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問題”指引教學法的應用優勢得以顯現.在傳統的物理課堂中,教師往往只強調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忽視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敢于質疑和探索的精神,導致學生普遍缺乏從特定問題情境中抽絲剝繭、抓住核心要素的能力,從而影響了學生取得理想的物理學習成績.教師只有科學設計“問題”,合理運用“問題”指引學生探究、質疑、總結、反思,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以及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2以\"問題”為指引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意義
2.1 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標強調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礎.而在傳統的物理課堂中,學生通常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很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教師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與興趣愛好設計啟發性、探究性問題,是激起學生探究未知的欲望的有效途徑[].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全身心投入物理學習中,充分鍛煉自主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2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
新課標強調教師培養學生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質疑創新等思維能力.教師創設真實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基于情境分析與解決問題,是活躍學生思維的有效途徑.教師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對學生靈活性、敏捷性、批判性思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2].此外,教師結合學生的問題回答情況調整后續的問題指引策略,可以進一步提升問題設計的科學性,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品質.
2.3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
新課標強調教師培養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與社會責任感.教師將社會生活元素融入問題當中,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物理原理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知識應用意識[3].與此同時,教師鼓勵學生結合生活提出問題,可以逐步提高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物理問題的能力.
3以\"問題”為指引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原則
3.1 主體性原則
教師要將促進學生發展作為問題指引教學法的應用方向.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特點、認知水平、能力基礎,避免問題難度較大或者與學生的認知規律不相符,從而影響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教師不能直接向學生灌輸問題的答案,而要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解決問題,才能使物理課堂回歸育人本質[4].
3.2 探究性原則
教師要設計出提高學生探究性學習主動性的問題,使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新的知識點和提高綜合能力.一方面,教師要緊密結合教學目標設計問題,確保問題具有探究價值5.另一方面,教師要緊密結合學情設計問題,確保所有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探究性學習體驗感,
3.3 開放性原則
教師圍繞教學內容設計開放性問題和打造開放性課堂,可以使學生擁有充足的探索學習空間.一方面,教師要融合多學科知識設計開放性問題,以此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要營造支持學生交流、探索知識的開放性課堂環境,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4以\"問題”為指引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策略4.1制定教學目標,把握問題設計方向
在以問題為指引的課堂中,教師的問題設計質量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只有確保問題的設計方向與教學目標相契合,才能提高問題的設計質量,進而將問題的應用價值充分展現出來.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參考新課標中關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以及深人分析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確保教學目標對學生素養與能力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與此同時,教師要緊密圍繞全面、科學的教學目標設計指引性問題,促進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教材主要內容、實現能力與素養的發展.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運動的描述”中的“質點參考系”時,教師在深入分析新課標、教材內容及學情的基礎上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一是物理觀念培養目標,即學生要了解質點的含義,能夠科學地描述運動的相對性;二是科學思維培養目標,即學生要具備把特定情境中的物體抽象為質點的能力,體會建構物理模型的思維方式;三是科學探究培養目標.學生要掌握把物體看作質點的條件,能夠結合實例探究物體運動的相對性和絕對性;四是科學態度與責任目標,即學生要理解、認同科學探究的過程與科學發展的規律,增強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解決生活問題的意識.
為了使學生理解質點與相對運動的含義,教師設計了如下問題:在什么條件下可以將物體看作一個點?“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為什么青山會“走”?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探究物體可以被看作“點”的條件,以及學會用物理原理解釋生活現象.在此過程中,學生既提高了對本課主要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質量,還充分鍛煉了科學思維與科學探究能力.
4.2豐富問題類型,在全環節應用問題
教師可以將不同類型的問題應用到物理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當中,如導入環節、教授新知環節、知識總結環節等,以此提高各個課堂教學環節的銜接度和使學生獲得完整的探究學習體驗.
例如以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中的“重力”部分內容為例,探究不同問題類型在物理課堂教學全環節的應用策略.
一是在導入環節設計引入型問題.有效的導入可以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更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已有經驗、認知規律設計引入型問題,快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運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講述了少年牛頓與蘋果的故事,基于該情境向學生提出了如下問題:為什么一切物體一旦失去支持,都會落向地面?這一問題既能激發學生深入學習重力的興趣,又能使學生認識到善于觀察日常生活、勇于質疑的重要性,
二是在教授新知環節設計探究型問題,為了加深學生對新知的印象和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合理設計探究型問題為學生指明課堂學習方向,促進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突破教學重難點.例如,教師設計了如下問題引導學生探究重力的大小: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受什么因素的影響?學生認為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可能受物體質量的影響,教師便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實驗、收集數據和總結結論.通過讓學生以實驗探究的方式測量物體的質量與重力,教師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新知的印象,還能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是在知識總結環節設計歸納型問題.為了幫助學生形成結構化的知識體系,教師可以運用歸納型問題引導學生梳理、總結知識,促使學生在復習、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相關知識.例如,教師設計了如下問題引導學生鞏固與重力相關的知識點:在月球上,人們為什么會變成“大力士”?運用鉛垂線檢查墻壁是否豎直的做法可靠嗎?“跨越式”跳高與“背越式”跳高有何區別?結合問題,學生會自主梳理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與重心位置等知識,并增強運用重力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意識.
4.3鼓勵學生質疑,促進學生探究學習
新課標強調教師培養學生基于事實證據、科學推理對不同觀點與結論提出疑問的能力.因此,在以問題為指引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以此豐富課堂問題的內容和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言論自由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積極辯論、勇于探索的過程中發展高階思維與積累質疑經驗.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一力”中的“牛頓第三定律”時,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兩個測力計進行對拉實驗.根據實驗結果,教師給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的結論.此時,有的學生提出如下質疑: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大小在時時刻刻都相等嗎?它與物體的運動狀態有關嗎?可不可以運用摩擦力及引力實驗來判斷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大小關系呢?教師及時肯定了學生善于質疑的精神,并引導學生通過設計相關實驗來解決問題,從而提高了學生對所學物理原理的理解質量和問題解決能力.
4.4關注個體差異,分層設計課堂問題
學生之間的物理學習基礎與學習能力各不相同,解決物理問題的水平也有所差異.教師只有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才能使所有層次的學生都積極投入問題解決過程中.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要引導其回答簡單的、基礎的問題,逐步提高其學習信心;對于基礎一般及較好的學生,教師要適當提高問題的難度,重點發展這部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思維,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勻速直線運動的研究”時,教師為公式記憶模糊、缺乏清晰知識框架的學生設計了如下問題:一物體從 5m 高處自由下落,落地時間為多少秒?(取 g=10m/s2 )以此檢驗學生對勻速直線運動、自由落地運動的概念理解情況,以及鍛煉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教師還基于現實素材,引導中等及優秀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不同難度的實際問題,如在特定條件下求出列車因臨時停車而耽誤的時間,以此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4.5實施多元評價,明確問題指引效果
在以問題為引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及時構建多元評價機制來明確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綜合表現,并根據評價結果判斷問題設計質量與制定教學改進方案,以便形成良性循環.
一方面,教師要將學生的過程性問題回答表現納入評價范圍.除了關注學生給出的問題答案是否正確之外,教師還要關注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了解學生的問題回答思路、點評學生的進步情況等,使評價結果更具參考價值.與此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問題回答情況制定下一階段的物理學習目標,以此增強學生的反思學習意識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規劃能力.同時,教師也要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問題解決經驗,使學生在思維碰撞中共同進步.
另一方面,教師要利用評價結果優化以問題為指引的教學設計.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的錯誤答案,從中明確學生尚未掌握的知識點和存在的能力缺陷,據此制定有效的復習、鞏固的教學方案,以及有針對性地設計對學生能力及素養的提升產生積極影響的問題.
5結語
通過以問題為指引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教師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活躍性,為學生更好地發展核心素養打下了基礎.未來,教師要深入地研究問題指引教學法在高中物理課堂中的應用要點,不斷總結問題設計經驗和提升創新設計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要為學生自主設計問題提供更多機會,促進學生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若楊.問題導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天津教育,2025(4):33-35.
[2]馬振華.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探究[J].啟迪與智慧(上),2025(1):50-52.
[3]江旭霞.問題鏈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高考,2025(4):132-134.
[4]韓寶玉.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理科愛好者,2024(6):41—43.
[5]陳霞.“問題引領式”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新智慧,2024(3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