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的精彩不僅是來自教師精彩的講授,更多的是來自學生精彩的展示.教師要能在課堂上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展示,使課堂成為他們成長的基地.每個學生的能力不一樣,需求不一樣,教師要能對準他們的需要給每個人以展示的機會.學生可展示他們的高階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動手創作能力等,這能讓他們在課堂上充滿自信,同時也有所收獲.
1引導學生展示提問能力
教師在開展物理教學時,要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充分地思考.因此,教師就可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讓他們提問教師的講授、課本的表述、同伴的發言、生活中的現象等.因為提問,學生就需要不斷地分析、推理、判斷,進而促進各種能力的發展.當教師在課堂上允許學生提問,并將提問當成學習的一種方式,一種目標,學生會努力找尋需要商權的內容,需要梳理的知識,進而不斷地提升自己[1].
例如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第2節“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為例,教師設置這樣的情境:一輛汽車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線行駛,在 0~2t 時間內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速度由0變為 v .在 2t~3t 時間內做勻減速直線運動,速度由 v 變為0,在這兩段時間內,能得出哪些結論?這其實就是引導學生基于具體的生活場景,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提出多樣化的問題.學生參照本章節的內容,再結合具體的題目可思考這些問題:加速度的大小之比為多少?位移的大小之比為多少?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為多少?
教師可先引導學生根據題意作出汽車運動的v-t 圖像,如圖1所示.學生可就加速度這一知識點展開思考,他們根據圖像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得出加速度的大小之比為a:a= 學生再將目光聚焦到位移上,他們發現位移的大小之比
ut =2:1.再接著,學生將思維聚焦在平均速度上,他們發現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為:U:U=
:
可見,引導學生提問,學生就能有更多的發現.
當教師允許學生在課上展示提問能力,學生會更大膽地思考,這對物理學習來說非常重要.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更主動積極地參與各項活動.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滿足他們的探究欲望.教師要對學生的提問進行及時反饋,以給他們信心,讓他們繼續提問下去.
2 引導學生展示表達能力
教師在開展物理教學的時候,要讓他們進行多樣化的展示,而不只是進行書面的測試.教師可讓學生開口表達,讓他們表達牛頓運動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物理定律和原理;他們可口頭描述應用物理公式和概念來解決問題的過程;或是討論實驗的目的、實驗的步驟、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和實驗的結果等;也可表達和分析物體為什么會下落、水為什么會結冰等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通過這些口頭表達,教師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也能拉近學生與物理知識的距離,加深他們對物理知識的理解[2].
例如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第1節“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為例,就實驗而言,教師可先引導學生表達實驗的目的,即探究小車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接著,教師再引導學生表達實驗的原理,學生可這樣表達:利用打點計時器記錄小車運動的時間間隔和位置,進而驗證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公式.再接著,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如圖2所示,說出實驗開展時所需要的器材,比如打點計時器、一端附有定滑輪的長木板等.再接著,教師要引導學生說出實驗的步驟,比如,先將打點計時器與小車相連,再釋放小車讓其在軌道上運動等.通過這些口頭表達,教師能知曉他們對實驗的理解程度,同時也培養他們的思維流暢性。
因此,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時,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多說,讓自己少說.凡是能讓學生開口表達的,教師就要將機會給他們,而不是開展傳統的一言堂模式.在學生表達的過程中,教師要表揚他們敢于開口的勇氣,要肯定學生的表達中呈現出的思維火花,要看到他們的進步.當學生越說越想說,越說越精彩,踴躍展示的場景就自然呈現在課堂.
3引導學生展示觀察能力
教師在開展物理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觀察,要讓他們在觀察中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教師一方面要給學生觀察的時間,讓他們能完整地看到整個實驗或者物理想象的過程;另外一方面教師要讓學生展示觀察的成果.就高中物理而言,觀察的成果可指通過實驗觀察得到的數據、在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對實驗過程中發生的物理事件的記錄、基于觀察提出的新猜想、撰寫的探究性實驗報告與反思等.這些觀察成果的展示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也能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3].
例如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第4節“自由落體運動”為例,教師引導學生用打點計時器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如表3所示,學生可觀察物體下落過程中的打點情況:可觀察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下的點的間隔;可觀察物體開始下落時和下落過程中的打點密度變化等.通過觀察,學生可展示下落時間、點間距離、打點間隔分析.從而獲得更多呈現自己能力的機會.
教師在開展物理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解放學生的眼睛,要能讓他們在觀察中理解所學的內容,也在觀察中發現更多的物理知識,這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教師要優化教學的內容,給學生更多看的機會,讓他們看不同初速度和加速度下物體運動的規律,看力的大小、方向對物體運動狀態的影響,看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驗證,看熱傳導和熱對流實驗,看光的干涉和衍射現象等.在看的過程中,學生能深入地學習,這給他們的展示創設了更多的可能,這也能讓他們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4引導學生展示操作能力
教師要讓學生踴躍展示,就要能對接他們多方面的才能,要讓他們在任何一項能促進自己能力生長的活動中都有上佳的表現.部分高中學生能理解物理的概念,也能完成相應的習題,但是讓他們獨立地開展實驗,他們的操作能力就容易捉襟見肘,這與他們平常鍛煉得少有關系.
教師要基于核心素養開展物理教學,全面發展學生能力,讓他們從多個不同的角度理解物理.基于此,讓學生多在實驗中展示自己的操作能力也就勢在必行了[4].教師在開展物理教學時,可讓學生根據實驗目的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再引導學生安裝合適的實驗儀器,最后再開展準確的實驗步驟.
在這樣的自主操作中,學生能展示他們正確使用各種物理實驗儀器的能力;能展示按照實驗步驟準確、有序地進行操作的能力,也能展示在實驗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并調整實驗流程的能力.顯然,操作能讓學生活動更多地展示自己,也讓他們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有了切身的體驗.
5引導學生展示合作能力
對于踴躍展示而言,其實在本質上就是教師要下沉到學生中去,讓學生盡可能地展示他們自己.小組合作是教師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最好的方式.教師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教師根據每個小組的特點設置合作性的任務[5].
一般來說,這樣的任務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需要學生在合作中群策群力,才能更好地解決.這個合作的過程就是學生展示解決問題的過程,展示不同觀點的過程,展示不同分工的過程.在合作中,每個人的優勢得到展示,整個小組的成果也在共同發力中得到展示.
在踴躍展示的理念下,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的活力,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小組合作中,學生之間是平等的,每個人都可得到別人的幫助,也能幫助別人,這樣的氛圍下,展示成為他們的需要,每一次的展示都能促成合作的成功,這也提升了學生進行展示的信心.
6 結語
讓學生展示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目標,只有在學生的不斷展示中,他們才能獲得提升.同時在展示中,教師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基本狀況,采取更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在引導學生展示時要關注多樣性,要能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強項;同時要關注過程的展示,而不只是結果的展示,這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進而采取更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課堂是學生的,展示各種能力與素養也是他們的權利,教師要充分地信任他們,讓他們的展示遍地開花.
參考文獻:
[1]李光勛.高中物理課堂培養和提升學生理解能力的路徑[J].家長,2024(14):112—114.
[2]焦婧.核心素養導向下高中物理探究性實驗教學策略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4(12):89—91.
[3]張寶慶.探究式教學模式下高中物理教學管理創新[J].華夏教師,2024(10):60-62.
[4]陳帆.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試題與研究,2024(9):156—158.
[5]徐光鑫.“小”微課“大”作用—應用微課實施高中物理教學的探究[J].名師在線,2023(35):77—79.