance;dynamic capability;regression analysis;fuzzy-set qualitativecomparative analysis
數字經濟時代,世界各國愈發意識到數據所承載的重大戰略價值,由此引發全球政府數據開放熱潮。在此背景下,我國不斷加速推進政府數據開放戰略布局。2015年,國務院發布《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明確指出政府數據資源整合與開放共享的重要性。2020年,國務院出臺《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提出深化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與安全防護的具體要求。截至2023年10月,我國已有22個省級行政區(不包括直轄市和港澳臺地區)成功上線政府數據開放平臺。作為連接國家與地方政府數據開放的橋梁,省級政府在推動數據開放中扮演著承上啟下的重要角色[1,如何有效提升省級政府數據開放績效已成為學術界日益關注的焦點議題。
1文獻綜述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要素已成為世界各國競相爭奪的戰略高地,為充分釋放數據要素的潛在價值,各國競相作出數據開放戰略部署。美國發布《聯邦數據戰略與2020年行動計劃》,英國發布《2016年至2018年英國開放政府國家行動計劃》,加拿大制定《開放數據101》指南,法國則通過《數字共和國法案》,旨在通過推進本國數據開放以激發數據在經濟發展、社會治理以及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中的價值。政府數據開放是一個關涉多方利益的復雜生態系統[2-3],其進程深受政治環境、社會結構和經濟條件等多重因素交互影響4,探究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影響因素及相互作用成為學界關注的焦點議題。
政府數據開放績效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大致遵循了多理論視角下“傳統定性研究-定性比較分析-定量分析-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混合研究\"的演進路徑,持續交迭的研究進程呈現以下階段性特征:(1)傳統定性研究階段。在政府數據開放影響因素的早期探索階段,相關研究利用解釋結構模型[5-6]、扎根理論等,構建了政府數據開放績效影響因素的TOE框架模型和“情境-動因-條件-行動\"模型,從宏觀情境因素、微觀驅動因素等維度提煉了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影響因素。(2)定性比較分析階段。隨著研究的深入,定性比較分析成為政府數據開放績效影響因素研究的主流。相關研究基于TOE框架[8]、資源基礎理論[9]、政府內外部視角[10]、政府行為選擇[1]、雙元創新理論[12]、政府創新擴散理論[13]等視角,從制度規范、信息技術、經濟要素、數據利用等多維度深入剖析影響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關鍵因素及其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交互影響,并形成以下共識: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影響因素涵蓋制度規范[14]、技術水平[15]、用戶需求[16]等多個維度,不同維度的影響因素相互組合,生成影響政府數據開放高績效的多元路徑。(3)定量分析階段。少數研究基于政策工具理論、數據生態系統理論等理論視角,采用回歸分析、層次分析8等方法,深入探究多元因素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影響機制,以及不同情境因素(如經濟和技術環境[19])對這一機制的調節作用。(4)混合研究方法階段。近兩年有研究采用混合研究設計全面理解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影響因素,如黃如花等、劉春艷和孫明陽基于TOE理論框架引入必要條件分析方法(Necessary ConditionAnalysis,NCA)與fsQCA方法相結合的方法,從必要性和充分性兩個角度識別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條件變量組態[20-21]。
由此可見,既有研究基于不同理論視角呈現從傳統定性研究到混合研究的研究進路為本文深入理解政府數據開放績效影響因素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參照和借鑒參考。既有研究同時存在三點待拓展空間:第一,在研究內容上,多從資源基礎理論、TOE框架等理論視角識別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影響因素,鮮有從能力視角探討政府動態能力影響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復雜因果關系;第二,在研究深度上,未充分結合其內在構成與特定情境下的能力配置需求,尤其在黨和國家持續推動政府能力建設的宏觀環境下,對不同能力類型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交互影響探討不足;第三,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扎根理論、定性比較分析或回歸分析等單一研究方法,缺乏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揭示數據開放績效差異背后的復雜影響因素及其相互作用。鑒于此,本文基于動態能力理論構建政府數據開放的“能力-績效\"分析框架,采用混合研究設計,對21個省份的面板數據進行分析,從政府動態能力視角探究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影響因素,以期為精準推進省級政府數據開放實踐提供決策參考及理論依據。
2政府數據開放“能力-績效\"分析框架構建
在組織如何通過發展和整合自身能力以應對外部環境的理論分析中,動態能力理論被普遍運用。Teece等將動態能力定義為組織整合、構建及重新配置內外部資源以應對復雜且快速變化的環境的能力[22]。動態能力理論強調,為應對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組織需要通過整合和重構內外部資源,發展出與外部環境相適應的動態能力以獲取與維持競爭優勢。與運營能力主要關注組織的生存需求不同,動態能力聚焦通過不斷修正運營能力以適應動態環境變化[23]。研究表明,動態能力對提升組織績效[24]、創新水平[25和數字化平臺能力26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近年來,國內學者將動態能力理論引入政府數據開放領域,對政府數據開放動態能力的概念界定、組成要素及影響作用展開初步探索。如袁莉等將政府數據開放動態能力定義為“政府相關機構及社會公眾為適應環境變化,充分發掘OGD價值,而對其擁有的資源進行整合重構所需的知識和技能”27],并提出六項政府數據開放動態能力;湯志偉等則從“結構-過程\"視角出發,識別出八項政府數據開放能力[28]。以上研究豐富了政府數據開放動態能力的理論內涵,為后續實證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基于現有理論與研究成果,結合我國21個省級政府數據開放實踐,本文基于動態能力理論提出政府動態能力的三大核心維度:政府協調與整合能力、政府學習能力和政府重新配置能力,同時深入探究構成這三個維度的六項具體能力,即制度設計能力、平臺運營能力(作為政府協調與整合能力的具體體現)、需求回應能力、技術同化能力(作為政府學習能力的具體體現)、財政支持能力和數據提供能力(作為政府重新配置能力的具體體現)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獨立影響及交互影響,由此構建了政府數據開放“能力-績效\"分析框架(見圖1),以揭示不同能力維度及其具體能力在影響政府數據開放績效中的復雜互動關系。
第一,政府協調與整合能力。協調與整合能力是組織識別并有效整合現有資源的關鍵能力,由制度設計能力和平臺運營能力兩個二級變量構成。其中,制度設計能力體現了制度生產者通過對知識結構的處理提出具體、可行的制度安排和實施方案的能力[29]。在政府數據開放的特定語境下,參考《中國數字政府發展研究報告(2021)》,制度設計能力涵蓋政府數據開放的領導與協調機制、行政推進機制、績效評估機制、參與互動機制、技術支撐與規范等多個方面[30]。政府作為政府數據開放進行中的主導力量,其制度設計能力是政府數據開放能力體系中的核心組成要素,深刻影響著政府數據開放的成效。平臺運營能力指政府在構建、鏈接、運營及共享數據平臺方面的綜合能力[31。強大的平臺運營能力意味著政府能夠靈活應對不同數據需求,促進數據的合規、高效流通與利用,進而實現數據價值的最大化增值??梢?,制度設計能力和平臺運營能力作為地方政府協調與整合能力對其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發揮影響作用。

第二,政府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是組織通過持續的適應性學習,不斷調整和優化自身策略,以靈活應對政府數據開放內外部環境變化的重要能力,由需求回應能力和技術同化能力兩個二級變量構成。需求回應能力強調數據開放過程中對公眾數據需求進行敏銳洞察和積極響應,內嵌于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核心理念之中[32],要求政府作為數據開放的主導者,應主動深入了解社會和公眾對政府數據的多樣化需求,同時對數據需求方提出的數據開放申請和相關異議予以及時有效的回應[33]。因此,需求回應能力不僅是政務服務能力的關鍵組成部分,其差異還直接影響政府數據開放的水平與成效。研究發現,政務服務能力的高低與政府數據開放水平差異存在顯著相關性[34]。技術同化能力則體現了組織在技術應用上的深度和廣度,是數字政府創造公共價值的關鍵影響力與實現路徑35?!秶窠洕蜕鐣l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技術同化能力作為政府數據開放能力的核心要素,通過技術賦能的方式推動政府數據的高效開放??梢?,需求回應能力和技術同化能力作為政府學習能力對其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發揮影響作用。
第三,政府重新配置能力。重組資源的能力關涉組織在應對環境變化與自身發展過程中重新配置現有資源的關鍵技能,由財政支持能力和數據提供能力兩個二級變量構成。其中,財政資源的充裕程度在客觀上構成政府為數據開放平臺運營與維護分配資源的基石,直接作用于政府數據開放績效。國內外研究實證表明,充足的財政資源支持是政府能夠提供高質量數據服務的重要條件[36-37]。數據提供能力構成了評估政府數據開放效率的核心指標,涵蓋政府開放數據集的數量、質量、規范化及可獲得性等關鍵要素[38],不僅是對政府作為數據提供者效率的直接考量,也深刻反映政府在數據開放趨勢下對現有資源進行優化重組與能力配置的戰略深度。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已明確將數據提供能力置于其數據治理戰略的核心位置[39]??梢姡斦С帜芰蛿祿峁┠芰ψ鳛檎匦屡渲媚芰ζ湔當祿_放績效發揮影響作用。
3研究設計
3.1 研究方法
本文選取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fsQCA)與回歸分析方法探索和驗證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影響因素組態路徑。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方法從組態視角探索各變量的組合與因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方法,關注結果產生的充分和必要條件,不會受到自變量間自相關性和多重共線性的干擾,可識別出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影響因素組態路徑,從類型學角度歸納傳統回歸分析無法得到的結果。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則是探究一組預測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彌補了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無法定量揭示各單個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作用問題。本文首先使用QCA方法探索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影響因素路徑組合,再使用回歸分析來驗證各組合路徑的顯著影響作用。
3.2 數據及校準
(1)結果變量。政府數據開放績效反映了省級政府數據開放的總體績效水平。參照劉淑妍和王湖葩的做法[40],選取復旦大學和國家信息中心數字中國研究院聯合發布《中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報告》中的“政府數據開放綜合指數”作為衡量因變量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測量指標①。
(2)條件變量。制度設計反映了政府數據開放的領導與協調機制、行政推進機制、績效評估機制、參與互動機制、技術支撐與規范等[41]。參照李明和曹海軍、上官莉娜和潘晨的做法[42,1],選取復旦大學和國家信息中心數字中國研究院聯合發布《中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報告》中的“準備層\"作為衡量省級政府\"制度設計能力\"的測量指標。
作為政府數據開放的重要載體,平臺建設水平直接影響用戶對數據的發現與利用[43]。同樣參照上述做法[42.1],選取復旦大學和國家信息中心數字中國研究院聯合發布《中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報告》中的“平臺層\"作為衡量省級政府“平臺運營能力”的測量指標③。
回應需求是政府數據開放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政府數據開放的最終目的是為公眾服務,內嵌于服務型政府建設之中[28]。選取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發布的《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評估報告》中的\"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的能力分組”作為“需求回應能力\"的測量指標[44],其中,能力分組為\"中”賦值1,能力分組為“高\"賦值2,能力分組為“非常高\"賦值 3④ 。
技術同化指組織應用技術的深度和廣度[35],是數據生成的前提。選取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與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聯合發布《中國政務數據治理發展報告》中的\"地方政府政務數據治理的建設進展\"作為\"技術同化能力\"的測量指標[45],該指標反映各省在數據匯聚、數據共享、數據開放、大數據分析與應用等政務數據治理方面的工作進展和系統建設等綜合情況。本文檢索到2019年和2020年的數據,故2021年數據取2019年和2020年的加總平均值。
地方政府財政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支出對政府數據開放成效的影響相對直接,反映了政府數據開放的財政保障[46]。參照鄧崧等的做法[46],選擇《中國統計年鑒》中的地方政府科學技術支出作為“財政支持能力\"的測量指標①。
數據提供能力是開放數據的核心,包括數據標準、數量、質量等[38]。參照李明和曹海軍的做法[42],選取《中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報告》中的“數據層”指數作為\"數據提供能力\"的測量指標②。
(3)變量校準。截至2023年8月,我國已上線22個省級政府數據開放平臺(不含直轄市和港澳臺),由于山西省數據開放平臺于2023年上線,部分變量無法滿足本文的面板數據需求,故選取其他21個省份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直接校準法將案例的結果變量以及六個條件變量指標數據校準為模糊集隸屬分數,采用 95%.50%.5% 分位數值分別作為完全隸屬、交叉點、完全不隸屬的閾值,得出各變量的校準錨點(見表1)。
4實證分析
4.1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
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識別政府動態能力影響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組態路徑。首先進行必要條件分析以確定單一條件變量是否足以成為影響結果變量的必要條件,并得出分析結果(見表2)。學界通常將一致性和覆蓋度作為必要條件分析的關鍵檢驗指標(通常一致性大于0.9且覆蓋度大于0.5)[47],本文所有條件變量的一致性低于0.9,說明上述六個條件變量均不單獨作為政府數據開放高績效的必要條件;同時這些條件變量的覆蓋度一半大于0.5,表明它們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具有較強解釋力。
考慮樣本數量和真值表分布情況,組態分析將案例頻數閾值設置為1,PRI閾值設置為0.7,一致性閾值設置為0.8,得出分析結果(見表3)。所有組態的一致性均高于0.8,解的一致性為0.99,解的覆蓋度約為0.76,表明4種組態可以解釋 76% 的省級政府如何實現政府數據開放高績效。
(1)機會感知型。此類型以“制度設計能力”“平臺運營能力\"和“數據提供能力\"的組合為核心變量,對應組態1。這一路徑揭示了當省級政府聚焦于提升協調與整合能力及重新配置能力兩大維度的動態能力,貴州省便是此類型的典型代表,為響應國務院2015年印發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貴州省在政府數據立法領域率先行動,相繼出臺了《貴州省“十三五\"信息化規劃》《貴州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17-2020)》等一系列政府數據開放戰略,為全省政府數據開放工作制定了全面而具體的實施藍圖。為確保戰略的有效落地,貴州省還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制度規范,如《貴州政府數據\"聚通用\"攻堅會戰實施方案》《貴州省政務數據資源管理暫行辦法》《貴州省政府數據資產管理登記暫行辦法》《貴州省政務信息數據采集應用暫行辦法》等,從制度層面為政府數據開放提供了堅實支撐。市級政府積極響應省級政府工作的號召,出臺了一系列推動本地區政府數據開放的政策措施。以貴陽市為例,該市制定了《貴陽市政府數據共享開放條例》《貴陽市政府數據資源管理辦法》《貴陽市政府數據共享開放實施辦法》《貴陽市大數據安全管理條例》,從省市兩級共同構建了政府數據開放政策的完整體系。貴州省的制度設計能力不僅確保了政府數據開放戰略與數字政府等政策的深度融合,還實現了前瞻性戰略規劃與連貫性政策體系的制度協同[48]。此外,貴州省編制了《貴州省政府數據資源目錄》,并建成了全省統一的政府數據開放平臺“云上貴州”,實現了數據的互聯互通和全面融合,有效避免了數據孤島、信息水片化等問題,為數據的高效利用和價值挖掘奠定了堅實基礎。



(2)綜合驅動型。此類型以“制度設計能力\"\"技術同化能力\"與\"數據提供能力\"的組合為核心變量,對應組態2和組態3。該路徑表明,當省級政府在協調與整合能力、學習能力和重新配置能力這三個動態能力維度上全面發展,尤其具備強大的制度設計能力、技術同化能力和數據提供能力時,往往能夠實現政府數據開放的高績效。山東省便是該類型的典型代表。為深入推動數據治理工作,山東省率先設立了山東省大數據局,作為正廳級數據管理機構,負責山東省域內的數據開放工作。同時,山東省還加強了政府數據開放的制度設計,從宏觀戰略部署和中觀實施保障兩個層面出發,制定并出臺了一系列制度,包括《數字山東發展規劃(2018-2022年)》《山東省數字政府建設實施方案(2019-2022年)》《山東省電子政務和政務數據管理方法》《山東公共數據開放管理辦法》等,不僅為數據開放提供了宏觀制度,還從具體操作層面為數據開放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山東省還專門針對數據開放制定了地方標準,并在標準中對各級政務部門的數據管理(如數據開放、數據脫敏等)以及數據開放的應用和服務(如數據開放程度的評價工作)作出了明確規定,在制度層面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和富有操作性的數據政策體系。在技術同化能力方面,山東省同樣表現出色。通過數據開放平臺開設建議反饋版塊,山東省積極搜集公眾的意見和建議,與社會公眾進行廣泛的交流互動,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數據提供能力。此外,山東省還充分發揮數據利用和消費主體需求的影響作用,推動數據開放工作深入發展。早在2021年,山東省便成立了首個省級政務數據隱私計算實驗室,旨在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推動數據的開放和利用。
(3)快速響應型。此類型以“技術同化能力”和“數據提供能力”的組合為核心變量,對應組態4。該路徑表明,當省級政府高度重視并著力發展學習能力和重新配置能力這兩大動態能力維度,尤其具備較強的技術同化能力和數據提供能力時,往往較易形成政府數據開放高績效。江蘇省作為該類型的代表,敏銳地洞察到數據價值對于推動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通過強大的數據提供能力,充分挖掘并釋放數據的潛在價值,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規,如《江蘇省公共數據管理辦法》《江蘇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還有多項地方標準,包括《江蘇省政務大數據數據元規范》《江蘇省公共數據分類分級規范(試行)》《江蘇省公共數據目錄編制規范(試行)》,旨在促進公共數據資源的有效對接和統籌建設,激發數據供給的動力和數據應用的活力。此外,江蘇省還連續兩年(2020年、2021年)成功舉辦江蘇大數據開發與應用大賽,吸引了業界相關領域的企業、高校、研究所、團隊等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共同推動技術創新與合作。
組態分析揭示了不同類型的動態能力相互協同,形成三條影響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路徑:機會感知型、綜合驅動型和快速響應型。機會感知型路徑的核心在于制度設計能力、平臺運營能力和數據提供能力,強調整合與協調能力和重新配置能力的緊密結合。這意味著,要實現政府數據開放高績效,省級政府需要緊跟國家總體戰略部署,敏銳地捕捉數字經濟時代的機遇,從制度層面進行全局規劃與布局,同時確保數據數量充足、質量上乘、規范統一以及開放范圍的廣泛性。綜合驅動型路徑聚焦于制度設計能力、技術同化能力和數據提供能力的綜合作用,突出了整合與協調能力、學習能力和重新配置能力的全面融合。完善的制度框架、先進技術的深度融合以及豐富的數據資源,共同構成了政府數據開放高績效的強大驅動力??焖夙憫吐窂降暮诵脑谟诩夹g同化能力和數據提供能力,強調學習能力和重新配置能力兩大維度的協同。在此路徑下,政府能夠在相似的競爭環境中迅速作出技術選擇、吸收并應用新技術,積極響應宏觀政策要求和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從而更容易達成政府數據開放高績效。
4.2 回歸分析
本文采用回歸分析檢驗政府動態能力三個維度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獨立影響,以及不同類型組態路徑的核心變量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交互影響(見表4)。其中,模型1檢驗了政府協調與整合能力維度的兩個變量一一制度設計能力和平臺運營能力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影響。結果表明,制度設計能力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存在顯著正向影響,β=0.451 Plt;0.001 ;平臺運營能力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存在顯著正向影響, β=0.561,Plt;0.001c 模型2檢驗了政府學習能力維度的兩個變量一一技術同化能力和需求回應能力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影響。結果表明,技術同化能力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存在顯著正向影響, β=0.536,Plt;0.001 ,需求回應能力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存在顯著正向影響, β=0.265,Plt; 0.01;模型3檢驗了政府重新配置能力維度的兩個變量一一財政支持能力和數據提供能力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影響。結果表明,財政支持能力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無顯著正向影響, β=-0.003,Pgt;0.1 ;數據提供能力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存在顯著正向影響,β=0.758 5 Plt;0.001 。以上結果表明除財政支持能力外,政府動態能力其他五個變量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具有顯著獨立影響。

在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組態路徑類型中,通過構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對核心條件進行檢驗,定量考察不同類型組態路徑的核心條件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影響機制。在模型4中,機會感知型路徑的制度設計能力 (β=0.318,Plt;0.001) 、平臺運營能力L {β=0.274,Plt;0.001) 和數據提供能力( β=0.451 ,Plt;0.001)的回歸系數均正向顯著,表明制度設計能力和平臺運營能力以及數據提供能力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影響在相關性和組合因果性上都得到了檢驗。在模型5中,綜合驅動型路徑的制度設計能力( β=0.401 . Plt;0.001 )和數據提供能力( β=0.588,Plt; 0.001)的回歸系數顯著,技術同化能力( β=0.106,Plt; 0.05)的回歸系數弱顯著,表明制度設計能力和技術同化能力以及數據提供能力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影響在相關性和組合因果性上都得到了檢驗。在模型6中,快速響應型路徑的技術同化能力( B= 0.184,Plt;0.05 和數據提供能力! (β=0.686,Plt;0.001, )變量回歸系數正向顯著,表明技術同化能力和數據提供能力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影響在相關性和組合因果性上都得到了檢驗。
為確?;貧w分析結果的穩健性,通過Bootstrap反復抽樣法對組態路徑回歸分析結果進行檢驗(見表5),設定抽樣5000次,置信區間 95% ,結果與回歸結果一致。模型7顯示前因變量回歸系數及顯著性無明顯變化(CI不包含0),模型8顯示前因變量回歸系數及顯著性無變化(CI不包含0),模型9顯示部分回歸系數略有提高,顯著性無明顯變化(CI不包含0),結論穩健。

5結論與討論
近年來,國務院相繼頒布《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確提出加速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打造開放競爭新優勢。政府數據開放成為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構建國家競爭新優勢及提升政府數據治理能力的重要策略,本文通過構建并實證檢驗政府數據開放“能力-績效\"分析框架,得出以下結論:首先,動態能力是影響省級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核心要素。這些動態能力涵蓋協調與整合能力、學習能力及重新配置能力三大維度,除財政支持能力外,三大維度的其他五項具體能力均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展現出顯著的正向影響。多元回歸分析和組態分析的結果均一致表明,在推動政府數據開放績效方面,數據提供能力與制度設計能力相較于其他能力發揮著更為關鍵的作用。其次,省級政府數據開放高績效的實現路徑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而非單一途徑。各項能力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省級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地方差異性,揭示了不同地方政府在數據開放實踐中展現的多樣性和獨特性。這一發現強調了政府在指定和實施數據開放策略時,需要充分考慮地方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多種能力組合,以實現高效的數據開放與利用。最后,在省級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形塑過程中,各項能力的相對重要性因地域差異而有所區別,從而衍生出多樣化的政府數據開放績效實現路徑?;诓煌芰Φ慕豢椖J剑@些差異化路徑可細分為機會感知型、綜合驅動型、快速響應型三種類型。
本文提出以下創新之處。第一,證實動態能力作為影響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重要因素,拓展了現有研究視域。已有研究強調以制度、資源為代表的外生變量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影響,忽視從能力角度探究動態能力與政府數據開放績效之間的關系,本文引入動態能力理論對此展開討論,實證證實了動態能力是影響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重要因素,為政府數據開放績效構建更具解釋力的框架提供了新視角。第二,為發現動態能力及其相互作用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影響機制提供了微觀證據,回答了不同類型的動態能力如何配置才能最大化提升政府數據開放績效。在知識遷移與實證分析過程中,本文得出兩點新發現:(1)協調與整合能力、學習能力及重新配置能力三個維度的六種能力中,數據提供能力與制度設計能力相較于其他能力發揮著更為關鍵的作用;(2)三個維度的能力均衡配置形成三條實現政府數據開放高績效的路徑,分別為機會感知型、綜合驅動型、快速響應型。第三,以混合研究設計深入分析政府數據開放“能力-績效\"因果機制,為更全面深入地揭示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形成貢獻了知識。既有研究多采用案例研究、比較研究、調查研究等單一研究方法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展開討論,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研究成果的理論和實踐價值的釋放。本文采用混合研究設計,融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除探究不同能力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凈效應外,還分析不同能力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交互影響,促進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研究結果的相互驗證與解釋。
針對當前我國21個省份政府數據開放的發展現狀,本文研究結論對提升政府數據開放水平具有兩點啟示。第一,鑒于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已成為各省增強數字競爭力的關鍵戰略,亟須通過強化動態能力建設推動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躍升。除技術水平、公眾需求、府際競爭等外部因素外,政府本身所具備的動態能力同樣至關重要。區別于傳統運營能力,動態能力更側重于組織對外部環境變化靈活響應,涵蓋協調與整合能力、學習能力、重新配置能力三大維度,對影響政府數據開放績效具有較為顯著的積極推動作用。因此,應高度重視政府數據開放能力的建設,推動政府履職能力體系從傳統的“核心能力\"向“動態能力\"轉型,并據此完善相關制度保障和實施路徑。第二,各地政府應立足本土實際精準施策,構建符合本地區特色的能力適配體系。在提升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路徑選擇上,貴州省、山東省、江蘇省分別采取了側重于加強制度設計能力和數據提供能力的“機會感知型\"路徑、強化制度設計能力、技術同化能力和數據提供能力的“綜合驅動型\"路徑,以及側重于提升技術同化能力和數據提供能力的“快速響應型”路徑。多樣化路徑為不同地區推動政府數據開放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經驗參考,各地政府借鑒同價經驗的同時應避免盲目模仿,確保本地區政府數據開放能力體系的構建與地方實際情況緊密相連,實現真正的本土化創新。
本文的研究還存在若干局限性。第一,聚焦于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凈效應及各變量組合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組態路徑,但未深人剖析各變量之間的內在關聯及其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復雜影響機制。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探究這些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深層次作用路徑。第二,探究不同能力變量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影響過程中,未考察這些變量在不同的外部環境下(如地域、經濟發展水平、府際競爭壓力等)的具體作用。未來研究可對比分析地理位置、經濟水平及開放程度各異的地區,探索不同能力變量如何差異化影響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第三,某些變量具有多維性,受限于數據源,本文所選用的測量指標無法全面覆蓋該變量的所有維度,未來研究可嘗試挖掘新的數據源。
參考文獻:
[1」上官莉娜,潘晨.制度邏輯視角下省級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影響因素及生成機制——基于20省的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J].情報雜志,2021,40(12):150-157,176.
[2]Soltysik-PiorunkiewiczA,Zdonek LHowsociety5.Oand industry4.Oideasshapetheopendataperformance expectancy[J].Sustainability,2021,13(2):917.
[3]RuijerE,GrimmelikhuijsenS,VanDenBergJ,etal.Opendatawork:understandingopendatausage fromapracticelens[J].InternationalReviewofAdministrativeSciences,2020,86(1):3-19.
[4]Nikiforoaarteroegovementdatafoociety.0areuroedatasarteough?ensors,04.
[5]高天鵬,陳曉威,趙秀林,等.基于解釋結構模型的我國政府數據開放影響因素分析[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6,18(3):47-53.
[6]李梅,張毅,楊奕.政府數據開放影響因素的關系結構分析[J].情報科學,2018,36(4):144-149.
[7]王法碩,王翔.我國政府數據開放利用的影響因素與實現路徑——一項基于扎根理論的質性研究[J].情報雜志,2016,35(7):151-157.
[8]高凡,徐思佳.地市級政府數據開放中數據安全建設影響因素分析——基于21個地市級政府案例的cs QCA聯動效應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23,67(9):90-99.
[9]湯志偉,羅意.資源基礎視角下省級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生成邏輯及模式——基于16省數據的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J].情報雜志,2021,40(1):157-164.
[10]雷玉瓊,蘇艷紅.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平臺發展模式及績效差異[J].中國行政管理,2020(12):40-46.
[11」韓萬渠,柴琳琳.有為政府\"擁抱\"有效市場: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共享績效的生成機理研究[J].信息技術與管理應用,
2023,2(4):67-78.
[12]韓嘯,吳金鵬,王莉.雙元創新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影響機制——基于調查數據的研究發現[J].圖書情報知識,2023,40(3):149-160.
[13]湯志偉,郭雨暉,顧金周,等.創新擴散視角下政府數據開放平臺發展水平研究:基于全國18個地方政府的實證分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8(6):1-7.
[14]王法碩.我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影響因素——基于定性比較分析的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9,42(8):38-43.[15]湯志偉,王研.TOE框架下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利用水平的組態分析[J].情報雜志,2020,39(6):187-195.
[16]程風,邵春霞.中國省級政府數據開放水平的驅動機制研究[J].情報雜志,2022,41(3):198-207.[17」陳媛媛,林安潔,馬海群.基于固定效應回歸分析的省級公共數據政策對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的影響研究[J」.情報學報,2024,43(7):875-888.[18]韓普,康寧.國內政府數據開放共享的關鍵因素分析及評價[J].情報科學,2019,37(8):29-37.
[19]門理想,王叢虎.中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建設成效的影響因素探究——基于生態系統理論框架[J].現代情報,2021,41(2):152-161.[20]黃如花,吳應強,李白楊.中國省級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利用水平的組態效應研究——基于NCA與fsQCA的實證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24,68(10):66-80.[21]劉春艷,孫明陽.基于TOE框架的公共數據開放利用水平影響因素及提升路徑分析[J].現代情報,2024,44(3):105-119.[22]TeceDJ,PisanoG,huenA.Dynamiccapabilitiesandstrategic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journal,1997,18(7):509-533.[23]WinterSG.Understanding Dynamic Capabiliti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3,24(10):991-995.[24]ChenYS,ChangCH.TheDeterminants ofGree ProductDevelopmentPerformance:Green Dynamic Capabilities,GreenTransformationalLeadership,andGreen Creativity[J].JournalofBusiness Ethics,2Ol3,116(1):107-119.[25]WeerawardenaJ,MortGS,SalunkeS,etal.TheRoleoftheMarketSubsystemandtheSocio-technicalSub-systemiInnovationandFirmPerformance:ADynamicCapabilitiesApproach[J].JournaloftheAcademyofMarketingScience,2015,43(2):221-239.[26]KarimiJ,WalterZ.TeRoleofDnamicCapabilitiesinRespondingtoDigitalDisruption:AFactor-BasedStudyoftheNews-paper Industry[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15,32(1):39-81.[27]袁莉,李姍蔓,趙婧.政策文本視角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動態能力的識別與培育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22,45(10):96-102.[28]湯志偉,陳瑤,韓嘯,等.基于LDA和ISM法從“結構-過程\"視角解構政府數據開放能力[J].數字圖書館論壇,2023,19(2):10-17.[29]武鑫.人力資本與制度供給[J].社會科學家,2011(6):111-114.[30]孟天廣,張小勁,等.中國數字政府發展研究報告(2021)[M].:經濟科學出版社,2021:29-64.[31]閔學勤.市域社會治理:從新公眾參與到全能力建設——以2020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例[J].探索與爭鳴,2020(4)205-215,291.[32]上官莉娜,夏本倩.地方政府數據開放水平的驅動因素與提升路徑研究[J].數字圖書館論壇,2022(9):13-20.[33]付熙雯.數字中國建設中政府數據開放利用政策的優化[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51(4):118-133.[34]徐曉林,喬亞麗,毛子駿,等.放管服視角下\"互聯網 + 政務服務\"促進數字經濟發展路徑研究[J].電子政務,2023(1):52-63.[35]韓嘯,湯志偉.數字政府創造公共價值的驅動因素與作用機制研究[J].電子政務,2022(2):51-64.[36]黃鶯.政府數據開放績效研究:內涵、特征及生成機理[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236(5):148-157.
[37]DasA,inghH,Jseph.AlongitudinalsudyofgovermentmaturityJ].formationamp;Management,7,4(4):4426.
[38]鄭磊,關文雯.開放政府數據評估框架、指標與方法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6(18):43-55.
[39]宋懿,安小米,馬廣惠.美英澳政府大數據治理能力研究——基于大數據政策的內容分析[J].情報資料工作,2018(1):12-20.
[40]劉淑妍,王湖.TOE框架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制度績效評價與路徑生成研究——基于20省數據的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J].中國行政管理,2021(9):34-41.
[41]中國行政管理學會課題組.我國政府數據開放頂層設計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6(11):6-12.
[42]李明,曹海軍.信息生態視域下省級政府數據開放服務質量驅動機制研究——基于20省平臺數據的組態分析[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5(6):80-88.
[43]鄭磊,高豐.中國開放政府數據平臺研究:框架、現狀與建議[J].電子政務,2015(7):8-16.
[44]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評估報告(2022)[R/OL].[2025-04-26].http://www.egovernment.gov.cn.
[45]清華大學數據治理研究中心.中國政務數據治理發展報告(2021)[R/OL].[2025-04-19].https://ww.sppm.tsinghua.edu.cn/info/1004/5650.html.
[46]鄧崧,楊迪,李鵬麗.政府數據開放成效影響因素研究[J].情報雜志,2022,41(9):176-183,191.
[47]HossainMA,Quadus M,WarrenM,etalAreyouacyberbullonsocialmedia?Exploring thepersonalitytraitsusingafuzzy-setconfigurationalapproach[J].International JournalofInformationManagement,O22,66(5):02537.
[48]白獻陽,蔡昱,安小米.政府數據開放協同機制研究——以貴州省為例[J].圖書館,2019(9):46-52,59.
作者簡介:劉崇瑞(1984-),女,副教授,研究方向:政府信息資源管理;劉旭然(1985-),女,講師,研究方向:數字政府治理、政府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